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那他最初是如何登临君位的?
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齐襄公死于非命。当时他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都想回去争王位。
辅助纠的叫管仲,辅助小白的是鲍叔牙,两人还是好友。
鲁庄公要亲自送纠回去,管仲对鲁庄公说:我要去阻截小白,怕他抢先一步登位。
管仲拦住了小白,一箭射中了他,他当即仆地而亡,随从都一边大哭丶一边马驭着小白往回走。
管仲报告了小白已死,一行人不紧不慢地往齐国走。
到了齐国,城头早变幻大王旗。小白已捷足先登成了齐恒公。
原来小白装死,用一带衣钩子装被箭击落,迷惑了管仲。
齐恒公第一件事是带兵犯鲁国,逼使鲁庄公杀死公子纠,并押回齐国,关进大牢。
鲍叔牙为管仲求情:管仲是非常有才干的,要成大业非用管仲不可。
齐恒公不仅释放了他,还让他直接做相国。在管仲精心辅助下,齐恒公后来成为春秋五霸第一霸。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那他最初是如何登临君位的?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 ,名"小白",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最初他是和公子纠争位成功登临君位的,这个君位,也是他经历了千辛万苦、跨过了重重危机才登上的。
君位之争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母亲是莒国人 。
齐襄公时,国政发生了混乱,各大臣都有自己要拼尽全力去拥护的公子。于是,管仲和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
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掉了齐襄公,自立为君 。次年,雍林人又杀掉公孙无知 ,并讨论重立君主。
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 。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小白“倒地而死”后,管仲派人回鲁国向公子纠报捷。他们以为高枕无忧了,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齐国。就这样,在路上慢慢悠悠地经过了六天才到齐国。
然而,让他们吃惊的是,公子小白居然已经登上了君位。原来,他中箭后大难不死,只是被射中了带钩。后来他躲在一辆帐篷车里,日夜兼程地赶回了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因而顺利登上了君位,成了齐桓公 。
治国有方齐桓公即位以后就发兵攻击鲁国,在乾时(今桓台)大战时,鲁军败走 。后来齐桓公让鲁国人杀掉公子纠,又让鲁国人把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送回齐国。鲁人担心再次被攻打,就按照齐桓公的命令,杀了公子纠。召忽畏罪自杀后,管仲被关押起来。齐桓公怒气未消,要杀掉管仲。在鲍叔牙的劝说下才改变了主意。
后来,齐桓公放下心中的怨恨和成见,封管仲为大夫,君臣同心地治理着齐国。在鲍叔牙和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攻灭谭遂两国、北杏会盟,与鲁会盟、鄄地会盟、幽地会盟、救援燕国、柽之会与重建邢卫、贯之会、阳谷之会与召陵之盟、首止之会、宁母之会与洮之会、葵丘会盟之后,齐国终于成了春秋五霸之首。这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颠峰 。
结语通过齐桓公九死一生地登上君位,以及之后成为霸首的经历来看,他也是一个明智的君主。如果他当初没有听从鲍叔牙的劝阻而杀掉了具有杰出能力的管仲,那么,他的齐国也不会拥有坚实的国力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了。
从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历史来看,有些仇恨只是暂时的。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须具备宽阔的胸怀,这样才能得到贤人的帮助、早日达到成功的彼岸。
不知朋友们对齐桓公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那他最初是如何登临君位的?
