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手足相残的例子?

前古秦二世,为了纂位,伙同赵高、李斯,欺世盗名残酷杀害杀了太子扶苏和所有兄弟。

大唐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了皇位,杀了太子兄长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满门抄斩。

大清慈禧太后为了独揽朝政,害死了姐妹情深的东太后。

历史上有哪些手足相残的例子?

手足相残皆为一个利字。

历史上手足相残的大事件基本都与争夺王位有关,下面二哥给您举几个例子,让您从中窥探一番人性的复杂。

胡亥假传旨意害死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为人正直,也是统治阶层中具有远见的人物。

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重法绳之臣”等政策,而被贬到了外地。

秦始皇外巡时突然暴毙而亡,身边却只有胡亥在身边。

这是胡亥上位的绝佳良机!奸臣赵高赶紧献计——用假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死扶苏。

生性软弱的扶苏在拿到诏书那一刻心如死灰,并没有反抗,而是选择了领死。

从头至尾,这都是赵高的阴谋!因为纨绔的胡亥上位当皇帝,赵高就可以趁机掌控朝野,而一旦正直的扶苏上位,那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赵高坚定地站在胡亥身后,导演了兄弟相杀的这出惨剧。

曹丕对曹植的“七步”之恨

曹操在66岁那年病逝,曹丕则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之位,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

弟弟曹植,一直是曹丕过不去的一道坎儿!他担心有学识、有抱负、有人脉的曹植会抢走自己的位置,于是一心想除掉他。

聪明的曹植一次次侥幸逃过,最有名的一次胜利大逃亡就是朝堂之上的“七步”之恨。曹丕让曹植现场作诗,七步之内不能成诗,就杀头。

悲愤的曹植哭着作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也成功躲过一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一种慨叹震撼人心,也一定会让曹丕无地自容吧。

北魏上演子杀父,兄杀弟的惨剧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王朝,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这是一个充满着宫廷杀戮的朝代。

开国皇帝拓跋珪生性顽劣,因为妻子贺夫人犯错就要将其处死!小儿子拓跋绍看不过去了,于是翻墙进入宫中,并在宦官的帮助下,杀了父亲拓跋珪。父亲纵然有错,但儿子杀父亲,实数大逆不道。

逃难多年的长子拓跋嗣眼看着弟弟要夺权,赶紧带兵杀回皇宫诛杀拓跋绍,平息叛乱。

这一家子,为了一个皇权之位,竟然能丧失人伦,父子相杀,兄弟相杀接连上演,可谓人间的悲剧。

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兄弟相杀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最为忌惮弟弟李世民的才干,害怕这个弟弟将来与自己争夺皇位,于是决定借机除掉李世民。

哪知,提前知道消息的李世民来了一个先发制人——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

最终,李世民上位成为太子,不久李渊就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也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明英宗上演夺门之变

明英宗不知哪来的勇气非要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人俘虏。

蒙古人想以皇帝为人质相要挟,打算讨要一大笔赎金。

大明朝廷却放出了大招——立刻换了皇帝,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称帝,史称明代宗。

明朝廷的意思很明确:我们有了新皇帝,你看着办。

蒙古人傻眼了,大明朝廷不按套路出牌,手里的人质没用了。

怎么办?放了吧。

明英宗回到北京,皇帝做不成了,那就做个被架空的太上皇吧,也不错。

让明英宗窝火的是,自己的儿子原先已经被立为太子,却被明代宗给废掉了,明代宗的用意很明显: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欺负我行,欺负我儿子没门!”于是明英宗联合一众朝臣发动了夺门之变,将明代宗赶下台,自己重新当皇帝。

