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大师多是渣男?

像大家比较熟知的徐志摩、郭沫若和鲁迅等,都是抛弃妻子,为什么文学境界这么高会这样?

看历史,要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人物,要用唯物主义辩证法。

不能轻易地说民国名流是渣男。五四新文化后,许多名流包括正义之师,都反对父母包办婚姻而出走,丢下包办新娘,在外重找爱情和爱人,比比皆是。包括中山先生丶鲁迅先生丶蒋介石先生等。能说他们都是渣男吗?不能苛求古人。

况且,旧中国容许青楼,风俗习惯三妻四妾。道德标准不能以今人的水平来参照。

当然有诗人等经常婚变,民国留下了好多情仇故事,令人扼腕长叹。但在民国,法律和道德不似今天严肃和公正。连高唱革新的康有为维新运动失败后,逃亡日本,再娶了日本少女,也不以为耻。更不说张作霖、袁世凯八妻十房呢!

只能说他们在爱情观上比今人欠缺,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后人要引以为戒。高尚的道德和世界观是我们的追求,才能弘扬民族正气,去除历史糟粕。要历史地丶辩证地看待前人前事,才能公正地全面地评判历史人物。不以一叶障目,而窥全豹。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大师多是渣男?

艺术家要出好作品,首要的就是精神自由,精神自由就不能受任何事情的束缚,包括家庭的束缚,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很少听说那个艺术家是从一而终的,不论男女。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大师多是渣男?

不是渣男那有时间,不是渣男怎么能成为大师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大师多是渣男?

谢谢邀请!近代所谓的大师只是做学问的教书匠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大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摆在第一位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教学者的三纲,三纲摆在第一位的是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是弘扬。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是光明善良的意思。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善良的德性。近代的老师们只会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了,在他们心中哪有道可传?授业也只是谋生的手段,解惑,是越解越惑,他们本身就是一知半解。如此又怎能不出渣男呢?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大师多是渣男?

謎底:解码一个汉字(师)足矣?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大师多是渣男?

关于对大师的看法

我们对大师的称呼理解可能有些偏差?把一些人称为大师可能有些过了,有些廉价。如什么国学大师,中医大师等。

历史是根据以前的典籍而尽量的还原真实的情况,历史记载是不能创造的,所以不应该将讲历史的人称为大师。

国学没有创新,只是知道先人的东西多些也不应该称为大师。

哲学没有独一无二的东西只是研究别人的东西成为高手也不应该称为大师。

只有,有创新的东西才能称为大师。根据这个理解就明白谁可以称为大师了。

一个学生,学习前人老师的东西多些成为学霸,但没有创新的东西也能称为大师吗?

有些人不从实际而从政治角度吹捧民国某些人为大师,但那时多数人没有文化,只要有文化能写点东西的人,可能会被捧为大师,现在有些人为吹捧民国时代也是不脸红的称某些人为大师。

还有,现在动不动就称某人为中医大师,不知为什么?难道这些中医大师发明了类似于麻沸散之类的中药?或把华佗那样的开颅手术又研究出来了?又或创新了中医理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