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多情是说湖南历史上多贞洁烈妇?湘女多情和楚文化有何关系?

湘女多情,英雄气短,湘江留下了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

相传战乱年代,一青年连长带着一连人马风尘仆仆奔赴前线,一晚寄宿一大户人家。老翁实在不忍看到一班后生在战火中九死一生,把爱女介绍给连长,美丽的湘女站在连长面前,连长何曾没有心动。当想到战火无情,生死未卜,他只能婉拒:老伯,此情此意我领了,但男儿志在四方,倘如下次还能生还,我一定回来!

军人开赴战场后,再无音讯。湘女却拒绝了各方提亲,坚贞守等。

好多年过去,老伯临终之时,要爱女择贤而嫁,湘女低首不语。

数年过去,有一天一军士奉长官之命带丰厚礼品致谢当年借宿之恩。

军士告之,老伯已去,独女一人守孝,不禁触动连长忆起当年情景。次日亲往湘女家。

两人久别重逢,还是一样心动:湘女楚楚动人,青年已是英俊将领。但双方都隐约感觉对方都存有念想,湘女不禁面红耳赤。

青年将军日后就要征战万里。这次他做了一个重大抉择,毅然走向前…

湘女多情是说湖南历史上多贞洁烈妇?湘女多情和楚文化有何关系?

古时候湘地属偏远地区之一,文化比较原始,情感方面比较真接。

湘女多情是说湖南历史上多贞洁烈妇?湘女多情和楚文化有何关系?

湘女多情说是湘楚文化,这点并不赞同。

如果从盘古算起,湘楚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到了三国时期,楚文化更加深了她的演绎和完善。熟悉君山斑竹来源的人,从中可以看出湘女那多情温柔的一面,从《楚桥传》里记载得清清楚楚。所以,自古湘长多情怀大概从那时就典定了基础。

湘女多情是说湖南历史上多贞洁烈妇?湘女多情和楚文化有何关系?

湘女多情并不是湖南历史上有更多的贞节烈妇,而是湖湘之地有许多关于女性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和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说起湘女多情,首推娥皇、女英的故事,娥皇、女英是尧帝的女儿,姐妹俩人嫁给了舜帝,舜帝到南方巡视,死于苍悟。二妃去寻找,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悲痛万分,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斑竹因此又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

诗人屈原写的著名诗篇《离骚》、《九歌》等,宋玉写的《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兮如华,温乎如莹”;“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等等。

现代作家沈从文怀着对故乡湘西的无比热爱,写了大量的散文和小说,里面的湘女是那样的温婉、多情,如清水芙蓉一般惹人心动,引人遐想。作曲家黎锦辉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更是直白的向多情湘女的大胆表白。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将湘女的多情与侠义演绎的如泣如诉。还有民间野史的众多传说,无一不在加深着人们的印象―湘女多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