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作品作品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读?
首先,由《侠客行》开始。
因为这部书很简单,但很好玩。
金庸说过,双胞胎模式的戏剧,连莎士比亚都写过不少。但那注定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侠客行》后记)
可见金庸对自己写同类的小说,也是不抱有太多质量上的幻想,知道这种书不会成为自己的代表作。
但不是代表作,却更能令人刚刚好钻进去。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侠客行》一直没有太像样的影视改编版本,不是造型极度扭曲,就是故事情节完全魔改。
因此侠客行的故事,其实是不容易被路人了解的。
这个故事一句话概括,本身就是个喜剧:
哥哥弟弟长得一模一样,但由于弟弟不是人,做了坏事,哥哥总是给他背锅,闹出了很多乌龙,最后成了天下第一。
这样一个故事,哪怕不是武侠迷,当做喜剧片看,也可入口了。
更别说该作在历史常识的门槛上,近乎于无,几乎就是金学0基础入门教材,且融入了金庸很多佛教的思想。佛教讲究的是什么?一朝顿悟。
你在顿悟之前可能是市场里卖猪肉的,可能是铁路扳道岔的,可能是烧电焊的,不需要基础,但你顿悟了,也就进去了。
所以它的门槛低,接受度高,正如男主角石破天本身不识字一样,对金庸小说一头雾水绝不了解的人,看这部,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其次,看《射雕》。
这是最适合入坑的长篇。
因为这个故事最具有rpg属性,全篇都是男主角带着妹子江湖历险做任务的流程,但情节之高明,文笔之精彩,比如今的武侠游戏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而听说过郭靖黄蓉的名字,甚至知道一些剧情,也完全不会影响阅读的快感。
真正的好故事不靠大悬念勾人,就像三国演义,看过电视剧也一点不会影响原著的精彩。
而且经过了《侠客行》略带滑稽但终归老练的金庸式话本风格,对这类语法会更有接受度。
因为话本风格其实并不适合新武侠读者的阅读习惯,仍停留在民国甚至《三言二拍^》时期。
可是金庸这种文法,你读多了,会发现上瘾,发现有着现代白话难以替代的质感。
而《射雕》最不友好的段落,其实就是开篇的张十五说书。
这是与现代读者习惯全然不同的风格 《侠客行》也是男主角石破天第一章就出来了。而《射雕》前几回,压根没有郭靖什么事儿。哪怕是电视剧,第一集也尽量将武打放在首位,着重于郭靖他爹怎么被杀,丘处机怎么打江南七怪,来吸引观众。
可是原著里,一开始竟然是一个老头在说评书。
你问这个老头在文后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就是个说评书的。
这样引出故事的手法,旧小说常用,但新小说较少。
我小时候读这段也是一头雾水:
怎么这角色电视里没有?
为什么都第二页了,郭靖他爹还没被砍死?竟然还在吃花生米跟人打嘴炮?我是来看你们唠嗑的吗?
但有了《侠客行》的铺垫,对于金庸的叙事,会有更大的容忍度,从这一路读下去,到了第五回左右,柳暗花明,更是难以释卷了。
而射雕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高潮,一个又一个的高手出现,也正是后来rpg游戏的习惯,线性叙事做到了极致,在接受了它的文字风格后,这将成为一本令初学者着迷的高级爽文。
好了,正菜吃了一道,代表你已经入了金学的门。下面来谈谈人生吧。
带着对《射雕》的童话式江湖憧憬,我们很快就引入了另一个黑暗的故事——连城诀。
这部书里面,种种残忍血腥一应俱全。
为什么要这么快就看这么重口味的?
因为这样的书,在金书里,只此一例。早看了早结束,而且篇幅不长,一本就完。
放在这个位置,既免除了最后才读的幻灭难过,又免去一开始就读这本的压抑恐惧,以为金庸每本书的人性都这么恶。
加上本书借鉴了金庸的偶像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框架,所以叙事上酣畅淋漓,阅读快感可以保证。
好了,看完沉重的《连城诀》,看一部搞笑的短篇小说,过过瘾。真的很搞笑,让你知道这个世界还是有爱的。
这部短篇就是《鸳鸯刀》。金庸小说里最接近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的一部。爱看周星驰许冠文的读者,读起来更能觉得有中式幽默的味道,也能看出金庸作为风流才子,在儒雅背后的喜剧细胞。
再之后,你已经对金庸有个非常成熟的了解了——你知道了他擅写rpg武侠故事,又搞笑,又偶尔揭露人性,同时还结合一点儿历史。
此时可以看《神雕侠侣》。
神雕的故事,相信许多人在影视剧里都有涉猎。
可是具体落实到笔头上,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杨过,也会读到之前《射雕》里的男女主角,到底之后会是个什么命运?
