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女孩嫁到台北怎么样?
在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形成了洋装毕挺的进来,土装随意的出去,当时嫁出去形成了一种风尚。
今日回想,就如同越南女人丶东欧洋人喜欢嫁到中国一个样。
国家经济的强弱,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三十年前,台湾做为亚洲四小龙之首,令人羡慕。许多台湾平民也抓住大陆开放之良机,集资到大陆做生意。有名的"克里斯汀"面包房,是十个台湾人合股做的,最大豆沙生意是两姐妹一起经营的。台湾营销上课:除了空气,台湾什么都会有。台湾人在大陆掀起了新食品主义丶养生主义,从冰水丶方便面到养生会所丶卡拉OK丶保龄球丶影视歌舞等,刮起了台风。在台风熏染下,在台胞追求下,一些上海等女子嫁到了台北。
台北当时也是很繁华的地方,有邓丽君的歌丶林青霞的影片。只是大陆娘子要取得合法居住证还有很多政策限制,每年也批准一小部人入台。生活框框多,生活丶学习丶工作不容易。总是排挤丶小瞧大陆人。
今天大陆突飞猛进,已是世界巨龙腾飞,当时全世界甚至全球华人也不敢想像地跃上了坐二望一的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女人在祖国做白领丶享受人生。中国男人娶外国女孩,意气风发!
今非昔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神州万里龙飞凤舞!
大陆女孩嫁到台北怎么样?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无论哪个家庭有亲戚在台湾,傍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事实确实如此。我单位有个比较要好的同事,他老婆的伯父在台湾。他老婆的伯父原是国民党的兵,是随国民党溃退到台湾的。他和老婆结婚时,台湾的伯父出资给他们夫妻建了一座两层楼房。伯父到台湾后没有娶妻生子。不知何原因出家为僧。二OO二年出资修建我县湘江第一湾的沉香寺。圆寂后骨灰就安放在沉香寺的塔里。沉香寺在我市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香火比较旺的一座寺庙。
庆幸的是,九十年代中期,我舅舅的二女、三女都嫁到台湾的台北市。舅舅有四个女儿。唯有二女三女,人才品貌出众,很是讨人喜欢。二表妹脸庞清秀,个儿苗条,文笔可以,曾在县报上发表过诗歌和散文;三表妹为人热情大方,品性贤淑,面容端庄姣好,大学毕业不到半年,便远嫁台北。一年后,三表妹,便把她的姐姐介绍嫁到台北。两个表妹结婚,我这个大表哥连杯喜酒都没喝上。年节到舅舅家做客,便好奇地向舅舅打听两个表妹在台北的情况,见舅舅脸色阴沉,好坏闭口不言;也从未见过两个表妹回来过。二O一一年舅舅心梗住院搭桥,也未见两个表妹回来探视她们的父亲。二0一二年舅舅因脑梗病故,只见两个表妹回来奔丧,未见两个表妹夫。见到两个远嫁台北的表妹,比她们的大姐显得苍老得多。多年不见的两个表妹,见到我时,不像未嫁那样热情温柔地喊我大表哥。如今只是淡淡阴郁地看了我一眼,算是打见面招呼吧。
在我们当地,死者为大,尤其是岳父死了,女婿一定要前来披麻戴孝,跪拜百客。否则遭受亲戚朋友指背议论的。开始我还满以为,舅舅火化那天,不管多大的事,两个台北表妹夫都应该赶回来,见上他们的泰山大人最后一面,结果失望了。……
自从两个表妹远嫁台北后,直到舅舅得病、病故都没有见过台北两个表妹夫的踪影。由此可见大陆女孩无论多么优秀,在台北人的眼里不算什么。
大陆女孩嫁到台北怎么样?
老公的亲姐,我的姑姐,嫁到了台湾省台北市,已经有二十几年了。
听老公说是当初姑姐在南方电子厂打工的时候,认识的台干,那个年代,九零年代末,台湾相对大陆来说还是富裕很多。
姐夫家其实也是台湾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姑姐嫁过去,头几年的时候,户口还没转过去,找工作不方便,就自己开了一家卖粉、面的小店。由于干净、实惠,生意还不错,就一直开了下去。
记得我和老公是06年结的婚,姑姐带着姐夫和两个小孩从台湾赶了回来,一家人打扮得光鲜亮丽,带着送给各个亲戚的大包小包的礼物,很有一些衣锦还乡的意味!
