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猪价还没上天,而鸡价却上天了,你怎么看?

今年猪价还没上天,鸡价却上天了,你怎么看。

确实如此,与生猪的价格相比,最近肉鸡价格却是“肉鸡飞上了天”。天价的肉鸡,天价的鸡苗。那我们先看一下今天鸡苗的价格:

在山东地区,青岛地区肉苗鸡价格8.95-9.65元/羽,出现上涨!临沂地区苗鸡到户价格9.50-10.10元/羽,上涨!泰安地区苗鸡到户价格9.15-9.95元/羽, 上涨0.05元/羽。潍坊地区苗鸡开票价格9.05-10.05元/羽,还是上涨!

咱们再看一下肉毛鸡的价格:

山东地区:烟台5.28元一斤,上涨。聊城5.35元一斤,上涨。济南5.32元一斤,上涨。菏泽上涨,威海上涨。淄博上涨在5.4元一斤,等等。而这样的价格,养鸡户是赚钱的,而我这边的养鸡户一只肉鸡能赚到6元以上,而出栏1万只,能赚到60000元,看起来比打工强多了。

但是肉鸡如此的高价,使的鸡苗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在9元多一只。在这里我认为,现在养殖肉鸡是有风险的。咱们来算一下:

肉鸡成本:小鸡9元一只。饲料肉比2.1:1,现在粮食价格1.4元一斤。肉鸡生长到5.5斤开卖,饲料成本就是,16.2元。肉鸡用药2元一只,取暖5毛一只。人工费不算,共计:16.2+2+0.5+9是28元。

肉鸡卖出:现在的平均价格是5.3元一斤,肉鸡长到5.5斤左右。共计是29.2元。所以从成本来说,现在养鸡户上鸡是不赚钱的。但是为什么很多养殖户还是一窝蜂的上鸡呢。他们看好了后面的市场。

以后的市场肉鸡还能涨钱吗?

从鸡苗的稀缺性来看:据报道,现在由于外国等国家的的祖代肉种鸡,在一段时间不能够进去我国。因此我国的父母代,祖代鸡出现了紧缺的局面,因此导致了商品鸡苗严重不足,出现了鸡苗价格过高的情况。

从市场的消费供求来看:进入五月份后,恰恰是肉类需求的旺季,因此各种肉类,鸡肉,猪肉等等在此段时间供不应求。但是由于生猪的价格受非洲猪瘟影响,使得猪肉价格不高。但是消费者们还是需要鸡肉等肉类来代替猪肉的。因此今年的现在时期,猪肉价格没飞上天,而鸡肉的价格确实飞上天,飞起来了!

今年猪价还没上天,而鸡价却上天了,你怎么看?

在目前市场上的生猪存栏量逐渐下降的状况看,市场缺猪明显,猪价上涨可期。但时间到了5月,猪价在人们的一片期待声中,依旧持续低迷,让人二丈和尚摸不着脑袋。

目前猪价低迷有很多的因素:

一、进入到4月份后,非洲猪瘟疫情持续肆虐华南地区,海南几天时间连续确诊10起非洲猪瘟疫情,加上之前新疆、西藏也首次发现疫情,全国31个省份均受非洲猪瘟疫情侵袭。养殖户目前普遍担心,受高温高湿的影响,非洲猪瘟病毒表现活跃,防控难度加大。因此,部分养殖户开始加快出栏应对风险。

二、近期广西、广东地区的不明死猪现象加重,据很多网友爆料,当地的很多养猪场都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死猪现象,怀疑被感染上了非洲猪瘟病毒。受此影响,当地养殖户恐慌性出栏。目前,在广西部分地区,猪价按头计算,并且低至200元一头,让市场大跌眼镜。

三、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一再强调,非洲猪瘟病毒只传猪,不传其他动物,更不会传人。但消费者对此普遍都心存戒备,对猪肉消费的需求大幅下降。改吃其他肉食品来代替猪肉。由于牛、羊肉太贵,长期大量消费对于一般的老百姓而言,承受不起。因此,鸡肉、鸡蛋等食品并成了猪肉的最佳代替品。

受此刺激,近期鸡蛋、鸡肉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行情。短时间内鸡肉的价格能够有如此上佳的表现,确实有一种一飞冲天的感觉。

这种消费需求的转变,在短期内肯定存在。但从长期看,猪肉作为我国居民第一的肉类消费品的很难撼动。俗话说“猪粮安天下”,猪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肉食品,目前每年大约消费550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是世界上第一的猪肉消费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恐慌情绪会慢慢消退,猪肉的价格肯定还会慢慢的上涨。

今年猪价还没上天,而鸡价却上天了,你怎么看?

猪肉下跌是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我们广西而言,非洲猪瘟还是很严重的,已经大力的控制了。去菜市场买菜,发现买猪肉的人少了很多,反而在鸡、鸭、牛肉摊上,人多了起来。像之前有人说广西有的地方200-300一头猪卖了出去,因为怕猪瘟的到来。

虽说猪肉是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价格有所影响,但是我觉得不管涨与跌,人们都会去吃猪肉,只是一段时间的低迷。现阶段鸡肉可以说是成为了猪肉的代替品,这也很正常。就像如果鸡瘟来了,那买鸡肉吃的人也会少了很多。一种东西价格跌了,自然被另一种取代,是市场上很正常的现象。

如果接下来猪瘟能够控制,价格肯定是会有所调整。但现阶段鸡肉还是很受人们的欢迎,价格自然会上涨了。看到鸡肉的上涨,不少养鸡人都陆陆续续的养了很多鸡。但我觉得鸡肉价格再贵,应该也不会贵得太离谱。

总之市场就是这样,就看人们的消费心理了。

今年猪价还没上天,而鸡价却上天了,你怎么看?

