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国演义》把诸葛亮送上神坛的么?小说出来前就已经有人跪拜?

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罗贯中在依据历史大背景下,发挥想像力,七分真,三分虚地表现出来。

诸葛亮早在罗贯中的小说前,就已经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在唐代就被列为十大武宗人物,武侯祠香火长盛不衰。诸葛亮的"八卦阵"和预言书"马前课"都是赫赫有名的。而"出师表"更是忠义第一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更是后人推崇备至的。

没有罗贯中的小说,诸葛亮的历史地位已经让人仰慕。在宋代,三国评话是民间说书的大热门,百姓一听到刘备落难就会流泪感伤,一听到曹操打了败仗就欢呼雀跃。这种尊汉贬魏的说书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宋朝百姓抗击金辽的正统心情。同时,诸葛亮的匡扶汉室的忠义自然为百姓所赞颂。

罗贯中只不过把许多历史故事都集中放在了诸葛亮身上。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更加突出诸的神计妙算。

罗贯中赞美诸葛亮,不仅仅是对诸的个人偏爱,同时也有自身的经历的一种感慨。罗早年也投入了反元起义大军,也是一个有抱负的谋士。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他潜身埋名,自号为"山湖散人",游历于山水之间。他将一腔热血洒向了心中楷模诸葛亮。倘如他能出将入相,也会仿效诸葛贤相。

罗贯中和他先生施耐庵一样,都成就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成为了古代四大名著。而两人更是为民间百姓完成了一部通俗易懂的历史小说,成为茶前饭后津津乐道的历史传说,同时也奠定了忠义小说和江湖义气小说的至尊地位。

三国历史成就了罗贯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三国历史创造到了家喻户晓的空前纪录!

1l1l

是《三国演义》把诸葛亮送上神坛的么?小说出来前就已经有人跪拜?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栏目推出此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讨论!

现在有一股赞同魏延,贬低诸葛亮的逆流,也有一股认为诸葛亮才能平庸,是《三国演义》神话了诸葛亮!

①如何正确评定诸葛亮的才智,既不能偏重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也不能单纯看史书《三国志》的记载!这是因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原是蜀国人谯周的弟子,他随后主降魏后在司马氏手下为官。端人家碗受人家管,他能大公无私地赞颂孔明出吗?肯定不能!否则,司马懿的后人不会允许此书出版!

②《后汉书》《晋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虽对孔明有较公评的描述,但由于历史发展等多种原因,也很难达到100%的准确!因此,我们评价诸葛亮必须首先重视历史事实!

③真正的史实是: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灭吕布,袁绍,袁术已占据中原时继兄长基业以长江为天险占据江南大业已成。而此时的刘备手下虽有关长子龙三员虎将,但却孤居新野小县,几乎是贫无立锥之地!这是当时的实情!可在孔明出山后,首先联合东吴大败曹操!然后巧取荊州为家,后又占据两川之地!使刘备在西蜀称王→打造三国鼎足之势!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史实!!!若孔明是平庸之辈,没有用兵和理政的才能,能有这些功绩吗?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理政国家大事,自己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一心为国家社稷着想!因而被称为千古一相,实不为过!就是在今天,诸葛亮的很多高尚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那种认为是《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话的说法,纯属一孔之见的歪理邪说。

是《三国演义》把诸葛亮送上神坛的么?小说出来前就已经有人跪拜?

诸葛亮在三国的丰功伟绩,那是很多伟人无法比拟的,小说《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所写,在明朝之前,对诸葛亮的崇拜已经是很兴盛,唐朝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是武庙十哲之一,在民间早就津津热道、深入人心,可见诸葛亮的粉丝自古不少!

三国演义是本小说,不能拿来当正史,很多人拿正史来喷演义,拿演义来说正史,不但混淆视听,而且意见百出!随着网络的发达,对三国中各个人物的洗白、抹黑、夸大、贬低,弄的三国演义面目全非。

既然是小说,那就是怎么精彩怎么写,只要历史大方向不变,可以张冠李戴、古借今用、凭空捏造、大事渲染!历史那就不一样,谁的事情就得写他的,哪一年发生的就要有具体时间,哪个地点发生的就得写那个地方。所以写三国演义就不需要完全按照正史来写,而是作者想表达什么就写什么!

