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助,刘备还能跟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吗?为什么?
刘备备尝艰辛,贩卖草鞋度日,有了关张臂膀才有了一支游击队,终年走南闯北,寄人篱下。
后来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隆中三分计,才有了起色,成了一方诸侯,联吴抗曹,拿下汉中,才鼎足三国。
诸葛亮的加盟,才让刘备上了新的台阶。犹如刘邦有张良,赵匡胤有赵普,朱元璋有刘伯温,刘备有了诸葛亮,才有了出人头地丶称雄一方的底气和谋略。
蒋介石感叹:中共有周恩来啊!国共胜负早已不言而喻了!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助,刘备还能跟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吗?为什么?
没有诸葛亮的辅助,就没有赤壁之战的胜利,没有赤壁之战的胜利,就绝对形成不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战前的刘备刘备因镇压黄巾起义立有微功,被朝廷封了一小官,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刘备素来有仁义著称的美名,广结善缘,所以人缘特别好。由于刘备仗义救人,帮助徐州牧陶谦化解了曹操攻打徐州的危机,所以陶谦在临死前执意要把徐州让给刘备。这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有了唯一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但好景不长,不久后与吕布闹翻,被吕布赶出了徐州城。
被吕布赶出徐州后,刘备先是投奔了曹操,后来又投奔了袁绍,最后依了刘表。刘表因年事已高,担心自己的两个儿子没能力守住荆州,所以多次以荆州相让于刘备。但刘备念在同室宗亲的份上,不忍心夺取荆州,最后不得已暂住荆州附近的新野小城。
这就是赤壁之战前的刘备,身无立锥之地,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赤壁之战后的刘备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驾一叶扁舟出使东吴,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说服了孙权联刘抗曹,发起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打响后,诸葛亮先是坐山观虎斗,让孙曹两家相互厮杀,随后用计袭取荆州。不费吹灰之力,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荆州大部分地区。至此,刘备在荆州扎下了根,有了自己的地盘,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由于益州牧刘璋暗弱,这就让诸葛亮打起了益州的主意,这也是诸葛亮在隆中时为刘备规划中的一部分。益州的夺取,为日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创造了有利条件。
- 公元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为魏后,于成都称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与曹刘两方形成鼎足之势,至此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助,刘备还能跟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吗?为什么?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佐,我认为刘备还是能三分天下的。咱们具体分析一下。
诸葛亮为何选择刘备?
1,没有比刘备更合适的“主公”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豪杰并起。诸葛亮在没出山时每日“自比管仲,乐毅”诸侯间早有名气,自我营销做的非常不错。这才有了刘备的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诸葛亮知道刘表心无大志,不值得投奔。孙权久居江东,手下人才济济,难免受到排挤,投奔过去也很难得到重用。再说毛遂自荐也不符合他的人设。就算是曹操大兵占据荆州,也不可能礼贤下士来拜访他诸葛亮的!只有此时的刘备穷途末路,才最有可能得到重用。
2,能够被刘备重用,能让自己的抱负得以实现
刘备初遇孔明就被深深折服。诸葛亮侃侃而谈,把天下大势分析的明明白白,三言两语就把刘备洗了一次脑。这是诸葛亮这几年潜心研究的结果。结果事实不出他所料,“隆中对”千古留名!
3,知道刘备还大有可为
此时的刘备虽然兵微将寡,但是仁义之名天下皆知,又有“皇叔”的名号,号召力极强!诸葛亮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为刘备规划了战略目标,让刘备重拾信心,未来无限光明。刘备从此就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以军师相待诸葛亮,成了刘备集团的第二号人物!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刘备是诸葛亮的最佳选择,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
没有诸葛亮刘备能不能联合东吴共同破曹,并收服荆州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佐,此时的刘备还未必能有那么长远的打算,此时的刘备想的就是如何击败曹操!曾经联合袁绍共同抗曹的刘备,没有理由想不到“孙刘联合”共同破曹!从三国志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吴军是主角,刘军兵少,起到辅助作用,周瑜是赤壁之战主要领导者。用火攻的方式,烧毁曹操铁锁连成一排排的战船。取得了全胜。
三国演义里是诸葛亮用计“三气周瑜”取得了南郡。可是在三国志里写的是周瑜夺下的南郡,划出一块叫“公安”的地方给了刘备,后来周瑜病亡。鲁肃从战略上考虑,认为荆州是“四战之地”可以让刘备抵挡北方的曹操,东吴可以借机整顿兵马,图谋大业。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
由此可见无论是赤壁之战还是收复荆州,诸葛亮起到的作用都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诸葛亮,也会是这个结果。
庞统会不会与刘备“如鱼得水”
收服荆州后,庞统这个卧龙凤雏中的“凤雏”出现了。此时的刘备,急需智囊,庞统名声显著,一身本事。两人能不相见恨晚吗?庞统提出的战略规划,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蜀中,刘璋,张鲁。恐怕刘皇叔这条鱼得到的就是庞统这片水了。
所以说诸葛亮并不能改变天下三分的历史走向。如果没有诸葛亮在这场历史大戏里,只能是他个人的遗憾了!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助,刘备还能跟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吗?为什么?
刘备能三分天下,很多人都觉得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和关张马赵黄等五虎上将。但如果我们把刘备从布衣到登基的人生历程来看,会发现刘备之所以能登基最大的功臣其实是他——也就是他的“三低”的功夫。
很多人都觉得刘备不过是靠着哭哭啼啼拿下的江山,简直就是个“窝囊”的人。论军事,他不如曹操是军事家,论武功不如关羽、张飞是个万人敌,武勇名震华夏,论计谋,他不如诸葛亮智计频出,千载谁堪伯仲间。
为什么是刘备拿了天下?
