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瓦岗寨是怎样的一个“黑帮组织”?
瓦岗寨是天下英雄相聚的地方,一如梁山。最初是松散性的组织。程咬金三板斧也号称"混世魔王"。后来老程成了李世民大将,也总对子孙讲老爷爷当年做皇上的历史。
瓦岗寨后来有了李密这样军师大人材和李靖这样大军事家才上了档子。后来各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程咬金等人甘随追随真龙天子李世民,也不枉了一生。
在历史上,瓦岗寨是怎样的一个“黑帮组织”?
看过说唐的都知道,隋朝末年杨广荒淫无度,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一霎时间涌出了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纷纷起义兴兵,搅动隋朝政权。
其中以瓦岗寨声势最势,更涌现了大批英雄豪杰。李唐坐江山时,便有许多开国功臣如徐茂公、秦叔宝等等,也都是原系瓦岗头领。
然而当李唐的大旗插满中原时,瓦岗寨早已不复存在。作为乱世中割据一方的势力,它无疑是个失败者。作为一个“黑帮组织”,瓦岗寨也是失败的。
为何这样说呢?不如我们重新回到那个乱世中,来一探瓦岗寨的究竟。
一 内斗一个割据的政权,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一个啸聚的黑帮,更应该以义气为重。不管将瓦岗寨看做是前者还是后者,它都没有做好。
因为瓦岗寨的内部始终是充满着矛盾跟斗争的。
瓦岗寨的第一任首领叫翟让,从死囚牢里逃出来后,回到了韦城老家。正好家乡父老都在酝酿起义,他便联合哥哥翟弘、侄儿翟摩侯,还有同郡壮士徐世绩、单雄信率先拉起了大旗,举义在瓦岗寨。
天下苦隋炀帝暴政久矣,翟让刚起事不久,便不断有绿林朋友响应,瓦岗寨的队伍也慢慢壮大。
到这时候,瓦岗寨始终是一帆风顺。就像一个人一样,在顺境中你是看不出他的瑕疵的,只有在遇上磨难时,才能看清他的本质。
很快,瓦岗寨的磨难来了,他就是贵族出身,却流浪四方的李密。经过王伯当的介绍,李密加入了瓦岗寨,并凭借着过人的谋略见识,很快就获取了翟让的信任跟器重。
李密在瓦岗寨混得风声水起,慢慢的更大有凌驾在翟让之上的意思。对于李密跟翟让关系的形容,就好比水浒中的宋江跟晁盖。自宋江上山之后,晁盖的梁山首领之位已同虚设。
更坏的是李密比宋江更加觊觎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他也比宋江更狠。非但没有感激翟让的知遇之恩,反而恩将仇报,将翟让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并且付诸于行动,直接杀了翟让。
瓦岗寨号称义军,可是有内部自相残杀的义军吗?更重要的是以屠杀翟让而成功上位的李密,竟然没有遭到手下弟兄的声讨跟报仇,反而平安无事的坐稳了寨主之位。
可见非李密一人不仁,这所谓的一寨的义士大多只是趋炎附势之徒。
二 不义何为义军?当以信义为重?何为黑帮,当以义气为先。可是瓦岗寨这帮烧了黄纸,拜了关二爷的异姓兄弟们,在生死关头的时候将义气践踏的粉碎。
或许在他们心中一直都是以利益为初衷,只是打着义气的幌子罢了。所以在瓦岗寨失败后,这些兄弟们并没有一条心继续前行,而是分别择主而侍,乃至自相残杀。
单雄信不就是最后的证明吗?投奔王士充后,被李唐所擒。可笑的是昔日兄弟俱在李唐麾下,除徐茂公外,竟无一人出来求情,更不要说同生共死了。
也无怪单雄信临死前大骂这些昔日的兄弟无情无义。所谓的兄弟情深,在生死关头,在利益关头,竟如此不堪一击,实在让人唏嘘。
因此后人云:”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瓦岗寨失败的原因瓦岗寨虽然是一个失败的组织,但他们在反抗隋朝的斗争中也曾作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之所以由盛而衰,内斗不休,根本原因还是缺少一个卓越的话事人。
古话说蛇无头不行。一个拥有大格局的话事人,他可以把这个组织发展得更远更好。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话事人,他可以增强手下兄弟的凝聚力。
瓦岗寨并不是没有英雄,只是缺少了一个真正能驾驭英雄的人。翟让也好,李密也好,要不是目光短浅,便是自私自利。试问这样的人做大哥,能将队伍带好吗?