我是涛说乱世史,今天给大家讲讲齐桓公胜哥哥公子纠,惊险即位、开创一番霸业的故事。齐桓公是今天的山东临淄人,姓姜,名小白,是个外表高大、头脑又聪明的山东大汉。他又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前685~前643年在位),与明相管仲共同开启称霸伟业,名流千古。
可他的哥哥,齐襄公(前698年―前686年在位)却是春秋有名的荒淫君主,成语”花落谁家”就讲了齐襄公的丑闻。襄公不仅与异母妹妹文姜乱伦,还不放过妹夫,派刺客杀死妹夫鲁恒公,最后又杀掉刺客……
(齐襄公和妹妹文姜)
鲁恒公心里话:“我怎么摊上了这样姐夫……”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被手下公孙无知等借机杀死,齐国的两大继承人,公子小白、公子纠惊险逃走。
公元前685年,齐国大夫雍廪又看不惯公孙无知,将其袭杀。
正可谓,“国君失德内讧频发”,齐国的内乱到公孙无知被杀,终于告一段落。
剩下问题,就是在国外的公子小白、公子纠,谁继承王位。
这是个同样惊险的故事。
我们的主人公小白由老师鲍叔牙保护,逃到莒国;而公子纠则由老师管仲、召忽保护,逃到鲁国。实力上,鲁国强于莒国,未来的明相管仲,似乎也强于鲍叔牙。
小白的胜算很少。
他能做的,就是跑的比哥哥快点,率先返回齐国,抢占王位。
鲁国听到消息,直接送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行事果决的管仲,带兵堵截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不负众望,看见公子小白亲自出手,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
(管仲射中公子小白)
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而此时小白却异常冷静,将计就计,假装倒地而死,管仲过于自信,转身撤兵,派人回鲁国报捷。
鲁国于是慢慢组织公子纠车队,过了六天才到齐国;而此时装死的小白生龙活虎,星夜兼程赶回齐国。大夫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
齐桓公即位后,有贵族高氏、国氏支持,又有鲍叔牙辅佐。他首先兵发鲁国,找哥哥算账,也报管仲的一箭之仇。双方在今天的淄博桓台大战,鲁军败走;回国之后杀死了公子纠, 交出了管仲、召忽。
齐桓公想要报仇杀死管仲,鲍叔牙却劝说:
“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治天下,那么非管仲不可。”
桓公便听从他的建议,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管仲侃侃而谈,桓公大喜过望,拜其为大夫,尽弃前嫌。
而一代名相管仲,也没有辜负“管鲍之交”的美名、没辜负齐桓公的信任,他强化君权、选拔人才、赏罚分明、发展商业,让齐国强兵、富国、安民,终成一代霸业。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来自山东的一代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那他最初是如何登临君位的?
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公子,乃齐僖公之子,与太子诸儿、公子纠为同父异母兄弟。诸儿为嫡出,立为太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为庶出。纠为兄,鲁女所生,管仲事之为傅;小白为弟,卫女(一说莒女)所生,鲍叔牙事之为傅。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荒淫好杀,鲍叔牙唯恐祸及主人,遂预先奉公子小白投奔了莒国避难。
前686年,齐国发生政变。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素怨恨襄公)弑杀齐襄公,自立为齐君。齐国变天,公子纠不敢留居齐国,师傅管仲便奉其投奔外公家鲁国避难。
前685年春,齐臣雍廪杀无知。齐国一时无君,外出逃亡避难的两位公子遂有了上位的机会。齐大夫高徯素与公子小白友好亲善,遂抢先遣人赶赴莒国密召公子小白速速回国继承君位。