可他为什么就能得到三分天下,与曹操刘备分庭抗礼。孙权是个继承者也就算了,曹操作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却还是与刘备青梅煮酒,说天下英雄唯你我二人。
刘备能把一大群文臣武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呢,其实就在于刘备的“三低”功夫做得好。
其实你能做好这三低的功夫,也可以做一番大事业。这可不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所对应的三低,而是另有所指。
一是“低身段交朋友”。
刘备与关羽、张飞二人,在刚认识的时候,三人无论是身份学识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差距。但刘备却能与关张二人相谈甚欢,放下自己的身份,与两人一见如故,并桃园结义。这可不是一般的放下身份 要知道礼贤下士其实还可以以君臣之义,而非一定要以兄弟之情。
二是“低下头颅求贤才”。
说起三顾矛盾,想必没有人不知道,这可是成为后世明君求贤才的范本。
尽管从后来的眼光看,诸葛亮的才华对得上刘备这样的礼待。但是当时的情况可不是这样。
从年龄上看,刘备比诸葛亮要大好几岁;
从身份上看,刘备是“司隶校尉、领豫州牧”;
从势力上看,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人马和根据地,而且还有关羽、张飞、赵云的相助。
而诸葛亮那时候要啥没啥,只是一个读过几天书的农民,唯一的名声还是同学们口口相传。
然而,姑且不提刘备经过三顾茅庐的耐心,只说两人最终见到面时,诸葛亮还让刘备站在阶下干等。
这时候关羽着急,张飞发怒。
又等一个时辰,诸葛亮才睡醒起来,还说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而刘备呢,却还是恭敬如前,赶紧弯腰曲背,恭敬请教,这才有了后世名传千古的隆中对。
三是“低姿态接待宾客”。
这在刘备“礼遇张松”的故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张松一开始张松想把西川的地图献给曹操。曹操一见张松的长相实在是不忍细看,本就有些厌烦,再加上张松还口出狂言,曹操直接叫人把张松赶出了许都。
张松只好将目标转向了刘备。可算刘备是怎么做的呢?
刘备在张松离荆州还很远的时候,就派赵云前去迎接。
到了荆州界的旅馆,关羽又在那里恭候。等来到荆州城下,只见刘备领着文官武将,亲自出城相迎。
换做是我们,能不受宠若惊吗?终于感激涕零之下,张松献了西川地图。正因为有了这张地图,刘备才占得了进军天府的先机,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业。
从刘备的起家,我们可以什么是真正的大人物:
一是你把别人看高,别人才会把你看高,自恃优越而眼睛向上的人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也难成就一番事业。
二是一般的领导者是很难低头请求别人指教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走上领导岗位,就标志着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都高人一截。像诸葛亮这样难见,他们早就拂袖而去了。
三是有一些人见了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愿意颔首低眉,而见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马上就变了一副模样,或者摆架子,或者不耐烦,结果失去了很多朋友,也失去了很多机会。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助,刘备还能跟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吗?为什么?
刘备能三分天下诸葛亮到底有多大公劳。
抛开三国演义,诸葛亮在刘备在世时做的大多是行政后勤工作,军事谋略上刘备除了依靠自己外主要是法正和庞统。因此诸葛亮的功劳主要有两件,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规划“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待天下有变。”另一件就是在赤壁之战中促成孙刘联盟。
先说后一件,孙权在抗曹还是降曹上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内部没有足够强势的势力支持自己,小说中说文臣成支持降曹,武将支持抗曹,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文臣武将是后世小说家言,实际上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是“世家”,孙吴势力中大的世家一般都支持降曹,小的世家和豪强支持抗曹。
原因也比较简单,大世家不论在哪一方都是被拉拢的势力,因此改换门庭对他们好处多余坏处。而小世家和豪强,打仗才能更快的强大自己,实现阶层跃升。
最后帮助孙权下决心的是鲁肃和周瑜,正是大世家之一,至此终于有大世家支持孙权和曹操对抗了。这时孙权最需要的就是有外援来安定人心,所以和刘备联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这次出使诸葛亮虽然有功劳,但孙刘联盟还是形势所致。
再说回隆中对策,诸葛亮的计划虽然给刘备提供了一个三分天下的构想,但荆州是四战之地,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益州虽然富饶地处偏远,这个计划也注定了刘备只能三分天下,而不能进取中原。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没有诸葛亮的三分计划,刘备可能连偏居一隅都做不到,不过从事后看,没有诸葛亮的计划,刘备也有机会,并且只有机会占领这两个州,后来诸葛亮北伐想夺取曹魏控制的凉州一直没有成功,可见由于地缘限制和当时的天下形式刘备只能做到三分天下,刘备已经做到当时条件下最好的结果了,这也是汉中之战后,刘备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而三分天下中诸葛亮一定是有功劳的,但并不起决定运用,诸葛亮的功劳主要体现在刘备死后巩固蜀汉的三分之势上。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辅助,刘备还能跟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吗?为什么?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谁的辅佐帮助,关键还是这个人本身的事。如果没有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的辅佐,还会有别的贤士辅佐。就好比 唐僧西天取经团队,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意志坚定,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去取经。他是这个团队的主心骨。一个团队如果主心骨的意志不坚定,那么他背后的团队再优秀也是一盘散沙。刘备为光复汉室,忍辱负重。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削弱他光复汉室的决心,直到他在成都称帝,三分天下。刘备作为君主,看人用人的眼光独特。比如他在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不可重用。但后来诸葛亮没有听,致使马谡失守街亭,导致第1次北伐失败。这说明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照刘备差了一大截儿。一个好的领导就是能够知人善任。让手下的人都能心服口服的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干成一番事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