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越没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人总是到手的肉不香野花香,失去的倍加可惜。

在一次酒会后,小费突然号淘大哭,尽吐酸水。在海丰农场,他明知道阿珍喜欢他,可他偏爱上了小分队跳舞的黑玫瑰。三天两头去找她。有一个三寒夜,他被拒在门外冻成病了,发高烧,都是阿珍一匙一匙喂着他。

直到有一晚,阿珍听见他迷迷糊糊叫着:玫瑰丶玫瑰,我爱你…

阿珍呆了,转而飞奔而去。同伴们都面面相觑。只见大安眉头一皱,拔腿而追。那一晚阿珍在大安怀里痛哭:我爱的人,他不爱我。哇啊!

阿珍,你不知道吗?真正爱你的人是我丶是我。小费是我的最好朋友,我一直劝他要爱珍珍,珍珍是世界上最好的姑娘。他要摘玫瑰,他根本不懂得爱!

大安和珍紧紧地搂在了一起。

后来返城后,好多年后大家相聚,原来小费和黑玫瑰结了婚,黑玫瑰经常在外跳舞深更半夜才回来,两人拳脚相加已是生活主旋律了。

两对人八目来回对视,小费看见阿珍偎依在大安肩上,含情脉脉地说:生活中有你,一生无撼!

大安听了,笑成了眯眼。小费听见了,触动了心境:当年的跟班,比我幸福啊!

对景伤怀,一阵心痛,小费情不自禁地泪如潮涌…

为什么说越没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我觉得是犯贱心理在作崇。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人往往对于轻易就能得到的东西,始终视而不见。而耿耿于怀,那些镜中花水中月。始终纠结自己,扰乱于心。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每个男人都有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红的就变成蚊子血,白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饭桌上的饭粒,红的仍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明明拥有的时候,弃之如敝屣。有一句话“老婆是别人的好”,其实可能也不一定好,只不过因为那是别人的老婆,得不到,只能骚动。殊不知,你想偷别人的瓜,别人还想摘你的花呢。

其实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眼前!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清晨起床推开窗:迎面扑来的空气是清新的,天空悬挂的太阳是热烈的,叽叽喳喳的鸟叫是美好的,窸窸窣窣的虫鸣是动听的,屋前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是艳丽的 …………只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忽视了原来属于它们的美。

最完美的人生状态其实是一种残缺美!

无论友情、爱情、亲情,都无法做到十足的完美,终是要留下缺憾,留下残缺。有时候想说的话来不及诉说,亲人就离去了;想爱的人来不及好好相爱,转身就已形同陌路。

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

古人云:“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本没有完美的存在,不完美或接近完美,才是最完美的。

学会享受生活赐予的一切,接受不完美,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人和事,珍惜眼前。懂得珍惜,才能拥有更多。

为什么说越没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必要长篇大论。就是人性与欲望。大家的回答中大多都是从贬义的角度来说事,但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要从两方面来看。

人性与欲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因为所有的欲望才使人们从小就开始在知识的海洋中傲游。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各类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五年发展规划,两个百年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促进了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享受与进一步的美好向往。

人们的食欲,求知欲,长大以后对异性的羡慕,性欲等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最终又回到出生前的状态,闭上眼睛,别无他求。有人到死还闭不上眼睛,那就是欲壑难填了。

‘’这山望着那山高‘’,‘’家花不如野花香‘’等等都是欲望的种种表现。无论对人对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你要处理好你的环境和条件与你对事务的需求与欲望是否合适。这里还涉及到法律与道德的层面。

近日在看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视频,正好讲到需卦。需卦:真诚地信守此道,前程光明而亨通,行于正途而获吉祥。利于涉越大河。《易经》告诫人们,要真诚守信,不能急于求成,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要妄想。不然你会一败涂地,身败名裂。

为什么说越没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人生真的很奇怪,越想得到的难得到,不想要的易得到,这就是向往。如同走路等待坐车,心越急车越少,若不等车,过往车辆很多,阻止通行一样。任何事情的发展过程,都有各此的向往性,依靠向往向前发展,不断进步。所以,人们常说: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为了达到目的,就一直奋斗着。

为什么说越没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其实就因为得不到,才想的!得到的,就不想了。

为什么说越没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说得太对了。

得到的却也不知道珍惜。

人生就是矛盾无处不在的体现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