最近,我国各地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即使已经到了五月中旬,猪价上涨幅度并不大。全国整体生猪价格均保持在7.4~7.6元每斤之间,除了湖南、甘肃地区猪价上涨之外,其他地区猪价均出现下跌以及持平的情况。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多地生猪存栏严重下降,目前各地生猪存栏仅仅为3.7亿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00多万头,下降幅度高达10.1%。即便这样,目前我国猪价上涨的抑制因素依然比较多,猪价上涨也相对乏力。

除此之外,我国猪价持续低迷,但是鸡肉价格确在近期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根据最新活鸡价格行情报价可知,其中,安徽地区活鸡批发价格为12.6元每公斤,湖南长沙地区活鸡价格为17.5元每公斤,四川凉山地区活鸡价格为32元每公斤。其价格和上月相比均上涨了0.5~1.3元每斤不等的价格。其实除了鸡肉价格上涨之外,其他肉制品价格,比如牛肉、羊肉价格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随着肉鸡价格的不断上涨,养殖户购买鸡苗的积极性也比较高。随着非洲猪瘟的持续影响,居民对猪肉消费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也最终导致了更多的人们纷纷通过猪肉消费转移到其他乳制品消费上来。特别是鸡肉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最终导致了目前鸡肉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我国多地的鸡苗价格在4.95~8.53元/斤之间,特别是一些珍贵鸡苗品种,价格甚至高达9.0元每斤的价格。

目前的鸡价格总体来看还算比较稳定,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景气影响。更多的养殖户也纷纷转型,现在对于消费者来说,人们更偏向于土鸡土鸭的消费需求。因此在今年下半年时间段里,我国鸡肉价格仍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并且在国庆长假时价格将达到高峰,但是对于养殖户而言,个人建议也更不要盲目跟风扩大大量养殖。随着气温的升高,家禽类疾病也正呈现高发期,在饲养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各种疾病防控。

今年猪价还没上天,而鸡价却上天了,你怎么看?

猪价的下跌很明显是由于“非洲猪疫惹的祸”,一直从去年的年尾一直跌倒2019年的三四月份才有所缓和。

而去年我们甘肃农村的猪价也比较便宜,很多人家也不养殖猪了,就连集市上卖猪肉的贩子比起以往少了很多,只是在腊月二十三以后这一周时间看上去很多,但是猪价依旧没有怎么涨幅。

然而到了过完年后一直到现在,猪价还是平稳的,不怎么涨,也不怎么跌,虽然题目当中所说的今年猪价还没上天,而鸡价却已经上天。

有一句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猪价是便宜,但是现在一斤也得在10元以上吧,肉鸡价再贵,一斤也就在七八块钱。

所以说,肉鸡价不可能超过猪价。 但是农村的土鸡、柴鸡、大公鸡这些的价格要比一般肉鸡贵很多,要比现在的猪肉贵,一斤在15元左右。

猪价不管涨与跌,总之是要恢复民众的吃欲。起码要三年,这其实在农村很好办,农户自己家泔水养的一两头自吃。

那么进口的猪肉涉及到城市整体的消费。 也就是说鸡肉现在目前阶段很好的替代了猪肉,也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这在市场经济上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被替代的猪肉价格自然会跌,而替代后的鸡肉价格自然会涨,这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由于非洲猪疫的影响,现在广大民众对于猪肉的消费降低很明显,这个与价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大众的心理就是“买涨不买跌”,对于房子也是这样的。

总之:今年猪价还没上天,而鸡价却上天了,是一个替代的过程,当然这个替代中有一个前提影响就是“非洲猪疫”!这是关键的因素所在,接下来就是大众消费心理所受的影响,导致现在大多数人在肉食消费上少选择猪肉,多选择除过猪肉以外的日常肉类,像鸡肉、鱼肉等。

今年猪价还没上天,而鸡价却上天了,你怎么看?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昨天去市场中买鸡,问老板多少钱,他说已经涨到10元了,我就纳闷了,这鸡价去年最低是6.5元一斤,正常价位是7.5元一斤,这长速也太快了吧,记得3月份的时候鸡价还不是太高的。不过仔细想了想,还是很合理的。

1.鸡苗供应不足

如今的鸡苗价格涨幅比鸡肉更多,已经从过去的3元一只长到了如今的均价10元。之所以涨幅会那么高,还在于今年的鸡苗供应量并不是太充足。原因就是今年刚好是肉鸡的换栏期,但在3-4月份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换栏,市场中没有那么多的种鸡,以至于鸡苗的供应减少很多。

2.受生猪行情的影响

如今的生猪存栏量大减,而想要满足正常的食用需求,按照此消彼长的原则,鸡肉的需求量也会大增,在这种行情之下鸡肉的价格自然也会迎来上涨。当然如今的鸡喂养成本也在增加,毕竟受环保的影响,无害化的喂养方式加大了养鸡户的额成本,价格自然会上涨。

3.屠宰企业的需求量加大

近期屠宰企业对毛鸡的需求量在加大,正是因为紧张的扩栏,所以市场中的收购价格也在上涨,在这种行情之下,对于养鸡户来说还是非常好的。

其实目前的猪价已经达到了一个制高点,价格已经突破了7元大关,这个价格从以往来看还是非常利好的。不过因为疫病的影响,生猪的行情波动不断,对鸡的需求也在增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鸡价都会迎来利好的局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