俗语“冬至中,单衣就过冬”是啥意思?为何今年冬天这么暖和?

俗语“冬至中,单衣就过冬”是啥意思,为什么今年冬天这么暖和?

今天是12月13日,还有一周左右就要进入冬至时节了。而我们这边,从立冬开始到现在还有经历过真正的寒冷,最低气温仅仅在-7度左右,这和去年寒冷的冬天相比,确实要暖和了不少。不光是我们这边,全国的其他地区到现在也是比较暖个的,今年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冷的天气会在后面吗?而农村俗语“冬至中,单衣就过冬”真的要灵验吗?为什么今年的冬天这么暖和?李子来回答。

“冬至中,单衣就过冬” 是什么意思?

冬至节的含义:

冬至,又称冬节,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通过观察星象和日月运行的规律,还有天时地理从而确立了: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四个最早的节气。 在冬至节这一天,冬至的至达到极点,这一天的夜最长,而昼又最短。而冬至这一天又是一年的阳气回升之时,因此被古人们称为大吉之日。

今年的冬至在何时,是在“至中”、还是在“至尾”?

冬至十天阳历年,也就是说在冬至节过后十天就是公历新年的开始。而我刚刚查了一下日历,今年的冬至在农历冬月二十七,因此来看今年的冬至节应该是自己月尾的。而根据农村俗语来说“冬至中,单衣就过冬”的道理想违背的,那么有没有“冬至尾”的农村俗语呢?

当然各个地方的农村俗语是不同的,比如说这句农村俗语:“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意思。就是说,现在冬至的时节在农历的月尾,而这个冬天冷的日子在后面呢,所以来说现在的天气不太冷或许和这句农村俗语有关。

为什么今年的冬天这么暖和?

李子认为,今年天气的冷暖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是否南进有关,在这个冬天里,由于北方的西伯利亚天气活动不太频繁,这就使得今年的冬天在立冬以后到现在都没有雨雪的天气,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所以在没有冰冷的雨雪下,我们感觉到到现在为止,这个冬天是不太冷的。

但是来看,今年立春的时节在农历鼠年的正月十一日,而今年的立春节气和去年相比明显是延后的,而一年中最冷的天气小寒时节、大寒时节还没有到来。所以来说真正冷的日子还要在后面,而不是现在冬至时节没有到来,就推断出今年的冬天不冷。因此农村俗语“冬至中,单衣就过冬”和“冬至尾,冷得迟”这句农村俗语相互矛盾。

综上所述

农村俗语虽然有道理,但是全国面积这么大,各地区的农村俗语也是不同的,不能因为这个地方的农村俗语有道理就套用到别的地方。而“千里一俗语”就更好的解释了农村俗语的由来。至于说无论是“冬至中,单衣就过冬”或者“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的迟”是否准确。而这个冬天冷还是不冷,则要看气象预报的解释了。

俗语“冬至中,单衣就过冬”是啥意思?为何今年冬天这么暖和?

冬至中,单衣就过冬。这话理解不难,有年岁有阅历,有点知识的人都明白: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中旬,说明今年冬天不冷,会暖冬,不备冬衣穿单衣也可过冬,是预示会有暖冬现象的天气。这可俗语说完整了是这样的:冬至头,冻死老黄牛;冬至中,单衣就过冬;冬至尾,老农不要被。这是一句以冬至落在阴历十一月上旬,中旬,下旬来预测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天气是冷是暖的,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可信,所以不必当真。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于二十二位,代表阴历十一月中气,表示真正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冬的特点就是寒冷,夜长日短(北半球)。节气是依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从太阳历来看,较为固定,总是在12月22号上下交冬至,但从太阴历看,就很不固定,有时会在仲冬月上旬见,或中旬见,甚至会出现在下旬,如今年是在下旬的二十七日午时交冬至。见于上旬是超前,见于下旬是延后。因为阴历有闰月,置闰月前后,就会使二十四节气于阴历月中有超前或延后的现象出现,这是人为造历法所形成的,并非真的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使然。

太阴历以月亮运行规律而制定,反映的是月亮朔望圆缺周期,重在月象。月圆缺一次用时29天12时44分,天要计整,所以阴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有时一年有七个大月,一年十二月是354天或355天。大阳历是以太阳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反映的是太阳运行规律特点,重在日相,重在年。太阳远行而生四季,有冷暖变化。太阳回归年用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历年标准,但天要计整,所阳历平年365天,四年一闰,闰年就366天,阳历年与阴历年差十一天上下,为补平年日差,阴历就要设置闰月使之补平,故有十九年七闰之法。而二十四节气是严格依太阳回归年时间长度制定的,不会因阴历闰月而改变。正是因为阴历有闰月,阴历年与阳历年有十多天差距,而使得从阴历看节气会超前与延后现象出现,而阳历没有,仅有一天之差。所以以节气超前或延后来预知判断天气冷暖变化,未必会准确可信,没有科学依据,不值得信。冷暖与纬度高低有关,与太阳直射角大小有关,与阴历节气超前延后无关。

俗语“冬至中,单衣就过冬”是啥意思?为何今年冬天这么暖和?

