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猪价“9省下跌”,到底啥原因?下跌空间有多大?
9月3日,猪价“9省下跌”,到底啥原因?下跌空间有多大?
今天是9月3日,生猪价格在进入9月份后还是萎靡不振。我们先看一下今日猪价:今天猪价是13.31元,与昨日持平。0.04元/斤。全国28个省具体来看,7个省市出现上涨,10个省份保持不变,9个省市出现下跌。目前最高价为广东,目前价格为14.8~15.8元/斤,较昨日上涨0.21元/斤。全国最低价为云南,目前价格为8~10.5元/斤,与昨日保持不变。
从猪价表里我们看到,今天的猪价有9省出现下跌,其下跌的省份主要在北方地区。其中包括东北三省、华东两省、华北两市等地区。而南方地区基本保持平稳,西南和华南地区的猪价还是以上涨和持平为主。为什么进入9月份后生猪价格出现下跌呢,下跌的空间有多大。李子来回答:
第一,这次生猪价格下跌,与北方的生猪存栏量有关,今年北方的存栏出现了正增长,因此在北方的猪肉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生猪价格平稳调整也是必然。由于北方地区的生猪存栏一直很稳定,养猪户对养猪的积极性也回暖。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不同,今年发生疫情的省份也是比较少。比如山东地区仅仅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而且还是2月份,所以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利于养猪的。
而北方其它的省份,由于生猪的高利润,在养猪方面也是积极的补栏养殖过程中。这和南方地区的缺猪省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来说,在南方地区的猪价出现上涨时,北方地区的大部分猪价却出现了下跌。因此在猪肉的产量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此段时间猪价下跌也是必然。
第二,储备肉的逐渐投放,给养猪户带来很大压力,而养猪户们“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出现,致使生猪出栏进一步增多,在养猪户集中出栏的情况下,猪价在短期内出现了下跌。在8月份里,由于养猪户压栏惜售,导致猪价出现了上涨局面。因此很多养猪户也是宁愿把生猪养成“牛猪”也不舍得出栏。据我们这里一猪友说:“猪价在11元的时候,他不舍得卖;猪价在12元了,他还希望涨;等到猪价在13元了,他想把生猪养成“牛猪”。”因此就出现了生猪在8月份持续压栏惜售的局面。
而进入9月份的时候,由于储备肉适时的投放到市场,以及猪肉的高价。使得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了几天,因此很多养猪户们就做不住了,“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出现,因此就加紧把自己猪场里的“牛猪”快速出栏。当卖猪的人持续增多的时候,则出现呢今天的生猪集中出栏的局面,因此导致猪价在今天下跌的省份也是比较多的。
那么猪价下跌的空间有多大呢?笔者认为现在的猪价只是短暂调整,一部分“牛猪”卖出以后,猪价自然就回升了。在很多省份猪价下跌的影响下,这两天也是养猪户们持续抛售“牛猪”的时期,因此在此后几天生猪的价格还会出现下降,下跌的省份也是持续增多。
但是全国的猪源缺少的大环境因素在这里,而这猪源的缺少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弥补的。因此我们要用数据说话:这32.2%的生猪缺口,也不是在今年的短时间能够满足的,即使增加了猪肉的进口量。因此来看,此次猪价下跌属于小范围的周期调整。根据信息,而现在有很多冷鲜肉龙头企业正在加紧的囤肉。这就证明了猪价还有上涨的空间。
所以总上来说:这次猪价下跌主要在北方地区,因为北方地区的生猪存栏量相比南方地区过多。而在高猪肉的价格下,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过于理性。因此市场上的猪肉在短时间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北方养猪户的养猪户在猪价下跌的心理因素下,就大量的抛售自己的“牛猪”这就给生猪的价格带来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但是来说,由于全国的生猪是缺栏的,因此在这一次的猪价短暂调整之后,猪价会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
9月3日,猪价“9省下跌”,到底啥原因?下跌空间有多大?
9月3日,猪价“9省下跌”,到底啥原因?下跌空间有多大?
乡鉴为您答疑解惑。自今年7月以来,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很多地方猪价从之前的9.7突破到15大关。部分地区猪肉创造了近年来的新历史,排骨30多一斤,腿肉20多一斤。然而猪肉涨价猪肉却没能赚到多少,他们的生意也不好做,不少老百姓因为“吃不起”高价猪肉,转而购买其他肉制品消费,带动了鸡、鸭、鱼的摊位的生意,其销量明显好多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猪肉价格的轻微回调,进入9月前三天猪肉价格有了局部降价。
今日猪价情况:湖南、四川、北京等13个省市猪价出现了下跌,北京猪价下跌幅度最大,为0.54元;今日依旧有14个省市猪价保持增长,浙江、贵州猪价涨幅较大,均超过0.8元;福建、上海、重庆、青海等4个省市猪价与昨日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9月以来,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1、国家和地方对猪肉的调控效果逐渐显现。为了鼓励养猪,国家出台了“国五条”政策,其中就要求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范围外的生猪禁养、限养,支持农户养猪。以及进口猪肉的投放市场。各地结合实际,积极采取猪肉价格干预临时措施等。
比如,浙江提出年底前购入种猪,每头补贴500元;四川取消了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福建即将开始持身份证购买猪肉,每个人限购2公斤,每公斤补贴4元;广西推行销售平价猪肉等。这些稳定猪肉价格的措施,开始逐渐起到效果,出现局部地区猪价轻微涨跌也是很正常的。
2、消费者猪肉购买压力大,转向替代品消费。除了稳定市场,在下游的猪肉消费端也出现新情况。由于之前猪肉一直持续上涨,消费者购买猪肉的压力不断增加,以前十几块的猪肉,现在普遍超过了二十几块,老百姓“吃不起猪肉”情绪越来越高,转而购买鸡、鱼等肉质替代品。老百姓的这一举动,其实对猪肉销售造成了不小影响,不少猪肉摊的销售量在减少。因此,出现猪肉价格轻微下跌也是对市场的回应。
猪肉价格下跌空间多少?
