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时是不是整个宋朝体系都烂掉了?
靖康之耻北宋亡得十分悽惨,两个皇帝整个朝廷被一锅端,一路北去伤亡无数,妃子被奸淫哭声不绝于耳。
幸存着赵构"衣冠南渡",半壁江山犹在,勤王之师犹在。但赵构丶秦桧只图龟守东南,无所作为,还杀了令金兵心惊胆战的主战派代表岳飞,取悦于金朝。
但是整顿兵马,养精蓄锐,制定规划,拧成一团,凭岳飞丶韩世忠丶张浚等人才干,还是可以一搏的,各地农军蜂起,下勤王昭书,广揽人才,广招兵马,以正确军事战略也一定会再现卫青之法,各个击破,长驱直入,直捣黄龙洞,收复大好河山,荡平西域。
可惜,赵构幸运做了皇上,却是一个贪图个人享受而置国运于不顾的昏庸帝王。不思进取,反而畏缩逆行,实是千古昏君,误国殃民!
靖康之耻时是不是整个宋朝体系都烂掉了?
北宋靖康年间,士大夫民主制度高峰,军事领域全面衰落!
笔者不赞同整个宋朝体系都烂掉的说法,首先,北宋的政治与经济达到巅峰,被世人称作“士大夫民主制度”,士大夫阶层与皇权并驾,在靖康之役时排挤主战派,是士大夫阶层内斗的结果;而张哲端《清明上河图》,已经彰显北宋的繁华富庶,纸币雏形“交子”也在四川逐渐盛行,至少从政治与经济而言,北宋靖康年间是值得称赞。
其次,北宋的军事衰落是北宋既定国策,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禁军权力,以监军的方式制衡统军将领,再倡导文官与仁孝治国,使得北宋军事被排斥,纵然狄青战功显赫依然身死;随着与辽国长期和平,北宋边军废弛,民军不再训练,禁军则吸纳大量招安逆匪,仅有西路军与西夏对抗中成长,成为北宋最倚重的力量,但终究军事衰败。
最后,被忽略的因素农业税负,北宋末年士大夫阶层侵占土地,垄断地区商业和矿产,使得底层民众生活艰难,由此爆发如江南方腊起义、山东宋江起义等,虽然很快被镇压,却表现出民众对政策的不满;北宋变本加厉剥削,甚至开封被围困期间与金国议和,纵兵抢掠开封居民的财物与粮食,造成北宋王朝失去民心,中原民众迅速倒向金国。
因此,北宋靖康年间,虽然皇权遭受削弱,宋朝体系却在逐渐完善,政治与经济达到顶峰,军事与农业能够勉强维系,但突遭金国军事打击,彻底打乱宋朝的发展步伐,所以北宋灭亡具有偶然性,其国家机构并未坏掉,是能够维系常规统治的。
靖康之耻时是不是整个宋朝体系都烂掉了?
靖康之耻时是不是整个宋朝体系都烂掉了?
一、战前,北宋一片繁华似锦以靖康之耻的结果来讲,这么说别人也只能哑口无言,毕竟首都被攻破,君臣被俘,北宋灭亡,整个北方沦落胡人之手四百年。
但这个事情往前推2年,宋朝是如何的繁华似锦。辽国也灭了,开国皇帝未曾收回的燕云十六州也收复了,江山一统。宋徽宗天纵英才,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文治武功,似乎比肩唐太宗、宋太祖也不为过!
连西北的边患也消除了,西夏出于亡国的边缘,再加把劲,西北就太平无事了。
上图:宋徽宗赵佶
似乎形式一片大好,只有燕山府的郭药师还需要安抚,有大臣说要防止郭药师成为安禄山,不可授予大权。但辽国那么大,总要慢慢消化,总是要倚重降将,不能失了人心。只是辽国灭了,辽国的天祚帝还不知所终,似乎也可以招降过来,让他到这边养老,这样既显得宋朝大度,又能安抚辽国的遗民。。。。。
想到这里,宋徽宗用他独特的瘦金体给天祚帝写封信。
不料这封信,带来了大麻烦!
