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惨”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曾辉煌一时,如今为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磁悬浮列车淡出如昙花一现,除了成本、技术、环境等特别要求,我认为飞快的速
度也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一个因素。
记得早年上海十六埔开通到宁波的快艇,一个女同事去异地催款,第一次坐上了快艇。回来说速度太快了,心一直悬着。而磁悬浮尽管坐着很稳当,可速度绝对更快于快艇。一般人追求保险,比如不是出差惯的人,出行一定会寻求更稳当,而不会找剌接感觉。那些高难度降落伞、跳海、蹦级、攀岩、赛车等毕竟是少数人胆大来玩的,大妈老爷少女等少有放手一搏的。
票房永远是商场第一原素,惨淡就将收场。
中国“最惨”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曾辉煌一时,如今为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没办法,中国高铁发展太猛了,让磁悬浮列车黯然失色。
项羽在终局中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磁悬浮列车大致也是这样的概叹。
磁悬浮列车曾辉煌一时,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特殊的产物。
当时国内主流的列车,就是K字头的快车,都是每小时100-120公里/小时。特快列车也就140-160公里/小时。而大部分其实还是普快,时速在80-100公里左右。
这时候冒出来一种时速400公里左右的超级列车,可以知道应该是多么轰动。那可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玩意儿。
想当年坐火车去上学,在列车上就是一天一夜,中间还要转车,然后再一个一天一夜。现在老乡去我母校,也就十个小时左右,有直达的高铁!!!这就是差距。
而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铁路,这样名头加上去,就更有意思了。就因为多种因素,上海磁悬浮成为交通界面界最火的明星。不敢说是妇孺皆知,至少也是名动中国。
但这种趋势并没有延续下来,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们当时对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存在较大疑虑。
这个安全性,不仅在于交通本身,而是辐射带来的“副产品”。现在虽然正式,磁悬浮列车在安全性上没有问题,但至少影响力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验证。这是一个。
其次是,磁悬浮造价太高。
上海磁悬浮专线全长29.863公里,不包含征地补偿等其他费用,造价89亿人民币,单价2.98亿/公里。请注意,这是2004年开始建设,由此可见,磁悬浮列车造价太高了,超出当时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承受能力。还有后期的维护费用,同样也是很贵的。
在这样一些不利条件下,高铁横空出世,给了磁悬浮列车“致命一击”。
高铁是很成熟的技术,而且造价更低,维护费用也更低,运营费用也更低,速度还不差。
全长404.6公里的秦沈客专,是国内第一条高铁,在2003年建成投入运营,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列车最高运营速度210千米/小时。其每公里造价仅3984万元!!!只有磁悬浮列车的7分之一不到。后来的宁杭高铁,里程:249km,总投资:237.5亿,每公里造价:0.95亿;武广高铁,里程:1068.8km,总投资:1166亿,每公里造价:1.09亿。
这样在经济性的竞争力上,高铁完爆磁悬浮。而且后期运营维护费用,高铁也更胜一筹。
国内高铁时速也是在250公里以上,所以高铁成为主流。
当然,现在对于磁悬浮列车的研究,也持续在进行。
江西理工大学的永磁磁悬浮虹轨项目完成,该校自主研发的稀土永磁磁悬浮列车在今年7月成功发车。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也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这种高科技的列车,既要考虑速度问题,也要考虑经济性问题。所以,目前来说,磁悬浮列车不如高铁受欢迎。
毕竟基础设施研究,需要考虑到是综合成本,而不是单纯的速度致胜。而且,国内时速超过400公里的可变轨高铁,也快成功了。
中国“最惨”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曾辉煌一时,如今为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曾经上海的磁悬浮确实很火爆,上海磁悬是中国首条磁浮线路,也是世界第一条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浮线,它西起上海浦东新区的地铁枢纽龙阳路车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正线全长30公里,采用磁浮系统,设计时速430公里,跑完全程仅需8分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现今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
