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冉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冉闵是中华民族大功巨。他的外婆是汉人,从小教育他爱中华,学中华。长大后,他阻止五胡乱华等野蛮摧残,为树立汉风做出了巨大贡献。
冉闵之前,五胡乱华到了极点,中华文明奄奄一息,汉人被逐杀下降到冰点。
冉闵之后,恢复汉文化,保护汉人,消灭凶残种族灭绝势力。历史学家说,中华民族改变了基因,增强了阳刚之气,吸收了游牧民族的精华,变得更强悍了。
经受了第一次生死大考验,冉闵让中华文明走上了崭新高度,功在千秋。
历史上的冉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冉闵(约生于公元322年左右,卒于公元352年6月1日),汉族,建立魏,公元352年与鲜卑作战兵败被俘,被斩杀于龙城遏陉山。
中国历史自夏、商、周以来,一直处于中原华夏文明与周边游牧民族的争锋中,此消彼长,总体来说华夏依靠地域、人口优势占上风,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基本被消灭、驱逐及少量被同化成为汉族的一部分;
商王武丁时派遣军队消灭了河套地区的鬼方、土方及西羌;秦始皇派蒙恬驱逐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发动大规模对匈奴战争,冠军侯霍去病的河西大战、卫青、冠军侯的漠北大战基本消灭了匈奴有生力量,为东汉的燕然勒石最终消灭匈奴奠定了基础;隋唐取代了鲜卑政权,唐太宗远征高句丽,消灭突厥,开启了盛唐,被游牧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成为华夏、草原的共主,后世无人能及;五代十国中原再次战火纷飞,北宋、南宋相继亡于女真、蒙古之手,元末红巾军起义征战30年消灭了入侵中原的蒙古有生力量,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派遣大将军蓝玉出征漠北,在捕鱼儿海消灭北元王庭,仅俘虏元贵妃以下7万老弱病残,北元灭亡;清代康熙剿灭漠西蒙古准格尔部,满清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轰然倒地,伪女真退出历史舞台,直到新中国建立,形成今天的56个民族,汉族占92%以上的人口格局!
因此,从历史风云看,冉闵身处五胡乱华的动乱年代,身不由己,为了生存努力拼搏,最终因各种原因失败,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只能是一代草莽英雄,无法同历代帝王的雄功伟业相提并论!
历史上的冉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其祖父冉隆是早期乞活军(西晋末到东晋活跃在黄河流域的武装)首领。后被石勒打败,冉氏宗族几近灭亡,冉瞻(冉闵的父亲)年少勇敢被石勒收留。
冉闵所在的后赵是十六国时期最强大的,开国皇帝石勒是胡人,他规定胡人可以任意抢掠汉人,汉人不能称胡人为“胡”,要称“国人”。冉闵凭着战功,基本生活的不错。
石勒死后,他儿子石虎继位,石虎的儿子们互相残杀,石虎气死,他的九子石遵杀了小皇帝自立。他知道到冉闵在朝野有声望(被石虎收为假子,改姓石闵),任冉闵为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
冉闵看着汉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自己为石家卖命,并不得到信任,于是心中有了想报复的仇恨。一天夜里,趁着石遵在下棋时机,冉闵带人杀了石遵。石虎的三子石鉴僭位,不料他也不信任冉闵,要杀他。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冉闵杀石鉴,建立自己的汉族政权,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年号永兴。
冉闵一登基,马上下令“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
冉闵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胡人不会为自己所用,隧宣布《屠胡令》:“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载,今我诛之。今若能共讨之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
冉闵接着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之……人(汉人)斩一胡者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三等,武官悉拜牙门”。时中原广大地区,山东,山西,河陕西,江淮等地,纷纷起兵对中原数百万胡人展开进攻。
冉闵建立汉人政权后,“儒学后门多蒙显进,…”。《屠胡令》使北方汉人地主武装又逐渐强大,汉族人口得以稳定恢复增长,汉族得以喘息的机会。
《晋书》等官方史多说冉闵做皇帝不正统,杀胡人师出无名等,历史教科书上很少提起冉闵。
公元352年,冉闵被前燕慕容恪打败被杀。冉闵政权虽然短暂,却掀起了汉人争取权利的热潮,使胡人不再小看汉人的力量,开始拉拢地方汉人势力,给后来隋文帝杨坚灭胡统一国家,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汉文化得以延续,没有就此中断终结。
冉闵一直是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可能是由于《屠胡令》的原因。但是,“五胡乱华”长达三百多年,战乱血腥暴力不停。史载,西晋灭亡时,全国人口约两千万,,北方至少有一千五百万人以上,五胡乱华后,北方人口锐减,最多只剩四百万左右。
根据《通典》记载,“西晋时,周,齐每以骑战,驱夏人为肉篱,曰:当锉汉狗饲马,刀刈汉狗头,不可刈草也”。血腥屠杀汉人,导致汉人人口减少到五六百万人。以此,就不难理解冉闵的《屠胡令》了。
冉闵,是在民族亡种之际,横空出世的英雄,他改变了历史前行的方向,为汉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关键的连接作用。可惜的是史书却没有为他立传。
历史上的冉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冉闵(322?-352),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建立冉魏政权。
