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时为何能以劣势军队和粮草却打遍天下无敌手?
三国志作者陈寿与今天很多网友都固执认为诸葛亮乃识治之良才,缺乏军事才能。可北伐时,诸葛亮都是以劣势军队数量与粮草,主动进攻,无人能挡,打得张郃丧命,司马龟缩,无人能与之正面对抗,名震天下的曹魏铁骑沦为笑话,要说无军事才能又凭什么打遍天下无敌手呢
关羽兵败荆州后,刘备丶张飞丶马超丶黄忠和法正等人也先后走了。蜀国一下也进入调整期。诸葛亮为了北伐大局,又费了大力与孙吴重修关系,缓解了四处受敌的不利局面。而曹操死后,曹丕只做了七年皇帝就一病呜乎了,朝政陷在曹爽和司马懿的明争暗斗中。一时,三国都相对平静。
诸葛亮先解决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用"攻心为上丶攻人为下"的政策逐渐瓦解四夷和安抚工作。后顾无忧上,上了著名"出师表",五出祁山攻伐曹魏。
毕竟蜀国地小人少,比刘备时期兵强马壮丶五虎上将俱在时,大为逊色。前两次,乘曹魏内乱,尚有起色,却一次火烧司马懿,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解了围。又一次因马谡不听王平劝告失街亭,无功而返。
后来司马懿兵变独掌军权,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采取坚壁清野的防守,诸葛亮都因粮草不继而罢兵。
诸葛亮一直想匡扶汉室完成一统天下,接二连三兵出祁山,但毕竟蜀国是最单薄的国家。司马懿不愿同诸葛亮做生死对决,用持久战来消耗蜀国的力量。这样,表面上诸葛采取"攻为上"的主动进攻,曹魏取守势来抗衡。但毕竟力量有限而大都无功而返。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能以劣势军队和粮草却打遍天下无敌手?
因为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后,曹魏的战略方针基础上都确定在『被动耗敌』层面上。即:不主动挑起战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外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对内以稳定农业生产,调和生产关系。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能以劣势军队和粮草却打遍天下无敌手?
诸葛亮脑子好使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