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里,凤到底跟龙是一对还是跟凰一对?

在华夏文化中,龙文化是有着神奇而悠久的历史。龙代表着至高无尚的极其尊贵的龙头老大地位。

到底从什么时候起,龙文化成为了华夏最高文化,大约有了天子时候吧。最高掌权者自称"真龙天子",总之从秦始皇称皇帝后龙袍加身,延续千秋万代是无疑的。而在这之前,华夏民族号为龙的传人,应当有更长历史。

龙在华夏大地,并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不止一次地记载龙的雄姿丰态。当然,在西方宗教文化塑造了上帝最大最高的形象,而东方传统文化无疑是龙腾文化,龙在华夏民族的记忆长河中同样光彩夺目,无与伦比。这是史前文明的遗风丶甚或是外来文明的馈赠,另可专述。

中国十二生肖有龙,对于严谨丶天人合一的古老民族,不会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随意之作,一定有更深刻的含义。

而凤凰是一种飞翔的美丽鸟,通常比喻为仙女。既然做为鸟儿,也总有雌雄成对,那就是雄凤对雌凰。

而龙做为全能的代表,文学作品把凤做为龙的配偶也是比喻。此时的凤是凤凰的借代,决不会雄龙与雄凤的相配,而是凤凰合成了美丽的仙女。

而通常老百姓也把凤代表着凤凰的合成,专用在女性,比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经俗成,凤就成了好多父母给女儿的芳名,红楼梦中王熙凤一一凤姐,杨家将中杨排凤一一凤妹。

这样一般情况下,人们习用龙凤配。而在鸟的世界里,凤凰就是绝配了!

在中国文化里,凤到底跟龙是一对还是跟凰一对?

古有凤求凰,后言龙配凤。时闻凤凰于飞,常见龙凤呈祥。人常言,凤栖梧桐,龙盘玉柱,凤舞九天,龙腾四海……又,龙飞凤舞,龙跃凤鸣,龙驹凤雏,龙章凤姿,描龙绣凤,攀龙附凤……

那个"凰",后来默默去了哪里

故事很漫长,情节很复杂,竞争很激烈……题主疑龙凤凰三角恋,不太好。实则各有苦衷。

商人拜玄鸟,周人尊凤凰,秦汉后崇龙。这是先秦到封建社会过程中,主流图腾文化演变。最终,凤不得不离开凰,和龙配到了一起。

尴尬了龙,委屈了凤,伤感了凰……


早期凤凰的故事

凤凰即凤皇,凤为雄,凰为雌。故有"凤凰于飞,成双成对"之说。它们是真正结发夫妻,当是行过隆重的合卺之礼那种。

皇,本意为众人拥护追随的王者。𠘨即☞ 君王和身边的追随者

君王在前,为"皇";左右和身后的追随者,其形如" 𠘨",合起来就是"凰" 王者不可挡也,所以围着皇的是"𠘨",而非"囗"。这就是文化,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都是有深意的。


古代男为尊,女为从,本身带有追随含义的"凰"自然成了雌性,凤为雄,雌雄同生同飞。


那时,凤凰来仪,凤凰于飞,凤凰衔书,凤凰在笯。凤凰池,凤凰琴,凤凰台上忆吹箫……"凤凰"从来紧相依,中间不隔第三物。


秦汉后龙凤凰的纠缠

秦始皇首先把"凤凰于飞"引向"凤凰分飞"

凤鸣岐山,周室大兴。故周朝非常崇拜凤凰,凤借指周天子。此时,还没龙什么事。伏羲时就有龙图腾,但商和周王者从没以龙自居。

秦始皇横扫天下,自认功德盖过三皇五帝,便集三皇五帝之称于一身☞ 始称"皇帝"。秦朝龙袍、旗帜和编钟上都有龙标志。随后刘邦自称龙于是,龙为至尊,开始成为古代帝王象征

