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多疑杀人却得到天下,而且还有好多人拥护?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曾是生活中的名言,可见曹操的影响力非同寻常,一直到今天。

曹操生活在东汉末,黄巾军起义风起云涌之时,也是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丶百花齐放的时代之后,中国史上又一个最诡谲的时代,是一个韬略四起丶变化跌宕丶英雄辈出丶精彩纷呈的时代。

曹操曾是汉庭骑兵指挥官(骁骑都尉)。在董卓罢黜汉十三帝刘辩丶另立十四帝刘协之后,曾暗杀董卓未果出逃。回到陈留郡(开封东南陈留镇),出卖家产,招募勇士,集结了五千人,投入了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同盟军。

身为盟主的袁绍和各路人马各怀鬼胎,按兵不动。曹操提议出兵无人呼应,曹操就独自带兵向董卓进攻,大败而走。

后来在部下陈宫的奔走呼号下,曹操当上了兖州刺史。一直干到一八六年,曹操当上京都卫戍司令。

曹操的父亲曹嵩(前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在徐州被陶谦杀害,陶谦叫来了公孙瓒助战,而公孙瓒派了刘备协助,陶谦后来三让徐州。而曹操为报父仇,曾进行了血腥屠城。

曹操先后打败群雄,一九九年官渡一战打败袁绍,又经过几年,消灭袁绍两子,平定南匈奴,208年彻底完成北方统一。

汉帝刘协六月任命曹操为丞相,7月曹操就带兵南下,企图统一南方。在夺下荆州后,却遭遇了"火烧赤壁"之败。

曹操其实只当了三年丞相,三年后其子曹丕继位,一年后逼迫妹夫汉献帝禅让了。

曹操总的一生波澜壮阔,统一北方,但受阻于赤壁。他的雄才大略自不须置疑,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

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多疑杀人却得到天下,而且还有好多人拥护?

曹操是冤枉的,曹操所杀之人都是该杀之人。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名誉上政治优势,但同时也埋下了祸根——除恶不尽,曹魏的快速灭亡也在于由此带来的危害,利用汉朝旧臣,政治基础十分不稳。

出身决定命运,曹操的腌宦出身导致了在当时被豪强世族看不起,所以那些有真实本领的人都不愿意出来辅佐他,如世家子弟司马懿宁肯装疯卖傻也不愿意出来入仕,诸葛亮即使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也不愿去通过曹操实现。这些人都宁愿去捧袁绍、袁术的臭脚,也不愿来找曹操。而如孔融、弥衡之流都是徒有虚名,他们出来追随汉献帝无非就是来讨碗吃的,对曹操没啥用。

刘备也只是个穷的卖草鞋的,但是人家血统好,就受到那些汉朝遗老遗少的拥护,那怕从西汉武帝时的中山靖王刘胜到东汉献帝的时候已经过了三百五十年了,照样也被吹捧成为刘皇叔。试想一下现在两个姓张的,一查他们的是三年前明朝未年的张献忠,那么现在这两个姓张的还能有什么气,你让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叫叔他不踹死你。刘备的得人心主要是得豪强世族的心,与庶民百姓无关,若不然在蜀国灭亡时庶民百姓没一个起来反抗的。

因此曹操完全是逆天改命,硬是从一个腌宦子弟做成大汉丞相。所以曹操周围的人都是极端瞧不起他的,就连陈宫这样的小县令,因此他不得不百倍提防,养成多疑的性格。最能证明多疑的是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先不说这个故事本身就是罗贯中杜撰的,一个逃犯在听到别人磨刀时能不走疑才怪呢?″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秧″这个道谁都知道,如果等你证明是真的再下手就晚了。

曹操因为衣带诏杀董承及皇后等人,那是迫不得己,政治斗争是极其残酷的,你不杀别人马上就会被别人杀,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况且这些依附于曹操的汉臣们,完全是端着曹操的碗,砸曹操的锅,好多人投奔到曹操名下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并没有多少实本事。

曹操主要受到哪些人的拥护,他受广大庶民百姓的拥护,因为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不再受战乱之苦。庶民百姓可不管你大汉不大汉,谁不让我遭受战争之祸谁就是好人。

曹操还主要受到那些寒门士子的拥护,汉朝的选官制度是举孝廉的推荐制度,但是到了东汉末年,举孝廉完全掌握在那些豪强世族的手中,他们之间互相推荐为官,根本没有寒门士子的任何机会。曹操不是豪强世族出身,因此得不到世家豪门的拥护,所以他不用举孝廉的选官制度,而搞“唯才是举”。我只认才能,不看你出身,为此两次发布求贤令。因此曹操招到了许多寒门士子出来为官,而曹操身边真正有才能的人也多是那些寒门士子,如张郃、张辽、于禁、乐进、徐晃等五子良将,都是寒门出身。两个主要谋士郭嘉、程昱也是寒门出身。

