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文化是把穷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吗?
这是孔夫子对大弟子颜回的评价。颜回住在陋巷,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有人会愁容难展,而颜回始终面露微笑。心中有理想,贫贱不能移。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贤人72,颜回能成为大弟子,其人品德高尚,获得恩师高度赞许,是自然的。
无独有偶,当年在长沙师范念书,毛主席自始至终长衫布鞋,而被留学归来的教授杨怀中评为将来能成国之栋梁的"三杰之一”,因为是文章道德,堪称模范。
人的环境各不相同,但只要有理想,品德高尚,也可堂堂正正丶气宇轩昂。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文化是把穷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吗?
千载身穷皆可悲,
谁知心富有颜回。
己悲物喜全不晓,
探讨真知乐忘归。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文化是把穷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吗?
此意是对贫穷人续书的鼓励。潜龙勿用,读好书中知识,有朝一日飞龙在田,飞煌腾达,跳龙门,书中自有黄金屋艳如玉。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文化是把穷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吗?
不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文化是把穷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吗?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拓展资料:
原句: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颜回简介: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儒家文化是把穷看作一种高尚的品格吗?
这是《论语·雍也第六》里一段话,如果把这话理解为颜回在穷苦中还很得瑟,孔子就夸他很高尚,那就简直是搞笑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颜回不追求物质享受而重视学问和精神追求,因而即使在物质生活条件很差的时候也感到很快乐。这和一般人的精神境界是不一样的,因此孔子夸他是优秀学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