问题来了……

周朝极崇拜凤凰,凤为百禽之首。秦始皇颠覆周人主流文化是必然的,龙为百兽之首。龙文化开始为主流后,凤和凰各有各的尴尬。


①凤丨雄性,周朝也借指天子,如"凤诏"(天子之诏书)、"凤驾"(天子之马车)……

②龙丨作封建皇帝象征时为雄性。凤龙分别为禽兽之首,周朝凤必屈从龙之下。于是,雌雄并称的凤凰开始慢慢偏向雌性,雄性被弱化

封建王妃子们也开始以凤自称。1)凤为贵,与龙匹配。2)凤居于龙下,顺理成章。慢慢就形成了龙凤文化,龙凤配之好合也就诞生。


③凰丨原本就是凤凰中的雌性龙凰配岂不是完美?却非搞个尴尬的龙凤呈祥

这里有个大问题。凰和皇,原本同音同意,自秦始皇开始,2000多年来,历代封建帝王均称"皇"。谁敢在皇帝面前另称"凰"


这个问题导致了两个奇怪的文化现象↓

1).凤凰本分雌雄,因避讳"皇",不能拿雌性作龙凰配,便把雄性尴尬地雌性化,作龙凤配。

2).直到今日,要么凤凰并称,要么"凤"单称,大家很少听到"凰"单称,偶尔出现也是相对凤而言2000多年来,很多时候凤替代了凤凰


小编陈词

雄凤雌凰,本为天生原配,行过结发礼和合卺礼。"凤求凰","凤凰于飞",实属浪漫天作之合。周朝崇拜凤文化,凤亦代指天子。

秦始皇一统天下,并始称"皇",根本就不把周朝那一套文化放眼里。于是,龙文化开始取代周人凤文化,很快成为主流。凤凰就变了……


凤丨雄性,周朝至尊形象,寓意和性别都与龙冲突。凤凰原分雌雄,慢慢向雌性凰转化

凰丨雌性,"凰"和"皇"同音同意,须避讳"皇帝"称呼。"凤凰"形式上慢慢向"凤"转化


最终结局☞ 凤凰原本雌雄相和,并称同祥,后来取"凤"之形,取"凰"之性,再合二为一

凤凰就变成今天样子☞ 凤,雌性,龙凤相配。那个失落的"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当然,文化向来多元化,也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甚至有阶级性。至于"龙配凤",还是"凤求凰",文化取义主要看需要就好了,都没啥问题,更无需纠结。要怪就怪秦始皇吧

没有疑义的是,凤凰配代表最古老、最纯粹、最好和、最完美的男女深情。

在中国文化里,凤到底跟龙是一对还是跟凰一对?

在中国文化中,凤看起来似乎很“花心”,有时跟龙出双入对,所谓“龙飞凤舞”;有时却和凰如胶似漆,所谓“凤凰于飞”。可见凤跟龙、凰都可以成双对,只是在不同配对标准、以及不同场合下,凤的配偶在龙与凰之间变换。

首先,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凤和凰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虽然凤、凰、龙都是传说中代表祥瑞的动物,但终究凤和凰都属飞禽类,而龙是跟它们截然不同的鳞虫类。

凤和凰是同一种鸟类的不同性别,雄的是凤,雌的是凰。就如同男人和女人都是人,只是性别不同。生物学上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以种为基本单位,跨物种交配后无法繁殖后代。所以从生殖繁衍的角度来看,凤和凰最为匹配。

从生活习性上来讲,凤与凰也更为般配。因为龙与凤、凰不同,它是鳞虫类,头顶鹿角,身披鱼鳞,足登鹰爪,虽也可以上九天揽月,在东方文化里的龙往往生活在水里,作为图腾崇拜的龙被人们尊为水神。

所以很多俗语中的龙都跟水有关,比如“大水冲了龙王庙”、“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许多影视剧作品中龙王居住的龙宫一般都在大海里。

但与龙不同,凤是神鸟,《山海经》有记载它们的长相是“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与龙长相不同的凤,在生活习性上更是与龙相去甚远,俗话说“落汤的凤凰不如鸡”,凤漂亮的五彩羽毛沾不得半点儿水,故而只能在天上与龙短暂共舞,却无法长期与龙共享鱼水之欢。