结语综上所述,即使瓦岗寨有过风光的时候,但说到底他们只是一个失败的不义组织。
谈友情,谈义气的比比皆是,可有几人能做到桃园同生死的深情;举义旗,反暴政的不胜枚举,可有几人能做到朱元璋的初心不变。
在历史上,瓦岗寨是怎样的一个“黑帮组织”?
隋末唐初,各路英雄纷纷群起,各自称王称帝,瓦岗寨就是这样自己称王的一个组织,而翟让、李密则是这个瓦岗寨的帝王。那么在历史上,瓦岗寨是怎样的一个“黑帮组织”?
一,占城为王的组织瓦岗军的第一个领袖翟让,带领着各路英雄豪杰,将瓦岗寨这个地方占领了,并且自封为王,开始跟隋代的朝廷对抗。
关于瓦岗寨的地址,大概在浚县一带,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相争之地。因此,瓦岗寨的带头人翟让选择将这里作为立足之地,占城为王,各路英雄进可攻,退可守,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而且,这一带地区,也是著名的产粮区,像纣王当时的粮仓钜桥,就设在浚县,在隋朝,浚县也有三大粮仓,因此选择这里为根据地,可以不用愁粮草不足的问题。
然而,按理说,瓦岗寨这个地方是属于朝廷的,并不是这些瓦岗英雄的,因此,他们可以算是占城为王的黑帮组织吧。
二,农民起义的组织瓦岗寨的成立,也是一个农民起义的成立,他们的成立就是为了对抗隋朝的暴政,为了瓦解隋朝统治的根基。
其实这时的农民起义不只有瓦岗寨,而瓦岗寨算是比较大的一支起义军队。瓦岗寨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家都认为瓦岗英雄跟水泊梁山的英雄一样,是正义的起义军。
刚开始瓦岗寨在翟让的带领下,还没什么章法,自从李密加入了瓦岗寨后,瓦岗寨开始有了一些规章制度,因此翟让就将帝王的位置传给了李密,李密成为了瓦岗寨的第二个带头人。
然而李密这个人却不是很可靠,在他的带领下,瓦岗寨日益衰退,势力不如以前。
李密不讲义气,恩将仇报,设计将恩人翟让给杀了,并斩草除根。而瓦岗都是重情重义的兄弟,见到李密如此狼心狗肺,因此都人心漂浮,不再真心为李密所用,而上下离心注定了瓦岗寨衰退的必然。
渐渐瓦岗寨的兄弟都纷纷出走,到了最后只剩下王伯当跟随李密,可见李密当老大多么地失败。
所以带领人的失败,瓦岗寨这个农民起义自然也以失败告终。
结语综上所述,瓦岗寨在历史上,是一个占城为王的黑帮组织,一个建立了打算跟隋朝的统治对抗的农民起义。
在历史上,瓦岗寨是怎样的一个“黑帮组织”?
