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的反响,是诗坛界的一种荣幸吗?
余秀华在网络诗坛上独树一帜,说明只要勤奋用功,任何小舟木船都可以抵达胜利的彼岸,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难能可贵的历经磨难,百折不挠,诗坛无难事,勇于敢登攀。
感谢网络时代,感谢屏上春风,并不总是靠颜值吃饭,靠脸蛋发光。靠的是独特的才华,靠的是善良的伯乐,靠的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另一方面,余秀华的崭露头角,也有机遇和团队正确的包装和支持分不开的。现代社会不是靠单打独斗,也不是盲目橾作,有了一定市场才会野马脱颖而出。
同时,万马奔腾的诗坛,难得一见才华横溢、诗情勃发的大诗人。
网络呼唤野马,更加期待卓越的大诗人!
余秀华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的反响,是诗坛界的一种荣幸吗?
《诗现象》
水体,沉睡了
时间太久了
有风吹过
阵阵恶臭,直袭鼻孔
是谁抛下一颗石子?
一层层
污浊的涟漪
成为可怜的风景
景致的背后
蚊子
苍蝇
嘤嘤嗡嗡
渴望一场宏大的雨季
冲刷夏日燥热的过程
秋天宽厚
前面是冷冬
余秀华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的反响,是诗坛界的一种荣幸吗?
余秀华的诗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的反响,肯定不是诗歌界的荣幸,当然也无所谓悲哀。 余秀华以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鸣惊人,并迅速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整个诗坛,除了享誉天下,还赚了个钵满盆盈。大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朦胧派诗人的气势且比他们来得更实惠,一夜暴富了。这让很多人人看不下去了,特别是当年朦胧诗的名宿,比如食指、北岛等人,批评余秀华写的诗缺少“社会性”和“人民性”,说到底就是你那诗不行,比我的诗差远了,凭什么比我还火,凭什么一夜就赚了我一辈子那么多的钱?
公正地说余秀华的诗歌创作水平肯定是比不过北岛、食指他们这些著名诗人,甚至连我们这些普通诗歌创作者的诗歌水平比她强的也大有人在,这里我们不作探讨,因为大家都清楚。存在即合理,余秀华的成功是网络媒介和诗歌文本双方互利共赢的必然结果。网络媒介需要余秀“农妇加脑瘫”的特殊身份,诗歌水平已经是次要的了。这有点像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在火车上遇到一起青年画家,他正在给一个农民画头像,我也想要他给我画一张,他拒绝了我,我问他为什么,难道我还不如一个农民好看吗?他笑笑说:“不是这样,因为你长得帅,而他更有特色。你这样帅的人很多,我画出来就平淡了,长成他这样的人我只看到一个,因为有特色我能画得很好。”我这样说你就明白了,你说余秀华的诗不好或者说人家靠抄作出名都行,但人家恰好符合,换你能行吗?
你如果说“余秀华现象”给诗坛造成了什么危害也是夸大其辞,有些人对余秀华口诛笔伐,必欲置人于死地而后快,量你也没这个本事。但如果“余秀华现象”给当今诗坛带来了复兴和新的繁荣那也是扯淡。反正诗坛现在是死水一潭,余秀华就算是在这死水投了一颗石子,总有点“微澜”吧!尽管算不算“荣幸”。
余秀华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的反响,是诗坛界的一种荣幸吗?
说实话,余秀华的诗我只看过几首,那首风靡大江南北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也难称佳作,只不过是迎合了许多人意淫的快感而已,在当下死寂的诗坛,丢了一颗冲天炮,吓了人们一大跳。于是乎有机构看到了商机,脑瘫,农妇,诗人等吸引眼球的标签一贴上,媒体铺天盖地一炒作,才有了今天的热闹,让人误以为又回到了八十年代,诗歌的巅峰时刻又将到来。
凭心而论,余秀华坎坷的人生历程,确实让人同情,她的诗歌,有浓烈的情感和虚渺的想象,文字功底在不少诗人之上。但把她捧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贻笑大方,许多人愤愤不平,多是因为她乖张偏执自以为是的个性,哀其不幸怒其太争,把赃话连篇泼妇骂街当成自己的真性情,这哪里像一个诗人?!
诗本贵族之学,于寻常百姓是奢侈之事,余秀华在某些人眼里只不过一介农妇,且身有残疾,却藉此名利双收,嫉之妒之,人性使然,见怪莫怪。
真正爱诗写诗之人,是想用诗歌来洗涤身心净化灵魂,或许他(她)一生都不曾发表过诗,但却有着自己的诗意人生。
余秀华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的反响,是诗坛界的一种荣幸吗?
荣幸,从字面上理解,是光荣而幸运的意思。
光荣比较好理解,是做了好事而被值得尊敬。幸运,词典上解释:是出乎意料的好机会。这就有点不好理解了。说一个人的诗歌有了反响是一种荣幸,什么意思呢?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想来想去,觉得评价一个人的诗歌能引起反响,用荣幸这个词汇不太合适。
一、荣幸这个词汇,是自己用来评价自己的一种谦虚用词
比如,我被大家请到台前来做报告,我会说,我很荣幸来到这个场合,和大家针对某一问题作一交流。意思是说,我没有那么大本事,是大家抬举我,是对我的厚爱,所以才荣幸地来到了台上。总之,是一种谦虚的用词。
反之,如果是说别人,用这个词汇则不妥当。总不能说,你来到这个台上是荣幸的。那不就等于说人家不应该来这个台上,没有资格来到这个台上么!面对这种情况,假如人家反问:既然我没有资格来到台上,为什么还要请我来呢?你该如何回答?所以,没有这么说话的。
二、一个人的诗歌在诗坛上引起反响,不存在荣不荣幸的问题
既然一个人的诗歌能够在诗坛上引起反响,先抛开优劣不谈,起码是一颗石子丢入水中引起了波澜,没有无声无息。这说明该诗歌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当然,这个影响力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与荣幸都没有关系。
如果这个诗歌是因为优秀而引起反响,当然也就不能称为荣幸,而应该称为理所应当,是势在必然。
如果这个诗歌是因为劣质而引起了反响,那更不能称为荣幸,而应该称为是对劣质的反对声音,是批判声音。遭到反对和批评,怎么可能称为荣幸啊!在逻辑上也讲不通的。
三、这里所说的荣幸,显然是说这个人的诗歌之所以引起反响,是阴差阳错造成的
所谓阴差阳错,是指非正常情况出现的事情,是歪打正着,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是不是歪打正着,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具备专业资质的鉴定机构给做鉴定,所以也就无从谈起了。
文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本身就存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客观情况。包括那些得这个大奖那个大奖的作品,同样存在着铺天盖地的反面声音。对文学作品的见仁见智,是一种正常现象,那种把某部作品说得神乎其神天衣无缝的作法,才真正让人产生怀疑。
本人意见:一部作品有好的方面,有差的方面。好的就要肯定,差的就允许指出。不能说好的就好上天,说差就一无是处。那不是唯物主义观点,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总之,可以指出某部文学作品的优劣,对其引起的反响也可以评论。只是,不存在荣不荣幸的问题。
余秀华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的反响,是诗坛界的一种荣幸吗?
是诗坛珍藏的最后一袭三寸金莲裹脚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