但这是姐夫带着两个孩子第一次去岳母家,也是最后一次。因为从06年春节回来住了一个星期,一直到现在他们就再也没回过大陆了,姑姐也只回了寥寥的两三次。
就连前年,婆婆去世,到死姑姐也没回来看一眼,后来出殡也只有姑姐一人回来待了三天就走了。
最明显的就是,前些年,据老公说,姑姐每年还会寄一两万块钱给父母养老,从06、07年就开始慢慢的断了,姑姐说,台湾的经济不好,她的店里也慢慢的没有了生意,到15年的时候就彻底地把店给关了。
现在,姑姐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店没了,就四处打些临工,但是由于台湾的经济形势不好,而且陆配在台湾很受歧视,所以也有些艰难。
大一些的男孩已经二十一岁了,受绿营洗脑很严重,即使自己的妈妈是大陆人,依旧很仇视大陆,前些年还和舅舅,也就是我老公经常联系的,现在则彻底的玩消失,据姑姐说已经将我老公彻底的拉黑,划清界线了!
小的女孩才上初中,和姑姐比较亲,姑姐说幸好当初生了这个女孩,她在台湾才不会感到那么的孤立与无助。
大陆女孩嫁到台北怎么样?
不要嫁不要嫁不要嫁!除非你爱惨了那个男的,我是台湾女生嫁到上海,亲身经验告诉各位,大陆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社会便利经济发达市场趋势已经远超台湾,大陆女生嫁过去台湾,首先感受到的是"落后",下一个感受到的是"媳妇地位低落",最后一个就是"整个社会的敌视"
千万别嫁台湾男人...
大陆女孩嫁到台北怎么样?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是四川女生嫁台湾,我是当初毕业来广东打工认识的我老公,我和我老公恋爱了3年结婚,但是也许是年轻什么都没有考虑,就稀里糊涂的把自己嫁了,虽然嫁的远,父母也很多不放心,但是来台湾后多少也会遇到一些不友善的人,觉得大陆很穷,或者你是来骗婚的,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好人多,我结婚已经11年了,公婆一家对我都很好,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嫁远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不过话说回来,女生嫁对了人不管嫁到哪里只要自己过得好,对父母来说都是最大的欣慰,嫁的人不好就算是嫁在家门口,过得不幸福又有什么差别呢?不过我们都不是你,最重要还是看你心里怎么想,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外人是看不出来的。加油!不管未来的路怎么选,都希望你幸福,不后悔!
大陆女孩嫁到台北怎么样?
我太太是东北人我则是道道地地的台北人,纵观大陆姑娘嫁到台湾周围几位姊妹跟我分享说,最好还是嫁到台北比较好,主要是出了大台北地区出行就很不方便,因为全台也只有大台北地区有密集的地铁系统,出了台北除了高雄台中几个大城市外,都得自己骑摩托或自行驾车,不然就得自己搭公交车。这是嫁到台湾省台北唯一的好处,其他的利弊就自身接触观察和研究,以下小文章做个简单的分析介绍。
两岸交流三十余年,两岸婚姻也步入三十多年,但由于台湾与大陆的关系较为特殊,依据台湾当局的“地区人民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即“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陆地区人士即大陆配偶,在未取得台湾地区身分证之前,其身分既非“本国人士”亦非“一般外籍人士”,这使得大陆配偶在身分上是以“他者”的转成“我族”的困难。同时因为两岸关系时暖时冷的关系,台湾当局制定出不同于一般外籍配偶的“两岸法规”,以此压缩大陆地区人民成为“我族”,致使大陆配偶在台湾部分权利受到压缩。