冉闵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其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也因此成为一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后人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352年,冉闵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冉闵所处的朝代当时正如古书所描绘“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汉人冉闵忍辱二十年得机起兵造反,力图匡复华夏,灭胡无数,血洗亲人之仇,亡国之恨!及至群胡围攻。首战,冉闵以五千汉家子,大破胡骑七万。次战,汉骑一千,败其三万。再战,诛胡军三十万,凡此十数战,项羽再世鏖兵金匮,校战玉堂也不复如此矣。汉家军威振于北朝,冉闵立我汉家精神,不复为任人屠割之羔羊。
世人只知冉闵杀胡令,而不知其为何杀胡。做为唯一活跃在中原北方保护汉族,免遭异族屠杀的悲情英雄,论其勇能以其一己之力扭转自黄帝创立的华夏汉人为五胡屠宰灭绝,是谓铁血英雄。他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资治通鉴》、《二石传》原文“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晋书》中的《石季龙载记》(鲜卑前燕官文献,后被收入《十六国春秋》)记载为“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冉闵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剩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敌人拼命,一直杀到最后一人……燕将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前燕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
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魏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北魏(鲜卑王朝)在史书上把冉闵大骂一顿,而后代又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所以,某些后世史学家据此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想想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杀胡令是顺应民意的,并不是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屠胡令所到之地,中华子民纷纷响应,也正因为冉闵,汉族方才免于被屠杀殆尽的噩运。
后人有诗赞曰:“五胡铁蹄踏北国,弱汉无奈唯乞活。棘奴忍辱兴汉事,万代功绩话蹉跎!”形象地概况了冉闵的一生。
历史上的冉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冉闵,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称冉敏大帝,国号大魏,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是武力值最的皇帝,在冉闵之前一百多年间,塞外五胡对我们汉人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抓住汉族女俘虏,白天当干粮吃,夜间就奸淫,`简直禽兽不如,冉闵对胡人大肆屠杀,杀的胡人闻风丧胆,至此以后,再也没发生胡人吃汉人的事。冉闵是我们汉人的大英雄。
历史上的冉闵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真实历史上的冉闵可不像某些网文说的那般正义,俨然华夏英雄一般。其实,冉闵这个历史人物是很受争议的。
严格来说,他就是一位忘恩负义的“逆臣”,而且夺权手段相当凶残;如今我们提及冉闵,都会想到他那个著名的“杀胡令”。乍看之下,冉闵还真的是乱世中的汉族英雄、大汉的救世主。
但大家又知不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杀胡英雄冉闵,他自己就是在胡人的照顾下长大的。他可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而石虎正是羯族人。当年,冉闵的爹冉良受石虎的赏识,被收为义子,改名石瞻。因此,冉闵从小就备受石虎的宠爱,石虎更是把他当作是自己的亲孙子一般对待。
成年后的冉闵为石虎东征西讨,期间也没少杀汉人。比如公元339年,冉闵随夔安一同出征东晋,侵犯荆州和扬州。冉闵在沔南一战击败晋军,并斩杀东晋将军蔡怀。之后,他又一举击败梁犊,威名远扬。当时,不论是胡人还是汉人,只要一提起冉闵,那是撒尿都得抖三抖......
此后,冉闵在后赵朝中的威望不断提高。而在石虎死后,冉闵更是置身于石虎儿子们的夺位斗争中,不断改立和残害石氏皇族。最后,冉闵干脆自己当皇帝,并且还把自己的养祖父石虎的38个孙子全部杀尽,一个不剩!
虽说,五胡乱华以来,胡人的野蛮和杀戮确实给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至少石虎一族对冉闵可是恩重如山的,待他如己出,加以培养,委以重任。可冉闵之后却将石氏一族赶尽杀绝,不但忘恩负义,更是手段残忍!
“杀胡令”杀的可不止是胡人,更有很多无辜的汉人被误杀!我们现在不少网文吹捧冉闵的,主要就是他发布的“杀胡令”。但其实,冉闵下这道“杀胡令”并非是站在为天下汉人报仇的出发点之上的,而是为了给自己夺权。
当年,冉闵囚禁后赵皇帝石鉴,并在后赵宫内大开杀戒,并下令城中“六夷敢称兵杖者斩”,并取消城门戒严。城中胡民听到此令犹如惊弓之鸟,纷纷翻墙出逃,而城外的汉人抢着进城。
冉闵因此不再信任胡人,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于是通过挑起民族仇恨来,铲除不愿意跟从他的人,这才下达了“杀胡令”。
最后,杀胡令一出,汉胡之间当即杀戮四起,而且迅速蔓延各地,致使遍地尸骸,流血千里。而由于古代并没有DNA鉴别技术,因此乱军只要看到某人的体格和相貌像胡人,二话不说,直接咔嚓一刀。因此,这条“杀胡令”杀的可不止是胡人,有很多无辜的汉人也因此而丧命。
所以,如果我们都仔细的翻看冉闵的履历,就会发现,这个人并非真的是救世主,而更像是混世魔王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