这封信,落入了金国之手!
这可是宋朝毁约的直接证据啊!
想当初,宋国找着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说要一起夹攻辽国,瓜分辽国。我金国打的辽国溃不成军,可宋朝连幽州都没打下,还是要金国帮忙才瓜分了辽国。
金国仍然守约把燕云十六州还给了宋朝,虽然是给地不给财。可宋朝还私自收留辽国逃兵,还想得寸进尺,这都算了,好商量,可宋朝的皇帝竟然还私通辽国皇帝!
这可是败盟啊,想不到宋人这么狡诈,毫无信用!
是可忍熟不可忍!简单淳朴的金国人,不可理解!
二、郭药师成了安禄山想不到郭药师竟然成了安禄山,作为带路党领着金国杀来了!
本来郭药师是北方燕山府首领,朝廷该封的官也封了,该授的爵位都授了,可是郭药师还是反了!
为何?还是宋徽宗首鼠两端的骚操作!
两国合伙灭了辽国,有部分府县归了金国。但归金国的辽国将领不服,相比原始野蛮的金国而言,这些将领更愿意归顺宋朝,于是就通过郭药师联络归降宋朝的事情。这事情宋徽宗也动心,准许了并且授了官职,也提供了物资援助。
可是金国不答应,这些将领一反,经过就带领大军来征讨。这些降将不是对手,一战而败,就逃到郭药师那里。
金国向宋徽宗要人,宋徽宗翻脸无情,又同意向金国送降将的首级。
郭药师不干了!今天金国要某某某的首级,宋徽宋同意了,明天要我郭药师的首级,估计也会同意。
干脆反了,归顺金国。于是熟门熟路的郭药师带着金国直接奔赴宋朝首都开封来了。
三、轻佻皇帝的下场金国第一次进攻开封,宋徽宗自知铸下大错,于是下诏退位,把这一个烂摊子交给了儿子宋钦宗,自己当太上皇去了,而且还带着一帮老臣南逃到商丘(南京)。
但第一次金国并没有攻下开封。在宋钦宗的请求下,双方和谈。宋徽宗答应割让河北之地,包括正在交战的太原,金国撤军。
宋徽宗一看没事儿,就又从商丘回来了。
宋钦宗见金国撤兵了,想起来要交割河北之地,又心疼了,开始首鼠两端。暗地里要求太原加强抵抗,不交割河北之地。
金国一看,又忽悠我!第二年,又来进攻开封。
这一次,宋徽宗有了经验,不走了。
但这一次与上一次结果不同,这下直接造成了靖康之耻!
徽钦二帝连同整个后宫、皇族,都被掳北国,受尽屈辱,身死异国!
宋徽宗的人生来了个大反转!上半生风花雪月,下半生颠沛流离!两年前文治武功直追秦皇汉武,眼下连自己的妻女都保不住!
四、避免靖康之耻的种种假设其实,宋朝并没有烂掉,宋朝各地的治理还是比较规范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些贪官污吏,但宋朝的子民承平日久,根本不知道战争为何物。
金国并非不可战胜,金国的铁浮图野战无敌,但攻城能力并不咋地。只要再坚持几个月,到了夏天,金国士兵不耐酷暑,会不战自退的。那个时候,再沿途袭扰,金国恐怕有来无回。
换句话说,靖康之耻有很大偶然性,金国并没有想到能够这么轻易的攻下开封!
假如宋钦宗的抵抗意志再坚决些,不要一面求和一面偷袭!当领导不能搞两面派!必须斩钉截铁,不留后路!