瓦岗寨确实是黑帮组织,但那时黑帮的叫绿林,但他们更多的是反抗朝廷。他们其中有不少之前就是江湖中人,也有朝廷官府中人,更多的还是穷苦百姓。
隋炀帝在位期间,三次亲征高丽,每次都是大败而归,上百万大军藏身高丽。而民间正赶上饥荒,隋炀帝为了保证军粮,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走投无路的百姓,无奈之下呢,纷纷举起起义的大旗,反抗隋炀帝的统治。
瓦岗寨就是在这时候建立起来的,大当家翟让本是县衙监狱的一个小吏,由于犯错被判死刑。一个狱卒偷偷将翟让放出,翟让回到家乡,看着遍地四起的起义军。翟让就伙同自己的哥哥翟弘,侄子翟摩候,同乡青年才俊徐世绩以及单雄信,拉起一票人马,上了瓦岗寨。
经过初期的艰难时期,瓦岗寨背靠南北运河,拦截官方物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起义军中的佼佼者。但是这也引来了官府的重视,就拍大将张须陀前来剿灭瓦岗。此时秦琼就在张须陀手下,经过围剿,瓦岗寨越剿声势越大,终于将张须陀打败,瓦岗寨的名声再上一个高度。
此时李密和王伯当来投,李密本是叛将杨玄感的秘书,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也被官府通缉。李密的到来让瓦岗声势达到顶峰,李密向翟让提出攻打洛阳的方案。于是瓦岗兵发洛阳,隋炀帝急调张须陀平乱,但此时张须陀也无能为力。结果张须陀兵败自杀,秦琼也投奔了裴仁基。
此时瓦岗也到了生死关头,李密暗中拉拢翟让手下,逐渐将翟让架空。李密邀请翟让赴宴,在席间将翟让杀死。徐世绩也身受重伤,要不是王伯当和单雄信求情,徐世绩也要被杀死。翟让旧部对李密杀死翟让一事耿耿于怀,瓦岗开始走下坡。
后来隋炀帝时候,杨桐招降李密,让他抵挡宇文化及的进攻。李密率领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战,李密惨胜。随后被王世充偷袭,一干大将全部被俘。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李密投降了李渊,瓦岗寨历史结束。
瓦岗寨经历了翟让时期的绿林性质的强盗模式,发展到李密夺权后的义军模式。但他们和正规军比起来,还是一盘散沙。他们只是靠着江湖义气走到一起,这种哥们义气必不长久,遇到富贵肯定“各自分飞”了。
在历史上,瓦岗寨是怎样的一个“黑帮组织”?
瓦岗寨因小说演义而名传后世,成为人所熟知的隋末唐初地名,原址在现在河南滑县东南。原叫瓦地,春秋时齐国伐鲁,晋国作为中原霸主出兵解救,在瓦地与鲁国军队会师,为了纪念这次行动,人们便在瓦地土岗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是砖瓦所建,后人便把这个地方称为瓦岗、瓦亭,随后地盘有所扩大,到隋末,瓦岗地处古黄河的东南岸,又正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地理位置重要,便成了翟让义军聚义的场所。
翟让原来担任隋朝的东郡法曹,犯了大罪入狱待斩,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寻常,便偷偷放走了他,恰好隋朝天下,已因杨广的乱折腾搞得民变四起,大乱将成。翟让便跑到家乡不远的瓦岗,拉起义旗,单雄信徐世勣等人第一批入伙。翟让为了聚集武装力量和防御敌人进攻,便在瓦岗四周,因势筑了方圆二十余平方里的宏伟寨墙,气派壮观,这就是俗称的“瓦岗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瓦岗军属官逼民反的义军性质,不是真正意义的黑帮,他们的聚义为官府所迫,第一任首领翟让,虽有一定谋略和武勇,格局和身份都不足以产生大影响,初期虽听了徐茂功的建议,避开家乡东群,从荥阳、梁郡等地劫掠粮草自足,招兵买马,还是一地流寇之类,它的壮大,与李密的加入息息相关。李密属关陇贵族成员,只是家道中落,杨广的卫士之职也被辞退,百无聊赖,攀上杨素的长子杨玄感,助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流落到瓦岗,被翟让接纳。
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有大格局有大手笔,加入瓦岗后,为之出谋划策解决后勤问题,又打败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招降了秦叔宝等猛将,还攻克隋朝大粮仓兴洛仓,开仓济民收买人心,翟让见机让贤,以李密为瓦岗之主。随后更是屡破隋军,声威震于天下,成为隋朝第一义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瓦岗军的衰败,有它的必然性,在危难时翟让可以让贤,到形势大好时就有点后悔,并在兄长翟宽和部将王儒信的鼓动下,有夺回权力的念头。李密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自不会拱手相让,就此引出瓦岗火并翟让的一幕。这一次内乱,宣告瓦岗军的死亡,自此之后,内部离心离德,直到久战后被王世充击败,李密选择往长安投靠李渊而不是投靠驻扎在黎阳的徐世勣,重要原因就是这次内乱种下的猜疑和不信任。
在历史上,瓦岗寨是怎样的一个“黑帮组织”?
