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情最深的一首古诗词是哪一首?为什么?

我曾记得学校墙上有首古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战几人还。

但使龙城虎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写出了五胡乱华丶安史之乱给中原大地

带来了无穷灾难,人民期盼英雄横空出世,

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同胞,保卫万里长

城永不倒。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怀念飞将军李广丶

狄青丶霍去病,横扫千军如卷席。早日迎

来华夏大一统,追求丶向往美好的太平盛

世。

古代用情最深的一首古诗词是哪一首?为什么?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用情深的古诗太多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相思不得之苦;“春如昨,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这是劳燕飞分之痛;“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是忠贞不移之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怀恋真爱之伤。句句情深意长,首首打动人心!

可是要我说,用情最深的古诗,还是当属这首《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这首诗出自汉乐府民歌,为《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情感真挚,热烈奔放,被誉为“短篇的神品”,以至于千年之后,你仿佛仍能透过诗句看到那个心直口快清爽可爱的少女信誓旦旦的样子,其神态样貌跃然于眼前。

至于说为什么是这首而不是别的,就一点,诗,咱们就说诗。至于诗外的:柳三变半生听歌买笑,易安居士又嫁张汝舟(后又离异),唐婉陆游各自嫁娶,杨玉环命丧马嵬坡,卓文君险些被休,苏轼先后三个妻子,元稹有数个红颜知己……

就拿诗意来说:

上天啊!我要和相亲相爱,和生命同在永不衰竭。

除非巍巍高山没了棱角夷为平地,滔滔江水干涸断流;除非寒冬雷声阵阵,酷夏白雪纷纷;除非苍天和大地相交聚合,我才敢把对你的这份情意抛弃断绝!

要说深情,哪首诗比得上这首深情呢?山平了,江水断流,自然界永恒的存在变幻了;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大自然的规律也变化了;天和地重叠,这不再是世界改变,这是宇宙毁灭!只有这样,我才和你分别!比不离不弃海枯石烂更决绝,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久长,有着磐石般的坚定,又有着火焰般的热烈!

所以,古代用情最深的古诗,我选《上邪》!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古代用情最深的一首古诗词是哪一首?为什么?

在大量的古代诗词中,歌颂真挚,缠绵而又凄美爱情的诗词是很多的,例如李白的《长干行》,苏轼的《江城子》,陆游的《钗头凤》,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金,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等。但其中究竟那一首用情最深呢,农夫觉得由于各人的欣赏角度不同,回答肯定也是不一样。农夫今天推荐一首自已认为是用情最深的古诗,供大家欣赏。

这首古诗是流传于唐代的《铜官窑瓷器题诗》,其作者不详。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离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这首诗原诗只有前面的四句,后面是生于一九七二年的江西现代诗人程东武续写的,据说二十多年前,程东武先生的续写唐诗《铜官窑瓷器题诗》刊出后,很快在全国诗歌界产生"轰动"效应,大家一致认为与原诗续写得天衣无缝,所以就当作"古诗"流传开来。

各位读者诸友,您们觉得如何呢?如喜欢请在评论区留言,农夫不胜感激。

古代用情最深的一首古诗词是哪一首?为什么?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可惜未能体会到这样的深情。

憧憬的未来可期吗?

古代用情最深的一首古诗词是哪一首?为什么?

1《上邪》汉乐府民歌》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天呵,我向你发誓!

一定和他长相爱,

情爱永远不见衰。

除非高山变平地,

长流江水土下埋,

冬曰空中雷声震,

夏天飘下雪花来,

天地相合接一起,

此时我俩再分拆!

男女彼此相爱,立下生死不离的盟誓,并不新鲜特殊。可是一切以特殊形象体现这种带普遍性的思想情感,就收到了特殊的效果。由于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不得自由,类似《上邪》

的民歌在后代也一再出现。

2,《菩萨蛮》唐代敦煌曲子词中。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用了六件事,其中有的和上邪那首诗相似,不但造意奇巧,而且描写更为细致,可是质朴刚健不足,感情奔放热烈的程度也远比巜上邪》逊色。

3,《思帝乡》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春天出外游玩,头上沾满了被风吹落的杏花,忽然在路上看见一位年轻人,风度翩翩又潇洒,我打算嫁给他,一生就此注定,即使被他无情抛弃,也不羞愧悔恨。

