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三国赵云虽没关张两人声名显赫,但他在刘备心中,甚至在敌方曹操心中,却都有着关张也难有的特殊地位。
赵云武艺高强,单打能力堪称一绝,在群雄混战中,独特的一手金枪丶一手宝剑,近挑远刺,来回纵横,硬是在万军之中杀开血路,一身是胆,浑身血迹,犹如打不死的猛虎。刘备对他赞许:"子龙是孤胆英雄"。曹操也惊叹:"真将军也!"为了获得赵云,曹操竟下令不许放冷箭,抓活的,情愿让赵云只差最后一口气逃到了当阳桥,被张飞接应过去。
赵云原追随刘备同窗好友公孙瓒,刘备辞去平原令后,尊恩师卢植嘱咐暂时到公孙瓒处。公孙瓒就带着刘备到十八路诸侯大本营。
公孙瓒就曾和刘备说:"吾手下赵子龙当于关张兄弟武艺不相上下,但为人谦和,不事张扬。"刘备从此对赵云格外关心,常常握着手不放,让子龙感动不已。
虎牢关前,吕布耀武扬威。十八路诸侯盟军闻吕色变。公孙瓒对刘备说:"倘如退兵,玄德兄恐再无出头之日了。我欲单挑吕布,然后你三兄弟三英战吕布,一举击败他,让十八路诸侯见识见识,大事可成。万一不成,我还有后手赵子龙可收官"。
刘关张后来果然三英击败吕布,一举名扬天下。再后来,曹操钦服带刘备上朝堂,落实了刘皇叔政策,还封了豫州牧。一切都被恩师卢植言中了。但同时,也证明了有赵云这强有力后手,才是让公孙瓒和刘备敢于摸吕布老虎屁股而大战一场。要知道十八路诸侯早吓破了胆,打死也不相信还有人能击败头号猛将人中吕布,欲作鸟散。
公孙瓒病逝后,赵云自然归付刘备,关羽傲慢丶张飞暴躁,却对赵云到来格外敬重,赵云一身好武艺,赢得关张英雄惺惺相惜。要知道,关张对马超丶黄忠诸名将也没这样热情,甚至庞统丶法正丶诸葛亮有时也没这样上心。关张万人敌,对赵云敬重非凡,当也显见公孙瓒所言赵云和关张"不相上下"所言非虚。
刘备一直把赵云放在中军,才让赵云不似关张在外威名远扬。一是赵云低调,不贪功名。二是赵云忠义,绝对可靠。三是赵云武艺高强,可保中军万无一失。
五虎将中,赵云曾和黄忠搭档,黄忠数度陷入重围,而赵云都能闯关救出,可见赵云勇不可挡,自在黄忠和众魏将之上。
赵云也曾上演空城计,一人独自站在城门口,曹军竟也疑有重兵埋伏而不战而退。从黄忠定军山下斩曹操虎将夏侯渊,更从侧面看出赵云比黄忠还要强许多。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单刀赴江东,斩华雄丶杀颜良丶诛文丑;张飞几度单挑吕布战百合,当阳桥上暴喝退曹兵,人皆称万人敌。
而赵子龙护送诸葛亮到东吴舌战群儒,护送刘备甘罗寺相亲,更是单刀护相丶单刀救驾,当与关羽丶张飞比肩齐名。
怪不得日本动漫赵子龙格外受人青睐,连韩国单身女总统朴槿惠也奉子龙是偶象。这都坐实了孤胆英雄赵子龙是常胜将军丶万人敌!
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引言
赵云,这是三国中一个近乎完美的武将。
这是一个集骁勇、智慧、忠义、低调、胆识、胸怀、长寿于一身的武将。起码,在《三国演义》里面的赵云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正史上的赵云也是这个样子的么?准确地说《三国演义》的确把赵云过分地夸张、完美化了。但真正历史上的赵云,和小说中的赵云相比,其实也相差不多。否则,罗贯中为什么不去美化别人,而偏要美化赵云呢?