对于朝廷而言,反政府势力当然是“黑帮组织”,瓦岗军即是如此。瓦岗军曾是隋末中原最大的一支反隋武装势力,创建者为翟让,壮大者为李密,而毁之者亦李密。
翟让为隋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骁勇有胆识,任东郡(治今滑县东旧滑城)法曹。隋炀帝大业七年(611),翟让犯下死罪,遂亡命至瓦岗(今滑县东南)聚众为群盗,单雄信、徐世勣皆成群结伙投奔之。翟让瓦岗军是隋末第一批造反军中的一支,隋末农民大起义自此拉开大幕。翟让采纳徐世勣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建议,引众进入荥阳、梁二郡间劫掠行经汴水的公私船只,渐渐闯出了名声,归附者益众,部队发展至万余人。瓦岗军士兵多为渔猎手,善使长枪,挺有战斗力。
但这一阶段的瓦岗军无大的政治目标,只是些小打小闹,尚未形成大的影响。直到李密的加入,瓦岗军才走向壮大,成为一支规模大、战力强的政治武装集团。
李密出身贵族,父亲李宽为隋朝上柱国,封蒲山公;李密凭父荫为左亲侍。613年六月,李密参预杨玄感叛乱,兵败被捕,于押解途中逃脱隐匿民间;616年投归翟让。
李密毕竟见过大世面,颇有韬略,时常向翟让献计献策。翟让纳其言,出兵攻破金堤关(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并克荥阳郡属多数县城。不久,李密于荥阳大海寺设伏,击杀隋名将张须陀。李密出手不凡,颇受翟让信任,翟让遂让其自统一军,号蒲山公营。
617年春,翟让采纳李密献策,攻取了兴洛仓(又称洛口仓,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隋炀帝建,周围二十余里,穿窖三千,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散粮济贫,有些“吊民伐罪”的气象,百姓纷纷来投。翟让见李密确实是个人才,遂主动让贤,推李密为瓦岗军首领,上号魏公。李密成为瓦岗军新领袖,称元年,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单雄信与徐世勣分授左、右武候大将军,各领所部。由是,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的起义军多来归附,部队发展至数十万,占领了河南大部郡县。不久,李密攻取回洛仓(隋炀帝建,在洛阳城北;仓城周十余里,有窖三百,每窖储粮八百石),屡破东都隋兵。复用徐世勣计,取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西南),开仓任民取食,部众日增;隋官多降。时李密麾下聚集众多当世精英,秦叔宝、程咬金(程知节)、罗士信、裴仁基与裴行俨(万人敌,《隋唐演义》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原型)父子、单雄信、徐世勣、魏征等,皆为世之虎将、名将、大才,可谓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加之雄兵数十万,实为当世最强大的武装势力。
形势大好,李密却器局太小,于十一月谋杀了瓦岗旧主翟让,而且砍伤徐世勣脖颈。瓦岗军旧部惊惧欲散,李密虽大加安抚,总算稳住了军心,但埋下了隐患。
618年正月,隋将王世充攻李密,李密大败之,顺势进据洛阳城东的金墉城,欲攻取东都洛阳。
三月,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率领十万骁果军西归长安。洛阳是叛军西归必经之路,东都洛阳皇泰帝杨侗君臣闻讯震惊,遂采用“诱虎驱狼、两败俱伤”的策略,遣使招抚李密,拜其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其平定宇文化及后入朝辅政。李密欣然降隋,由攻东都变为助东都,率军东击宇文化及。双方激战一个多月,李密虽然屡破骁果军,击败宇文化及,解除东都危机;然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瓦岗军亦是损失惨重,精兵良马多数战死沙场,元气大伤。七月末,李密带领疲惫之师回到金墉城休整。九月中旬,王世充主动出击李密,李密因轻敌等原因招致大败,领着万余人逃奔洛口仓。旋即因不敢倚靠瓦岗旧部,又见在中原无法立足,只好率领王伯当、魏征及二万部属西去长安投奔了唐朝。唐高祖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不久,李密反唐出走,被唐军击杀。
徐世勣率领瓦岗军旧部屯驻黎阳,辖地东临海,南至江,西达汝,北抵魏郡,地域虽广,却无所归依。唐高祖派遣魏征招抚之。徐世勣遂率部举地归唐,瓦岗军走完了其八年的历程。
瓦岗军由初创走向强盛,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武装集团,颇具问鼎中原之雄势。然由于领导人的频频失误,导致瓦岗军由强盛走向衰微乃至毁灭;若不然,瓦岗军可能会走得更远,作为更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