依照君位“兄终弟及”的继承(自齐襄公而论)法则,兄长公子纠依序当立为齐国国君,雍廪等人遂派人前往鲁国迎请公子纠回国即位为君。鲁庄公闻讯,立马亲率兵车三百乘护送公子纠回齐即位。
齐国都城为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旧临淄北;鲁国都城为曲阜,即今山东省曲阜市;莒国都城为计斤(一作介根;后迁都莒),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临淄位于北面,曲阜在临淄之南而偏西,计斤在临淄之东而略南,三地呈不大规则的三角形,而计斤距离临淄要比曲阜近许多。
归途中,管仲闻听避难莒国的公子小白亦已自莒都动身返齐,担心小白因路近而捷足先登,赶紧启禀鲁庄公道:“公子小白在莒,莒距离齐国近,倘若小白先回到齐国,我们可就徒劳无功了。”遂向鲁君请得三十乘兵车,前往莒路拦截。
避难莒国的齐公子小白与师傅鲍叔牙闻讯国内起乱无君,亦萌回国即位之意,当即向莒君借得兵车百乘护送还齐。
由于公子小白归心似箭日夜兼程,管仲慢了一步,拦截未果而变为追赶。管仲快马加鞭驱车猛追出三十多里地,遥见莒国兵车停在路边,士兵正在埋锅造饭,驾车的马都没有卸套在吃草料,公子小白端坐于车中也没有下车。管仲暗忖,看来他们是准备简单打个尖,便动身赶路啊。
管仲打算阻止公子小白回国,遂上前拜见道:“公子别来无恙,今欲何往?”公子小白骤然见到管仲,很是吃惊,随口说道:“回国治丧。”管仲赶紧阻拦道:“公子纠为兄长,理应主丧,公子就不必再奔忙了。”鲍叔牙闻言不快,遂对好友道:“此言差矣,回国治丧不是公子纠一个人的事,不必多言。”管仲还想再多劝阻几句,见莒兵个个怒目圆睁,大有拔刀相向的势头,自知寡不敌众,遂假装告辞退去。
管仲边退边摸弓箭,趁人不备,蓦然弯弓搭箭,拉满弓照准公子小白心窝就是一箭。只见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应弦而倒于车上不省人事。管仲见一击得手,趁着对方忙于抢救公子小白,赶忙率领自家兵车策马扬尘而去。管仲本来只是想阻止公子小白回国争位,并无伤害他的恶意;可劝阻无效,只好下狠手了,各为其主嘛。
管仲回报鲁庄公。鲁君闻听竞争对手公子小白已死,高兴得还举办了个小型庆祝宴会,为公子纠祝贺。公子纠心里悬着的那块大石头顿时落地,齐国的君位手拿把攥了,遂与鲁庄公、管仲都不再急三火四地忙着赶路了。鲁庄公护送公子纠返齐,一路上受到各驿站亭长的热情款待,舒舒服服地缓缓前行。
谁知凡事皆有意外,公子小白命大躲过一劫。尽管管仲是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可他射向小白心窝的那一箭,却不偏不倚射在小白衣带的铜钩上,箭矢虽然穿透带钩,却没有伤及皮肉。小白深知管仲是射箭高手,怕其连射,在劫难逃,遂情急生智应弦而倒,同时咬破舌尖喷血诈死。这一妙招果然奇妙,竟然骗过了精明的管仲,连身边的鲍叔牙也都被瞒过了。
鲍叔牙庆幸之余,遂让公子小白变换服装,改乘有遮挡的輼车(设有帷幔的车),抄小道疾驰赶路。将近临淄,鲍叔牙单车先行入城,遍谒各位大夫,盛称公子小白贤德,以争取得到齐国上层的拥戴。
诸大夫存有疑虑道:“公子纠年长且即将返国,若公子小白即位,公子纠怎么办?”鲍叔牙道:“齐国连弑二君,非贤者不能定乱,何况迎公子纠却是公子小白先至,这就是天意啊!鲁国送公子纠回国即位,图有厚报,会向我国索要许多土地和贿赂。昔日宋庄公护送郑厉公回国即位,大军驻扎于郑国边境,又要求割地,又索取白玉、黄金和粮食,闹得郑国连年不宁。若是那样,我齐国能经受住鲁国贪得无厌的索求吗?”诸大夫认为鲍叔牙言之有理,皆赞同拥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将公子小白迎入临淄城。公子小白就这样成为了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
当年秋季,齐桓公发兵击败鲁国护送公子纠的军队,迫使鲁庄公杀掉公子纠,将管仲囚送回齐国。鲍叔牙向齐桓公力荐管仲,桓公惜才爱才,大度释嫌,任管仲为卿。
管仲知恩图报,尽展其才,力行改革内政,富国强兵,国势逐渐强盛。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那他最初是如何登临君位的?
