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亚历山大帝国没有走错路,能打败战国七雄吗?

假设亚历山大帝国顺利到达中国,中途无任何阻碍,无损耗的情况下。

古代亚历山大率军进入中原,会被身经百战的战国七雄,当成活靶子,万箭穿心,一命呜乎。

战国七雄都是久经"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熏陶,而亚历山大经不起七雄的各种阵式考验,单就两军对垒,楚国派出一个项羽,无论单挑还是混战,亚历山大都吃不了兜着走。更不用说,三十六计轮番下,亚历山大真的压力山大,透不过气来,连逃跑都有十面埋伏,叫苦不迭。

因此,古代,欧洲人首先连西伯利亚都难过,到了西域外围,匈奴人这一关还得费思量。更不用说跨过钢铁长城了。

而北匈奴人据说被汉军打得落荒而逃,竟在欧洲一路狂飙,占据了匈牙利(还需要考证)。

据说,拿破仑直到流放孤岛,才读到了

"孙子兵法",不禁老泪纵横:"为何不早一点读到孙子兵法,何至于反胜为败,一败涂地啊!"拿破仑才感慨:"东方睡狮一觉醒来,必会震惊西方!"

假如亚历山大帝国没有走错路,能打败战国七雄吗?

当亚历山大攻打印度的时候,战国七雄早已摆脱了春秋时期那种依赖阵型的古板打法,战争的打法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亚历山大赖以成名的不过就是马其顿方阵,在战国七雄的眼中只是又一个宋襄公而已!

战例一:

亚历山大也看不懂究竟是哪国的旗号,反正是看到军队就开始列阵。只要列好阵型对方就撤兵,愣是把亚历山大给晾在那里。

反正就是不和他打,往前推进对方就往回撤。始终和亚历山大保持一定的距离。只要亚历山大一解散方阵,对方的就又逼了过来。

到了晚上刚刚睡着,战鼓响起喊杀声震天。刚刚集结起队伍列好方阵,就又没有动静了!

亚历山大不抗其烦最后只好撤兵。

战例二:

亚历山大分析了一下,觉得韩国比较好打,于是就开始去攻打韩国。

亚历山大列好阵型开始缓缓往前推进。忽然天上一片箭雨落下,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亚历山大的军队顿时一片恐慌,这箭雨是从哪里来的?对方离自己大约有六七百米远,居然都能射到自己。这也太可怕了!

战例三: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逢战必赢,一路追击着不断地前进。

没过几天忽然发现进入了一个狭窄的地形,如果继续前进就无法摆出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决定暂时撤兵,却发现自己进入了埋伏圈。

战例四:

亚历山大刚刚开始修整军队,就看到对面烟雾缭绕,整个大地开始震颤。

前面出现了大量的牛向他们冲了过来,亚历山大赶紧列阵相迎。可是那些牛屁股上都是燃着火的,还有一些凶神恶煞跟在后面。

就举这几个例子吧,秦国就不提了,实在是不抗玩的。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假如亚历山大帝国没有走错路,能打败战国七雄吗?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崛起。年轻的亚历山大登基之后,马其顿王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亚历山大稳定国内局势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东征历程。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东征。

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经历了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等战役,占领了波斯、埃及、两河流域、亚细亚等地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面积达到了550万平方千米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总面积比战国七雄的总和还要多很多,人口也超过战国七雄的总和。

亚历山大东征曾经一度达到了印度河流域,并且击溃了当地的政府,将该地区纳入到版图之中。亚历山大本来准备继续东征,结果军队内出现了流行病,官兵厌战情绪非常严重。亚历山大不得不结束此次东征,率领军队回到了巴比伦地区。亚历山大回到巴比伦之后,开始策划远征罗马或者印度,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突然病逝。

亚历山大病死之后,依靠武力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瓦解。亚历山大帝国的远征活动也随之结束。

如果当时亚历山大没有听从官兵的建议,而是继续东征,并且成功地到达了中国,而且中途没有损耗,也没有阻挠。当亚历山大直接面对战国七雄的时候,他能打败战国七雄吗?我觉得亚历山大肯定打不赢战国七雄,估计本人也很难再一次回到巴比伦。

