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后猪价不断下跌,下跌的幅度是多大,什么原因导致的?
今天是9月8日,这是进入9月份以来猪价首次出现上涨。从猪价表来看,今天全国的猪价仅有湖北还呈下跌姿态,而其它的各省均以保持上涨趋势。我们看一下今天的猪价:今天上涨的省份比较多,有12省出现上涨,有13省份表现持平。全国猪价最高是广东,猪价在15.5~16.5左右,猪价最低的还是云南,在9.5~11.5之间。在进入9月份后,猪价不断出现下跌,下跌的幅度有多大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来一一的分析下: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不是没有道理的,而8月份的猪价高涨正是如此。在8月份的时候,由于存栏生猪的减少,因此造成了猪肉价格出现了不正常的上涨。而“物以贵而少”,放猪肉的价格过高的时候,很多消费者们面对高涨的猪肉价格,却变得消费理性起来,而在进入9月份以后,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市场上的猪肉被其它的肉类代替,因此就出现了9月初的猪价下跌。而9月份生猪价格具体下跌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几方面造成的:
第一,8月份的猪价上涨是除了猪源的缺少外,还有很多猪场的压栏有关,但是到了9月份后,一批压栏的猪场又纷纷出售手里的“牛猪”,因此就造成了9月初猪价的下跌。根据消息了解,从8月中旬开始猪场和一些养猪散养户为何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对生猪的压栏惜售的情绪浓厚。在猪少的情况下,屠宰场们因为收猪困难程度不断增加,因此就在8月份不断的加价收猪。
但是随着“牛猪”的不断变大,而生猪势必要出栏了,因此当9月份的猪肉价格进入低迷期的时候,这个猪价下跌的节点就爆发了。而根据数据统计,在9月初的这几天里,生猪的出栏量是比较多的,形成了一波出栏小高峰,而这一周的生猪出栏又回到了正常水平。因此来说在9月初,猪价下跌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8月份的高价抑制消费者们的买肉情绪,因此在高价猪肉下,9月份的猪价适度下调也是正常的。而在进入9月份后,我们可以从猪价表里看到,北方地区的猪价是保持下跌的,而南方地区还是表现上涨。这证明全国缺猪的大因素还在,这次猪价下跌只是短暂调整。而等到到南方地区的猪价出现下跌,才是全国性的猪价下跌。
而北方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在猪肉的消费需求上是一直不如南方地区的。而且北方地区的生猪存栏量比南方地区多,又是生猪的调运大省。在多种因素下,比如北方地区的猪肉消费低迷等因素,北方地区的屠宰场也是采取压价策略,导致猪价的下跌。因此大家就不难理解北方地区的猪价在9月份为啥出现下跌了。
由于云南的猪价比较低,因此低价的运往高价的地区也是很正常的,生猪但是就在最近云南地区关闭了毛猪出生的大票,因此一些生猪贩子也开始从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进行生猪调运,因此今天北方地区的生猪价格又开始出现上涨了。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进入9月份以后北方地区的猪价出现下跌也是横盘调整的表现,但是下跌的幅度不是很大。而等到中秋节的到来,猪价又会出现新一轮的上涨周期。进入九月后猪价不断下跌,下跌的幅度是多大,什么原因导致的?
过去的8月份,这猪肉的价格和天气的温度差不多,都达到了消费者心中的“顶点”。到了9月以后,随着天气的转凉,这猪价也在逐渐降温。从9月4日开始,生猪价格开始小幅度回落,但下浮程度并不是很大。因为市场上生猪供应显然是后劲不足,如此一来还是没有达到消费者心中预期的价格。什么原因导致猪价下跌呢?前一阵子,受生猪存栏量影响,市场上生猪供应吃紧,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的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在2个月的时间内,生猪收购价格及猪肉销售价格都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有的省份甚至比起原来的价格上涨了3倍。就拿我们胶东半岛农村来说,在今年7月份之前的时候,生猪收购价在5元上下。但到了8月中旬的时候,我们这边生猪收购价已经在13元左右徘徊。而猪肉的价格更是从10元一斤涨到了23元一斤,有的消费者连呼“吃不起”。
为了稳定肉价,满足市场猪肉供应,国家出台一些列政策,应对市场上猪肉短缺,抑制肉价上涨。在一些省份投放储备肉、与阿根廷等国家签署猪肉进口合同等措施,以满足国内市场上消费者对于猪肉的需求。如此一来,虽说不能立马改变猪肉短缺现状,但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肉价的继续上涨。
另一方面,由于肉价的上涨,一部分消费者开始选择鸡鸭鱼等产品,减少猪肉的购买量,所以虽然生猪供应吃紧,但一段时间内猪肉销售市场疲软。这样一来,必然引起肉价下跌。不过,像广东、福建等南方省份,肉价不但没有下跌,而且还呈上涨趋势。近期有数据表明,像东北地区猪肉价格下跌幅度稍大,其它像华北、华东等11个省份均有下跌迹象。而同时,有8个省份的肉价呈小幅上涨趋势,剩余的省份肉价基本上趋于稳定。今天已经是9月8日,距离传统的中秋节只剩下4天的时间,而且接下来的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日时,猪肉的消费量都会有所增加。虽然国家鼓励一些大的养殖企业加大生猪产能,但在短时期内,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是不可能的。但肉价上涨的情况,估计也不会再有,基本上维持在现在的水平。
对于近期猪价下跌,你是怎么看的?欢迎朋友们留言参与话题讨论。说一说你们当地的肉价降了没有。进入九月后猪价不断下跌,下跌的幅度是多大,什么原因导致的?