凤却可以与凰长相厮守。因为前面已经说过凤、凰是同一种鸟类的不同性别,所以有着同一物种的共同生活习性,活动场所一般在天上,或是栖息在梧桐树上,即《庄子》中提到的“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其次,从平衡阴阳之道的配对角度来讲,凤和龙更为般配。前面说过龙是鳞虫类,而最早记载鳞虫的《大戴礼记》中提到鳞虫是阴气所生,“鳞虫之精者曰龙”,作为鳞虫之长的龙自然也是阴气化生出来的,所以常生活在水中,而水属五行中的至阴之气。

与龙相反,凤凰则是至阳之气化生出来的。据《白虎通·五行》记载火神祝融氏是凤凰的化身,即“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鸾就是凤凰一类的鸟。众所周知,火属五行中的至阳之气,所以作为火神祝融氏原身的凤凰,是阳气化生出来的,它们常与火相伴即“凤凰涅槃”。

因此尽管龙和凤凰都有雌雄之分,但凤与凰终究同属阳,龙之雌雄皆属阴,若以形成阴阳协调之道为配对标准,则凤的最佳伴侣无疑非龙莫属。

最后,从龙被赋予人的尊贵身份、地位等寓意时,凤与龙就成为黄金搭档,而没凰什么事儿了。在中国历史上,自皇权诞生之时就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据传黄帝升天时就是乘坐着龙离开人间的,此后很多关于帝王的传说,或多或少都跟龙有些关系,比如《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母亲在田间酣睡时,一条龙盘在了她身上,不久之后就怀孕生下了刘邦。

伴随皇权的稳固,龙逐渐成了代表皇帝形象的专属图腾,皇帝的衣服叫龙袍,座位叫龙椅,子孙叫龙种……宋元时期朝廷加大了对民间私自使用龙形象的限制,到了清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明太祖规定私制龙纹图案的行为犯法,即“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

皇权是中国古代社会至高无上的权威,作为皇权象征的龙只能为皇帝一人使用,以凸显其权威的独有和至高无上,所以即便给公龙配对,也不能找代表同样权威的母龙,而只能找比它低一头的其他图腾。

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凤就成了龙的最佳伴侣。所以虽然凤也是代表祥瑞的图腾,但地位始终不及龙,我们看到考古中出土的龙凤合体图案中,总是龙在上凤在下,而像慈禧陵寝那样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是少之又少。虽在唐代以前尚有男性圣贤自比为凤,但唐以后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以凤喻人就只发生在皇帝嫔妃或者女性身上了。

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崇尚男尊女卑,以龙喻皇帝,以凤喻嫔妃和女性,就可以看出龙和凤的地位孰尊孰卑了。所以唐代以后凤和凰的性别界限越来越模糊,渐渐成为雌性的代表与龙相匹配,同样龙的性别界限也几乎不见了,成为雄性、阳刚的象征。

综上,凤究竟和龙与凰中的谁才是一对儿?这个问题没有定论,凤跟谁是一对儿取决于不同的配对标准,在不同的配对标准下凤的伴侣既可能是龙,也可能是凰。

作者:高远

在中国文化里,凤到底跟龙是一对还是跟凰一对?

在中国文化里,凤倒底跟龙是一对,还是跟凰是一对?看来题主确实动了脑子。

有一古典剧目叫“龙凤呈祥”,说的是刘备过江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这样看来应该是“龙凤”才是一对。

但还有一个传说,是汉朝古琴曲曰:“凤求凰”,讲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求偶,而且也象征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智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内韵。这样看来“凤和凰”又成了一对。

究竟谁对谁错,各有道理。人们也只能这样去理解,“凤”这个鸟,对爱情并不专一。恰巧应了一个闻名专家,胡说什么两夫一妻。大概古時的“凤”就是样的东西,兴趣来了找龙,高兴了思凰,脚踏两只船的东西。这种游戏最好不玩,否则名声必掃地。骂名垂青史,有什么意思。何必。

在中国文化里,凤到底跟龙是一对还是跟凰一对?