虽然,不少地区猪肉价格的涨幅空间已经接近了天花板,大涨的几率变得很小了,但猪肉价格高位运行是未来几个月的总发展趋势,这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逆转。同时,不排除个别地方的猪价出现轻微动荡,小的下跌很正常,反倒是只涨不跌才更应该担心。对于出现下跌的情况,猪价的跌幅空间有多大呢?
有专家分析称,至少未来4个月的猪价会总体保持高价平稳运行,很难出现大涨、大跌情况,平均猪价的上涨空间在0.5-1.0之间,下跌空间在0.5-1.0,也就是说出现上涨下跌在1块左右算是正常情况。
9月3日,猪价“9省下跌”,到底啥原因?下跌空间有多大?
今天是9月3日,今天出现了9个省下跌,总体上是“南强北弱”走势,其中东北三省全线下跌,华北、华东、华中、西北部分省份下跌,而高价区域的两广、湖南、福建、上海等7个省市依然保持上涨。那么本次下跌到底是什么原因?能有多大下跌空间呢?这应该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第一,北方地区生猪产能在逐渐回暖,生猪供给有所恢复。自从2月份全国猪价不断上涨之后,东北、华北等北方生猪主产区,由于疫情解封后比较稳定,养殖企业、中小养殖户补栏比较积极,按照养殖周期在9月初,即可有增量标猪上市,所以近几天猪价出现了“北弱南强”的走势。
第二,猪肉供应有所增加,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一方面进口猪肉大幅增长,上半年进口量达到81.9万吨,同比增长26.4%,7月份进口量18.22万吨,同比增长107%,再加上近日不断有新的进口猪肉消息传出,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近日国家商务部发言表示,在适当时机向市场投放冷冻猪肉,目前看,有些地方已经在陆续将冷冻肉投放市场。
第三,猪肉价格持续走高,消费转移导致需求量下降。由于猪肉价格越来越高,尤其进入8月份之后,肉价一天一个价,目前较低的地区肉价也在18、19元一斤,多数地方在20-25斤以上,还有的城市达到32、33元一斤,居民购买的愿意在下降,有统计数据显示,猪肉消费量大约下降了30%,转向消费其他如鸡肉、鸡蛋、鱼肉,或者牛羊肉等动物性产品。
第四,生猪价格上涨过猛,有一定的回调需求。从年初到现在,猪价经历了一个“由慢涨到快涨”的过程,尤其是8月份,出现了“整月涨”的景象,猪价一个月由每斤9.68元上涨到月末的13.6元,单月上涨高达40%,猪价涨多了、涨快了,自然需要休息调整一下。
通过上面的分析,短期内生猪价格已经进入调整期,是上述四个因素共振的结果,不过由于这四个因素中,只有第一个因素作用较大,并且持续时间会比较长,而其他三个因素均为短期因素,影响有限,所以总体看,本轮回调的空间应该比较有限,回调到每斤13元应是最大的限度,估计也就是5、6毛钱的空间,所以大家也不必报有太多的希望。
(文/三农广讯)
9月3日,猪价“9省下跌”,到底啥原因?下跌空间有多大?