原来齐桓公小白未临君位之前,另有一个公子名纠,小白拜鲍叔牙为老师,巧的是那公子纠拜的是鲍叔牙的至交好友管仲管夷吾为太傅,当时齐襄公的儿子只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所以即君位者非纠即白,偏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齐国本是姜姓,为姜子牙之后,那齐襄公有个同姓的堂兄弟叫作公孙无知。
那时诸侯的儿子都称作公子,那无知的父亲没有作过诸侯,但是他的爷爷登过君位,所以他只能叫作公孙,所以国人都称他为公孙无知。只因襄公待他不善,他便认为同是姜姓子孙,江山轮流坐,他既然不仁,我有何必讲什么兄弟义气,所以巧设毒计,竟然弑杀了堂兄齐襄公,为绝后患又要杀他的两个儿子,那公子纠和小白羽翼未丰,在朝中没有过多党羽,加上那公孙无知又是临时发难,所以措手不及,如何敌得过他,所以两公子只能出逃别国以避难,那公子纠的母亲本是鲁国之女,所以子纠便与管子一同逃到鲁国;而公子小白的母亲原是莒国女子,所以小白便和鲍叔牙逃奔莒国。
后来齐国朝臣合力诛杀公孙无知,无知死后,满朝文武便欲接回两公子主事,但是国无二君,究竟迎回哪位公子即位?只因襄公尚在壮年,横遭杀害,之前并未定立储君,子纠与小白在朝各有其党,所以大家争论不休,没个了局,既然旗鼓相当,那便是先下手为强了,于是两边各有其同党之人去接其主,分头行事。
可莒国距齐国路近,近在目前;而鲁国虽然也是与齐国毗邻,相对于莒却远了许多,那管子言道:“莒近鲁远,若容得小白先入齐国,大事休矣!”于是急中生智,问鲁国君侯要了三十甲士,乘良马从小道去劫公子小白,行到即墨之地,打听得一丛莒国兵卒刚从那里经过,料是小白军队,于是从后面猛追,果然不远处看见莒国士兵正在埋锅造饭,兵丛之中有一熟悉人影,管子却认得是鲍叔牙,再看他周边一人,正是公子小白。
于是下马,走上前去朝着公子小白行礼作揖,并问:“公子何往?”那小白回道:“回齐国为父亲主丧。”管仲道:“子纠为长兄,按理当主丧事,我看公子不必徒劳了。”那鲍叔牙自来不曾与管子翻脸,见他来坏小白的大事,便从旁喝道:“奉劝夷吾兄还是快快闪退为妙,大家各为其主,不必多说了。”那管仲见莒兵面有怒气,不敢造次,于是口中答应就走,却暗地里回头弯弓搭箭,瞄准小白,嗖的一声射了过去,见小白倒地,口喷鲜血,知是死了过去,于是一跃上马,带那三十甲士飞跑而逃了。
这里剩下鲍叔牙与莒兵在那里呼天抢地的大嚎起来,只见那小白复又睁眼起身,活了过来,原来管仲那一箭只射中小白腰间的带钩,带钩拦住羽箭,并未伤及皮肉,小白知管仲箭法精绝,怕他一箭未着,复发一箭,于是干脆装死,兀自怕管仲不信,所以又咬破舌尖,口吐鲜血,不单单瞒过了管仲,连他身边的鲍叔牙也未曾发现端倪,大家见小白未死,大喜过望,只恐那管仲想出可疑之处,卷土重来,于是给小白换了行装,另以温车偷载直奔齐城,回到齐都临淄后,马上为他父亲齐襄公主丧出殡,大家拥他为君,是为齐桓公。
对内出榜安民,更有鲍叔牙等人各处散播称颂小白,弄得临淄城内百姓皆知小白贤孝,认他是主,那公子纠忽闻小白没死,已入齐为君了,又急又气难免心焦起来,便向那鲁侯借兵,要回来与他兄弟争国,要说天定的霸主真是有神佛护佑,那小白初立,民心不稳,正愁没有事情可以做文章,好以此奠定他的君侯之位,那公子纠便送上门来了,弟兄两个在乾时展开大站,小白尽展智谋,逞尽英豪,打的那公子纠带着鲁军落荒而逃,可谓一站定乾坤,齐国百姓都服小白少年英杰,智勇双全,兄弟两人从此也主客分明了。若论子纠之败,却不能怪到管仲头上,只因管仲前番射小白不中,导致子纠失了君位,那鲁侯原是子纠的外祖之家,便替子纠做主,不信管仲之言,所以乾时大败,彻底与那君侯之位断了缘分。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那他最初是如何登临君位的?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首霸,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达到了霸业的顶峰。而齐桓公姜小白,之所以能成为齐国国君,还要从他的哥哥齐襄公说起。
荒淫的齐襄公齐釐(li)公有个同母弟弟夷仲,夷仲有个儿子叫公孙无知。齐釐公非常喜欢公孙无知,各项待遇几乎和太子等同。齐釐公对侄子的喜爱,却也埋下了后来齐王室内乱的根苗。
齐釐公去世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诸儿当太子的时候,曾经和公孙无知闹过矛盾。齐襄公一即位,便把公孙无知各方面待遇都降了下来,公孙无知因此怨恨齐襄公。
(襄公)始为太子时,尝与无知斗,及立,绌无知秩服,无知怨。但这还不是最让人无语的,齐襄公最荒淫的地方,便是他和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保持了不正当的关系。后来文姜嫁给鲁国的鲁桓公,鲁桓公带着文姜回娘家的时候,齐襄公又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心。
