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满清不像明朝那样搞内阁?

清朝也有内阁,清朝几乎继承了明朝大部分的制度,其中就包括明朝的内阁制度,演变成为了清朝内阁制度。清朝如果没有内阁,何来“内阁大学士”这样的称谓?

因为军机处的设立,清朝内阁逐渐变成了一个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几乎名存实亡,存在感相当的低,所以很多人只知道清朝有军机处不知清朝有内阁。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会承袭前朝,清朝的并不例外。满清入关之后也保留了内阁制度,然而仅仅不到一年,当时掌管实权的摄政王多尔衮认为内阁的“票拟权”碍手碍脚,妨碍到了皇权的集中,通过各种改制使得清朝内阁的票拟权几乎名存实亡。

原本明朝皇帝设立内阁的初衷,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将所有事情大包大揽,最终感觉力不从心而设立的顾问机构的内阁。而后内阁权力逐渐膨胀,内阁首辅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再次妨碍到了皇权的集中。

雍正帝时代,清朝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定制,而内阁大学士也成为了清朝的一品大员。乾隆时代正式定“三殿三阁”——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与体仁阁。

清朝皇帝继续削弱相权,从康熙帝玄烨设立南书房,再到雍正帝胤禛设立军机处,封建时代对于皇帝专制的障碍几乎被彻底铲除。“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所以,清朝不仅也有内阁,而且在设立内阁初衷效果发挥的这件事上,清朝要比明朝更加成功。毕竟明朝弄巧成拙,内阁反而妨碍了皇权,清朝真正把内阁变成了一个仆从机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