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怎么断定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活不长了?
这是小说《三国演义》当中的一个情节,体现司马懿的厉害,细枝末节就能料敌千里运筹帷幄,同时,借助此事鼓舞士气,削弱对手。下面就电视剧改编情节,小说原著说一下。
首先要明确交代一下故事背景,当时诸葛亮已经多次北伐同司马懿交战,司马懿同孔明交手数次深知与蜀军正面对攻难以取胜,采取的对策就是坚守不出,利用魏国人口多,粮食产量大的优势打消耗战,等待蜀军粮草后援供应不上不得不撤退回西蜀无功而返。
魏延和马岱率领的蜀国骑兵被司马懿设计攻击北原结果魏延被击败蜀国骑兵损失一半,诸葛亮于是令他们卖力辱骂叫阵设法将魏军引入埋伏将功折罪,可惜司马懿特别沉得住气一直不出战。
眼看粮草一直没有运到蜀军还有五日口粮,诸葛亮令杨仪送战书和一套女装给司马懿,希望激怒敌方尽快交战。结果司马懿识破了计谋,非但不生气还当面穿上女装受辱。
然后客客气气的请杨仪喝酒送行,临别之际客套话寒暄几句,司马懿问问诸葛亮近况,杨仪不知是计谋,交代了诸葛亮近况。
这里面对话的重点并不是你提问的吃饭吃多少,重点是诸葛亮日夜操劳过度。
吃饭只是饮食的一部分,有没有吃肉?喝酒吃菜?有没有吃瓜果补充营养?这些都没有交代。
所以仅仅分析每个人每天要吃多少米饭才能满足需要,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一斗米多少量,诸葛亮吃的够不够用是理论上的情况,实际意义不大。
司马懿公开说诸葛亮活不久了,是因为军中事务繁多,他自己也是军中主帅深知那些事需要操心那些事需要出力哪些事交给下面人去办就可以了。
而诸葛亮事必躬亲,连打20 军棍都要亲自监督执行,可见其工作繁多日夜操劳过度。身体被拖垮生病只是早晚的事,杨仪回去后如实禀告,连诸葛亮也感叹对手是知己。这里既有称赞司马懿心思缜密计谋高的一面,也有诸葛亮的几分无奈,跟当年周瑜临死前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是一样的
其实,诸葛亮什么时候走,星陨五丈原还是其他地方,具体的时间地点司马懿根本猜不到,当着大家的面司马懿说诸葛亮快不行了,主要还是为了鼓舞士气,毕竟自己部下被蜀军叫骂了那么久士气低落,另外也可以借杨仪回去传话,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
司马懿是怎么断定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活不长了?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中,司马懿问蜀汉军营派来的使者:“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司马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这件事历史上大概应确有其事。
据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魏氏春秋》载: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另据《晋书•宣帝纪》中记载: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
如果按今天来看,一升米差不多有1.5斤,一天吃三四升米,就是4.5斤至6斤,那绝对是个大饭量的成年人。不是整天做体力劳动的人,一般是吃不了这么多的。那么司马懿为什么单凭诸葛亮“罚二十以上皆自省览”和“日食三四升”,就能断定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呢?
古代的度量衡和今天的不一样。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汉代的度量衡中量的单位有龠、合、升、斗、斛。二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衡权就是重量单位,有铢、两、斤、钧、石。一龠容一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一两为两龠为二十四铢,一斤为十六两,一钧为三十斤,一石为四钧。因此一升为二十龠,正好是十两,约相当于今天的190毫升。黍的比重约为0.85左右,那时的一升也就约为今天的161.5克重。那么一天吃三四升,也就是480克至640克之间,相当今天的半斤左右。我们现在一般对于一个不干体力活的成年男子,一天最少也应该吃下一斤多的食物才行。一天只吃半斤左右的食物,对于一个在外领兵打仗,又诸事烦扰的蜀汉大丞相来说,的确吃得有点太少了。更何况诸葛亮身高八尺,约相当于今天的1.84米左右,又只在五十三、四岁的年纪,就是一天什么活都不干,按常理,也得吃上一斤多食物才行。
诸葛亮每天食量远远低于当时士大夫规定的食量标准。根据《晋书·会稽王道子传》记载:“于时军旅荐兴,国用虚竭,自司徒以下,日廪七升。”也就说当时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司徒以下朝廷官员也仅能每天保证7升口粮的标准。而诸葛亮每天只吃三四升的食物,比当时规定的一般标准竟少去了一半。再加过去科技水平低下,食物不丰富,营养大多需要从饭食中摄取,这对于整天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来说,一般每天进食必须在七升以上才行。而百优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的蜀汉大丞相,每天只能进食三四升食物,身体怎能不垮不生病呢?
正所谓“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呢。”精明无比的司马懿,面对蜀汉使者,不问军旅之事,只问些丞相生活琐事,让蜀汉使者疏于应对防范,仓促间只好如实对答。司马懿闻听,犹如得到一颗救命稻香,本来战力强劲的蜀兵让他只能高挂免战;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服让他怒发冲冠;魏营兵将说他畏蜀如虎让他焦躁不安。正在这一筹莫展之际,恰恰从使者口中得到如此重要的信息,司马懿精神顿时为之一振,马上将自己的预测传给了众将士,更增添了司马懿龟缩坚守不战,拖走蜀军的信心。因此,敌对相持的两国,有时让对方捕捉到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关乎到国家的生死存亡,真的是不可不慎啊!
司马懿是怎么断定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活不长了?
我认为司马懿和诸葛亮这对“老朋友"早已“相互关注"了。双方之间有许多特务在活动,当然那时应该叫细作。诸葛亮的大致情况司马懿是心中有数的。只不过这个使者说出具体情况后,司马懿可以更加确定‘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一生忧国忧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但他废寝忘食,事必躬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学习历史,是要借鉴历史。我发现有许许多多友友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和向头条投稿,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有的半夜12时在写回复,凌晨3时又在线上了。
我认为这样忘我工作是不对的,要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吃饭的本钱。难道你也想做“诸葛亮吗"?
司马懿是怎么断定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活不长了?
因司马懿知道孔明军中凡打军人四十军棍棒者事,诸葛亮必须亲自过问,成都大小事都快马信使转给诸葛亮裁决处理。日日月月年年,诸葛亮精力精神有限,掏空身体健康,休息睡眠少,饮食又不佳,長期如此,自然终将累死,命不久矣!
司马懿是怎么断定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活不长了?
一斤米提供的热量是1735千卡,一个成年人不从事体力劳动仅维持人体必要的体温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热量是2400千卡,那么诸葛亮只吃一斤米基本属于算日子送命了
司马懿是怎么断定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活不长了?
诸葛亮事必躬亲,把自已忙得废寝忘食,加上食不甘味,长此以往,必然影响身体。长期食量少,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