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中余则成送给站长刘裕镇宅之宝玉佛,放到现在值多少钱,可以帮他晋升副站长?
这个不是玉佛,是金佛,玉石是雕刻的底座,看下图
虽然电视剧里面没有拍这个物件出来,但是可以推测一下这个文物放到现在值多少钱,无非就是以下三种情况
1.所谓的镇宅宝物是真
明代的一座释迦牟尼佛像镀金的,拍卖了一亿多,这个金佛年代更久远,而且是古代名人家里面的宝物,价值至少几个亿
2.镇宅宝物是杜撰,只是余则成说说而已,或者他不认识文物被人骗了,姑且按照一个普通的金佛来算,也是价值几百万的,玉石底座有多大,什么玉?不清楚,但是民国时期没有现在合成玉石的技术。所以这个底座肯定不是现在的人造石,可以肯定玉石是真的,那个贪官逃跑的时候没有丢底座只拿金佛,说明底座同样值钱,不是便宜的玉石或者边角料,因此价格也算百万,两者一块算这个一尺多高的佛像现在也可以价值上千万
3.余则成不识货,拿了个最大的孝敬领导,结果拿的是假货
这种情况还是有可能的,前面几集敲诈勒索穆连城的时候,余则成就表现出来这样的情况,在站长眼里,在捞钱这个事,这个学生余则成只是个萌新,三言两语就被穆连城忽悠了,现在又被人忽悠一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而且升职的事还牢牢抓在站长手里,余则成不敢故意欺瞒领导。只能是眼光不够,以为最大的,黄金的,就最值钱,所以给站长弄回家个不值钱的东东,所以可以原谅
事实上,站长也是老狐狸,只是口头协议,并没有说一定给他当副站长,只是说给他请功提拔做中校而已,今天请还是明天请?还是后天请,能不能请得到?回家看看金佛再说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
站长没有生气,没有找后账
那么,金佛肯定是真的,不是破铜烂铁的假玩意,上面几个情况1和2都有可能,3排除了
余则成给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考虑周全,站在站长的位置考虑,替领导考虑。
比如说收这个金佛,余亲自送到嫂夫人手上,避免中途有人见钱眼开掉包吧,避免知道的人多了走漏风声吧
再比如汽车那个事,知道汽车太惹眼,给换成了美金
当时是打仗,美金和金条一样好用,金条虽然也是硬通货但是太大不好找开,美元就不一样了大小多少都可以拆开,使用起来很方便
再比方说陆桥山出事,站长问他处理意见,直接提议站长,烫手山芋不要了,直接送南京,把问题扔给郑老板解决
有这样一个忠心又会办事的学生,不提拔他提拔谁?
你说提拔马奎?
有勇无谋,他是最早出局的,而且站长,陆桥山、余都要整他,人际关系混的多差
另一方面,他是有后台老板的,以后办事也会经常请示领导,吴站长用起来不方便呀
陆桥山也是差不多。听他后台郑老板的,不听吴站长的
而且有一点,这人腹黑手狠,如果哪天拿到对站长不利的证据,肯定想办法踩老吴下去,自己争取上位,所以陆表面上看是最接近副站长位置的,实际上也是最不可能的
李涯也是站长听话的好学生,但是自恃有功,骄傲自大被陆的假情报玩的一瘸一拐,最后跟陆桥山同归于尽一起退出晋升的角斗场
所有候选人都排除了,只剩下一个人,不但是站长的好学生,能替站长分忧工作的事,还能替他捞钱,上位是顺水推舟的时候,站长也愿意推他一把,捞个人情
假设,站长不推荐余则成,那么上头直接给他空降一个人过来做副站长,吴站长听不听呀?新来的干部跟老吴不对付,也像陆桥山整李涯一样整老吴,到时候怎么办
所以说,这个金佛,不是必须要有的,没有金佛。其他人都淘汰了,也会推余则成上位
《潜伏》中余则成送给站长刘裕镇宅之宝玉佛,放到现在值多少钱,可以帮他晋升副站长?