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齐襄公和文姜的丑事被鲁桓公知道后,齐襄公便特意邀请妹夫鲁桓公饮酒,把鲁桓公灌醉,并暗中命令大力士彭生在扶鲁桓公上车的时候杀死他。自己的国君死在别的国家,鲁国自然不答应。齐襄公为了平息鲁国人的怒火,又让人杀死大力士彭生,借此消除丑闻的影响。而文姜也不敢回到鲁国,便在齐国、鲁国的边界居住下来,仍旧不时和齐襄公见面。
齐襄公十二年,他派大臣连称、管至父去葵丘戍守,约定瓜熟时去,明年瓜熟时回来,以此减免将士思乡之苦。但到了时间,齐襄公却不准他们回,仍旧要在葵丘戍守,因此连称、管至父怨恨齐襄公。他俩和公孙无知搭上了线,一起谋划作乱。
连称有个妹妹在齐襄公后宫,但不受宠爱,他们约定事成之后,让连称的妹妹成为公孙无知的夫人。
十二月的时候,齐襄公去打猎,遇到一头野猪。旁边的人大喊是彭生(杀死鲁桓公的彭生)。齐襄公很生气,用弓箭射杀野猪。
公怒,射之,彘人立而啼。公惧,坠车伤足,失屦(鞋子)。反(通返)而鞭主屦者茀三百。而无知、连称、管至父等闻公伤,乃率其众袭宫。齐襄公脚受伤,回来后把主管鞋子的茀抽了三百鞭子。听到消息的公孙无知等人决定叛乱,他们一行人在宫外遇到了茀。茀让他们不要惊动宫卫士,不然不容易进去。茀称自己可以先进去,在里面策应他们。当茀把鞭伤给公孙无知看后,取得了公孙无知的信任,于是茀得以进宫把齐襄公藏了起来。
时间很久没有听到茀的回应,公孙无知这些人非常害怕,遂以武力进入宫殿。茀和其他人攻打公孙无知,“不胜。皆死”。
无知入宫,求公不得。或见人足于户间,发视,乃襄公,遂弑之。为无知自立为齐君。但不久之后,公孙无知又被雍林人杀死。这样,从法理性上,齐国国君之位便会在齐襄公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之间产生。
齐桓公惊心动魄地抢夺国君之位在齐襄公荒淫怠政的时候,他的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就预料到了齐国将来会发生内乱。因此,他们提前躲到其他国家避难。公子纠在召忽、管仲的辅佐下逃到鲁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到莒国(除了齐国、鲁国外的东方大国,周边贵族在国内混不下去的时候,都喜欢投奔莒国)。
小白母,卫女也,有宠于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小白带钩(象征身份的一种挂饰)。小白详(通佯,假装)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齐桓公能登基为国君,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先是齐襄公被杀掉,然后是公孙无知又被杀掉,然后管仲射中小白的带钩,他装死才躲过一劫。然后小白赶在公子纠之前,到达齐国国都即位,是为齐桓公。
在这个过程中,齐国的高氏、国氏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小白从小和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这两家在商讨国君的人选时,才偷偷召唤小白回国。等到后来,也是两家构成了齐桓公早期的执政基础。为了酬谢他们的功劳,齐桓公在后来创立三军之后,自己领一军,高氏、国氏各领一军。而成为国君后的小白,展开了对政敌的清洗。
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仇也,请得而甘心醴之。不然,将围鲁。”鲁人患之,遂杀子纠于笙渎。召忽自杀,管仲请囚。而齐桓公给在鲍叔牙的劝谏下,不仅没有杀掉归来的管仲,反而是把国家大事交给了他。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综上所述,姜小白之所以能即位成为齐桓公,首先便是他从小便培养了自己的政治力量,和国内的高氏、国氏保持了亲密的关系。
其次,便是小白随机应变的本事,才骗过了管仲,使得公子纠放缓了归国的速度,他才得以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国都登基。
最后,便是小白的运气极好。本来齐国国君是没有他的事,谁料齐襄公、公孙无知先后被杀,管仲只是射到小白带钩,而让小白躲过一劫,最终才登基成为齐国国君。
只能说天意如此,春秋首霸的重任落在了姜小白的身上,而齐桓公也恰有能力完成这个使命。
参开资料:《史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