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历史会发生改变吗?

演义中关羽没有败走麦城,樊城一战逼迫曹操迁都,一再退让。关羽的虎女嫁给了孙权儿子。诸葛亮再度出使东吴,达成了蜀吴联军攻打曹魏的计划,诸葛亮护送孙尚香回到刘备身边。

刘备和孙尚香生下一儿子,取名刘浪,小名阿担。

同年,刘备和孙尚香和诸葛亮兵出祁山,张飞丶马超和黄忠分率一军,三路并进,魏延丶严颜带一军从子午谷穿插,直趋曹操老巢。

关羽和鲁肃带着蜀吴联军,浩浩荡荡北上,法正为军师,关虎女为先锋。

经过两相夹攻,曹操兵败如山倒。北方大部为刘备所据。曹操被迫签城下之盟。

刘备丶孙权丶曹操三方和谈,一致通过尊刘备为龙头老大…

三国演义中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历史会发生改变吗?

《三国演义》是小说,

《三国志》是历史!

三国演义中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历史会发生改变吗?

关羽是在从襄樊前线紧急撤军,试图杀奔荆州夺回被东吴占去的老巢,但却因为荆州兵军心不稳而溃散,才不得不败走麦城,并准备从这里去益州搬救兵的。

所以,没有办法假没关羽丟失荆州后不走麦城。

因为,如果关羽在丢了荆州三郡后没有走麦城,就证明他的军队没有溃散。

既然如此,以关羽的性格又怎么会不与吕蒙血战到底,而是被迫走麦城呢?

归根结底,心高气傲的关羽之所以放弃夺回荆州三郡的打算,乃是因为他的军队溃散之后,关羽便失去了与东吴较量的本钱!

这才不得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往四川找刘备。然后,再找东吴报仇也不迟。

只可惜,关羽不慎被东吴俘获并遇害,结果引来了刘备东佂伐吴!

退一万步讲,即使关羽没有走麦城历史没有办法改变。

原因是,江陵、公安三郡皆失,关羽在荆州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所以,就算关羽没有走麦城也会逃到其他地方,总归不会束手就擒就是了。

三国演义中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历史会发生改变吗?

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历史不会改变,三国形式不会改变,关羽的人生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关羽还是一个死,荆州还是要丢,为什么这么说,在此一一分析。

关羽改变不了历史。

总个三国时代来说改变历史的人物只有曹操,诸葛亮和刘备,及孙权他们只不过改变了局势,却改变不了时代。

东汉末年,皇帝荒淫无道,宦官乱国,政府腐败不堪,百姓民不聊生,许多地方爆发黄巾起义,东汉王朝,暗无天日,董卓进京执掌朝政,祸国殃民,诸侯纷纷独立,国家四分五裂,大汉王朝基本上名存实亡。

在这个时候,曹操站出来,他回到家招兵买马,聚集能人异士,发诏书联合诸侯驱赶董卓,在众诸侯各怀心事时出兵不出力之中,曹操带兵果断出击。在他看到各大诸侯丑恶的嘴脸时,他知道只有自己强大,就能改变这个王朝,他招贤纳士,聚集人才扩大实力,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统一了北方,让北方人民居有定所,安定团结。改变当时的历史,营造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关羽管辖荆州三分一的地理位置,以勇猛著称,凭他的能力,和实力根本更本得不到发展,吴国和魏国的实力永远大于他的实力,而且荆州本身就夹在两国之间,一旦两国重视起来,兵源集结而来,荆州就是一个孤岛,益州救援路线长,益州经过汉中之战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拿不出多少兵将来支援。不管怎么说关羽都翻不出大的浪花,更不要说关羽能改变历史。

关羽改变不了三国形式。

魏,吴,蜀在当时已经定型,边界摩擦是常有的,要想领土扩展,不是小打小闹,只有一场大战才能决定胜负,三国形式就像拉锯,任何一家独大,都要受到牵制,关羽是守边大将,两面都是敌人,虽然东吴是盟军,可是关羽已经把这层关系已经恶化了,他的生存环境及其危险,可是他本人非常自负,眼里更本没有别人,就是守都是困难重重,更不要说是扩展了,司马懿出谋魏吴联盟夹击荆州,魏国派满宠出使东吴做好了计划,可是关羽还蒙在鼓里不知,危险一步步逼近。可是关羽因为黄忠在汉中建立功勋,和他排在同一个位子上,感到不服气,要在樊城表现一下,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关羽是一个超一流勇将,但是他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帅才,攻打樊城他占尽了天时地利,可是数月的围攻也没有拿下区区几千人的城池,在这里假设一下,他就是拿下樊城,逼近京都,逼着曹操迁都,孤军深入最后也是死路一条,曹操在此拥有十三个州,没有经过一场大的失败,他的军事势力还是十分雄厚,并不是一场小规模的胜战,就能灭掉魏国,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最后还用好几年的时间吞并袁绍四州,又用了好几年统一北方,关羽一时之胜,主要曹魏大军没有集结过来。因此说关羽改变三国局势是不可能的,就是他大哥刘备和诸葛亮一时想改变三国局势都不可能,你们想一想关羽逞匹夫之勇,拿下魏国吗?就是能拿下魏国,吴国也不可能拿着小凳子坐在那里看戏。认你自由发展。因此在这里肯定说明关羽不可能改变三国的局势。