分析如果说,仅从一个维度去看赵云的话,单维度范畴内的赵云在中国历史上算不得优秀的将领。
可如果把众多的维度都集合在一起,赵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级将领,但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先锋级将领。毫不夸张地说,赵云是一个适合任意时代,任意君主的将领。
他可以上马杀敌冲锋陷阵,可以谏言君主尽职尽责,可以恪尽职守却有紧守为臣之道,有大功却绝不自傲,有小过便自省自谦。
- 一身是胆的赵子龙
一身是胆这个成语就是来形容赵云的。可如果你以为这个成语是从《三国演义》中来的那你就错了,这个成语是从正史中来的。
他从追随刘备开始,就被委以重任:
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赵云的工作职责是给刘备管理骑兵。那个时候的刘备才有多少兵马,骑兵对刘备而言那就是命根子,能把命根子交给赵云去管理,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
当然,赵云也从来没有辜负过刘备的信任,无论刘备是低谷还是得势,赵云对刘备也从来也没有过背叛。他就像一个保命符一样,始终护卫在刘备身边。
长坂坡的凶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刘备自己造成的。刘备自己失去了最佳战机,最终导致曹魏的追兵在后面紧追不舍,结果就是老婆孩子与战斗中失散。如果没有赵云,那可能真的没有后来的刘禅: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有没有长坂坡激战这点我们还真没法给出准确答案。但救护幼主和主母这是的确发生过的,而在当时的危机之下,能够完成这件事情,其实也足以说明赵云的勇武和忠义了。
至于“一身是胆”这个成语,是出自于汉中之战:
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大家有没有感觉比较眼熟,赵云的这一计策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空城计。“虚而视之实”,赵云给曹操摆了这么一道,还真把多疑的曹操哄住了,此种胆魄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至于后人对赵云的评价有多高,只拿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
无敌之将于古能得数人焉,汉则霍去病,三国则赵云马超。
或许这个比喻有些夸张,横扫匈奴的霍去病怎么是赵云可以比的呢?但以赵云一生的战绩来看,局限他的是他的平台,而并非是他的能力。
- 德才兼备的顺平侯
“顺平侯”是赵云死后的谥号,而赵云为什么能得到这一谥号呢:
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从这个谥号中我们就可以基本了解赵云的一生。低调、平和、贤德、仁爱,做事有法度,行事有依据,更为关键的是,他有“克定祸乱”之功。
有人说,赵云其实就是刘备的一个保镖,所以刘备对赵云并没有委以重任。不给他像关羽、张飞那样的军权。可事实真是如此么?刘备封赵云的是翊军将军。
翊是什么意思,那是辅佐的意思。说白了,刘备之所以不让赵云统领一方,不是忽略了赵云的能力,更多的是让赵云给他查漏补缺。
因为赵云这个人胆大心细,从赵云对刘备早期的谏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赵云的话既中肯且准确: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赵云不居功自傲的性格让他不会迷失于眼前的得失。这样的人势必比旁人看得更远,更准,所以,刘备需要这样的人在身边时时提醒自己。而赵云也做到了: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虽然刘备最后并没听赵云的建议,但这并不影响赵云给刘备谏言的事实。而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也幸亏是有赵云的存在,才给挡住了东吴的追兵。
结语从赵云的经历和战绩上来看,他的确是胜多败少。虽然没有被人称之为“万人敌”,但其骁勇也是事实。
至于说“常胜将军”,在历史上也确实没有人这么称呼过。不过确实有着子龙身经百战未尝败的评价。
当然了,赵云也并非没有失败过。“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道理大家都懂。蜀汉军事集团本身综合实力就不济,赵云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呢。
更何况,一生都活跃在战场上的将领,在战场上打了四十多年仗,若真是一次败仗都没有,那才是稀奇呢。
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就是现在河北省正定县人,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三国演义》中的常胜将军、万人敌。那么在正史上,赵云也是常胜将军、万人敌吗?