生活中,人们形容一对模范夫妻时,往往把他们比喻成龙凤配,龙代表男子,凤则代表女子,表示他俩的婚姻是最佳搭配。

在传统文化里也有凤求凰的说法,就是说凤与凰才是真正的一对,于是人们就不免好奇,凤到底跟龙是一对,还是跟凰是一对

一、深情爱一人,凤的眼中只有娇妻凰

在神话传说中,凤凰是神鸟,但它不是一只,而是一对,并且是夫妻,其中雄的叫“凤”,雌的叫“凰”。这种说法也见于诸多古籍,比如儒家经典《尔雅·释鸟》就曾这样记载

“神鸟凤凰,公的是凤,母的是凰”

据说凤长得很漂亮,体形高大,羽毛绚丽,它就像一个生活精致的美男子,对任何事情都不愿将就,如果不是梧桐树,它即便累了也不栖息;如果不是竹子的果实,它宁愿饿着也不去吃;如果不是甜美的泉水,它就是渴着也不去喝。

凤与凰成为夫妻后,它俩形影不离,双栖双飞。有一天,凰突患急病死了,凤伤心不已。它不吃不喝整日整夜地在王母的灵霄宝殿外不断哀鸣,希望王母能救活凰。

王母说,凰复活的唯一方法,就是你要承受世间的一切苦痛,比如孤独、寂寞、病痛、衰老、和焚烧……

凤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条件,从此不管岁月如何摧残与它,它爱凰的心都丝毫未曾改变。直到凤老得失去了所有的羽毛,它便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挥动光秃秃的翅膀投入了熊熊燃烧的烈火中。

后来,人们看见从烈火中飞出了两只绚丽夺目的鸟儿,那就是凤与凰,凤用一生的执着与等待换来了与凰的再次重逢,它们挥舞着翅膀,相伴飞向了天空。这就是凤求凰的故事,后来人们也用这个故事来比喻忠贞不渝的爱情。

西汉著名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回到家乡成都, 当时他正穷的叮当响,恰好碰上当地首富卓王孙宴席请客,他也有幸也被邀请在内。

当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刚刚丧夫守寡,司马相如便以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最终两人心意相通并冲破世俗偏见,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男追女的故事了。

二、在古代帝王的推崇下,凤只能默默地接受性别错位带来的尴尬

从《凤求凰》的神话传说和发生在现实中的《凤求凰》的经典爱情可以看出,古人明明知道凤是公的,且与凰是天生一对,怎么偏偏又出现了龙呢?

更吊诡的是,龙和凤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物种,龙是动物,凤是飞禽,两个还都是公的,人们却将它俩扯到一起,搞出龙配凤这样的事情

很多人都听说过楚庄王一鸣惊人的的故事,当时楚庄王即位三年,啥正事都不干,整天只知道和妃子们饮酒作乐。于是,大臣们就很着急,一个个忧心如焚,伍子胥的爷爷武举就暗讽楚庄王,三年不飞不叫的是啥鸟?

楚庄王笑着回答,别看它三年不鸣,一旦鸣叫必会一鸣惊人。就是说等他玩够了,他一定会做个好皇帝。在这段对话里,伍举将楚庄王比作凤,楚庄王也以凤自诩。

因此在汉代之前,凤是男性的象征,古人也常用“凤郎”来称呼年轻男子,而龙的地位就不用细说,从上古时起,它就是人们最崇拜的动物。

可见在古代,凤作为禽中之王,龙作为鳞中之王,这两只神兽不但是宇宙中的顶极大poss,也是现实中的王牌对王牌。

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也印证了这一点,龙和凤的脑袋上都顶着一个三角形的皇冠,说明它俩的尊崇地位相同,可以想想凤与龙在当时活的有多滋润。

凤的老婆凰可就稍逊一筹,这或许与它的性别有关,毕竟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老婆始终附属于老公。

凤的形象由雄转雌,并逐渐被“女性化”,这得从秦始皇说起

秦始皇成为了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为了选一个自己的形象代言人,便从龙与凤这对宇宙顶级神兽中选了龙,并且自称为“祖龙”。后来,这种行为也影响到了那些想做皇帝的人,他们都编造出各种“帝王龙”的神话,比如刘邦就自称为赤龙所生。

龙成为帝王的代言人后,秦始皇就想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他必须要选出一个能和龙的气质相搭的神兽!

