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
三国演义中,"三个皮鞋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原来真有原型。
草鞋匠刘备和杀恶霸的"杀人犯"关羽、手握杀猪刀的张飞,三人响应幽州太守刘焉"勤王令","勤王令"任命卢植、皇甫嵩、朱隽为将,号令天下勇士投入沙场之中。刘关张三个带领一个营的敢死队冲锋陷阵。
三人出道即巅峰,连续在战场中屡立奇功,还为董卓解了围。刘备在战场中遇见恩师卢植时,已被朝廷冤入囚车,张飞欲救,刘备止住了:"朝廷自有公论,何必造次?"
刘备因战功只列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因不满督邮傲慢、挖苦和索贿,索兴鞭抽督邮,辞官而去。投奔了朱隽。
在同窗好友公孙瓒推荐下当上了平原令,又带进了十八路诸侯同盟营。
董卓前锋华雄在氾水关,一夫当关,万夫莫挡。已连续斩杀各路先锋,气势正旺,无人敢上。
做为嘉宾加座的刘备手下关羽冷笑众人:"区区一个华雄,何足道哉!"
众人皆惊,当闻知仅是一个马弓手,仍群嘲带骂,甚至要打出总部。唯前敌指挥官曹操钦佩,捧酒激励。
关羽大声说:"待我斩了华雄,再喝不迟!"
马蹄声去,鼓乐齐鸣。鼓乐未终之时,关羽已手提华雄首级归来,其酒尚温。
华雄自恃华刀盖世,不斩无名之辈,让其先进攻,殊料关刀神武,快似闪电一击毙命。
十八路同盟营众诸侯看得目瞪口呆,一个游击队的马弓手,竟能百万军中取上将军头颅如囊中探物,羞煞众人。刘关张斩露头角,一下平步青云。刘备就此回归皇叔,关张身价百倍,名震天下。
不是金刚身,怎敢充先锋。
关羽有神运,妙杀一华雄!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
夷陵之战,是孙权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
赤壁之战是刘备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刘备穷怕了,一直以来穷的连插根烧火棍的地方都没有。这下好了,拣了些战利品,什么矛呀盾呀,就连臭袜子也不丢下,只要是能用的家伙全都要啊,什么都可以拣,就连这个荆州也一起给拣了。
司马懿的好运之战,莫过是上方谷的一把大火没把他烧死,好运就好在老天为他下了一场及时雨。
诸葛亮的好运之战,莫过是一出空城计了,竟活脱脱地忽悠了司马仲达。哈哈哈[捂脸][捂脸][捂脸]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根据《三国志》,《曹仁传》、《武帝纪》、《于禁传》、《庞德传》、《曹植传》、《关羽传》、《温恢传》以及《资治通鉴》记载:
《三国志·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温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
《三国志·武帝纪》: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
《三国志·曹植传》: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
从以上记载中发现,关羽初战襄阳受阻后(会蜀将关羽猖獗为寇,常御之,羽不能克),并没有马上转向樊城!而是在曹植喝醉了不能受命的情况下,曹操令于禁、庞德前往增援曹仁,并先与关羽交火:
《庞德传》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此时的孙权尚在合肥发起进攻。温恢意识到了😨!合肥并不紧要,曹仁的襄樊才是危机重重。因为,大水已经来临且就起自樊城。但是,曹仁却大意了,这就成就了出乎关羽意料的天大的好运👍!!!
《三国志·于禁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
怎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呢?曹仁可是不可多得的天人级战将,何以犯下如此荒唐的错误?