而现实的时间线里,金庸也是靠这一部书,开始了自己的报纸事业——这是他第一部在自己创立的报纸《明报》连载的小说,也是靠着这本书,才给《明报》积攒了最初的销量。
可见它本身就有极强的商业属性。
什么叫商业属性?就是人群辐射度更广,不止男性读者爱看,女性读者也会喜欢。
里面缠绵悱恻的爱情,是无法忘却的记忆点,很难不被当中难舍难分的爱情纠葛感动,读完这本,金迷属性又上一层。
读罢《神雕》这样的大部头,秉着长短相济的原则,可以开始读《雪山飞狐^》。
这算是一部中篇小说,但情节之紧凑,让人一夜就得读完。
而且有种莫名的悬疑一路尾随着你,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惊悚,宛如《罗生门》一样的人性剖析(虽然金庸本人打死也不承认),非但没有落入武侠的传统套路,甚至有些反套路。
反到什么程度?你看到结局就知道了。
接下来,就让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登场吧。
这部书堪称是金庸爽文的巅峰之作,已经囊括了后世爽文的多种套路(包括但不限于扮猪吃虎、群美倒追、一战成名、当场打脸等),但节奏又安排得恰到好处,丝毫不显刻意。
让人觉得,嗯,好像还挺合理。
而且这部书里,第一册男主角都没出来,这换到最初阅读时,你肯定接受不了。但已经读了这么多金庸小说,这已经不成问题。
这部书读完,金庸宇宙就越发严峻深刻。
政治问题,之前的小说里似乎没有集中探讨过。
这时候,就该读下《笑傲江湖》了。
整部书如欣赏音乐一样,行云流水,男主角也豁达的让人叹服,整个故事就是为了写权力斗争下人性的扭曲——但与《连城诀》那种变态惊悚却不尽相同,虽然阴暗,但丰富立体。
接下来,趁热打铁,走入《天龙八部》的世界。
这将是阅读快感的巅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小说技法的一次大圆满。
类似《水浒传》一样的主角视角切换,不着一点儿痕迹,让你不知不觉就从这个人身上,转到了另一个人。但情节却丝毫不拖沓,反转连连,有时候甚至为了反转,而出现一点难以解释的智障bug(但第一次读的时候,不一定感觉出来)。
读完以后,我们再吃一道开胃西点,《飞狐外传》。也是《雪山飞狐》的前传。
众所周知,前传是最难写的。因为主角的命运与人物关系已经提前决定了。
这也是《飞狐外传》最尴尬的一点,过于束手束脚。
但毕竟是金庸手笔,出手不凡,故事还是很好看,角色还是很动人。
而且最关键的,这本书会让读者越发,原来武功到了清朝,已经弱化了许多,对高来高去的武功对决,已经不那么相信了。
而这个铺垫,就是为了我们的最后大餐《鹿鼎记》。
这是金庸多年来的沉淀,对自己的一次全面否定。
人最难的是什么?就是直面自己的缺点。如果还能将这缺点加以发扬,戏谑,更加不容易。
鹿鼎记就是这么一部书,充满喜剧与讽刺,妙笔生花又韵味十足,充满了对武侠世界的否定,但又没有出离武侠的背景。
随着情节一路追看,会将官场、江湖都当成是一个个相声园子,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
这部书里,前面那些书里苦心追求的武功,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取而代之的是权力、金钱,这类到了今时今日,依旧主宰人类命运的东西。
这是一种别样的真实,让你从本该做梦的武侠小说里,找出一丝现实生活的质感,无形当中把两个世界莫名相通。
阅读了这部书以后,金庸的江湖也就算就此完结,但韦小宝的油腻,却不应萦怀于心,他只是个阿Q一样的角色而已。为了写这样的一个人,而不是让你真的成为。
所以,为了尽量去掉韦小宝的负面影响,令情操更高一些,我们用一部非常有格调的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作为结尾。
它就像是餐后的一杯柠檬水,将之前的油腻稀释的一干二净,只留下了满口的清香。
从这本书里,你看不到太多的江湖纷争,只看得到一个灵动清秀的女子,是如何在广袤天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鹿鼎记》里各种被韦小宝骗上手的老婆们,不是女生的真实模样。而《白马啸西风》里自主到没朋友的李文秀,才是具有独立精神的女性,应有的状态。
一场金庸构成的武侠宇宙,至此终于终结。
有人问,那《碧血剑》跟《书剑恩仇录》呢?为什么没算在内?