关羽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

樊城之战就是关羽的终点,关羽是改变不了他的人生,自从于禁被俘,庞德被斩,消息传到京城,曹操派徐晃为先锋,自己亲自集结四路大军赶往樊城,就凭这个架势,曹操不是解樊城之围,而是拿下荆州,关羽哪里知道自己面临死亡。

徐晃来到樊城,联合樊城的曹仁里应外合已经击败关羽,我们在上《三国演义》里可以看到,徐晃和关羽交战时,打败关羽,关羽在逃跑中,徐晃紧跟其后,在此冲破关羽营里十道鹿角围障,跟在关羽屁股后紧追不舍,一直把他赶出襄阳,在逃回的路中才知道荆州被东吴占领,他集结队伍去夺荆州,在回去的路上,士兵一听他们的家属都受到东吴的优待,荆州兵基本上都跑光了,并且吴国在关羽必经之路设下层层埋伏,打得关羽无处可逃。

关羽失败已经形成,他是败在曹魏集团先锋手下的,曹操集结的大军还在路上,他们有多少兵力,有多少战将,既然吴国没有拿下荆州,魏国也要拿下荆州,益州方面得到消息,派兵援助,也没有曹操来得快,关羽两万人,在没有援军的帮助下能坚持多久,吴国绝对不会帮助关羽的,我们可以想一想关羽能改变失败的命运吗?

关羽失败是注定的,诸葛亮在离开荆州时就交待他,南联东吴,北拒曹魏,可是关羽没有听诸葛亮的嘱咐,他辱骂孙权,擅自离开荆州,主动出击强大的魏国。与诸葛亮的嘱托背道而驰,既然你自作主张,也不能不怪别人抛弃你。这就是他改变不了自己的原因。

关羽的结局还是死。

关羽的结局是死,是改变不了,为什么这么说,关羽攻打樊城囚禁于禁,斩杀庞德,逼得曹操差一点迁都,就凭这些曹操绝对不放他,曹魏集团里的人绝对不允许他活着,只有打败关羽,就会杀掉他。

东吴方面也绝对不允许关羽活着,其一,他侮辱孙权,不把东吴的主子放在眼里。

其二,刘备借荆州一借多年,每次东吴讨要,关羽就盛气凌人,不但不给,还说风凉话。东吴对于关羽恨之入骨,只要东吴战胜关羽,抓住此人必杀不饶。

关羽丢失荆州,既然侥幸逃到益州也是死,不听诸葛亮的嘱托,擅自攻打魏国,孤军深入,不知后果,这种不听上级命令之人,军法难容,丢掉荆州,造成蜀国重大损失,人为的造成失败,也是要杀头的,就是刘备看在兄弟情分上不杀,可是对于蜀国的民众又怎么能容忍。

关羽是一个高傲的人,在失败后,又怎么会有脸去益州见自己的哥哥和军师,又怎么有脸去面对蜀国的将士们呢?红脸关公又如何红着脸面对着一切。

死也许对于他来说,更有节气,贪生怕死只会侮辱他的名声,更让别人小瞧他,所以说关羽必死无疑,也是他最好的结局。

小结。

历史发生改变,需要一个人动力去推动,他不是一个的人表现,他是一种力量,是引领着一群人拧成一股绳的力量去推动,关羽在历史的地位很高,同时也受到后人的崇拜,但是他推动的是个人的名声,却推不动历史的发展,也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他辉煌也是后人给予他过高的评论,历史上的关羽就是一员武将,他的一生并没有那么传奇,毕竟三国中的蜀国偏安一隅,没有过多的发展,诸葛亮也这个小国的一个丞相,在历史的长河中比比皆是,后来他们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声望,完全是一部流传千年的旷世作品追捧起来的。

三国演义中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历史会发生改变吗?

关羽改变不了历史。

三国演义中如果关羽没有败走麦城,历史会发生改变吗?

关羽如果攻占襄阳这些地方 也只是让季汉相对战略优势比较好 毕竟别单纯看领土。当年魏国独占天下9个州 而且北方成安已久 不容易动摇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