在电视剧中,余则成送给了站长一座号称东晋刘裕镇宅之宝的玉座金佛,站长极其满意,简直可以说是浑身舒爽,当面表示要想办法晋升余则成为副站长。
那这个玉座金佛值多少钱呢?咱们先不考虑这座金佛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咱们先把他当做一块金疙瘩看看它值多少钱。
据余则成描述,这座金佛一尺多高,咱们按照现在的换算关系,一尺是0.33米,一尺多多少没说,咱们暂且算他高0.4米,佛像肯定是体态饱满,形态飘逸,更何况是东晋刘裕的镇宅之宝,肯定不会小气,不会舍不得用黄金。佛像的体积不好算,因此,咱们可以暂时把这个金佛等同于底面半径为0.1m高为0.4m的圆柱体。那么我们估算佛像的体积就是3.14*0.1*0. 1*0.4=0.01256立方米,金的密度是19.32吨/立方米,那么这个金佛至少重0.24吨,现在的实物黄金大约是350元/克,因此,不考虑佛像的艺术性及文物价值,佛像是金疙瘩的话,那么他放到今天就至少值8400万人民币。
不过这还有一个问题,一个240公斤的大金佛,余则成是不可能一个人送到站长家的,一堆人抬着的话,目标又太大了,因此,佛像不太可能是纯金的,肯定是鎏金的。
佛像虽然是鎏金的,但是作为东晋刘裕的镇宅之宝,肯定是艺术性极高,极具文物价值的。东晋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
后来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买文物听故事,作为刘裕的镇宅之宝,他的价值自然不会小,拍卖行曾经拍卖了一个“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最后成交价为1.166亿,这座佛像如果留到今天,他的价值则会高的多,几亿元的价格是肯定有的。
所以,站长听了之后才会这样满意,这样的好东西,估计吴站长手里也是第一件,小编如果是余则成,真想当官的话,这件礼物就留下来送给毛人凤,副站长肯定是妥妥的。
《潜伏》中余则成送给站长刘裕镇宅之宝玉佛,放到现在值多少钱,可以帮他晋升副站长?
我们来聊聊古代卖官鬻爵的事。
卖官鬻爵的事,可以追溯到秦始皇那代。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秦国遇到灾害,秦始皇下令)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东周列国志》也有类似描述:“吕不韦与宾客议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说白了,就是一千石粮食,给升一级爵位。秦国的爵位是可以当官的,还有俸禄。
我国古代第一次卖官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下令:“始令吏得入粟补官,郎至六百石。”后来,汉朝还允许百姓和官员用钱赎罪。
到了明清时,官位明码标价,有钱就能买。明清时期有“监生”。这个“监生”指的是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跟科举出来的学子一样,可以入官出仕。而获得监生资格的途径有:举监、例监(亦称捐监)、贡监、生监、恩监、荫监等。其中,“例监”就是秀才通过捐纳钱粟取得贡生身份的人。
清朝时,除了京官吏部、礼部属官、地方道台以上官员、武职参将以上官员,其他官员都可“捐”。
官价如下:(1900年价格)郎中2073银两,主事1728两,道员4723两,知府3830两,同知1474两,知县999两,县丞210两。等等。
民国时期,官员都是“推荐”来的。民国官员的任职有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等。
省级以上,都是委员长“特任”。各部级领导为委员长“简任”。特任和简任都不需要考试,委员长批准就行。
“荐任官”是主管长官推荐给中央政府任命。如中央各部、局的科长、各省的县长。
“委任官”为第四等公职人员,可以有直管长官任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下级官员存在很大的“任人唯亲”的可行性。事实也是如此,民国公职人员通过考试入选的,不到1%。剩下的,都是直属领导和上级领导“举荐”的。
那么需要多少钱呢?曹锟在1923年竞选大总统的位置时,给每位议员5000大洋!