《三国志·庞德传》:仁使德屯樊北十里。
《资治通鉴》: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
如果说曹仁没有意识到大水将要来临,情有可原。但是,明明是他知道可能会出现大水?见:
《三国志·庞德传》: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
庞德军至少是有小船的!!!说明曹仁做了一定的准备。然而,这个准备和不做也没什么两样😄,准备的不够充分才导致了于禁、庞德遭受水淹。
《三国志·于禁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
到了这个份儿上,根本就不用打了,关羽坐享其成!就剩到水里去捞俘虏……。唯一一个在大堤上抵抗的庞德,手下的将领们也纷纷地投降(吏士皆降),《三国志·庞德传》:“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连续十几天的洪水早就把于禁、庞德的大军泡烂了。
关羽擒于禁、斩庞德之际就是兵围樊城之时。于禁、庞德地处樊城以北,所以关羽乘势就把樊城给包围了。
正如司马懿所说:“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
诚如是,一个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却连吕常镇守的襄阳都拿不下来的关羽,何德何能何以擒于禁、斩庞德、兵围曹仁且威震华夏呢!
除非是有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
东汉末年,汉室垂危,群雄逐鹿,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连年征战不休,比拼的是双方的实力,谁的实力雄厚,谁就可以获胜。然而,有五场大战比拼的却是双方的运气,谁的运气好,谁就可以获胜,到底是哪五场意想不到的好运之战呢?
第五:魏灭蜀之战
公元263年,司马昭令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征讨蜀国。当时蜀国虽然早已衰落,连年征战,后主刘禅荒淫无度,但是还有大将姜维、廖化、霍弋、罗宪等名将,足以挡住魏军的多次进攻。魏国发动大军征讨蜀国,也不是以灭蜀为目标,司马昭只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顺便树立他的威望,为下一步代魏做准备而已。钟会大军久攻剑阁不下,已经失去信心,准备撤兵,邓艾突发奇想,想偷渡阴平,直入蜀国腹地,与钟会前后夹击姜维蜀军。但是邓艾的想法被人们所嘲笑,认为邓艾是不可能成功的。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蜀国早已是强弩之末,邓艾成功进入蜀汉腹地,陷江油,战绵竹,到达成都城下,后主刘禅绑着自己出城投降,蜀汉遂亡。司马昭、邓艾、钟会、姜维等人,谁都没想到,蜀汉这么容易灭亡。蜀国诸葛亮、姜维十几次伐魏,魏国稳如磐石,而魏国仅仅发动第二次征讨蜀国之战(第一次是曹爽伐蜀,无功而返),蜀国就灭亡了。邓艾运气太好了,一战成名。
第四: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刘备是进攻方,曹魏夏侯渊是防守方,双方势均力敌,僵持数年,谁也奈何不了谁。蜀国老将黄忠突然找到突破口,奇袭魏军阵地,出其不意斩杀正在修补鹿角的魏军主帅夏侯渊,魏军溃败而逃,奠定了刘备一方的胜利。
如果不是曹营主帅夏侯渊突然战死,汉中之战双方再打三五年也可能分不出胜负,刘备也无法夺取汉中。
第三: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从曹袁双方来看,无论是兵力、地盘、势力来看,袁绍均占据优势。尤其是在战争中后期,曹操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早已在崩溃的边缘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曹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在叛袁的许攸的帮助下,奇袭袁绍粮草大本营,一把火烧了袁军的粮草,奠定了胜利。可以这么说,曹操赢得非常侥幸。
第二:水淹七军之战
关羽凭啥被称为水陆两栖作战奇才,他最主要的战绩是白马之战和水淹七军之战。其中水淹于禁七军,堪称水战中的经典。即使周瑜复生,也不过如此。
关羽是山西人,一个标准的北方旱鸭子,在到荆州之前,从没接触过水战,他擅长的是骑兵作战,如千军万马之中斩颜良。然而,关羽是一个军事天才,在到达荆州后,接管了水军,经过数年镇守南郡,深谙水战之道,成为一个优秀的水陆两栖作战奇才。他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了于禁和庞德的七军,差一点就淹塌曹仁的樊城立下不世之功。关羽之所以能够水淹七军,老天也在帮他,连续十几天下暴雨,这才有了水淹七军。换句话说,是老天帮了关羽,帮助关羽水淹了于禁七军。