进入9月后猪价不断下跌,下跌的幅度是多大,什么原因导致的?由于8月份整月生猪价格,受非洲猪瘟、猪周期和农村生猪禁养三大原因,造成长周期性生猪市场供给量不足,出现供给与需求失衡,发生供求矛盾,形成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严重地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严重地影响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要进行人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猪肉市场的供给,稳定猪肉市场的价格,恢复猪肉上涨对消费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保障消费者切身利益。
因此,进入9月份,经过多方共同努力,①各地采取多举齐施,鼓励和支持农村养猪户大力发展生猪养殖。9月28日全面取消从2016年开始的农村不合情理的生猪禁养规定,大力支持和鼓励养猪户恢复生猪养殖,恢复生猪产能。并且向各地农村非洲猪瘟疫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补贴,消除疫病带来的严重影响,激发广大受灾养猪户养猪的热情和积极性。9月3日开始加大向农村养猪户养猪补贴和保险以及信贷融资等等力度。在多举措施的作用下,农村非疫区养猪户惜售心理消除,持续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生猪上市量,大大缓解了市场供给压力。②各地依据实际情况,向市场投放大批量的储备猪肉,和源源不断的进口猪肉,填补了猪肉市场供给量的巨大缺口,缓解了猪肉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关系,化解了供求矛盾,促使猪肉供大于求,满足了猪肉市场需要。因为,这次造成生猪和猪肉市场供给量的缺口非常巨大,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方法产生的作用效果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进行9月份来,生猪和猪肉价格有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这也说明多方共同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力量的。
总之,这次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的下跌,是在多方共同努力的作用,采取鼓励支持的养猪优惠措施和方法,帮助各地农村非洲猪瘟疫病区域快速恢复疫后重新和复养,鼓励和支持非疫区养殖户快速补栏增养扩养生猪,快速向市场出售生猪,并且全面进行宏观调控,增加各地向市场投放储备猪肉和源源不断地投放进口猪肉,大大地有效地填充了生猪和猪肉市场供给量的巨大缺口,平抑了市场猪肉价格,保障猪肉市场供给,稳定猪肉市场价格。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进入九月后猪价不断下跌,下跌的幅度是多大,什么原因导致的?
进入9月后猪价不断下跌,下跌的幅度是多大,什么原因导致的?
8月份的猪价确实长的非常的可观,一天一个价每天都在刷新着不同的猪价记录,就我们普通市民能见到的比如猪肉的价格,从开始的10元/斤最后涨到了三十几块钱/斤,现在依然还在上涨中,虽然进入9月份以后也有一些地区出现的降价,降价的幅度一点都不大,对我们普通市民来说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好处,出现降价的主要在北方地区,而我们南方地区的猪价还是不断的上涨中,并没有出现降价,出现降价的城市主要是有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及时消费者们都在盼望着他有所降价,而对于养猪户来说他们依然想生猪的价格继续的上涨,因为养猪那么久难得能遇上如此好的价钱,肯定想赚一笔,猪肉出现涨价的原因在于前段时间非洲猪瘟的影响,给中国的生猪产业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导致国内的生猪存栏量减少,所以我们的生猪价格从12元~13元/公斤快速涨到了现在25元~31元/公斤,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我们的猪价翻了好几倍,但最终受害还是消费者。
因为猪肉价格的上涨导致猪肉并不好卖,以前10块钱能买一斤,现在要三十几块钱买一斤,区别也是翻了好几倍,像我们工资低的普通人来说,吃一顿猪肉就好像吃的奢侈品一样,它的营养还未必有其他肉类的营养高,但价格却比其他肉类高好几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猪肉的价格因为贵,而没人买,也会导致开始有所下跌,我个人觉得这种下跌所维持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生猪存栏量减少,就算怎么跌也不会跌的太离谱。
其次就是进口肉跟国库的储备冻肉投入了市场,这也会影响现在的生猪价格,尤其是国库的储备冻肉,每个地方都会有储备冻肉的储存基地,如果一旦同时投入市场,多多少少会对国内的猪肉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像这种影响也不会太长时间,因为储备冻肉也是有一定的量,一旦供应完之后价格又开始上涨。
进口猪肉也跟国库储备冻肉一样,而且今年进口的猪肉量不多,下个月4号就有跟阿根廷的进口猪肉进入中国市场,定的量才300吨可能那几天猪肉的价格会有所影响,后续的价格依然是在上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能还会涨得更高,到时候老百姓会更加的吃不起猪肉,就算有所降价,它的幅度也是非常小的,进口猪肉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我个人觉得就有以上2点原因,会导致猪肉有所下降,你们认同我的观点吗,如果不认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谢谢!进入九月后猪价不断下跌,下跌的幅度是多大,什么原因导致的?