下面依据《三国志》、《云别传》,分别从公孙瓒、刘备、诸葛亮三个时期,还原一个真实的赵云。
公孙瓒时期公元191年,赵云带领常山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这一点令公孙瓒非常奇怪,于是他对赵云说道:“你们常山郡隶属于冀州,而冀州的大部分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不投袁绍,来投奔我呢?”赵云回答道:“现在天下大乱,我们也不知道谁是明主,我们常山人听说您实行仁政,于是经过商议讨论,决定要追随将军您,而不是故意疏远袁绍。”从此以后,年轻有为的赵云成了公孙瓒的一员虎将,随其四处征讨,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孙瓒举荐刘备为别部司马,派他前去帮助青州刺史田楷,对抗袁绍大军。当时赵云也跟随刘备出征,还是掌管着精锐骑兵(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这时的赵云,年纪轻轻,就掌管精锐骑兵,说明不凡。可是他太年轻了,战斗经验不足,还达不到独立领兵作战的资格,谈不上常胜将军,万人敌。《三国志·赵云传》中记载如下: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后来,赵云因为自己的兄长去世,向主公公孙瓒请辞归乡,回去处理自己兄长的后事。当时暂时依附公孙瓒的刘备和他依依不舍,不想与他分别。
刘备时期公元200年,曹操亲率大军讨伐刘备,将其战败,刘备逃到河北,依附袁绍,而关羽没有能够逃走,只能投降曹操。此时,赵云来到邺城,专程拜见刘备,两人再次相见,晚上在一个房子里睡觉。
从此之后,赵云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几十多年,无怨无悔。刘备走到哪里,赵云跟着到哪里,不离不弃,如刘备来到荆州新野,赵云也跟着来到新野。赵云跟随刘备时期,最出色的表现就是两次搭救小主人阿斗。
第一次救主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荆州牧刘表病逝,新继任者刘琮在蔡瑁、张允的劝说下,“一枪没放”,归顺曹操。刘备的新野成了弹丸之地,不得不逃亡。在长坂坡,刘备大军被曹纯的五千虎豹骑追上,他仅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跑,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丢在了乱军之中。
赵云是负责保护家眷的,这时看到自己一个人逃跑,把家眷给丢了,感觉对不起主公刘备,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乱军之中,救出了甘夫人和小主人阿斗,可惜的是,没有救出糜夫人和两个千金。
第二次救主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邀,进入益州,帮助他抵御汉中张鲁的侵扰。这时,东吴孙权派出使者,准备迎回妹妹孙夫人,还想顺便把小阿斗一同弄到江东,用来要挟刘备,索要荆州。此时,如果不是赵云和张飞及时来到江边,抢回阿斗,后果不堪设想。《云别传》中记载如下:
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汉中之战中,赵云再现长坂坡神威,出入曹营,如无人之境,先后救出被困的黄忠和张著,大开营门,吓退曹军。这一战,赵云“万人敌”的名声,实至名归。
诸葛亮时期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永安宫,后主刘禅年幼,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此时,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升为镇东将军,爵位为永昌亭侯。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伐魏,他率领主力攻打祁山,同时派遣赵云、邓芝为疑军,兵出箕谷,在斜谷道吸引曹军主力。当时,赵云、邓芝只是率领的偏师,敌强我弱,在箕谷遭到失利后,固守箕谷,没有丢失军事重地箕谷。
在诸葛亮下达撤退命令时,其他军队都损失惨重,只有赵云这一路军队损失很小,得益于赵云的亲自断后。虽然赵云损失很小,也算是打了败仗了,不是常胜将军了。可惜的是,公元229年,赵云便去世了,再也无法上阵杀敌了。
总结:赵云在公孙瓒、刘备、诸葛亮三个时期,都有过英勇无敌的表现,可是说他是常胜将军,明显和历史有出入,说他是万人敌,也属于夸张了。应该这么表述,演义中的赵云是完美的,是无敌的,而正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有血有肉的,为刘备征战一生的大将。
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赵云并没有“万人敌”的称号还原三国历史,没有哪个地方称赵云为“万人敌”。“万人敌”乃是关羽/张飞的称号。在史书里,不止一次称关羽/张飞为万人敌。比如郭嘉就曾说过:“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曹军大将程昱也说:“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可见,只有关羽/张飞才能称为万人敌。
当然,赵云的武力值也是不弱的。在史书里有两个记录,一个是大家熟悉的,在长坂之战中,赵云单枪匹马救回阿斗。另一个就是在汉中之战中,赵云带着几十名骑兵,与曹操的主力相遭遇,赵云竟然带着几十人,冲入曹军阵营,杀得曹军人仰马翻。后来赵云返回营地,故意设空营计,令曹操不敢来攻,在曹操退兵时,又果断出击。此役,刘备称赞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
第二,赵云也不是常胜将军其次,说说赵云是不是常胜将军。
从现有的史料分析,没有证据表明赵云是常胜将军。其实这也不奇怪,赵云跟着刘备干革命,刘备就是属于屡败屡战的常败统帅,又怎么要求他手下的将领是常胜将军呢?这不合常理。怎么可能刘备常打败仗,而赵云常打胜仗呢?
