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总是说肺癌术后随访特别重要?

目前肺癌患者总体预后情况,并不理想。即使是能手术根治切除的早期肺癌,大数据显示,5年生存率也只有70%左右,如果是中晚期肺癌,则5年生存率就更低了。这也说明肺癌术后复发比例太高了,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复发的肺癌并及时治疗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就是发现术后肺癌早期复发最好的措施。

肺癌的复发,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并不真正意义上的复发,它是上次手术后继续残留在患者体内未消除的肺癌,它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手术时已经存在,但影像检查未发现的同时异位肺癌;二是源自已切除肺癌的微小转移病灶,但术前影像检查发现不了它们。对于这两种情况的患者,科学的定期随访复查价值就非常大了,通过术后随访,及时找到这时手术未发现,又留在体内的病灶,并消灭它们。

另一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肺癌复发,就是本身肺癌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手术的根治,而是重新由非癌病变细胞,重新演变为肺癌细胞,再进展而来的。对这种真正意义上肺癌复发,我们要做的工作重点,不是定期随访等候非癌病变细胞进展为肺癌细胞,并增殖长大为复发的肺癌,才进行治疗。

而是应该从肺癌的致癌因素方面,进行病因阻断与消除,让肺癌细胞不至于由非癌病变肺细胞重新进展而来,还有就是通过增加免疫力等抗癌能力,以达到消灭处于萌牙状态的复发肺癌细胞。当然,由于肺癌患者,之所以会得肺癌,就是患者体内已经失去对肺癌细胞的免疫能力,让肺癌能够发生并增殖长大。所以,术后的定期随访,对无法预防的肺癌来说,也是能早发现、早治疗它们的有效措施。

肺癌术后随访重要,但随访复查的方法的选择更重要。如果术后有敏感的肿瘤指标或肺癌抗体阳性,术后针对这些指标检测定期随访检查,就有助于比单纯低剂量CT检查更早发现肺癌复发的事实,如果又有敏感的药物治疗,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果肿瘤指标与肺癌抗体均阴性的患者,则只有通过定期的低剂量CT检查来早期发现它。

为什么医生总是说肺癌术后随访特别重要?

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问题是医生和病人都关心的问题。理论上讲手术是唯一可以根治肺癌的手段。对于早期的肺癌病人进行手术切除后把肿瘤拿掉,就应该不会发生转移和复发了。但是肿瘤的难治性也体现在不可预测性。

有大量的数据显示,对早期肺癌进行手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仅只有百分之六七十,当然所谓的早期肺癌既包括非常非常早期刚长出来的,所谓的磨玻璃样改变,也包括小于三公分肿瘤已有两三公分的这种病变,只不过是检查没有发现远处转移。

对于那些磨玻璃样的改变,肺手术后一般不会出现复发和转移,而对于已经有两三公分的肿瘤,手术后就有存在复发转移的风险,而有些肺癌手术实际上进行肺的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后,术后证实是有淋巴结转移的。

所以对于这些肿瘤偏大或者已经手术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病人,术后发生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就比较高。因此,术后的随访特别重要,随访的目的就是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

我们知道肿瘤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如果术后进行密切随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效果就会非常好。

当然,如果随访期间没有出现问题,时间长了病人就痊愈了,更是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做完手术一定要重视随访。

为什么医生总是说肺癌术后随访特别重要?

肺癌手术以后的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手术后到现在看到的数据,即使I期肺癌,也不是百分之百的5年生存率,是百分之七八十,II期的病人四五十,III期病人三四十。

所以还有一部分病人,不管在手术以后的3年5年7年,出现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所以这是属于癌症的三级预防,手术治疗以后,也一定要定期进行随访,这也是我们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方面看数据,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通过微创,病人到底有哪些情况,第二,要开始进行早诊断肺癌筛查,通过筛查早诊,发现这肺癌5年能有多长,所以一方面是病人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疾病的管理,第三也是一个学科的管理。

所以希望大家能重视随访。有些医生告诉病人,告诉家属复查的重要性,家属认为没事,就不去了,所以癌患者手术以后,定期到你医生这随访,这是必须的。

如果做到三级预防的时候,就能够早起发现这些转移,早期处理的时候也比较主动,所以术后随访,术后3个月半年9个月一年连续两年,然后术后半年,术后一年,最后再来,每年都要复查一次。

所以如果是50岁做手术,55,到65,75,也得复查,因为第一,进入一个老龄化时代,免疫力,疾病转归,转移都有可能,所以这个信息是双向的。

因为毕竟是癌症,癌症的定义就是可以复发可以转移。既然说一个可以复发可以转移的疾病,那就要做到早期发现,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第一个在病房的患者教育,第二,公共媒体,第三就是新媒体,现在还有癌症康复会,希望从各种渠道给病人信息,不是治完了就是万岁了,就一了百了,什么都不用管了,还要继续坚持定期的随访,具体多长时间,你的医生会根据你的病理,手术方式会给你决定的。

为什么医生总是说肺癌术后随访特别重要?