明代宗憋气窝火,没多久就病死了。

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胜出

康熙年老,太子无能被废!谁是未来皇帝的接班人呢?康熙的九个儿子上演了“九子夺嫡”的宫廷闹剧。

康熙病逝!在一片质疑声中,雍正拔得头筹拿到接班的遗嘱,成功夺得皇位。上位后,雍正对这群昔日的兄弟开始了逐一收拾。

老三胤祉、十四弟胤禵、十五弟胤禑被发配,为康熙守坟。

老大胤褆、老二胤礽、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则被幽禁起来,没了自由。

更狠的是,老八、老九除了被幽禁还被改了名字,老八被雍正改名为“猪”,老九则被叫做“狗”。对于皇子来说,改成猪、狗的名字,就是最大的侮辱,可谓生不如死。

结论:兄弟相杀、手足相残,这就是权力的诱惑使然。在古代社会,皇权至上的光环让不少人迷失了自我,不惜践踏人性的底线,这样的人即使君临天下也会被历史所嘲笑。套用曹植那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历史上有哪些手足相残的例子?

帝王将相之家手足相残何其多,最著名如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最成功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最悬疑如宋初烛影斧声……

今天老妖要讲的是最有谋略隐忍时间最长的手足相残——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字字精彩。

看似郑庄公是被共叔段一步一步逼到征讨的地步,实际上继位之初就制定好了要对付共叔段与武姜的策略。

策略一:激发共叔段的欲望

根据周礼,封臣的封地不能大于国君,然而郑庄公在守住底线的同时,最大化满足武姜与共叔段的要求,比如把富饶的京邑封给共叔段。

在共叔段扩大京邑时,郑庄公不动,郑国北部西部边邑被迫听命与共叔段时,这已经是要谋反的迹象,郑庄公不动,扩张到廪延时,郑庄公还不动。

共叔段的胃口被喂的越来越大,终于忍不住要偷袭郑庄公了,郑庄公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共叔段。

有必要如此么?当然。

如果郑庄公按照周礼压制住共叔段,只会让郑国陷入无休止的内乱,毕竟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所以郑庄公一步步忍让,就是让共叔段走到谋反这一步。郑庄公理所当然的把共叔段的势力清扫干净,而不会有阻力。

谋略二:认清敌人,引导舆论,一次清理

郑庄公的敌人有两个,母亲武姜与弟弟共叔段,共叔段的行为,已经人尽皆知,但是武姜对于郑庄公来说才是内在的毒瘤。

郑庄公的忍让难道真是因为母慈子孝,当然不是,他要的是把武姜的阻力一并清除。

所以在祭仲提到共叔段逾制时,郑庄公说到姜氏想要这样,而不是段想要这样,一下子就把武姜连带共叔段推到国内重臣对立面。

东周之初,礼乐还没如后世版礼乐崩坏,郑庄公这边上演着兄友弟恭的剧情,给自己塑造了非常好的声誉

比如《诗经·大叔于田》 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共叔段杀了老虎献给庄公,庄公还关心的让他不要再这样冒险,小心伤到自己。

多么温文尔雅,孝敬母亲,爱护弟弟的国君。相比之下共叔段,以下犯上,违背礼制,是何等可恶。

站在舆论上游的郑庄公轻而易举获得民心,当平判大军来到京邑,京邑民众都背弃了共叔段。

策略三:深藏不漏与间谍的大量应用。

郑庄公在放任共叔段,但是连大臣都没有看出来,公子吕甚至说出了欲与大叔,臣请事之的话,但是郑庄公依然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可见郑庄公城府极深。

至于间谍方面是一个合理的推测。

共叔段准备要起兵,郑庄公就已经知道了,如果说共叔段身边没有郑庄公的间谍,任谁也不相信。

郑庄公为了平定弟弟的内乱,以退为进步步为营,隐忍长达二十年,可有能出郑庄公之右者?

历史上有哪些手足相残的例子?

历史上兄弟相残的例子几乎都出在皇宫,为了那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多少人祭奠了家族之血!每一个朝代更替都是刀光剑影,血溅朝堂!