至于说进入九月后,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连续下跌,我们这里没有感受到,生猪价现在已经达到了15~16元的价格左右,猪肉价格也是高涨到26~28元左右的价格了,猪肉真的是有点吃不起了。
这里所说的连续下跌,可能是整体大环境的平均价格,但也是微小的价格振荡,至于局部地区小范围没有出现连续下跌的情况吧,对于整体平均环境下猪价下跌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对猪肉进口量加大,对现有猪肉价格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猪肉价格,或多或少会对猪肉价格有所回落,至于回落多少是,还要看进口量和对市场的冲击情况,最终还得有市场来决定。
其次,就是国家储备肉的不断开放,会对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起到一定制约,会有所回落。储备肉的开放,可以改善市场需求关系,有效缓解市场销售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改变供求关系,使猪肉价格有所回落。
第三,受猪肉价格不断高涨的影响,消费转移到了其它食品,对猪肉的购买力下降。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很多消费者选择少买或者干脆近期不吃猪肉,选择其它的肉食和豆制品等,如鸡肉、鱼、鸭、豆腐、鸡蛋等食物,所以近段时间鸡蛋、鸡鸭鱼肉的价格都有所涨幅,这一现象间接影响了猪肉价格,导致生猪价格整体有所动荡。
要想猪肉价格近期有大降幅,回归理性价格,是不太可能的,特别是中秋节前,能保持现有价格不要在上涨,就非常不错了,就不要奢求大幅落价了,现在我们只能希望这轮猪肉涨价尽快过去,回到前面正常价格,实现“猪肉自由”吧!
以上为果农果缘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进入九月后猪价不断下跌,下跌的幅度是多大,什么原因导致的?
进入9月份,市场猪价从9月3日开始出现几天连续的下跌,到9月6日基本完成调整过程,猪价由27.28元/公斤回落到目前的27.15元,平均下跌了0.13元/公斤,当然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有的跌的多的如内蒙等地,一斤跌了5、6毛钱,而有的如广东、福建等不但没跌,还有所上涨。
首先,说一下本次猪价回调的特点:一是回调时间较短,猪价从9月1日开始,有下跌省份,但整体是上涨的,只是在9月3日才表现为跌多涨少的局面,整个过回调的过程仅仅经历了4天时间,猪价从9月7日开始,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走势。二是本次回调“北弱南强”走势明显,东北、华北、华中等地下跌的省份比较多,而华南、西南等地仍维持涨势。三是本次回调总体上比较温和,下调的幅度不大,或者说只是象征性的回调,雨过地皮湿而已,给人一种不得不调一下的感觉。截止5月8日,猪价13个省份上涨,湖北一个省下跌,尤其是东北地区全线上涨比较抢眼。
第二,谈一下本次猪价下调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市场众说不一,但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肉价虚高,消费量下降,主要就是8月份猪价、肉价上涨过快,尤其猪肉价格20多元一斤的地方很多,还有些地方超过30元一斤,有的地方排骨40元一斤,居民购买量下降,导致猪价回落。二是进口的猪肉、猪杂碎、鸡肉等大幅增加,仅7月份猪肉进口量就高达18.2万吨,同比增长106.67%。三是由于中秋和国庆双节临近,国家和地方向市场冷冻猪肉,目前广西、四川等多地已经启动,缓解了生猪供给不足的问题。
第三,最后谈一下未来几个月的猪价行情走势。从当下情况看,市场生猪存量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再加上接下来,九、十月份有中秋和国庆,11月份之后有元旦和春节,正是猪肉消费旺季,所以猪价仍有上涨的动能,但是受肉价虚高的市场自身调节,以及相关部门及各省市区启动猪价波动稳控预案,猪价会有上涨,但空间有限。
根据上面的分析,预计年内生猪价格有可能在每斤15元这个价位上止步,出现过于离谱的上涨可能性不大。希望大家合现安排生产,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文/三农广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