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有哪些让你拍案叫绝的桥段、情节或描写?

梁祝的爱情故事动人心弦,令人感伤。

旧时女子无才便是德,可祝父是个老学究,一心想让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唐诗宋词,将来超越蔡文姬丶李清照,成为一号女学霸。从小就把英台当假小子打扮,送进了某地名校,由于送了巨额赞助费,英台独自拥有一寝室。

在数年的学习生活中,英台和梁山伯成了好朋友。有一次,英台在越野赛中扭伤了脚,山伯不顾自己考试名次背起英台背了一个多小时。当送到寝室时,山伯已浑身湿透,脱下了衣服大口喘气。英台坐在床沿上低头沉思。

有一次英台发高晓,山伯陪了一晚上,英台说已好些了,出了一身汗轻松了。山伯连忙打水给英台:我帮你擦擦身,换一套衣服,就会很舒服。

山伯,我自己来。 英台,你浑身无力,还是我有劲。 山伯,我就怕你劲太大了,吃不消。 两人你来我往英台就是自己洗,不要麻烦山伯。

一直到毕业,在送英台到家门口,英台才轻轻说了一句:山伯,你真好!

梁山伯不以为然:将来娶老婆的时候要告诉我噢!英台愣了一下,双眼蹬了一下,转身而去。

半年后梁山伯赴京赶考,与财主小开同路。高考揭榜山伯银牌丶小开铜牌。在晚上中考聚会上,小开开心笑啊:中举了,我就可娶祝英台了!

山伯大吃一惊,就寻机问,原来小开是当地一霸,开跑马场的。马老板向祝家求婚丶英台死活不答应。祝父说令郎中举,我亲自送上门。

不料他竟中举了,自己也开心地一塌糊涂。

当夜,梁山伯没有睡下,连夜跨马千里走单骑。到了英台处敲门,同窗好友是知己,知己原来是女生,梁山伯一生都没有比英台更好的朋友,数年朝夕相处,胜似亲人般。

梁山伯就怕等不到英台了…

古籍中有哪些让你拍案叫绝的桥段、情节或描写?

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诗经》的首篇《关睢》。

《关睢》是一首产生於2000多年前的民间恋歌,诗中娓娓细述的是一个男子的单相思,刻画他的倾慕、爱恋与渴望,也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在河之洲”的这位“窈窕淑女的美丽善良。

诗的原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概括而言就是说:明媚的阳光照耀着金色的河水,雎鸠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一个出生显贵的小伙子和一个采荇菜的美丽姑娘一见钟情,小伙子陷入热恋,分别后心里还总是飘动着姑娘倩影,可是家庭阻力特别大,无法和心上人结合,小伙子陷入极度的相思,思而不得后,他进入了无比绚烂的梦幻世界,他和姑娘一起尽情歌舞,为姑娘弹奏欢快的曲子,为她击鼓取乐,欢乐的情绪将诗歌的气氛推向高潮,愿望实现,终于和姑娘琴瑟和鸣。

诗行间一厢情愿的爱情写得忧而不伤。通过对美丽姑娘飘忽不定的倩影的倾情赞美,反复描摹男子那种求之不得的小猫抓心般的痛苦心情,他的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全诗用短促的四字句反复回环吟诵,大胆奔放、朴实健康、真诚明媚,诗的基调积极向上、阳光明丽。

不太像现在不少流行歌曲里的阴冷凄清、绝望自伤和矫情狭隘。全诗充满着对这位男子浪漫情怀的全景展示,写思慕而不染忧伤,写追求而不着凡俗,写向往而不期占有,深刻细微而不失平和,感情热烈又不陷於难以自拔的痛苦呻吟,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陶醉、钦羡、祝福。

古籍中有哪些让你拍案叫绝的桥段、情节或描写?

上下五千年,文化泱泱,“古籍”的范围非常广。除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以外,大量的笔记、小说等等也都属于古籍。

文献浩如烟海,拍案叫绝的桥段、情节或描写也数不胜数。因文化不同、认知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每个人认为拍案叫绝的桥段也会有千差万别。

现在就说说,我认为非常精彩的几个片断、情节。

第一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是先秦时期庄子及弟子写的一个故事。意思是: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你回归最开始的设定,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篇文章轻松闲适,意趣盎然。一个人力辩,另一个巧辩;一个人求真,另一个人尚美;一个人拘泥,另一人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第二个也是与庄子有关:《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 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 鱼之肆!”

庄子家里没米吃了,只好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啊。等今年全县的税收上来,我就借你三百两金子。”庄子很不高兴,说:“我到这里来的时候,在路上听见有声音喊我,我回头一看,是路中央有个洼,集了一些雨水,里面有一条鲤鱼。鲤鱼对我说:我是东海龙王手下,不小心掉到这里,能不能拿一桶水来救我。我说:行啊,等我去游说吴越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鲫鱼不高兴地改变脸色说:我失去水,就没有容身的处所,我得到一桶水就可活命,你竟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去找我!

这篇出自《庄子·外物》的文章,短短几句话,一个活脱脱的吝啬鬼形象便跃然纸上。不得不说,庄子是大智慧之人。

另外,还有相濡以沫、屠龙之技等等典故,我都认为非常好!

古籍中有哪些让你拍案叫绝的桥段、情节或描写?