第一: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一样,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同的是,曹操从人少的一方变成了人多的一方。此战,如果单论双方人数、战斗力,毫无疑问曹军占据极大的优势。
然而,由于周瑜和诸葛亮运筹帷幄,先后使出一系列计策,扭转了胜利的天平。如果不是蒋干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曹操也就不会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如果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和借东风,周瑜的火烧赤壁也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周瑜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曹操,正好刮来东风(诸葛亮提前算出来,只是故弄玄虚借东风)这个好运气不可忽略。
结语
战场上,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有人天生运气好,能够化险为夷,转败为胜。以上五个令人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便是如此,突然飘来一个好运气,就可能改变战局结果。其中运气最好的是赤壁之战,突然风向转变,刮来了东风,使弱小的孙刘联军战胜了强大的曹军。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
三国演义中,依照罗贯中先生的神来之笔,当然是三大战役中有意料不到的好运,决定了魏蜀吴三家之间的命运。。。首先是官渡之战,为了彰显曹操的统帅能力和军事才能,把袁绍的势力突显得十分强大,对比曹操力量十分悬距,曹操在战前还十分犹豫,在郭嘉和荀彧的准确判断下才决心一战。其实曹操当时的地盘比袁绍大,兵力比袁绍多,不过当时河北军兵精粮足,曹操军心涣散,严重缺粮倒是真的。。。勇猛的河北先锋大将颜良连斩曹操二将,又速败徐晃,曹军栗然。但后来请来了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重挫袁绍。但袁绍势力尚存,决心孤注一掷,
与曹操决一死战,曹操还是有点心虚。恰好袁绍众多谋士尔虞我诈,争相邀功,审配检举了许攸儿子在冀州贪赃枉法。许攸又是曹操发小,常在袁绍面前唠叨,虽然许攸很有才能,还是遭到袁绍的严厉训叱,许攸知袁绍成不了大事,干脆投曹操吧。曹操闻许攸来投,赤足相迎,知大事可成。许攸为袁绍重要谋士,深知袁军机密,许攸建议曹操袭击袁绍粮草重地乌巢,曹军火烧乌巢,并斩大将淳于琼,袁绍在官渡一败涂地,曹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运。。。赤壁之战,曹操声势浩大,东吴怕了,诸葛亮代表刘备过江结盟,戳力同心,共破曹操。周瑜与诸葛亮心有灵犀,用火攻曹军,但周瑜不知天文,不识地理,为无东南风发愁。好在诸葛亮坐镇东吴,周瑜派鲁肃随时向诸葛亮探索战事,周瑜无奈,只得请诸葛亮借东风相助。刘备在荆州也没闲着,打探曹军情报,阻止曺军陆路南下,孙权刘备赤壁之战双方付出了3/5与2/5的兵力,诸葛亮给东吴带来了好运,但赤壁之战刘备方毫无寸功,至今无人认同,还有天理么?诸葛亮的付出,至使周瑜竖子成名。。。彝陵之战,蜀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先后大败孙桓、周泰韩当,东吴震惊。孙权求和不成,只得最后派儒将陆逊迎敌。陆逊坚守不战,来烦躁刘备,使刘备决策失误,屯兵七百里避暑,还是陆逊利用东风,火烧连营。至使陆逊挽救了东吴,自此声名大震。彝陵之战是陆逊遇到了年老心乱的刘备,关羽张飞之死使刘备神志错乱,在军事上出现了致命错误,使陆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运,若是刘备趁胜占领宜都丘陵地区,前面就是一马平川,直达荆州,陆逊又怎能阻止得了蜀军的攻势呢?刘备若是得了荆州,会向东吴纵深推进。要是陆逊遇到诸葛亮统军,肯定就不会有好运,会被揍得脸青鼻肿,只能俯首认命。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意料不到的好运之战?
战争是残酷的,尤其是古代,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被刀劈斧砍,是怎样惨烈的状况。“上兵伐谋”,“上兵止戈”,“止戈”合起来就是“武”。回到主题,所谓好运之战,也是建立在实力之上,“时来运转”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曹操的官渡之战,是因为袁绍集团的官僚主义严重--互相拆台,曹操集团却是上下一心。刘备孙权的赤壁之战,主要原因是曹操“名不正言不顺”,当时,大部分尊儒尊孔的读书人都不站在曹操一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