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癌症复发,要怎么做?

得了癌症,是令人恐怖的事情,对病人及家庭而言,也是非常痛苦的。但事实如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种情况下,要做的工作关键是如何治好癌症,并让癌症不复发。到底该如何做呢?作为一位从事多年癌症治疗的普外科老专家,有不同等级医院的工作经历,见识过太多形形色色的癌症病人,也亲自诊治过很多癌症病人,现在就把一些治疗效果很好、没有复发的病例的情况,给大家汇报下:

1、找一个负责任的医院、负责任的医生治病。

癌症是全身性疾病、也是长时间发展而来的慢性疾病,是需要采取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治疗的疾病。早期癌症还好,可能单纯手术切除就治愈了,基本上也不容易复发。但如果是中晚期癌症,疗效越好的病人,意谓着持续诊疗的时间就越长,涉及的多学科治疗内容就越多。这就需要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医院与医生对病人的情况,进行长期跟踪、认真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癌症防治方法。比如,让很多人闻之害怕的化疗,为什么会让社会上很多人癌症病人认为不化疗还好,化疗会让人死得更快。其实,原因在于化疗是抗癌,同时也是毒药,他在带来治癌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副作用。有句话俗话说,叫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有时甚至一敌未杀,自己反而伤了八百。如果有一个负责任的医院与医生,不管你在医院,还是在家里,他都能够认真掌握你的病情,随时给你帮助,将你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2、有一个完整的抗癌计划。

越是中晚期疗效好的病人,意谓着更长的生存的时间,也意谓着更多的抗癌成本支出,如果缺少抗癌规划,不考虑自己实际情况,想当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我曾为一个被国家级医疗中心认定为不治之症的晚期胰腺癌病人兼同事,做过五个脏器的切除手术,病人前期效果不错,前三年活得很好,成为我市的抗癌标兵,多次在电视台作抗癌宣讲。但后来听信某公司宣传,说某孢子粉有抗癌奇效,一下子买了十多万元的药物在家治疗,也不来医院作其他治疗了。最后在家由于因经济困难,营养不良过世的,让我很是心痛与可惜。

3、一份看淡生命,乐观向上的心态。

正如战场上,两强相争勇者胜一样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态好的人得癌恢复比较好,不少人可能都曾经遇到或听过这样的奇迹,就是原先被医院断定为晚期不可治的癌症病人,放弃治疗去游山玩水或积极工作,反而又好了的事情。当然这样事例不多。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乐观、积极配合治疗且有什么情况变化就立即告诉医生的癌症治愈病人。总是比哪些癌症治好了,还一天到晚担惊受怕、焦虑不安、难于入眠的病人,疗效更好、更不容易癌症复发。

4、养成好的习惯,去除致癌因素,癌症不容易复发。

其实大家也知道,癌症是外因作用于内因导致的结果。癌症治愈后,如果不想继续得癌,首先要远离致癌因素。其次是采取均衡营养饮食、适度运动或劳动、注意休息,进一步增加自身免疫力;与此同时避免一些不好饮食生活习惯。最后就是早期治疗癌前病变,这样一来,大家想来就不容易再复发癌症了。

不想癌症复发,要怎么做?

我1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做的手术,当是还是用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做的,因为是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单单手术费就花了八万,全部自费。我的主刀医生是国家级的泌尿科的专家周芳坚,我还没下手术台,他就和我老公说我的病不敢保证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五是治好了,因为分期是一期。病理结果出来,是肾透明细胞癌三级,三级的恶性程度高,但是他还是说百分之九十不会复发。因为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而且当时指南里说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防止复发,我就在家休息了两三个月后,就开始正常上班。我平常生活一直都很健康,饮食低脂低盐少糖,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当时认为复发的概率很低,而且总觉得应该没那么倒霉。19年的10月,因为身体不适,去检查发现骨转移,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绝望与恐惧如影随形,但是经过一年半的治疗,我现在基本和正常人一样。除了在吃靶向药以外,还在用中药扶正祛邪,减少副作用,听我省中医的医生说,中药是可以减毒增效,预防复发和转移。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早睡早起,积极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忘了自己是病人,除了神仙,谁都不知道能活多久,不是吗?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不想癌症复发,要怎么做?

癌症最让人害怕的就是复发。

我患癌三年了,至今情况还不错,每次复查结果都正常。

我说说我自己都是怎么做的吧。

我是18年确诊舌鳞癌,之后就手术、放疗。治疗过程历经四个月。

而这个治疗过程异常痛苦,相当于在阎王爷哪儿转了一圈。

我不想再经历同样的痛苦,我不想再进医院,躺在ICU 的病床上!