亚历山大帝国看起来轰轰烈烈,而且领土面积急剧膨胀。实际上亚历山大东征的规模并不是特别大,战胜的对手也不是特别多。亚历山大东征之初的总兵力不到4万人,其中3万步兵、5000骑兵。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出发再一次东征的时候,总兵力也没有超过5万,其中步兵4万,骑兵7000。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也要感谢波斯帝国腐朽,其实亚历山大东征也主要就是灭了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的军队基本上以步兵为主。亚历山大的步兵能够依靠的利器便是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也是亚历山大手中最重要的王牌,也是取得东征胜利的最大利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马其顿方阵多次在关键时间起到了扭转战局的作用。马其顿方阵需要配合骑兵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威力,所以亚历山大还配备了5000—7000名骑兵。如果亚历山大与战国七雄交战的话,马其顿方阵也会是亚历山大手中的利器。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战国七雄的情况。

公元前324年左右,中国正好处于战国中期。当时秦国的国君为秦惠文王、楚国国君为楚怀王、齐国国君为齐威王、赵国国君为赵武灵王、魏国国君为魏惠王,韩国国君为韩惠王。当时战国并没有出现了一家独大的情况,也没有那个国家成为其他各国的公敌。当时,国家实力最强的是秦国、齐国、楚国,赵国依靠胡服骑射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当时战国七雄各个国家都有相当实力,各个国家常备军都在30万以上。各个国家的君主也都非常不错。

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了中国的话,从陆上面对的国家不是秦国就是楚国、赵国,遇到秦国的可能性更大。无论是秦国还是楚国、赵国,军队人数至少在30万以上。秦国可以动员60万军队,楚国可以动员100万大军,赵国也可以动员50万大军。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大国有极强的华夷之辨的思想。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便能将各国拉拢到自己的旗帜之下。如果亚历山大进入中国的话,无疑属于“蛮夷”的行列,战国七雄自然会联合起来对付亚历山大。

如果战国七雄联合起来的话,各国总兵力将会超过200万,刨除防守各国军队,能够用于对敌的军队也将超过100万。波斯帝国巅峰时期总兵力远没有那么多,直接用于和亚历山大对抗的军队更少。比如伊苏斯之战中,波斯帝国的总兵力也就是12万。

亚历山大想依靠不到5万兵力攻灭战国七雄根本不可能。亚历山大不仅无法击败、战国七雄,单挑秦国都费劲。秦惠王时期,秦国一次对外用兵的总兵力最多时也可以达到20多万。如果拼上国运奋力一搏的话,秦国出兵50万不成问题。

所以从总兵力上说,亚历山大想击败战国七雄根本不可能。

亚历山大能够依靠的马其顿方阵面对战国七雄的时候,也将失去应有的威力。

马其顿方阵若想发挥最大威力,需要骑兵护卫,需要聚集在一起,优势在于中近距离作战。一旦对手在更远的距离攻击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的战斗力会大大减弱。如果和马其顿方阵短兵交接的话,方阵会因为武器过长而威力大减。

如果马其顿方阵的阵型一旦被打散的话,威力将更加有限,手持五六米长矛的马其顿士兵行动将会不便。在这点上看,马其顿方阵跟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战法比较相似。春秋时期,晋国魏舒的毁车成行一役的作战方式与马其顿方阵就很相似。

马其顿方阵的战法及长处,对于波斯帝国来说是全新的战法。亚历山大利用全新的战法得以在波斯帝国横行无阻。但是马其顿方阵的战法对于战国士兵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战国时期,各国已经逐渐抛弃了战车战法,兵种演变为骑兵和步兵为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各国更是将骑兵战法运用到出神入化的水平。亚历山大不到一万骑兵,根本不是战国骑兵的对手。战国骑兵很快就可以将马其顿骑兵消灭,没有骑兵护卫的马其顿方阵威力又会大减。

战国时期各国步兵配备了大量弓弩,尤其是秦国弓箭更是当时一绝。秦国的弓弩射程可以达到300米,有效杀伤射程也在150米。战国士兵除了装备弓弩之外,还配备大量抛石器。弓弩兵和投石兵最喜欢的就是敌人扎堆行军,敌人越扎推就越能发挥最大威力。

马其顿方阵消失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远距离投射武器的出现,马其顿方阵进攻战国七雄等于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马其顿遇到战国士兵首先会被战国骑兵减除羽翼,然后再被战国的强兵硬弩射杀。亚历山大4万多马其顿方阵步兵,最后又能剩下多少呢。一旦马其顿方阵的阵脚被打乱,战国精锐骑兵马上就会冲入敌阵。一旦骑兵冲入马其顿方阵,这些手持长枪的士兵等于是骑兵的活靶子。