他从空中看到地下,然后就相中了龙的好基友凤,秦始皇觉得唯有雍容华贵的凤才能配得上霸气尊贵的龙,就这么着凤就被秦始皇荣幸地纳入后宫。

从此,秦始皇就让后宫佳丽们戴风头釵,穿凤头鞋,于是就出现了前朝穿龙,后宫穿凤的现象。当然凤的性别也由雄性变成了妥妥的“软妹子”,其地位自然也比龙矮了一头。

这样一来,原本都是雄性的两个王,就硬生生地被秦始皇赋予了一攻一受这两种属性,而且地位还比龙低,你说凤委不委屈,尴不尴尬?

虽说凤对凰很忠贞,它也不愿背叛凰,可帝命难为,它除了默默接受,还能怎么样?

在民间,人们又是如何看待凤的呢?

事实上在民间,人们并不买秦始皇的账,他们普遍认为凤是雄性,毕竟人的观念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

当龙和凤在一起时,他们依然是一对好基友,比如诸葛亮的外号是“卧龙”,庞统的外号是“凤雏”。而当凤和凰在一起时,他们依然是一对好夫妻,比如司马相如那一曲经典的凤求凰就是最好的证明。

由此这种性别错位带来的尴尬,让凤很伤脑筋,而几百年来,人们更是为凤是雄是雌的性别操碎了心,后来,一个人的出现,才彻底让凤摆脱了性别的困扰。

三、凤彻底“变性”后,凰只得黯然离开

给凤性别定位的这个人是武则天,她很喜欢凤,自她登基后,便把唐朝的年号改为“仪凤”,将办公的地方改为“凤阁”,把身上穿的朝服叫“凤袍”,这就等于向天下人说,龙是男皇帝的代言人,凤就是女皇帝的代言人。

话说从古至今时尚跟潮流无时不在,开放的唐朝更不例外,武则天对凤的迷恋也影响了她的粉丝团。于是上至公主下到贫女,人们纷纷模仿武则天用过的凤图案。同时,凤作为女子的名字也正式出现,从此凤就彻底变性成为了女子的象征。

直至现在,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也会发现,生儿子的家长喜欢给孩子起带龙的名字,生女儿的家长则喜欢给孩子起带凤的名字。

凤成作女子的代名词后,凰的存在感就彻底降到了谷底,这也难怪,人们总不能将两只雌鸟凑成一对吧,因为这也不符合主流的婚姻观啊!所以凰只能带着伤感黯然离开了凤,慢慢地人们也渐渐忘记了凤凰原本是两只鸟儿的事实,而将其看做是一只雌性鸟儿了

结语

凤跟凰在一起时,它是玉树临风的“伟男子”,一曲凤求凰至今还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凤跟龙在一起时,它就化身为娇艳的“美娇娥”成为最佳婚姻搭配。不过说到底,凤跟凰才是真正的一对,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在中国文化里,凤到底跟龙是一对还是跟凰一对?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中华民族的两大图腾。

凤凰和龙作为文化图腾有各自的演变过程。凤凰图腾是对飞鸟和太阳的崇拜。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司马相如一首赞颂爱情的琴曲《凤求凰》广为流传。那时的凤凰是偏雄性的文化象征。

而龙图腾是综合崇拜,龙的形象综合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长不断演化形成,代表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精神。龙图腾本属于全体先民,但随着专制的加深,君权膨胀,帝王将龙据为己有。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而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从此凤凰和龙结合在一起,与龙并驾齐驱,诞生了丰富灿烂的龙凤文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