当然,赵云也是有打过胜仗的,比如益州之战,他追随诸葛亮入蜀,一路势如破竹,直杀到成都城下。再比如前面说的汉中之战,赵云以寡敌众,大败曹操,这确实是了不起的胜利。
但是,赵云的败仗也是不少的。比如荆州长坂之战,刘备的军队被打残了,赵云跟着刘备等数十骑冲出重围,虽然有救阿斗的壮举,但从战役角度说,无疑是吃了大败仗。再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战,赵云负责次要战场,在箕谷被魏军打败,虽然他部队建制基本完好,没有遭遇重大损失,但仍然是吃了败仗,后来被诸葛亮贬了一级。
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演义中的赵云,近乎于完人,长得帅,武功高,用情专一,乃万千少女梦中情人,并且他百战百胜,平生未曾有一败。
并且,赵云像乔峰一样自带音箱,每次刘备身处险境,都是赵云斜刺里杀出,一枪刺死敌将,救了主公的性命。
赵云不早来,不晚来,每次都躲在旁边偷偷地观察着,等刘备最危急关头突然杀出,给刘备以惊喜,让刘备觉得非赵云不可!
可演义毕竟是演义,要是看了正史,你会发现赵云压根配不上常胜将军的称号,因为他打过败仗,而且一败涂地,差一点连老命都交代了!
怎么回事呢?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带着赵云去了,赵云虽然年近七旬,但宝刀未老,刚一上场,便技惊四座,一人力斩五位敌将。
这五个将领是韩德和他四个儿子。
演义介绍说,韩德有万夫不当之勇,四个儿子,个个英雄,可他们五个却被赵云团灭了!
赵云先是三合刺死大儿子,接着二儿子上场了,打了几个回合,力怯了,三儿子见了,也手持方天画戟上场了,二打一,打了一阵子,仍旧打不过赵云,接着四儿子也上场了,三打一,上演了一场盗版“三英战赵云”。
赵云毫不胆怯,越战越勇,后来寻到了破绽,逐一杀死了他们。最后,韩德亲自上场了,战不三合,被赵云挑于马下。
这是哪门子万夫不当之勇,一点儿不撑打!此战,赵云以一挑五,全胜,零负伤,太神了!
不过,要是翻阅正史,你会发现韩德在历史上查无此人,他是虚构的,赵云力斩五将也是虚构的!
老罗为何给赵云虚构这个情节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之后有赵云的残败,老脸几乎丢尽,赵云是老罗笔下最完美人物,他不愿赵云丢掉主角光环,于是故意给赵云安排了力斩五将的情节,让他多少找补回一些面子。
赵云如何残败的呢?
赵云中了诱敌深入之计,带着几千人马,冲进了包围圈,魏军从四面一齐杀出,赵云大败,他被困在中间,左冲右突,不能突围,从早晨杀到了晚上,几千人马伤亡殆尽。
打到最后,赵云身边只剩下几十人了,作困兽之斗,这时,曹军缩小了包围圈,渐渐逼近,赵云仰天长叹:“我一世英名,毁在今天了!”。
话音刚落,忽然东北角呐喊声一片,张苞带着人马杀了过来,赵云大喜,趁机冲了出去,终于逃出生天。
看到这儿,你还认为赵云是常胜将军吗?
显然,他不是的!
还原三国真实赵云,人称常胜将军,真是万人敌吗?
首先,赵云和罗贯中非亲非故,罗贯中为什么不吹张三李四,偏偏要吹赵云?
其次,赵云两次救阿斗一次救黄忠是不是史实?是事实的话,我们反设一下,换关羽和张飞能做到吗?
那些说赵云长坂坡是曹操放了他一马?没实力曹操会欣赏赵云?不欣赏赵云会下令不许放箭? 你们不要忘记,赵云不是一个人,身上还有阿斗,曹操不想杀赵云,难道也不想杀阿斗? 就凭 他能活着救出阿斗,这换当时三国的任何一个人,试问谁能像赵云这样从乱军之中救人?
还有救黄忠那一次,换关羽和张飞能救出黄忠不?换另一个人能把曹操的追兵吓退不?
别老纠结赵云在三国里没有什么领兵经历,没有杀过多少一流大将。 你只需要知道赵云一生无论是单挑还是群殴,他都没有输过,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被群殴之余,还能腾出身去救人,这难道不证明武艺高强?吕布能做到吗?典韦能做到吗? 同样是做护卫工作,赵云保证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安全,典韦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这难道不厉害?赵云的排名比典韦高 是不是很合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