正式由于马其顿方阵的这些缺点,所以后来才会被被罗马军团打败。罗马军团战争理念难道能比战国军事战术先进?据说后来有一队罗马军团进入我国,被轻松击败。战国时期,我国的军事战术、战略思想远远领先于马其顿。战国士兵击败马其顿方阵的难度并不大。

亚历山大之所以班师西归,最主要的原因是军队流传疾病,而且士兵长期作战产生了严重的厌战情绪。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中国的话,马其顿士兵的厌战情绪将会更加严重,再加上军队内流传疾病,马其顿士兵的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马其顿士兵军队战斗力大大减弱,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正所谓“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马其顿士兵已经强弩之末,而战国各国的士兵则早就已经养精蓄锐。战国士兵以养精蓄锐、枕戈待旦之师,面对强弩之末的马其顿士兵岂有不胜之理。

亚历山大来到中国,战线将会长达两万多里。亚历山大许多新征服的地区,并不非常稳固,亚历山大的后方并不稳定。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中国的话,后勤补给也会比较困难。

马其顿王国并不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需要有一定后勤补给。当时能够支撑起强大的后援支持的地方大多被战国七雄占据。亚历山大想实现以战养战并不容易,缺乏后勤保证的亚历山大很难战胜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各国的战术变化非常多,战争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长平一战便进行了三年之久,秦赵两国都险些被拖垮。如果战国七雄跟亚历山大形成拉锯战,缺乏后勤的亚历山大势必难以持久作战。最终也免不了失败。

亚历山大非常幸运,他生活在希腊一带。如果他生活在战国时代的话,估计第八雄也轮不到他的马其他王国。

假如亚历山大帝国没有走错路,能打败战国七雄吗?

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一位战神级别的人物。他统一了希腊,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埃及,然后带领他的兵团直指东方,先后占据波斯,中亚和印度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他独占三个,据统计,当时他占领的土地横跨欧亚非三大洲,面积达五百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彼时中国战国七雄的总合。

那如果亚历山大从印度河北上,穿越西域的沙漠,到达中国,会有怎么样的遭遇呢?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以下。

以时间来算,亚历山大到达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234年左右,当时中国处于战国中期,各诸侯国之间正处于军备竞赛的时期。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如果亚历山大突破西域到达中国,那么他遇到的诸侯国,首当其冲的就是西方霸主秦国。秦国当时的国君是秦惠文王,关于他的成绩想必大家应该也多少了解一些,秦惠文王当时采用连横策略,北方他击败了袭扰秦国多年的义渠国,东边,他连败韩魏,收复河西,南面他吞并巴蜀,国土面积大幅度扩张。手下有张仪,陈轸,甘茂等谋士,还有樗里疾,司马错等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可以说,当时的秦国军事实力已经不输给亚历山大了。

那么,如果亚历山大突破西域后还有可能直接遭遇哪个国家呢?从地图上来看,应该还有可能是赵国。而此时的赵国正是赵国历史上最具文韬武略的国君赵武灵王统治时期,赵国刚刚完成胡服骑射的改革,一举击溃匈奴和东胡,北拓千里土地,骑兵作战能力为天下翘楚,我相信亚历山大在他手下也讨不到太大的便宜。

说完了亚历山大所遇到的两个国家的情况,我们再看看亚历山大当时的军事力量。亚历山大的军团主力部队大约三万人左右,以步兵为其主要的作战力量,同时以纯熟的各兵种之间的配合来做到作战时可以有效的打击敌人。但是,在战国这个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背景下,亚历山大的三万精锐就显得不太够看的了。更何况,他还要在突破西域沙漠戈壁,没有后勤补给,没有水源,没有地图的情况下面对虎狼一般的秦赵两国。

不得不说,我为亚历山大没能踏足中国感到庆幸,因为一旦他来到中国,可能他战神的称号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了。

假如亚历山大帝国没有走错路,能打败战国七雄吗?

来到战国时期,他才明白他爹给他起压力山大的真实意义?可惜,他到死都没明白压力山大的真实意义。

假如亚历山大帝国没有走错路,能打败战国七雄吗?

好在他走错了,要不秦始皇拿他们做成兵马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