不想再受罪,就不能让它复发和转移。

医生给了我十六字方针:

按时复查,适当运动,营养均衡,心态平和。

说着很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

按时复查

这个比较容易做的到,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适当运动

这个我走了不少弯路。

刚出院时,放疗的副作用很大,口腔溃疡严重,每次吃饭都哭着吃。

骨髓抑制二级,白细胞才二点多,浑身乏力,酸疼。

别说运动了,躺倒床上一动都不愿意动。

但是运动才能增强抵抗力,不能下地,就在床上跟着手机练瑜伽。到后来就是散步,一开始十分钟,一点一点加强。

慢慢的身体就好起来了,这个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看到李开复说爬山好,我就去爬山。结果爬了两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运动过量了。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

到后来我又听说一种抗癌气功,就跑去学,练了不到一个月,由于气息不对,胸腹部胀气,疼痛难忍。

从此以后,我不再盲目的运动,而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符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做符合自己体质的运动。

所以说要适当的运动,而不是盲目的模仿别人,那些只会适得其反。

营养均衡

饮食要多样化,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不要有太多的忌口。

心态平和

真正的做到心态好,确实不容易。

有人说,我都得癌症了,我能高兴的起来吗!

还有人说,就这事,你说搁谁谁不生气!

我想说,得了癌症,要想恢复的好,这些事儿都得放下,哪怕是你占理的事儿,也不要计较。

每当这时候,我就让自己做选择题,活着和生气你选哪个?活着和计较你选哪个?

我选活着!所以我啥都不想,就想着怎么能活着。

我见过很多复发的,大多和这几项有关。

所以,要想不复发,记住这个十六字方针:

按时复查,适当运动,

营养均衡,心态平和。

我是一个舌癌患者,生活不易,抗癌更难!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谢谢!

不想癌症复发,要怎么做?

我是一名抗癌18年鼻咽癌患者,目前无转移无复发。在鼻咽癌领域我不是最厉害的,还有抗癌54年无转移无复发的。

我觉得要不复发,要做好这几个步骤,步步为营!

第一步,找到治疗这个癌最权威的专业肿瘤医院,找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坐诊,你多问问身边治愈患者的就医医院和医生,这样更高效,治愈率最高!

第二步:营养要均衡。平时吃蔬菜水果要多样化,茎类、叶类、瓜类、根类等各品种蔬菜都要全面,食物量上要少食多餐!

第三步:适度有氧运动!我头五年为预防复发,每天早起坚持每天跑步五公里,后面上班没时间,将乘对公交车改成踩单车。 周末的时候会去打打羽毛球、爬爬山、游泳。人运动后,体能消耗也大,也促进体内食物消化,食欲也大振,全身血液循环也通畅了,心情也跟着好起来,免疫系统也好了!

第四、作息规律。我头五年都是坚持早起早睡,中午会休息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睡眠至少八小时以上,睡觉前泡泡脚更有助于睡眠,而且质量高!

第五,要心静,在抗癌路上不要急躁!千万不要整天胡思乱想,每天焦虑不安。要找一些静心的事情做做,例如练十字绣、编织毛衣、画画、下棋、写毛笔字、写作等。

不想癌症复发,要怎么做?

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在接受手术或放化疗治疗后需要从以下方面去做:

1、需要一个正规或规范的多学科诊疗方式,包括除了手术之外,多学科团队专家根据手术之后的病例报告来对术后转移复发进行风险评估,做出正确的决策,来决定病人需不需要做完整的手术放疗或化疗,对一部分术后复发或转移风险相对比较高的病人,进行规范的术后放化疗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2、治疗结束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复发转移机率

3、在转移复发的早期发现问题,提早进行干预和处理,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不想癌症复发,要怎么做?

癌症复发是病人最为担心的事情,它常常发生在治疗后的5年之内,尤其是术后2年之内复发的情况最多。那么,癌症复发都见于哪些原因呢?有已成事实的客观原因,也有认识不正确、治疗态度、生活方式等主观原因。

影响癌症复发最大的因素是病情早晚,也就是分期,分期越晚、体内肿瘤负荷越大,手术、放化疗也就越难以完全消灭癌细胞,残余癌细胞也就可能越多,复发的概率也就越大。

若疾病分期比较早,体内残留的癌细胞也就比较少,自身免疫系统或许就有能力杀灭残余癌细胞、或较长时间抑制它们东山再起!利弊权衡之下,一部分早期癌症术后无需其它辅助治疗。

但,分期较晚多需辅以全身治疗,一些病人经过治疗仍然无法把癌细胞消除到最小,这是努力而效果不好的情况,还有一些病人术后没有规范去治疗。

某胃癌病人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检出22枚没有转移,肿瘤却浸及胃壁全层,要不要化疗呢?以现有指南、规范推荐围手术期半年时间化疗,但病人术后快4个月了,或许是病人自己认识的原因,或许还有其它原因,没有辅助化疗。

复发还有病人对癌症“易感性”大小的原因,促使发生癌症的因素,其“作用力”不会随治疗结束而消退,大概还会持续十多年,再有病人存在某些易感基因不会改变,这就构成了病人患癌的“易感性”!

癌症复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分期、患癌“易感性”、营养状态、合并症等“客观”因素有关,还与治疗态度,心理状态、运动锻炼、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主观”因素有关,也是最有可能改变的因素。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