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乃当世奇才,为何曹操却不知道有此二人?
说曹操,曹操到。在三国,曹操早就是五百强大股东,人才济济,非世界名校的博士莫来。他可上了朝廷名人堂,连皇上也得礼让三分。而刘备乃一寒酸书生,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备不堪回首,大半生北漂,一事无成。后来才定心来,寻找大师。有名望的一个不来,只能在民间寻访。兴许战乱,深山老林也藏龙卧虎,好不容易淘宝淘到了卧龙和凤雏。曹操鞭长莫及,横刀夺爱了司马懿和徐庶,也不能包揽卧龙和凤雏。否则,曹操整天做抢人生意,也乏味。也总得你唱阳春白雪,我吟下里巴人,给刘备总得分配角色,才能演好三国鼎立的历史大剧啊!
卧龙凤雏乃当世奇才,为何曹操却不知道有此二人?
三国中,都说“卧龙凤雏,得一人而安天下”,既然卧龙凤雏乃当世奇才,为何曹操却不知道有此二人呢?导致了最后卧龙凤雏都投入了刘备阵营。
其实,很好理解曹操当时不知道卧龙和凤雏二人的原因,毕竟曹操当时人才济济,加上无人推荐,而当时的卧龙凤雏名气不够,加上距离限制。
1.人才济济中国北方在古代本来就是政治中心,人才集中地,中原地区更是人杰地灵。曹操发迹于北方,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有许多人才投效于曹操。
那时候曹操的顶级谋士很多,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特别“鬼才”郭嘉的用兵谋略奇高,后人评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曹操已拥有比卧龙凤雏更强的谋士了,自然不会主动关注卧龙凤雏了。
2.无人推荐在汉末社会环境,还没有科举制度,寒门文人出仕机会渺茫,只有投奔主公当谋士。有点本事的人自然希望自己能投在曹操手下,并希望被曹操看重,毕竟就业机会少,一般不会主动再把别人推荐给自己心仪的主公。
另外,大家都认为自己的谋略水平很高,都以为自己很厉害,一旦推荐了别人,不但给自己增加对手,而且可能自己将不再被重用。所以没有人给曹操推荐卧龙凤雏也合情合理。
3.名气不够当时虽然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但其知名度仅限于一个小地方,而不是全国,因此曹操不知道也正常。
刘表经营荆州多年,也没听说过要请卧龙出山。至于刘备,在建安六年客居荆州,建安十二年才去拜访诸葛亮,刘备在荆州六年后才去三顾茅庐请卧龙出山,可见当时卧龙的名气不够。
4.距离限制古代交通不便,异地求职很困难,曹操在北,卧龙凤雏在南,南北距离限制了人才异地流动就业。曹操一直在北方活动,手下谋士也是北方人为主,比如戏志才、荀彧、荀攸、郭嘉和毛玠都是河南人,程昱是山东人,贾诩是甘肃人。
而且,曹操和荆州刘表关系并不好,时有发生战争,曹操进入敌对地盘跨界揽才也不切实际。
总之,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又无人向曹操推荐卧龙凤雏,曹操自然对卧龙凤雏不上心;另外,当年卧龙凤雏名气不够,距离曹操又远,卧龙凤雏也不会主动舍近求远投奔曹操。所以,曹操不知道卧龙凤雏这两个奇才。
卧龙凤雏乃当世奇才,为何曹操却不知道有此二人?
呵呵,道理很简单,刘备犹如家境贫寒,常年在海上谋生的水手,求偶之心如饥似渴,看见老母猪都是双眼皮的绝世大美女。出身豪门曹操则不然,身边美女如云,左拥右抱的,即使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也不会象刘备似的猴急模样。再者,岂不闻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说。
卧龙凤雏乃当世奇才,为何曹操却不知道有此二人?
知道,都是他们师傅放风声!
卧龙凤雏乃当世奇才,为何曹操却不知道有此二人?
伏龙凤雏乃荆襄奇才,并非当时中国奇才。并且是当地名士,特别是司马徽吹出来的。其实贾诩鲁肃等强孔明士远十倍。
卧龙凤雏乃当世奇才,为何曹操却不知道有此二人?
如果“龙凤”早十年出山,当时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定会注意到此二人,而且很可能会像邀请徐庶那样想尽办法招揽。
但是,庞统和诸葛亮声名远播时,曹操已经坐稳半壁江山,许多人才主动投奔,他已经不缺人才了。而且曹操虽然爱才,但除了最早的几张招贤令,很少主动招揽人才。所以即使听过卧龙凤雏之名也不会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前夕,庞统献过连环计,曹操是有过挽留之意,但并没有强求。显然在他看来庞统不过如此,大概最多也就和手下那些谋臣程昱等差不多。志得意满的他没有太在意。
至于诸葛亮,在火烧新野后,曹操应该有所认识,但终究没有招揽。想来有些人天生敌对,不可调和吧!就像曹操也爱周瑜之才,也没能收为己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