经历了8月份的持续涨价,猪价涨到了历史最好,全国各地毛猪价格突破13元一斤,部分地区突破15元一斤,猪肉价格25到30元一斤的比比皆是,消费者直呼吃不起,卖肉者呼喊卖不动,养猪人担忧猪价大起大落。到了9月份,猪价9省下跌,东北全线跌落,到底什么原因,会不会跌到正常水平。
一 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但价格过高,影响消费。
受非洲猪瘟影响,肥猪出栏数量供应不足,屠宰企业收猪困难,猪肉价格应声而涨。8月份直线上升的价格,让广大消费者恐慌,猪肉一斤涨到30元,快接近牛肉价格了,虽说中国人偏爱猪肉,但是过度虚高的价格,消费者还是接受不了的,自然而然就影响到消费。市场卖猪销售困难,进肉就大量减少,屠宰企业收猪放缓,养殖户出猪减少,价格自然就有下跌的表现了。
二 国家进口猪肉,调节猪肉市场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就签订了大量进口合同,预计2020年之前进口猪肉470万吨,今年年底之前将进口200万吨猪肉,部分阿根廷猪肉已经进入中国市场,虽说进口猪肉数量也不足以满足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但是如此高的价格下,给本就销售不动的市场,也是带来了一股冲击。
三 价格过高,消费者选择替代肉产品
猪肉价格25到30元一斤,牛肉价格不到40元,部分地区也就35左右,鱼肉10元左右,鸡肉价格8块多。虽然说猪肉对于国人来说相当于必需品,但是短时间不吃也是可以的,何况现在居民肉食品消费丰富多样,猪肉价格高那就少吃嘛。持续的高价已经会影响到猪肉消费。
四 下跌到多少呢
按照国内目前的猪肉消费和需求,损失了将近百分之六十的猪,中国一年的猪肉消费量大约5000万吨,那么猪肉供应减少奖金3000万吨。因此,不管进口猪肉还是其他肉食品替代品都不能够完全补充国内猪肉需求,还是要发展生猪养殖供应内需。但是15元一斤的毛猪价格有点虚高,未来的三个月到半年,猪肉价格在12元左右比较合理,到明年一年,养猪行业还是应该维持在盈利期,基本毛猪价格应该在10块钱以上。
猪业新闻,养猪知识,疾病分析,生猪报价,猪业前沿,每日为大家提供一手信息,喜欢的朋友请点点关注,谢谢。
9月3日,猪价“9省下跌”,到底啥原因?下跌空间有多大?
中午去妈妈家混饭吃。胡同口碰见了一位农村老太太,手里滴溜着大概有大半斤猪肉馅。我好奇了问大娘你缴的猪肉馅多少钱一斤啊?哎呀,这猪肉贵的,半月和老伴没吃顿饺子了。回家包饺子呢,这点儿猪肉馅儿21块钱的,果然降价了几块。不过大娘买的是冷冻肉。这个价位是正常的。我看到二百超市新鲜的猪肉是25块钱一斤。也是一分钱一分货呀。
听说现在全国9个省份的猪肉价格都下调了,我们当地是五花肉19.98,前肘22.88,排骨26.相比八月份,也就跌了一两块钱吧。猪肉价格九省下调啥原因?肯定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见到成效了。八月份猪肉价格飙升的太快,民生怨声载道的,国家大力出台一系列政策,进口国外冷冻肉,开放储备肉,进口国外的冷鲜肉。
听说再过几天从阿根廷进口 300吨冷冻肉大概就要到达港口。国外进口的猪肉八九块钱一斤,市场售价应该在18块左右。不过真正能流通到消费者手上,我觉得有点悬,一般一到货就会被大型猪肉加工企业消化掉了。即使是一部分流入农贸市场,也可能是暂时缓解一下这几天的猪肉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猪肉价格也降不了多少,因为马上八月十五和10月1两节来临。供需量会加大。
国家为了让普通民众都能吃上猪肉,紧急调控的这几百吨进口猪肉,基本也是杯水车薪吧,毕竟咱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猪肉光靠进口是不行的,还得扩大内部生产力。据调查显示,现在有的农村散户,地方上以前被迫关闭的养殖场,又开始来筹备重新开启养猪业。不过我觉得猪肉近期下跌空间不会太大,能有3-5块钱空间就不错了。因为农民如今开始养猪,养猪周期最少得6个月左右吧。猪肉价格要想回到正常水平还得半年以上,最少到明年的二三月份,估计夏天才能回到正常的十五六块钱一斤。
随着储备肉,进口猪肉的加入,再加上人造肉。你觉得猪肉市场价格会有多大的下跌空间?未来几个月,我认为能控制在20以内就不错了!
9月3日,猪价“9省下跌”,到底啥原因?下跌空间有多大?
从今年夏天以来,猪肉的价格一直就在涨。一开始在十三四元,后来变成十五六元的,8月份的时候就变成20元了,现在有些地区已经突破30元。根据观察现在的生猪价格,很多地区也突破了15元。
说实话,我作为一个农民家的孩子,还真是无法想象。以前家里养过猪,生猪价格最高也不过七八块。现在竟然翻了一倍。但即使是这样,像我们村里面现在也没有人散养猪了。所以目前一轮的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猪肉市场供给偏于紧张,而需求量则在不断的增大。需求和供给之间产生很大的缺口,这根据市场经济的原理我们都知道,肯定会价格上涨,如果缺口越来越大需求,猪肉价格上涨的空间和幅度会越大。
那么到了9月3号以来,我们看到在东北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地的猪肉价格有所下跌。但是南方地区像广东,广西福建一带仍然还在上涨。从南北不同的价格走势来看,说明我国猪肉供应地区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北方地区猪肉价格下跌主要是原因是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市场上对于猪肉供应的信心在增强,所以价格出现了短暂的幅度的下跌。
当然,目前来讲,猪肉价格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短期内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很多人都在说,猪肉价格要想回归到正常水平,可能需要一年走的时间。我感觉这种判断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至少在春节前猪肉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跌,应该还会继续保持在高位。如果春节的时候猪肉价格能够稳定在20元,应该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平了。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想法,如果你喜欢我答案的话,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感谢您的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