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抱憾而终,如果他能有一次复活的机会,他最想做什么?

历史都是遗撼,假如再给诸葛亮一次复活机会,他可要采纳魏延之建议,派魏延组建特种兵,深入敌后,强行突破,直捣老巢。不仅可能实现复汉大统,而且也救了诸葛瞻和诸葛尚子孙,连阿斗"乐不思蜀"也要评反,相反去嘲笑司马昭"乐不思魏"了。

诸葛亮拿下曹魏,就可以邀请孙权到"重庆和谈",一同商议统一大业。孙权不敢来,就师出有名。有北方广阔地域,兵员已经源源不断。可以数伐东吴。

有诸葛坐镇,陆逊休想火烧连营。况且当初派法正和赵云镇守荆州,连吴抗曹执行的不错。因此,攻打东吴有关张做先锋,左右两军并举,中军呼应。东吴群儒已无斗志,主和派占了上风。诸葛亮兄也以统一为重,孙权也以一方诸侯缴枪不杀了!

蜀汉又承继东汉,再延二百年了!

诸葛亮抱憾而终,如果他能有一次复活的机会,他最想做什么?

本人喜欢脑洞大开。今天就这个问题,大胆进行设想。若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

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所以最后死而后已,是因为蜀国国力弱小,后勤保障跟不上,有时打了胜仗,也不得不撤兵。如果有一次失误,都是致命的。

如果诸葛亮再次选择的话,我想他会派庞统和关羽一起镇守荆州,确保荆州不失。

然后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等到曹魏政权有变,比如曹操突然去世,趁他们人心不稳之时,大军从荆州开始北伐,吴国军队配合北伐,这样的话,曹魏政权危矣。因为在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众多干将,一心北伐,有可能一举占据魏国大片国土,然后稳扎稳打,一边经营打下来的土地和城市,一边休养生息,三五年时间,第二次北伐,这次可以一举消灭曹魏政权。

最终结果,蜀国占领洛阳以西魏国之地,吴国占领洛阳以前魏国之地。形成了两国对立局面。然后就是吴国和蜀国之争。两者需要10-20年时间,最后吴国被灭掉。因为,蜀国此时天时地利任何,国力总体强于吴国。这样,大汉政权再次延续,刘备成为开国皇帝。

诸葛亮抱憾而终,如果他能有一次复活的机会,他最想做什么?

肯定拼死阻止伐吴。

诸葛亮抱憾而终,如果他能有一次复活的机会,他最想做什么?

为了转移蜀汉內部矛盾的內部政治斗争,为了巩固自已在蜀国的政治地位权力,为了实现二刘的梦想霸业,为了完成自己使命和重任,革命尚未成功,继续北伐!

诸葛亮抱憾而终,如果他能有一次复活的机会,他最想做什么?

复活一次,在给诸葛亮54年?其实用不了,再有20年,诸葛亮定能统一天下。为什么?熬死司马懿只是一个小原因。

蜀汉亡国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真正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 蜀汉后期内政腐败

随着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刘禅终于算是松了口气,再也没有人约束自己的私生活了,国家治理也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黄皓活跃在了蜀汉的政治舞台上……

姜维遭受排挤只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他的很多有好的军事建议很难呈现在刘禅面前,这就造成蜀汉君臣将帅始终不能站在统一战线上,一直对外。

可这个问题能怪黄皓吗?能怪姜维吗?能怪刘禅吗?当然他们三位只不过是表面上的蜀汉政治腐败的反映,实际上却是益州派对蜀汉这个外来政权的强烈反抗。

诸葛亮病逝之后,不久吴懿也去世了。在经历蒋琬、费祎两任,蜀汉益州本地势力基本上被打压的差不多了,物极必反。若刘禅的皇后能出自益州派,那益州派有国仗这颗大树,或许刘禅的江山会更稳定。

第二, 姜维才能有限

对蜀汉姜维尽力了,对北伐姜维尽力了。他的忠心日月可鉴,只不过他的军事才能却有点差强人意,或者说,姜维将才也!

从沓中退往阴平桥,姜维智斗诸葛绪,可见在局部战役的战术运用上姜维是非常擅长的。可是从阴平桥头退往剑阁的时候,姜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阴平桥头之所以不设重防,是因为汉中一直在蜀汉手中,可现在汉中丢失了,被钟会长驱直入了。那此时的阴平桥头就变得至关重要的。如果姜维此时能派一小队人马,从阴平回涪城,让涪城守将提前备战,恐怕邓艾就有来无回了。

还有在剑阁防守期间,姜维、廖化、张翼三大将共守剑阁。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消耗蜀汉三员大将,真是有点浪费了。当然,这或许并非姜维能够做主的,但国难当头,商议分出一队兵力回保成都,这是大将军姜维分内之事。

诸葛亮时期蜀汉的真正实力有多强?

诸葛亮数次北伐,看似无功,其实不然。曹魏拥有数倍于蜀汉的国力与军队,可任凭诸葛亮如何进攻,曹魏只能守、不敢攻,诸葛亮北伐进退自如。

有人说诸葛亮不会打仗,试问哪个不会打仗将帅能以弱势力进攻强势力,还能来去自如的?曹叡有脾气,司马懿有脾气,在诸葛亮面前你都得憋着。这就叫军事才能!

蜀汉的人才被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消耗掉一大半,到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简直就是空前的人才荒。年老的赵云,不听话的魏延,智计平平的姜维,丢失街亭的马谡,病病殃殃的吴懿……

这样一个团队硬是被诸葛亮带成了所向披靡的北伐实力军队,几千年历史谁能办到?恐怕在治军方面,韩信也要自叹不如吧!

至于蜀汉后期人才不济更不能怪诸葛亮,关兴死了,张苞也死了,诸葛亮急得都吐血了,他又有什么办法!

不用奇谋出不了汉中?妇人之见!

出汉中一定要奇谋致胜吗?恐怕未必。当年韩信还定三秦用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算是转移敌方注意力来达到战胜的结果。

而此时,诸葛亮稳扎稳打同样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或许没有胜利就难以考证,看看另一位稳扎稳打胜利的案例。

仔细研究刘秀的军事思想,完全就是稳扎稳打的经典人物。刘秀打仗从不冒险,他一生的用兵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分兵合击,中路突袭”。敌人心里非常清楚刘秀的战术,可就是打不过,这难道不是军事谋略的至高境界的吗?

出汉中,诸葛亮的的战略没有错,可惜他遇到了一个半斤八两的军事对手司马懿。即便如此,稍胜一筹的诸葛亮还是有机会取胜的,可这个司马懿,就是深筑墙、广积粮,不出城,不打!

蜀道运粮难,消耗不起呀!若是城中随便换一个人,诸葛亮都能把他引出来,可偏偏他就是司马懿!

结语

无论诸葛亮再活几次,他最想做的事情都是北伐,完成刘备的托孤重任。

蜀汉国力虽弱,但以诸葛亮的超群才智,最多再有二十年,定能统一天下。看看司马懿,不就是靠寿命将对手一波一波的熬死吗!最后那些初出茅庐的新手,谁能是他的对手?

诸葛亮若活着,蜀汉内政不会乱,刘禅也不敢那么放肆,魏延也不会死,司马昭也不敢伐蜀……

我敢打你,你却不敢打我,想想谁的机会更大,自然是诸葛亮,是蜀汉了!

诸葛亮抱憾而终,如果他能有一次复活的机会,他最想做什么?

回茅庐,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