假如宋徽宗能够号召各地勤王之师阻击金兵,而不是要求他们回去。
假如宋徽宗还像上一次去商丘,宋朝就成了一主一备两个权力中心,就没那么容易亡国。
假如宋钦宗务实点,不要那么迷信道家,轻信道士能够召唤天兵天将,自己打开城门,结果金兵趁势进了内城,其实金兵没有那么强的攻城能力,一时半会儿金兵攻不下开封。
加入钦宗徽宗能够再血性一点,组织巷战,甚至冒死突围,闯出去也并非不可能,总比伸长脖子让人杀强。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宋朝并非整个体系烂掉。烂掉的是两个不中用的皇帝,但就是这两个皇帝做主,就足以让整个北方、整个民族遭此大难。
想起了老臣章惇的断言: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但轻佻的端王当了皇帝,任用会写字的蔡京、会踢球的高俅等一帮书画家艺术家当大臣,任用宦官当大将,把军国大事当儿戏,一会儿一个骚操作,不仅把大宋操作毁了,也把自己操作死了。
历史总是让人不胜叹息!
靖康之耻时是不是整个宋朝体系都烂掉了?
导入语:任何国家的灭亡都不会是单方面的原因,体现出的是综合实力的落后。北宋末年,金国大肆南侵,掳走徽宗、钦宗二帝,世人称之为靖康之耻。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北宋的整个体系都烂了,具体体现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
1、靖康之耻时期宋朝的政治体系
宋朝在五代武夫乱世的基础上建立而来,宋太祖为彻底消除武夫乱国的问题,在杯酒释兵权后推行重文轻武国策,大肆扩招科举入选比例,宋朝每科录取的进士大致在500人左右,要知道社会一直发展清朝康熙时期每科都130-200人左右。
宋朝差不多是清朝的3倍了,录取了这样多进士就得给人家安排官员,最后就导致官员太多太多,经常本来一个人可以做的事,最后分给3个甚至4个,5个人来做,结果就人浮于事,整个权力机构办事效率极其低下,整个政治体系崩塌。
2、靖康之耻时期宋朝的军事体系
宋朝建立之初也就10来万的部队,那个时候都还没有完成统一,既要稳定内防,又要征伐地方割据势力,结果到了宋仁宗的时候军队达到了80万,翻了8倍,如果说这样的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到也还行,可是这里面绝大多数的士兵都是早些年的灾民,每逢大灾之年,宋朝就招兵,把灾民招进军队,目的是为了救济灾民,让灾民不要闹事。
这样的兵员素质加上没有战场自主权,必须根据枢密院的阵图来打仗的将领,这样的军队早就烂了,只是国家承平年代维持下治安还行,对内镇压下动乱什么的,唯一有些战斗力的就是西北边的西军,但是西军在种老将军去世之后,群龙无首,近乎军阀一般。
3、靖康之耻时期宋朝的经济体系
官员数量多、军队规模大,这些都需要经济支撑,本来国家财政就已经很艰难,碰到宋徽宗这么个艺术家皇帝,不恤百姓,喜好奢华,铺张浪费,上行下效之下给国家经济带来更大的压力,最后还来个方腊动乱,将国家的经济重心地带肆虐了一遍。
经济基础受到严重破坏,冗官冗兵冗费,宋朝看似很有钱,但是禁不住这样花呀,花钱的地方多了,贪官也就多了,本就是封建国家,吏治腐败严重的话,经济基础不都烂了吗?
结语:落后就要挨打是古今至理,靖康之耻时期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金国的南侵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参考文献:《宋史》
感谢阅读,敬请您留下宝贵意见,一起探究历史!
靖康之耻时是不是整个宋朝体系都烂掉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靖康之耻是北宋灭亡的标志。在女真族逐渐强大的背景下,北宋不能意识到风险的严重性,竟然和金朝签订海上之盟,联金抗辽。此时,北宋和辽朝就像两艘年久失修的轮船,都有沉船的风险。而金朝就像刚下水的新船,北宋应该联合辽朝共同抗击日益强大的金朝。
此后金朝灭了辽之后,马头像南就发生了靖康之耻。其实宋朝军事从宋太祖那一句“在德不在险”就决定了最后的结局。
靖康之耻时是不是整个宋朝体系都烂掉了?
靖康之耻,代表北宋灭亡;但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子孙还在世,继承其祖上基业,至此,赵光义的后代赵构称帝,建立了南宋。继续发展壮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