缪斌在26岁时,给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送了5000大洋,买了一个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的职位。
军统的站长是少将,副站长是中校。余则成送给站长送了玉佛以后,站长想提拔他为副站长。但是,站长说余则成是少校,不和规矩。于是,站长马上表示立即打报告晋升余则成为中校。
而中校,也就是正营职或者副团职。相当于地方官中的正科级,一般的县县长是正处级。按理说,中校比不上县长。但是,军统又不一样,属于“小官大权”。天津站又是一个大站,副站长就是军统在天津的二把手了,驻守天津的师长一级都要给他面子。
再加上当时是战乱时期,“盛世文物,乱世黄金”。文物在当时的价值并不是非常值钱。而且,文物这东西,本身就虚。两百万是它,两个亿也是它!关键是有人买,能变现才行。如果,这个玉佛现在放到国外拍卖,可能轻松上亿。但是,在民国时期,可能还不如1斤黄金值钱。
所以,余则成这个礼物关键是送给谁了。如果,站长不喜欢文物的,可能中校都不给余则成升。幸好,这个站长最爱文玩,余则成也是投其所好了。
不过,我觉得,余则成要想升副站长,还差点事。站长也是拿“副站长”这个职位来吊着他的胃口。让余则成继续替他捞钱。
(文|勇战王聊历史)
《潜伏》中余则成送给站长刘裕镇宅之宝玉佛,放到现在值多少钱,可以帮他晋升副站长?
按现在的市场价来估,应该快上亿元。
《潜伏》中余则成送给站长刘裕镇宅之宝玉佛,放到现在值多少钱,可以帮他晋升副站长?
放在现在这座金佛至少也在千万以上。
《潜伏》中余则成送给站长刘裕镇宅之宝玉佛,放到现在值多少钱,可以帮他晋升副站长?
如果放到现在,你拿玉座金佛去鉴宝,专家一定会告诉你,这是近现代工艺,但鉴于是民国时期的伪作,也勉强能算文物。
不是专家诓你,而是站长根本不懂文物收藏,他被余则成骗了。站长若知道真相,肯定会说,一尺多高的金佛,还特么玉座的,关键还特么是刘裕的镇宅之宝。
所谓的一尺多高的玉座金佛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历史上不存在类似的宝贝。
(东晋南北朝佛像造型)
东晋时期的佛像以立佛为主,因此这个一尺多高的金佛,我们按照南海观音立像的高宽比例18比2计算,33公分(1尺)的高度,差不多得4公分的底部直径宽度,那么这个金佛体积至少在500立方厘米左右。按照金子的密度19.32克/立方厘米,这个金佛至少在9.66千克,也就是说有小20斤重。
有人说不可能是空心的吗?如果是空心的基本不太可能从东晋保存到民国,因为埋藏会使其变形,失去物品原状。所以纯不纯不一定,但是理论上如果有应该是实心的。
那这么重的金佛,得要什么样的玉底座来配呢?直径至少得4到8厘米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得剖面12.6平方厘米到54.4平方厘米的玉。东晋的玉基本上还是传承汉玉,也就是说用的青玉、黄褐玉以及于阗的羊脂白玉,硬度都不算高,体积都不算大。即便能做到12平方厘米的璧,但是厚度肯定达不到支撑这么重的金佛。
(金镶玉)
其实就连现在做工艺品,有金镶玉工艺,也没有拿玉做这么重金佛的底座的。所以所谓玉座金佛,纯粹就是杜撰出来的一个所谓镇宅之宝。
再说刘裕,大家若是懂历史,知道刘裕是谁,定然不会相信是他的镇宅之宝。
(刘裕)
刘裕就是刘寄奴,他是寒族出身,代晋建宋后,一生打压富豪门阀,禁止土地垄断,平时清简寡欲,生活节俭,不喜奢侈。
说石崇王恺镇宅之宝,或有一说。说刘寄奴家的镇宅之宝怕只是找错人了。刘寄奴就算有镇宅之宝,怕不是破草鞋一双,就是百衲衣一件。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