题主好!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我记得有一首远古民歌,其中的描写非常精彩。

这首民歌出自先秦诗人姬轩辕的作品《弹歌·断竹续竹》: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整首民歌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却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

在我国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的手段也极为落后,先民们只能以狩猎为生。

先民们砍伐竹子;用砍伐的竹子来制作弹弓;用制作的弹弓装上土丸,进行射击;射击鸟兽获得食物。

我们中国上古的歌谣,在思想内容上,最大特色就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艺术形式上,作为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一般都具有字句简短、语言质朴和节奏明快的特点。

这首民歌也不例外,句短调促,凝重有力,诗句整齐,节奏明快,有和谐的韵律,读来很有情趣。

古籍里面还有很多让我们拍案叫绝文化遗产,这都源于中国的文字魅力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古籍中有哪些让你拍案叫绝的桥段、情节或描写?

分享三个精彩的桥段,看看你是否满意。

有一位古人,名叫吕筮,建宁人士。在武夷山北麓的古寺中读书。

有一天下午,天空阴霾,晦暗如夜晚。突然石阶上的石头都像人一样站立了起来。一阵寒风飘过,窗户上的白纸、树上的枯叶纷纷飞脱出去,全都飞到直立的石头上,就连屋瓦也飞到了石头上。这时,只见石头迅速旋转,窗纸和树叶变成衣服,屋瓦变成了帽子,慢慢的直立石头变成了十几个人,围坐在佛殿中间,谈古论今,娓娓道来。

这个过程正好被吕筮看到了,可把他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回房间,关上门窗,钻到被子里睡觉去。

拍案叫绝的是:都见鬼了,居然吓得跑去睡觉了,心可真大。

清代的早前几年,有一位年纪轻轻的御史,到福建去上班。

当地有一位叫胡天宝的人,对这位相貌堂堂的御史,有了爱慕之心。御史每次办事,胡都会远远的窥视。慢慢的御史可就不淡定了,不知道此人整天看着他,到底想干嘛,随从的官吏也不摸不着头脑。

有一天,御史到别的地方去巡视,没想到的是,这个姓胡的也跟着去了。

这天御史正在上厕所,没想到一回头发现那位姓胡的居然在窥视他的大屁股。这下御史彻底发毛了。

下令把那个姓胡的抓起来,问之原由。一开始姓胡的还不说,但在三次的刑罚之后,终于招了。

原来这位姓胡的是迷恋御史的美貌,虽然明知道癞蛤蟆想吃天河肉不对,但是实在忍不住这相思之苦,不知不觉就干了这事。

御史这下脸上挂不住了,大怒之下,让人毙其命于枯树之下。

胡天保来到阴间,冥官问其经过,大笑之,牛头马面揶揄之。但念在其并无害人之心,只是出于爱慕。所以阎王爷封其为兔儿神,专司人间男悦男之事,并享受世间香火。

拍案叫绝的是:没想到清朝就有这事了,还是当故事一样流传了下来。

再说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两位和尚的故事 。

有一天,方丈要他们每人做一首偈子,以此来看两人谁适合接过他的衣钵。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拍案叫绝的是:慧能直接在神秀偈子的基础上“洗文”,还洗出了更高的境界。

结束语

古人好玩有趣的文章多的不了,拍案叫绝、精彩绝伦的故事比比皆是。由于篇幅有限,暂时奉上这三个故事,以供大家开心。

喜欢的可以加关注,我会定期分享有趣的事。

古籍中有哪些让你拍案叫绝的桥段、情节或描写?

古书《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经典作品中的经典桥段,它酣畅淋漓的展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刻画了周瑜自作聪明、胸怀狭窄。看完“诸葛亮三气周瑜”后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三气周瑜见《三国演义》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一气周公瑾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周瑜同孔明约定,如果周瑜能打败曹仁、并夺取其据守的南郡,南郡则归东吴。周瑜与曹仁大战,周瑜中了毒箭,后瑜用计诓出南郡守军,把曹仁杀得大败。但孔明却派赵云趁曹军出城战周瑜时,轻取南郡。并同时用东吴兵符诈调荆州东吴守军来救周瑜,东吴守军连夜出城驰援周瑜,孔明教张飞趁机收了荆州。紧接着孔明又用曹操兵符送至襄阳曹军守将,称曹仁兵败求救,诱曹军引兵出城救曹,曹军走后,孔明又教关羽袭取了襄阳城。周瑜得到消息后气得金疮崩裂。

二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五中:刘备原配离世后,周瑜向孙权献计:以把孙权的姝姝许婚给刘备的名义,邀请刘备到江东相亲,刘备来后乘机杀之。结果刘备依照孔明的锦囊妙计,取得孙权的母亲和孙小妹的认可,随后又在孔明事先安排下接应下,带上孙小妹扬长而去。在周瑜亲自带兵追击刘备时,孔明让军士们在船上向岸上的周瑜齐声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箭伤复发,昏倒在地。

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中: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名为替刘备收西川,准备借道荆洲,其实是想乘刘备不备夺取荆州。不想又被孔明识破,并将计就计将周瑜大军引进埋伏圈,等周瑜一上岸,几路大军杀来,并大呼“活捉周瑜”……周瑜未想到再次中了孔明的计,气得箭疮并裂,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言罢气绝而亡,享年三十六岁。

孔明三气周瑜的情节描写,不愧是《三国演义》的点睛之笔。作者把孔明与周瑜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认及斗智斗勇的场面写得引人入胜、欲罢不能。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正因如此,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名气远在《三国演义》之上,孺妇皆会言:赔了夫人又折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