我父亲就是一个实例,他发现癌的时候很早,微创手术切除一页肺,医生说淋巴很干净,手术后没有任何化疗,也没吃什么化疗药,术后两年内还半年复查一次,但是第三年开始他就放松警惕了,以为彻底好了,加上身体操劳,4年左右发现不舒服,检查发现复发转移了。化疗大半年就去世了。

因为我父亲的教训,所以我肠癌手术后一直保持3个月一小查半年一大查的习惯,中间还做了一次肝转移手术,妇科微创切除输卵管良性囊肿的手术。直到现在整整六年了。

我姨妈没退休前就得了结肠癌,到现在80岁了。这20多年做了20多次胃肠镜,因为是息肉体质,虽然一直没有复发,但她说得过癌就要小心照顾自己的身体,一是不能劳累,二是多检查。

这两句话是嘱咐所有得过癌的病人的。各种癌之所以发生在你身上,就是证明你比普通人更容易被癌细胞青睐,而且切除掉和暂时消失不是彻底治愈。你的复发转移的概率永远比一般人要高很多。要勇敢面对这个现实,并冷静对待它。

为什么医生总是说肺癌术后随访特别重要?

对于肺癌病人,能够进行根治性手术属于比较幸运的。极早期肺癌病人手术治疗后不需要做术后辅助治疗,而部分Ib期、II期、IIIA期病人根治性手术后则需要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包括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无论是哪种分期,都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复查,这是是非常重要的。前期的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关键,而后期随访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以前遇到一个病人特别犟,做完了手术之后从来不检查,结果2年后复发直接晚期,无法根治,如果按照规律的体检是不会错过再次手术的机会的。

定期复查的目的大部分人都是了解的,由于恶性肿瘤会复发和转移的特性,定期复查就是为了随时追踪,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蛛丝马迹,尽早将复发转移苗头扼杀在摇篮里。部分病人比较麻痹大意,对复查这个事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能吃能喝的,肯定没什么问题,没必要复查还浪费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门诊时常遇到一些肺癌转移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症状才过来复查,一问一年多没查过,等出现广泛转移了再来查,病情太严重,医生已经束手无策了。最近收治一个肺癌术后两年多的病人,手术后从没有随访过,近一个月出现腰痛了才过来看,一查除了腰椎转移之外,胸椎、髂骨、肝脏、纵隔淋巴结都出现了转移,因为疼痛和肝转移,病人食欲比较差,体质弱,基本连化疗都不能做了,只能营养和止痛治疗。如果他能尽早复查,及早干预,病情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可见,术后随访极其重要。

肺癌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一旦患了癌症就要做好长期与之斗争的准备。对病人来说,手术后坚持长期定期随访,及时发现肺癌复发或转移,并进行及时的处理有助于病人长期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定期检查的另一个好处是患者能及时的从医生那里得到关于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新技术、新药物的治疗。不仅仅肺癌,其实所有的恶性肿瘤病人都应该按时的随访复查。

复查时间及项目

术后第1-2年:每3月1次;术后第2-5年:每6月1次;术后5年以后:每1年1次复查。复查最好是去病人做手术的科室随访或者肿瘤专科随访。随访项目包括:

1.做胸部CT,目的是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肺内复发、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或者胸膜的侵犯。

2.肿瘤标志物测定:CEA、NSE、CYFRA21-1、SCC等肺癌相关指标。

3.腹部B超:重点检查肝、胰、脾、肾,肾上腺、后腹膜,若有转移可能,再作腹部增强CT。

4.骨扫描:如有骨痛,特别是进行性加剧或伴有压痛的,则有骨转移可能,可先作骨扫描,以了解全身骨情况,再选择重要部位进行CT三维成像或磁共振检查。

5.头部CT或者磁共振: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头部检查是随访中的必查项目,若有持续性头痛、呕吐或双侧肌力不等,考虑颅内转移可能的,需要进行头部增强CT检查。

为什么医生总是说肺癌术后随访特别重要?

肺癌早期包括很多分型,原位癌百分百治愈,微浸润接近百分百,不影响寿命,浸润要看分型,高,中,低分化,有没有高危因素,磨玻璃型肺癌和实性体型肺癌预后不一样,如果是实体型肺癌,这种类型复发率高,就是早期做完了也应该辅助化疗或者靶向药治疗,所以需要随访!

建议:

1、咱们日常饮食方面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比如大豆、瘦肉、苹果、茼蒿等。

2、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自己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非常重要的,平时要注意少生气,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身体的调理

3、按时复查,在恢复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定期随访进行复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以防止病情复发,这点非常重要,粉丝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特别注意

4、规律的睡眠,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这样是非常有利于身体的恢复的,规律的作息可以平衡咱们的内分泌,才能有效的被干预、控制,粉丝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以重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