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浮列车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一开通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仅2007年10月1日,上海磁浮列车的单日客流量就突破了2万人次。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目前上海磁悬已经不再那么引人关注,甚至用惨淡来形容也不过分。
至于上海磁悬浮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我觉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被高铁抢了风头上海磁悬浮于2004年开始建设,2006年开始正式运营,那时候都没有高铁什么事情,很多铁路都是红皮和绿皮,速度慢,时间长。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个磁悬浮列车,时速达到400公里以上,30公里8分钟就跑完,而且是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铁路,这些名头加在上海磁悬头上,曾经让上海磁悬浮成为交通界面界最火的明星。
但是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之后,我国的高铁就迎来的高速发展的时候,相比于磁悬列车,高铁的速度不算慢,而且目前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开通高铁,所以大家对高铁的关注要改过磁悬浮的关注程度。
第二、票价贵,乘坐不方便,客流日渐减少我觉得上海磁悬浮被大家冷落并非没有原因。
一个是价格贵,上海磁悬浮的造价很贵,30公里总投入将近100亿,而为了回收成本,其定价也很高,在建成之初,单程普票为75元一人,贵宾席150元一人,面对日益惨淡的运营状况,现在普票降为50元,贵宾席降为100元。相比来说,地铁的价格只需要5元-10元之间,大巴只需要15元-25元之间,打车也只稍微比磁悬浮多一点。
二个是不方便,上海磁悬全程只有两个站,就是起始站龙阳站和终点站浦东机场站,想要坐磁悬你得先坐地或打车到龙阳站才能乘坐,这一点非常不方便。
既不方便,价格还比其他交通工具高出不少,所以目前很多人都不选择坐磁悬浮,而是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导致目前上海磁悬的载客率不足50%,长年处于亏损的状态。
目前很多上海本地人都不会选择磁悬浮,它的乘客有很多都是去上海旅游的游客体验而已。
第三、大家可以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更多以前上海磁悬浮刚推出来的时候,浦东机场还没有通地铁,那时候网约车也没有,但是随着上海2号线地铁直接通到浦东机场,再加上上海路网的不断完善,网约车的兴起,大家可以选择的出行方式更多,所以磁悬浮就慢慢被大家冷落了。
中国“最惨”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曾辉煌一时,如今为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1、磁悬浮投资成本过大,它的高架轨道,为了保持列车运行绝对平稳避震,下面的支承桩每根都要打入地下一百多米,非常贵。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创新,德国人设计的磁悬浮,钢轨钢桩路基全部使用精密铸钢,中国成都铁路局的铁道专家把路基、钢桩改为水泥,而且在户外现场浇筑,德国人看得目瞪口呆,经过德方极其严格的测试,性能完全与钢路基钢桩一样,得到德国人的高度认可,我们这项专利,当年卖给西门子公司2亿马克 。这方面已经降低了一大块投资,试想如果按照德国人标准建京沪磁悬浮,要多少万吨钢材?而且这不是普通钢材,是一种精密铸钢,当年,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都没有成功 。但是,尽管用水泥做路基和支承桩,还是太贵。而且磁悬浮沿线有强磁场污染 。2、德国对磁悬浮技术的专利保护非常严格,中国已经仿制成功的零部件不能使用在引进的磁悬浮列车上,必须出高价买德国货。3、现在中国设计生产的高铁列车,时速与磁悬浮不相上下,投资成本低得多,因此磁悬浮已经不具备优势,基本寿终正寝了 。回过头看,作为磁悬浮的发明国,德国为什么拖了几十年不造?原因很简单,实在太贵。
中国“最惨”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曾辉煌一时,如今为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这个问题,二刷酱来回答吧!
淡出人们视线,其实有多种原因。不过我不太认同是高铁“灭”了磁悬浮。这是一个从结果倒推原因的回答。
首先要知道的是,在磁悬浮作为计划大力发展的一种交通工具的时候,围绕它的讨论和规划都是不少的。
从浦东机场到龙阳路的磁悬浮线路,是全球第一条正式投入商用的线路。但当时的整体规划,可不仅仅只有那30公里长。那一段,只不过是试验线路,一旦验证安全可行,是有更大的动向的。
直到今天,龙阳路站西侧,那两根磁悬浮轨道,还杵在白杨路头顶上的。为什么呢?