4,《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眽眽不得语。

多么遥远,牵牛星拴在银河之南,

多么明亮,织女星高缀银河北岸。

微岩抬起的双手真是纤细洁白,

熟练地拨动织梭机声扎扎不断。

一整天织不出布帛呵,空有其名,

她伤心悲泣,珠泪象飞溅的雨点。

清澈的天河哟又没有多少深浅,

牵牛织女呵,他们相距并不遥远。

彼此隔绝,仅仅就在那一水之间,

眽眽相视,却不得倾诉肺腑之言。

这是一首有代表性的五言诗。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民间传说,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这其间把双星说成男女相思,以此诗为最早。作者为突出思妇愁绪,特地请出神界的织女动手纺织,这就给以以后

产生的有关神话故事提共了最原始的素材。

此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的写法独特,不仅融情于景,而且景物中含有耐人寻味,可供推衍故事情节,使离愁别恨的抒发更为深细婉曲。语言运用也极为成功,清新自然,精炼含蓄,匠心独运而无斧凿之痕。十句短诗有六句是用形容词开头,而且皆以叠字组成,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眽派",形容的对象不同,却都能曲尽其妙。

刘勰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巜文心雕龙.明诗》)。这是认为古诗十九首艺术上已经达到了五言诗的胜境。就本篇看来,这个评价是十分恰当的。

古代用情最深的一首古诗词是哪一首?为什么?

用情之深,莫过于失恋。唐代李益有一首《写情》,将失恋的心情写得入木三分,传神之极。在说这首诗之前,还要先说一篇非常著名的传奇小说。

唐代文学家蒋防有一篇非常著名的传奇小说,叫作《霍小玉传》,小说主要描述了陇西书生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的悲剧爱情故事。

故事中,霍小玉色艺俱佳,爱上了才子李益,和李益相恋并海誓山盟,后来李益考中了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李益与霍小玉分别回家后,李益的母亲给他安排了与表妹的亲事,李益不敢违拗,于是抛弃了霍小玉。霍小玉本就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是无法与李益厮守终身的,所以便请求李益给她一段时间,以尽毕生之爱,之后自己便遁入空门,让李益另寻新欢。但是李益连这点要求都没有同意,致使霍小玉郁郁寡欢,最终抑郁而死。霍小玉死后,她的灵魂一直惊扰李益,让其三次娶妻都不得安宁。

《霍小玉传》的故事虽然以悲剧为主,但全篇语言优美,结构细致巧妙,气氛渲染、细节描述都十分到位,所以颇具独到之处。李益和霍小玉的形象,也非常生动传神,成为了后世人们常常提起的人物形象,这篇传奇小说也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唐代传奇的压卷之作。

但故事只是故事,现实中的李益到底有没有辜负霍小玉,我们不得而知,但李益的诗写得非常漂亮,却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边塞诗很优秀,写爱情的作品也有独到之处,下面这首《写情》更是感情诗中的经典之作,末二句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与喜欢的女子约会,但被放鸽子后的心情,那种失望、无奈、甚至绝望的感觉,的确是失恋后的痛苦。李益这首诗语言简练,用景物烘托渲染情绪,诗境含蓄深邃,在历代写失恋的诗歌中,显得别具一格。

写情

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首二句其实是将因果进行了倒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诗人躺在华丽精细的竹席上,愁情无限,思绪万千,无法入睡,为什么呢?因为原本期待已久的一场约会,竟然匆匆告吹了。诗人约会的对象,变心了,而且变得令诗人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千里佳期”,足见距离之远、盼望之切,然而这美好的约会却“一夕休”,在一夜之间,彻底告吹,令人出乎意料,痛苦至极。所以,诗人才会在深夜中失眠。

可是,这个令诗人痛苦的夜晚,却偏偏是个月白风清的“良夜”,但这样的良宵美景对心灰意冷的诗人来说,却只是形同虚设,因为他根本没有观赏的心思,而且不但今夜如此,以后夜夜也将如此,“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对失恋的人来说,月色再美,也只不过是徒增冷清罢了,勾起的都是痛苦的回忆。诗人无心爱良夜,其实是由失恋的心境引起的,也可以说,这是诗人从此再也无心其他感情的宣言,由于失恋,以后其他女子再也不能入眼了,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但写得更加含蓄委婉。

“从此无心”四个字,决心很大,但大决心意味着大痛苦,“任他”二字,也用得十分传神,将诗人那种心灰意冷,对任何事情都懒得关心的心境,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诗人所写,是未来虚拟之事,而这虚拟,显然更加突出了诗人失恋后的心灰意懒。

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乐,李益这首诗,就是用美好的夜景、溶溶的月色,来衬托诗人痛苦的内心,美景引起不了诗人欣赏的眼光,反而更加令其苦闷烦乱,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孤独、惆怅的感情,读来更加含蓄和深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