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忠、义、勇,还是常胜将军。为什么后人尊关羽胜过赵云?

关羽是刘皇叔的患难兄弟,而赵云是刘皇叔的得力爱将。关羽的故事跌宕起伏,有千里走单骑,有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华容道上捉放曹。最后大意失荆州,败走某城。

三国中,将一人身世揭晓得十分清楚非关羽不可,除暴杀凶,亡命天涯。偶遇皇叔,生死相依。拖刀神计,屡创佳绩。熟读春秋,信义卓著。忠义薄云天,恩怨显分明。身首遭异处,三国皆厚葬。如此大起大落丶大开大合,赵云几乎平平安安丶稳稳当当,虽然人多赞之,仍不及关羽天下威名和神勇传奇。

赵云可以白马将军受女人喜爱,而关羽却以赤兔马忠义而受历朝推崇。赵云是当家小生,关羽却是历朝忠义化身。

关羽出神入化,从除暴安民到身首异处,从亡命天涯到忠义汉室,为匡扶汉室立下汗马功劳而成关帝,庙宇天下贡!

赵云忠、义、勇,还是常胜将军。为什么后人尊关羽胜过赵云?

赵云和关羽不是一个层面。关羽是桃园弟兄,与刘备情同手足,关羽义薄云天,一生只忠于刘备一人。可谓忠心耿耿,尽管毛病不少,但不掩其义!赵云是易主之后从于刘备,是刘备的心腹之将,但无兄弟情份。三国演义也是基于正统,扬刘抑曹孙,所以关羽名气大,也迎合民间人群之所需!

赵云忠、义、勇,还是常胜将军。为什么后人尊关羽胜过赵云?

关羽为什么被神化,是因为自上(统治阶级)而下(普通民众)都需要一位“忠、义、勇”的英雄形象,来弥补人们心中缺失的信仰。

北宋时期,内忧外患,辽、金对北宋虎视眈眈,时而犯我边境。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候急需一位义薄云天,能够御敌于外的英雄人物成为心中的寄托,统治阶级也需要用“忠君”思想来教化民众。时势造英雄,关羽的形象正符合人们的要求。经过统治阶级的包装,以及普通民众的口口相传,关羽自然吸粉无数,一步步走向神坛。当时的包装有,宋真宗时开始修建关圣庙,宋哲宗封关羽为“显烈王”,宋徽宗封关羽为“忠惠公”,后来有封关羽为“崇宁真君”。

至于为什么后人尊关羽胜过赵云,主要有一下几点。关羽被尊崇的原因是“忠义勇”,我们就从这三方面来做个比较。

“忠”,关羽自和刘备“桃园三结义”之后,就忠心跟随。虽然为了权宜之计,在曹操阵营呆过一段时间,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期间,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更增加了“忠”的闪光点。

赵云先是投奔公孙瓒后投靠刘备,已经违背了忠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

“义”,关羽和刘备是结义兄弟,把义看的重如生命。他舍弃曹操给的荣华富贵,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大哥刘备,正是为了“义”。华容道义释曹操,更体现了他的大“义”,因为那是立过生死状,关羽的“义”是高于生命的,所以会受到后人敬仰。

赵云是后来投靠刘备,他们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他对刘备的称呼都是主公,从来不会越界。如果说兄弟朋友看重的是义气,赵云没有多少知己朋友。他所以借口丧兄弃公孙瓒而投靠刘备,是因为刘备比公孙瓒更有雄才大略,在这个平台能够更好的施展自己。

“勇”,因为他们在刘备身边的身份和地位不同,展现勇的机会也不相等。关羽处于领导阶层,展现的机会更多。解白马之围,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单刀赴会等都体现了关羽的“勇”字当先。

赵云毕竟是后入伙刘备集团的,也许得到的信任不够多。先是被封为偏将军,后被封为翊军将军,只是负责维护中军大营的稳定工作。虽然有长板坡七进七出和截江救主的两次救主之功。但是对于他个人而言,平台给于他展现勇的机会还是太少了。以至于和关羽的“勇”还是有所差异。

个人见解,胡侃戏说。无黑赵云之意,一切只为答题。 常山赵子龙也是我少年读《三国演义》时的偶像。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云忠、义、勇,还是常胜将军。为什么后人尊关羽胜过赵云?

我也不知道,不是生在那个时代,所以说不清楚,没有发言权

赵云忠、义、勇,还是常胜将军。为什么后人尊关羽胜过赵云?

身在曹营心在汉,与美色而不贪,弹弓打灯,单刀赴会,过五关丶斩六将…。桃园结义,力保大哥(刘备)为蜀立下汗马功劳。

赵云忠、义、勇,还是常胜将军。为什么后人尊关羽胜过赵云?

忠义并不是帝王就是喜欢的,帝王喜欢谁就会宣传、宣扬谁?按现在说法就是包装和打造,把他捧成红人,因为当时老百姓并不完全了解每日一人!故所以关羽就是被刘备捧红的!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虽然是现代口语,其实古代也这么一回事,关羽被揍红了,赵云家人及后人必然会去顶礼模拜啦!不然就会受到当时社会的伤害和道德鞭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