因为这两部书不好看。主角平庸,故事也难以出彩。哪怕是改了又改,主线决定了并不算是精品。所以不推荐给人安利时阅读。
但他们俩有各自的价值——《碧血剑》是《鹿鼎记》的前传,《书剑》又是《飞狐外传》的前传,你曾看过的人物,有一些会出现在这两本书,给他们一些交代。
虽然这两本书质量平平,可如果成了金迷,相信会自己找来阅读一番,这个就不是安利者需要担心的事情了。
金庸的作品作品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读?
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是一个统一的世界观,也有前后的历史顺序,但我并不推荐初次阅读的人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来读,甚至也不推荐按照写作的时间来读。
金庸的作品虽然水平都很高,但互相之间还是有高下之分的。而且如果出于消遣的目的,有个别作品不一定非要读。比如《连城诀》,其实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但已经不是单纯的武侠小说了,如果是为了消遣放松,读者阅读的体验未必会好。
我建议初次阅读金庸作品的朋友,先从《射雕三部曲》看起,按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的顺序来读,这三部作品是金庸成熟期的作品,雅俗共赏,故事本身也跌宕起伏,结局不错,可读性很强。
在读完这三部,适应了金庸的风格之后,就可以读巅峰期的作品了。《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如果你敢于尝试悲剧或偏暗黑风格的作品,那就读。
如果你想无脑放松,那就读《鹿鼎记》。如果你想往深处读人性,那还是《鹿鼎记》,这是一部适应幅度极宽的作品。
至于《飞狐外传》和《连城诀》,是优秀作品,但阅读体验可能稍差,因为作者的追求有些不同。《侠客行》、《鸳鸯刀》都是放松性的作品,随时读都可以。
《雪山飞狐》和《白马啸西风》也是,可读可不读,研究写作方法的话一定要度,消遣的话不读也没事。
《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是两部早期作品,写作水平比后期差不少,故事本身也有些悲剧,阅读体验不算好。如果觉得连《天龙八部》都接受不了,那就不要看。如果读其他的都觉得没问题,那也可以看一下,但绝不推荐最先读。
金庸的作品作品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读?
金庸先生一共有15部作品。他把自己的作品书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编成了一副对联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按照这副对联,咱们可以轻轻松松的记住他的作品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还有一部《越女剑》他没有收入这副对联里。所以加起来,金庸先生的作品一共有15部。
金庸先生这15部小说有些是可以查到历史时间的,有些是没法查。咱们先按照金庸作品对联的顺序看书的内容。
飞狐外传:《飞狐外传》说的是《雪山飞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长历程,可以看作是《雪山飞狐》的前传。小说以主人公胡斐除暴安良为故事中心,讲述胡斐为追杀凤天南在路上所发生的一切。故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故事既然是说胡一刀的儿子胡斐,那说明它发生的故事应该在清乾隆45年之后。
雪山飞狐:小说以苗人凤,胡一刀夫妇为主角,通过宝树、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口述了数年前与此相关的武林风波,用倒序的手法讲述江湖恩怨,藏宝寻宝和美女爱英雄的故事。
小说第一章就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清乾隆45年三月十五,也就是公元1780年。
连城诀:连城诀没有点明发生的朝代,不好说。
天龙八部:《天龙八部》里面说到了几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完颜阿骨打、耶律洪基、段誉(历史上真名叫段和誉,又叫段正严),也说到了宋、辽、西夏、大理、吐蕃等国。小说最后还提到,萧峰自杀后,宋朝雁门关守将向宋帝赵煦报告,说他亲率部下将士血战数日,边敌辽兵十余万,格毙辽国南院大王萧峰。
赵煦,即是宋哲宗,生于1077年,逝于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只活了23岁。他1085年登基,也就是说萧峰死的时候是在1085年至1100年之间。
耶律洪基,即辽道宗,生于1032年,逝于1101年。他1055年登基。书中提到萧峰帮助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叛乱,被封南院大王。真实的历史上,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乱发生在1063年。
段和誉,即大理宪宗,生于1083年,逝于1176年。1108年,文安帝段正淳出家,将皇位让于儿子段正严。1147年,段正严也出家,将皇位传给段正兴。他孙子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南帝段智兴。
从这几个真实历史人物的生卒时间来看,《天龙八部》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宋英宗(生于1032年,卒于1067年,1063年登基)至宋哲宗之间。
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传》第一回里,说书人张十五和杨铁心、郭啸天在曲三的小酒馆里喝酒,谈及时局,张十五有一段:“光宗传到当今天子庆元皇帝手里,他在临安已坐了五年龙廷”。庆元皇帝,即宋宁宗赵扩(生于1168年,逝于1224年,1194年登基),坐了五年龙廷,那也就是公元1198年。《射雕英雄传》结尾时,成吉思汗铁木真去世。成吉思汗铁木真(生于1162年,逝于1227年),也就是说《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发生在1198年至1227年之间。