但是曹操的改革最终失败,曹操死后,曹丕为了当皇帝,便向豪强世族妥协,釆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大力选用世家子弟为官。但是这些世家子弟始终看不起曹魏皇家,于是他们便渐渐的围陇在世家子弟司马懿的身边。等到魏明帝曹叡死后,原来曹操重用的那一批寒门子弟已经基本上死完了,所以就没人真心拥护曹魏皇家了。为什么司马懿政变如此顺利,就在于豪强世族都拥护他。

但是司马家的晋朝得利豪门世家的拥护,同样也败于豪门世家的糜烂腐败。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晋朝成了豪门世家的盛宴,在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保证下,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格局。豪门斗富成风,把持朝政,最终把中华民族推向三百年大分裂的深渊。

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多疑杀人却得到天下,而且还有好多人拥护?

答,谢谢邀请!

因为曹操身逢乱世。所谓的“乱”不单单只是政治层面的,而是信任也出现了危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没有的时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觉得曹操的多疑应该属于这个层面的。

“多疑杀人”,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借口,有一句话说的好,说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为此曹操杀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人敢站出来问。而仅仅是因为“多疑”可能吗?人的目的性很强,曹操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的。

写曹操多疑杀人,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就像一切背叛不是突发情况,而是蓄谋已久的一样。只是曹操可以让更多人得到好处,这些人站在曹操的身边。

曹操之所以能够携天子以令诸侯,完全是国家的秩序乱了,更多的人站在曹操的身边,此时此刻的皇帝才是孤家寡人。他说了不算,曹操说的才是金科玉律。曹操为什么多疑,臣子可以做到他这样,天下的臣子多了去了!曹操更多的是排除异己,曹操排除异己越是顺利,那么跟随他的人就越有机会成为封疆大吏。必须要拥护曹操。跟曹操有肉吃,有衣穿,有娇妻美妾……。

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多疑杀人却得到天下,而且还有好多人拥护?

曹操是家族集团起事,所以别姓武臣之优秀以“五子将"相称,意思不言而喻,他曹家为本。打着是汉帝名号,但对他曹家不利的决不容宽。因他有汉帝大旗,许多人集合到他的名下,只为暗抵下因势取利而已。唯孔融、华佗、荀彧等观出后不同,或指责、或远离,或相劝,甚至击鼓明骂,小视讥讽(张松)等。刘备方式,受献帝之诏,逃出给以制约或相抗。

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多疑杀人却得到天下,而且还有好多人拥护?

概述

感谢邀请,虽然曹操生性多疑,为人奸诈,但他是个英雄人物,雄才伟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格局大。

首先

我们讲究“良禽择木而栖”,而曹操这无疑就是一根良木了,在三国时期既然有这么多人才跟着这位生性多疑的人,可见其人格魅力有多强。在三国中刘备以仁义分,各位国主各有特色,刘备是以贤德著称,又是汉室的后人,孙权就是谦卑著称,放得下身段,而曹操就大不同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霸气,直接来个“狭天子令诸侯”来分天下,对于喜欢这种的人才来说,这还不得赶紧投靠,说不定自己就成了开国元勋了。

然后

而且曹操不是对谁都多疑,一般都是有真凭实据才杀人的,杀杨修是因为杨修挑起了自己子女的内战,这才找机会把杨修杀了的,这个杀人不过分吧?在古代帝王家参与这些本来就是杀头的罪。杀孔融是因为违命令,这在古代也是死罪吧,所以曹操也不是滥杀的人,基本都是按照真凭实据杀人,这让人很认同。

结语

总的来说曹操还是一个任人唯贤的君主,基本有能力的不管降将、来将他都给机会,在乱世之中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只要个人有能力在曹操这里是有机会出头的,所以这也成为了大家都来投奔的主要原因。曹操虽然奸诈,阴险,但他所具备的雄才伟略也是别人不及的。

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多疑杀人却得到天下,而且还有好多人拥护?

其实在战乱时代,能成为一方霸主的,哪个人没杀人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乱世之中,人如草芥,说到底很多人拥护,说明曹操的实力强大,得到了世族的支持,为什么很少人支持刘备,毕竟刘备的前期都是四处流浪的,没有人才愿意四处流浪,说到底,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了很多人的选择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