我们从曹植的七步诗开始说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曹丕的弟弟曹植写的,曹丕想杀曹植,就找接口给曹植套了一个大帽子,说你看你写的《洛神赋》都洛阳纸贵了,你是名满天下的大才人,大名士,你不会在七步写不出来一首词吧,如果写不出来的话,你就配不上你的名声啊!就让曹植在七步写出一首诗词来,写出来就不杀了,而实际呢,曹植写出来了,但是,后来还是被杀了,还是那句话,一个人想杀你,所有的一切都是谎言,他只要找到一个契机就可以 了!想躲是躲不过的!

唐朝最厉害的皇帝李世民,那更是杀哥哥杀弟弟,逼宫自己的父亲,黄袍加身,从血光中提剑走上了龙椅!看似历史上说是“玄武门之变”是手下的将官强行让他当了皇帝,没有他的首肯,没有他的权谋,怎么会站在玄武门的门下呢?只不过,历史只是记录者,也可能还是粉饰太平的记录,让这些血腥都减淡了很多!

康熙时代的九子夺嫡,那是多么的惨烈,但是, 后来雍正登基,弱化了很多!我现在已经解开了《红楼梦》所有的秘密,如果《红楼梦》的作者在书中说的故事是真实历史的话,就一定解开了康熙传位之谜和雍正登基之谜,那更是一部赤裸裸的凶杀案,根据《红楼梦》的说法,康熙传位并没有传给他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他的孙子弘昔,弘昔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雍正朝的密诏传位是康熙密诏传位给了他的孙子弘昔,只是雍正动了黑手,一边黑了弘昔的密诏,一边毒杀了康熙,而后来胤礽的党派为了给康熙报仇又毒杀了雍正,这才是《红楼梦》所说的“欠命的,命已还”,落了片大地白茫茫!大家可以收听我的节目《重组红楼梦》,看看《红楼梦》到底说的是不是真的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手足相残的例子?

从人类诞生开始到人类文明的渐渐萌芽,从母系氏族,以母为尊;从父系氏族,以父为尊;都无一不在诉说着: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父母、兄弟、姐妹,一直都是关系最为亲密的人,亲情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

手足相残,这种违反人之常情,人之本性,使人丧失人性,跟动物没什么区别的事情发生,是很残酷的。为什么历史上还会有这样的例子不断重复,不断上演,只有在绝对利益(财产、美女、权力)远远超过了个人本身抵抗诱惑,抵抗与生俱来的自私天性之时,就会发生这种手足相残的杯具。

手足相残,在普通民众中也有不少,但往往不如封建统治阶级之间那么激烈,那么流血,那么涉及面广,那么危害巨大!

史上最为知名的手足相残莫过于一代明君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亲自带队,当场斩杀自己的太子哥哥李建成,自己的弟弟齐王李元吉。

太宗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有德明君,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知人善任,胸怀如海纳百川,为百姓创造了一个还算清明,公平,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即使如他,如此贤明的君主,也还是做出了杀兄屠弟的人间残剧,更何况其他人呢?

以“建安风骨”才名满天下的父子三人曹操、曹丕、曹植,为了顺利继承王位,曹丕、曹植之间也曾上演了一段这样的悲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这首七步诗就很好的说明了兄弟相杀这种痛彻心扉的场面。

康熙还没驾崩,四爷雍正帝、老十三就开始了跟八爷,九爷,十爷,老十四之间的兄弟相杀,《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给了极其细致的画面。

最后失败的兄弟几个被雍正帝削爵位、夺封号,圈禁,叫做猪,可见兄弟之间早就势同水火,雍正帝叫自己的兄弟是猪,可见当时兄弟相斗,相杀之惨烈!

还有赵匡胤“烛影斧光”人到中年,突然暴毙,死的不明不白……

当然还有很多,就比如什么“七王之乱”,“八王之乱”……就不一一举例了!

历史上有哪些手足相残的例子?

李世民兄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