就因为,当年的规划里,这条线路的终点,是虹桥枢纽。
在虹桥2号航站楼和虹桥火车站之间,还留着很大一块空间。那原本就是给磁悬浮准备的。在最初的虹桥枢纽规划里,由东往西,依次就是机场、磁悬浮车站、火车站、长途客运站。
而这个磁悬浮车站,也不单是连接浦东机场,而是打算做沪杭磁悬浮专线的。
最后为什么没有成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沿线居民的强烈反对。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磁悬浮线路两侧需要留出大片空地以防止磁辐射对居民的伤害。但这个距离究竟是50米,还是200米,还是当时最近的22.5米?由于这是一个新的事物,没有经过长年的论证,谁也不能下结论,于是,2008年,在居民的强烈反对声中。磁悬浮计划就这样搁置了。
然后,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时代到来了。
第一个就是高铁。2009年,中国第一条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中国铁路瞬间提速。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江浙沪的骨干高铁网络全部建成。沪杭高铁通车,上海虹桥到杭州东最短仅需42分钟,二等座车票73元。还要什么磁悬浮?
第二个就是上海地价的飙升。2008年,龙阳路站附近的房价也就2~3万,规划沿线都不是市中心地带,拆迁成本还是可控的。几年里,都翻了好几倍,光是拆迁就需要巨额资金。谁还拆的动呢?
所以,现在在上海市2035年的规划里。已经看不到磁悬浮的位置了。没可能再花钱建设了。取代方案就是机场联络线。
也是利用现有的虹桥枢纽空闲资源,绕着上海中心城区,从外环外通往浦东机场,并最终停靠在规划中的铁路上海东站。搭乘这条线路,最快40分钟可以实现两座机场互通。
其实磁悬浮这个项目并不算失败。上海的这条30公里长的线路,毕竟也是安全运行了10多年的,最快408km/h的速度,也是高铁一时半会赶不上的。技术上,它是有优势的。
如果当年没有受到阻碍,真的建成了。那么两大机场之间的便利互通也早就可以实现了。而一旦实现的话,受到大客流的影响,车票未必会太离谱,现在的机场联络线可能也不会修建。还有轨道交通2号线,能从虹桥机场一直修到浦东机场,可能多少也是因为磁悬浮停建的缘故。
中国“最惨”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曾辉煌一时,如今为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磁悬浮列车并没有实用性,关键在于昂贵的建造和维护成本,以及载客量有限。
当年,我国在规划高铁建设的时候,有两套方案,一种是普遍高铁,就是现在我们普遍看见的子弹头高铁列车,还有一种就是磁悬浮列车。从速度上来看,磁悬浮比有普通高铁稍微胜一筹。磁悬浮通过铺设好的导线产生强磁场,驱动列车悬浮在轨道上,风驰电掣的前进。磁悬浮最快试验速度已经达到600多千米/小时,实用运营速度为430千米。科学家还预言了一种未来磁悬浮技术,即建设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真空管道之中运行,其最快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6000千米,比很多型号的战斗机还快上几倍。
(上海郊区拥有的一条路程不长的磁悬浮轨道线路,用于旅游观光体验。)
不过,虽然磁悬浮的速度很快,但它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它的建造和维护成本很高。假设建造一条高铁需要成本为1,则磁悬浮的造价要达到2甚至3。此外,磁悬浮列车的车体都比较短,车厢也少。我国高铁车厢如果采用双联编组,可以达到16节车厢。而磁悬浮列车的车厢,一般就是2~3节,这样,它们的运载能力就很差。所以,从竞争力来说,磁悬浮列车就很吃亏,不太具有优势。这也是很长时间内只有上海郊区拥有世界上唯一一条磁悬浮列车商业线的原因。至少在未来一段可以预见的时间内,磁悬浮还只能是“奢侈品”,还不能做到普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