三国演义确实有很多美化诸葛亮的情节,博望坡之战、火烧新野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这些事都不是诸葛亮做的。那罗贯中为何要把这些事写到诸葛亮身上呢?当然是表现他的神机妙算和过人之处,不少人认为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美化诸葛亮、关羽,可是他们不但没统一,而且死后他们的后代也是被灭族了,如果要美化他们,作者会这样写吗?所以三国演义并没有多少美化诸葛亮,他有他的成就,也有他的缺点,再厉害的人都有他的弱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自然也犯了不少错误!

抛开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有什么流传千古的东西!

文学上有《诫子书》、《出师表》,发明上有馒头、木牛流马、喷火器、马钉,改造诸葛连弩,阵法上有八阵图,三国的人物里面能有这么多流传千古的只有诸葛亮!曹植、陈琳等人文章写得好,没什么军事才能;

曹操也算文武双全,诗和文章也流传千古,军事经验要写成书却被张松一个文人骂的怀疑兵法;其他人也没什么东西流传千古;三国最终的掌权者司马懿,不少人觉得 他比诸葛亮厉害👍可是他在文学、军事上也没什么流传。

唐朝的战神李靖、皇帝李世民都是军事行家,对诸葛亮极其推崇,当时诸葛亮已经被评入武庙十哲之一了,可见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推崇诸葛亮,几百年前已经有军事家、统治者对诸葛亮膜拜了!其实封神也好、封帝也罢,没有成就和贡献是不可能被封的,老罗只是根据自己对军事、人物的刻画,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而已!不知道友友们对罗贯中写诸葛亮有什么意见呢?

是《三国演义》把诸葛亮送上神坛的么?小说出来前就已经有人跪拜?

是《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捧上了神坛的吗?应当讲,诸葛亮能成为神一样的历史人物,并长期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崇拜,罗贯中老先生的《三国演义》功不可没。但是,该演义只是在此前历代对诸葛亮尊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神话了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起到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从三国时期到两晋南北朝再到唐宋,都有来自帝王将相和文豪大家对诸葛亮的较高的评价。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一一公元649年)和唐朝初期战神级人物的李靖(原名李药师,公元571年一一公元649年),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的较高评价(作为身经百战的真正军人的李世民和李靖,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另外,来自大文豪的唐朝诗圣杜甫的《蜀相》中的“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表达出了作者对诸葛亮兴复汉室未成的抱撼和同情之心。南宋诗人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也是将诸葛亮定义为了千古的忠贞之臣。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还有许许多多尊崇诸葛亮的评价。所以,在演义出现前,诸葛亮就已有了众多的忠诚的粉丝了。

是《三国演义》把诸葛亮送上神坛的么?小说出来前就已经有人跪拜?

是《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推上神坛的吗?我觉得是的,《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写的过于完美,什么草船借箭 空城计 火烧赤壁,连环计一个接一个真是妙计层出不穷。虽是如此还是能发现诸葛亮这个人物某些方面的欠缺。简单说两点供大家探讨,一是用人不当,比如派关羽去守荆州,造成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错误,另一个就是派马谡守街,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再就是军事上的失误,正如伟人说的千里之遥而三分兵力,本身就很弱小,还要长距离的分兵,顾前不顾尾岂能不败。也注定完不成统一大业。当然不否认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智慧超群妙计横出,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

是《三国演义》把诸葛亮送上神坛的么?小说出来前就已经有人跪拜?

三国演义没把诸葛亮送上神坛啊/而是实事求是把诸葛亮的智慧,战略充分体现出来。也有用人不当之处等告诫世人。体现三国演义是人生智慧结晶与人无完人之现实感。这就是聪明人必看三国演义的活教材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