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代史要带观点,而不能像司马迁只做尽量纯粹的记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古代史官虽能秉笔直书,但毕竟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为当朝歌功颂德。我们今天剖析历史,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丶观点和方法,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分析和总结,才能客观的丶全面的丶一分为二的历史观,看待历史。比如太平天国,既有农民反抗黑暗王朝的历史意义,又有本身的局限性陷入腐化享乐的消极面。不能一味拔高,也不能全盘抹黑。评价曾国藩丶李鸿章等,不能脸谱化,而要结合国内外局势来深刻细化。曾国藩镇压天国其凶狠残忍,但在家教丶文化传承上有其特色,应一分为二看待。曾国藩家书,还曾被许多大人物所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曾家后人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袁世凯,虽然有野心恢复中华帝国,曾经告密让维新运动夭折,但在逼清禅让丶建立中华民国,是第一任大总统,他提出的五族共和的立国观还是肯定的。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算术,只有遵循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丶五个范畴丶三个基本观点,才能诠释历史丶还原历史,才能还历史的真面目!
为什么近代史要带观点,而不能像司马迁只做尽量纯粹的记录?
谢谢!这要看带什么观点!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来学习中国近代史,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立场来分析中国近代史并从中找出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原因,有助于认清历史问题的实质,更好的让人民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吸取历史教训!
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要继承发扬,对有些糟粕,应该剔除并吸取教训。
为什么近代史要带观点,而不能像司马迁只做尽量纯粹的记录?
这种现象的确如此。但是原因各有说辞,我说的原因就是我自己的看法,绝不代表任何人!也代表不了。
有人说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她都发生过了、也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承认她都摆在那里、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尊重历史和重视历史的份儿、而不能改变历史。话虽如此,客观存在着的东西谁也改变不了,改变了就是篡改历史。客观归客观,但是,你客观存在着的东西同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主观意愿!我不愿意看呀!!谁愿意看!!!
诸葛亮说对刘备说:”王上宽心,亮亲提一旅之师,去救荆襄之急。”诸葛亮没来,英国人来了,不到一个旅,都是些在殖民地东拼西凑的散兵游勇,充其量一个团不足5000人,七八条商船架着几门老旧的破炮,攻陷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海防炮台,从东海顺着长江长驱直入差点打到青海的格拉丹冬雪峰。这种东西谁愿意看?当然英国人,其实人家英国人也未必就以此为荣;还有英国、法国各出一个连的兵力就把颐和园给拿下了;日本人来了几艘机械木制渔船就把德国原装进口的大舰队给打了个全军覆没!实力对比差距大到什么程度:那个定远、镇远两艘巡洋舰当靶船打,日本舰队的鱼雷、大炮、快炮、水雷轮番轰炸都炸不沉……可见德国的造船工业水平之高👍!!!;对不起,这些东西虽然是客观存在,但是我不想看,不想看我就不看。
矛盾在我不看她就不存在吗?这段历史不是你想改就能改的,你给改了,你的颐和园里的那些东西们可是存在于人家的博物馆里的?据说北京人的头盖骨到现在都没有说法,万一日本人给展示出来了,怎么面对?
我们喜欢看《东周列国志》、《汉书》、《三国演义》、《三国志》等等等等……认为她们比较客观。其实,中国近代史最客观!谁喜欢看???我再重复一遍,只为答题。不代表别人!我是不会排除有喜欢看的人的。如果广大读者不喜欢看的那段岁月,却又无法抹掉?怎么才能让人既了解了历史又能够看下去呢……
这就是近代史记载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原因和观点!几乎每一次不忍直视的丢人现眼的记载里都跟着大量的原因和假设😄。而这些观点不管对不对、正确与否,人们都更关心正是原因!造成这种不堪入目的局面的原因是什么!需要找到怎么避免她的再次出现,这是无可厚非的。没有这些东西,越看越窝囊,谁还愿意继续看下去……(还是不否认有愿意看的)
当然了,各种原因五花八门,各执一词,不在本题回答范围之内。但是,读起来就有重点了,比如:我最想读的是为什么中国那么强大的德国原装进口的大舰队,打不过渔船?至于怎么被渔船打败的,我是一点都不关心,关心也没用,反正是败了——客观存在。要了解原因就得看战斗经过,不想看我也得看!😄😄😄这就叫客观决定主观。
客观上造成了你不得不改变主观意愿,对中国近代史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因此,带着观点去了解中国近代史未必就是不客观的事。特别是还有更多的没有被发现的原因呢……
为什么近代史要带观点,而不能像司马迁只做尽量纯粹的记录?
如果是史书,我认为不该做任何的观点,只需要记录。
首先,写历史应该做到客观公允,不偏不倚。
至于解读,请交给读者,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角度都有不同,这才是读史书的魅力不是?
其次,写历史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客观公正?
我不这样认为。每个人所处的阶级和位置的不同 ,注定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就不同,写下的文字或多或少都有隐喻和偏向,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提出论点后需要丰富论据来支持!
名人传之类的偏于史料类,提出论点,尽量以丰富的史实作为依据,告诉读者为什么你提出这样的观点,你的证据是什么。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以标签来定义的一个物品,将一个历史人物的多面化立起来,否则还不如不读。
为什么近代史要带观点,而不能像司马迁只做尽量纯粹的记录?
什么史都要带观点。近现代史尤其如此,到了新中国你就必须站队了,不是带观点,而是只能一种观点一个视角。不然过去把你打成反革命,可以枪毙。现在是网络暴力,把你整成汉奸有狗。商周时期直到李世民上台,中国有个特色的史官阶层,虽然也或多或少带观点,但他们具有一种严格尊严历史事实记录的风骨与职业操守,曾经兄弟三人两人被杀不改记录的典范。司马迁也是汉代传统的史官家族出身,相当严谨,所以史记被推崇为世界历史上真实度最高最最完备的巨著
为什么近代史要带观点,而不能像司马迁只做尽量纯粹的记录?
你看的是教科书吧,史书是不能带观点的。史书要求的是准确性,是不能带有大概可能等模糊性,更不能带有个人观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