刚过了大雪节气,下一个节气就是冬至了,冬至在我们农村还是个挺重要的节气,农村的老人们通常会通过冬至这天的气温,来判断整个冬季的气候,进而推测庄稼来年的收成。还有不到10天就是冬至了,今年到现在为止一直特别暖和,尤其是正中午的时候,暖阳照的人仿佛感觉是在秋天,让我想起了在我们农村的一句老话“冬至中,单衣就过冬”。

这句话说的就是如果冬至是在这个月的月中,那么冬天就不用担心冷了,穿着单衣就可以过冬。这主要是指我们北方地区,人家南方无论冬至是在月中还是月头,完全不影响穿单衣过冬的节奏,而我们北方就不行了,即使真的在月中的时候冬至,也还是得穿大棉袄过冬天,只不过能比往常的冬天暖和一些罢了。

冬至是在月初还是在月中,对气温的影响还是比大的,这句老话的前半句是“冬至在月头,冻死一头牛”。今年的冬至是在农历的十一月二十七这天,已经是月尾了,冬至如果在月尾,那是冷还是热呢?老话说了“冬至在月尾,不生炉子要后悔”,北方农村取暖大多还是传统的火炉烧煤炭,或者是直接烧炕把炕烧的热乎乎的,既可以做饭还可以暖被窝,可见冬至在月尾的话,也还是个冷冬。

今年冬至是在月尾,但是不是冷冬,现在还真看不出来,至少现在完全没有冷冬的迹象,到现在为止,我们家这里一场雪都没有下,同属胶东的其他地区可能多少下了点雪,但也都没有往年那样洋洋洒洒,不知道在气候环境变化如此多样的现代,过去农村的这些老话还好不好使,总感觉冬天就该有冬天的样子,雪花、哈气、冰霜,而不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期盼着赶紧下一场正经的大雪,这样对地里的庄稼才更有利。

俗语“冬至中,单衣就过冬”是啥意思?为何今年冬天这么暖和?

冬至中意思是如果冬至节气是在农历11月份中旬,那么冬季就会偏暖,不会太冷,农谚还有冬至尾,冻死鬼,意思是如果冬至在农历11月份下旬,那么冬季就会很冷,而今年冬至在公历12月22日,农历11月27日,是冬至尾了,根据这句农谚来判断,今年的冬季会很冷,甚至会在明年春天出现倒春寒气象,但随着近年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呈高气象,出现冷冬现象概率也会降低。

俗语“冬至中,单衣就过冬”是啥意思?为何今年冬天这么暖和?

这个冬天确实有点暖,白天的时候还是阳光灿烂,让人们感受不到冬的寒意。

大雪节气明明过去了有五天,都说小雪冻地,大雪封河,目前为止,地没有冻起来,河水更没有封起来,更没有一场象征着冬天的大雪悄然而至,中午头暖洋洋的太阳照射下,那些蹭阳光的老人们不免叨叨几句:今年难不成是暖冬?

俗语有说:冬至中,单衣就过冬。而这句俗语还有两句,冬至头,冻死牛,冬至尾,没有火炉得后悔。也就是说,冬至那天如果是在农历月初时,那么这个冬天就有可能特别寒冷,冷到能冻死牛的程度,而冬至如果在农历月尾过时,家里冬天如果不生火炉子就会冷到受不了。

也就是说,俗语冬至那天无论是月初还是月尾,都会气温低下,冬季寒冷,但如果冬至在农历L中旬,那今年的冬天会非常暖和,就是大家刚刚看到的这个俗语,冬至中,暖烘烘,单衣就能过冬。

但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今年冬天会是什么样的冬?过去时,这样的俗语在过去有没有道理,咱不得而知,但现在的老话俗语,好像在现在根本没啥大作用。

比如今年冬至在十天以后,在阳历12月22号,按照俗语说的,冬至在月尾,没生火炉要后悔,冬至在阳历月尾时过,而按照农历来看,今年的冬至在11月27日,同样是月尾时,也就是说今年冬天如果根据节气来判断,它就是个寒冷的冬天。

因此我们会认为节气俗语在现在经常出现极端天气的现在,根本就没有多大可信度,目前来看,今年冬天是个暖冬,暖洋洋的阳光就那么温柔的抛洒在每一个角落,有了和煦的阳光,这个冬天确实感觉不到很冷。

目前是暖冬,但以后呢?谁都看不准后面的天气是会冷还是会热,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年冬天都会有几天天气寒冷,大概今年冬天的寒冷还没来到,三九、四九时天气会寒冷,明年春天也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

俗语“冬至中,单衣就过冬”是啥意思?为何今年冬天这么暖和?

说到冬至中,单衣就过冬,这就是说冬至中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回升阳光四射,穿单衣的到处可见,好象春暖花开之时。

相返:气温回低风雪交加,又马上变成三九严寒,冷冻难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