白马啸西风:《白马啸西风》没有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里面也没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可以考证。
鹿鼎记:《鹿鼎记》里面提到了康熙(生于1654年,卒于1722年,1661年登基)除鳌拜(1669年),平三藩(1673至1681年),收复台湾(1684年),签《尼布楚条约》(1689年)。所以,《鹿鼎记》的故事发生在1661年至1689年之间。
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没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朝代,但根据《鹿鼎记》中澄观老师侄曾想到“前朝有一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所以说《笑傲江湖》的故事发生在明朝。但究竟是明朝哪个时期就不清楚了。
书剑恩仇录:《书剑恩仇录》的故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小说一开始就点明了时间: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乾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他1735年登基,1795年禅让皇位给儿子永琰(即嘉庆帝),在位时间60年。清乾隆18年,即1753年。最后说香香公主死了。香香公主,即乾隆的容妃,也就是传说中的香妃。她生于1734年,卒于1788年。所以,《书剑恩仇录》的故事发生在1753年至1788年之间。
神雕侠侣:《神雕侠侣》第一章就说故事发生在南宋理宗年间。宋理宗赵昀,生于1205年,卒于1264年,他1224年登基。小说的最后杨过击毙了蒙古皇帝蒙哥。蒙哥,即元宪宗,生于1209年,卒于1259年。也就是说,《神雕侠侣》的故事发生在1224年至1259年之间。
侠客行:《侠客行》的故事没有交待具体的时代背景,书中也没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时代的参考。
倚天屠龙记:《倚天屠龙记》发生在元朝末年。当然,故事一开始说到了郭襄去找杨过小龙女,在少林寺遇到了觉远和少年张三丰的事。那时候是杨过击毙蒙哥,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杨过小龙女归隐山林了。而历史上的张三丰说他生于1248年,去世时间不详。那郭襄遇到他时,属于少年,起码也有十多岁了吧。那么,故事开始的时间起码应该在1263年(张三丰15岁)左右吧。跟着再看故事发展。故事里说在张无忌十岁那年,张翠山和殷素素带着他从冰火岛回到中土给张三丰过百岁寿辰。这也就是说时间来到了1348年。这时候离元朝灭亡(1368年)只剩下20年的时间。小说最后没有写朱元璋登基为帝,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倚天屠龙记》的故事1338年至1368年之间。
碧血剑:《碧血剑》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书中第一回有一句“其时正是崇祯六年”。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朱由检,生于1611年,卒于1644年。他于1627年登基,次年改年号为崇祯。崇祯六年,也就是1634年。小说的最后,北京城破,崇祯砍断长平公主的手臂,自吊于北京煤山。跟着吴三桂降清,打开了山海关,李自成兵败,满清入关。袁承志心灰意冷,带着夏青青远走海外。所以,《碧血剑》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634年至1644年之间。
鸳鸯刀:《鸳鸯刀》的故事发生在清朝,但具体时间不详。主要依据是书中有一句“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那故事当然发生在清朝了。但由于书中没有点出具体时间,也没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所以无法判断具体时间。
越女剑:小说写越女阿青剑术超群,被范蠡引荐到宫中教授越国士兵,帮助越王勾践报仇雪耻的故事。阿青喜欢范蠡,但范蠡只爱西施,阿青最后飘然离去。
从史料记载看,越王勾践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公元前464年,享年56岁,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留给大家最有名的故事是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勾践三年,即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被吴国打败,勾践被俘。三年后他被释放。勾践回到越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恢复起来。勾践15年,即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精锐尽出之际,出兵讨伐吴国,大败吴军。夫差被迫和越国议和。勾践19年,即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起兵伐吴,大败吴军主力。勾践24年,即公元前473年,吴国都城被攻破,夫差自杀,吴国被灭。根据这些史料,可以看出《越女剑》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94年至公元前473年之间。
综上所述,咱们根据书中点明的时间和书中出现的真实历史人物和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据,金庸15部作品中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排第一的无疑是《越女剑》。排第二的是《天龙八部》,跟着是射雕三部曲,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接下来是发生在明朝的《笑傲江湖》和《碧血剑》。接着是发生在清朝的《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都发生在清朝乾隆时期。《鸳鸯刀》只知道发生在清朝,但发生的具体时间不详。《连城诀》《白马啸西风》《侠客行》发生的朝代、时间不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