首先是,“语言隔阂”和“文字障碍问题”,大陆配偶虽然与台湾民众都讲“国语”,大陆亦称为普通话,除非本身来自操闽南语和客家话之大陆各省市地区大陆配偶,在使用方言上却没有办法听和说和台湾本地民众交流融入,使得许多大陆配偶在一般日常生活中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也无法运用熟练的方言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以致于无法融入台湾家庭朋友的生活圈之中,最终造成语言上的隔阂而自我孤立。两岸同是中国人同属中华民族,比起其他外籍配偶外,大陆配偶整体识字率都较高,繁体字和简体字之差别基本上都能在短期内适应。但在大陆配偶方面,由于早期来台之大陆配偶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即便熟稔繁体字后,因为在识字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的限制上,以致在求职时有所困难,使其最终依靠担任全职家管、帮佣、清洁服务和做开店做小买卖等方式维持生活家计。
其次是“教育程度偏低问题”和“文化差异问题”,教育程度对于在求职上的意愿和影响有着正向的显著性,学历越高者在职场上。妇女在接受教育越多,可扩大其求职种类,使其就业力增加;妇女对于其人生期望越高,使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意愿也越高;同时在增加人力资本的累积下,使不参与劳动市场的机会成本增加。另外,在职场上求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者,对产业需求薪资之供给还是有所差异。依据台湾内政主管单位(2004)“外籍与大鄊配偶生活状况调查報告”显示,外籍与大鄊配偶之学历以初中和职高者多占 38.40%,其次为自修、小学占 25.29%。在台湾普遍雇主,要求之基本教育程度均在高中职以上,使得大陆配偶在求职上有所限制。大陆配偶与台湾民众都同属中华民族,但因两岸分治71载,在制度、社会、文化等等的差异性,加上大陆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东北到西南到内陆再到沿海,每个省市间的文化差异性都非常的大,两岸同胞间虽操着同样的语言和相近的文化,但在一些文化生活习惯的观念上仍有部分差距,大陆配偶来到台湾后,可以因为文化差异造成对于事物的认知与台湾有所不同,无法真正适应和融入台湾社会。
其三是“家庭事务观念问题”,一个家庭的构建是彼此必须共同扶持的,家庭角色受性别的影响。在台湾传统家庭社会“男主外,女主内”深根蒂固,在工作赚钱养家方面,男人出去赚钱养家,女人在家里照顾家庭的家庭角色分配趋于定型。但是,新中国在1949年建国以来,特别强调男女平等,第一部法律“婚姻法”亦在保障妇女在婚姻上之平等地位,反之当时台湾社会大男人主义仍盛行,1950年代乡村间“童养媳”风气仍盛行,以至于在传统一代之台湾家庭仍残留“男主内,女主内”之传统观念,这对于嫁娶来台湾之大陆配偶,特别是较为独立自主意识较强之大陆配偶较无适应。另一方面是,由于嫁至台湾之大陆配偶之家庭,大部分仍属传统和保守之家庭类型,还负有“传宗接代”之任务,使得婚姻关系是为物质交换的筹码,由统计数据观察到,大陆配偶和外籍配偶婚其生育率都高于父母双方皆为台湾人,这也造成了大陆剖为了养育下一代和照顾家庭成了最为重要的责任,因此在时间的花费上而耽误无法顺利进入职场工作。
最后是“就业歧视姓问题”,台湾媒体妖魔化大陆配偶污名化,如“假结婚,真卖淫”等报导常常出现在各大电子报张杂志上,将犯罪联想至一起。由于早期两岸婚姻多透过中介和婚姻介绍完婚,构建出大陆配偶同外籍配偶商品化之倾向,缺乏客观之导正,导致台湾民众对于大陆配偶都带有歧视的眼光。因此大陆配偶在求职就业,雇主知道是大陆配偶时马上都会联想到负面的标签,都要求出示身分证才可工作,这样无形的地域和性别歧视,进而导致大陆配偶在职场上都会受到就业歧视。
总之,两岸交流走过三十余年,两岸婚姻也迈入三十余个年头,两岸婚姻之议题都值得两岸广大同胞和有关单位持续关注,尤其是在台湾长期居住的大陆配偶,不管现今是持台湾籍还是大陆籍,都是两岸三十余年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两岸婚恋都是两岸各界应该给予祝福的一个群体,因为有了两岸配偶才有了两岸新家庭,“两岸一家亲“之理念才真正落实在两岸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