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评价苏联的T-34坦克?

前言:

T-34坦克,是二战爆发之前苏联所装备的一款中型坦克,也是在二战期间苏联制造装备数量最多的一款,在上世纪整个40年代的十年时间当中,苏联总共生产了超过8万辆的T-34系列中型坦克。实际上在二战爆发之前,T-34一直是整个欧洲大陆,综合性能最为优越的一型坦克,在那时根本就没有哪个国家的坦克能与之对比。而到了二战爆发后,面对德国陆续装备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原本性能极其领先的T-34坦克就显得“黯淡无光”,在整体的性能上,已经被德国全面压制住。

不过,二战当中的T-34坦克,虽然在性能上已经没有了绝对的优势,但是这款坦克可以依靠简单易制造的优点,依然可以从数量上与德国的装甲部队相周旋。

那么苏联在二战时期装备的T-34坦克好还是不好呢,下面咱们就全面的来了解这款坦克的性能情况!

T-34中型坦克的发展背景

实际上在苏联刚刚成立的时候,在整体的工业体系也是非常薄弱的,特别是重工业体系,从根本上就不能够谈得上拥有。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苏联方面决定正式着手发展自己的军工业,特别是在坦克的研发与生产上被列为重中之重。到了1928年,苏联已经开展了某款快速反应坦克的研制,也就是后来咱们所熟知的T-12坦克,这是一款拥有两座炮塔的快速反应坦克。可能对于当时的苏联而已,研发T-12型坦克,更多的还是以开拓首次研发坦克的道路,以及为未来研发更加优秀的坦克积累经验罢了。

因为研发t-12型坦克的“哈尔科夫机车厂”,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研发坦克的经验,因为这个军工厂在未研发t-12型坦克的的时候,也就只是一座专门生产拖拉机的工厂罢了。

说实话,T-12型坦克的成功研制,还真的是为苏联在二战时期,能够拥有大批量规模生产坦克的能力提供了不少的基础。

“T34/85”型坦克模型

而苏联在t-34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上,就显得经验丰富了许多,因为这款坦克甚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一款性能非常综合、使用效率非常高的一款中型坦克。T-34型坦克适于1940年开始正式生产工作,并且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德国性能更加优越的坦克集群时,苏联又对t-34型坦克做出了许多方面的改进工作。一款武器在定型之后的好与坏,都要取决于原型车阶段的各种实验工作,在这些试验当中应该对好的性能加大使用,有缺陷的地方更应该加大力度的加以改进。

而t-34型坦克原型车的实验工作,直接就被苏联当时放到了实战战场之上,在这款坦克制造出两辆原型车的时候,就被苏联有关的实验部门派到了芬兰前线。苏联当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T-34型坦克在更接近于实战的情况下完成试验工作,以得到最实用的数据加以改进。

战场上的“T34”中型坦克油画

自从在1940年正式开始生产装备部队之后,到了1943年的几年时间内,T-34型系列坦克的生产总数就已经高达15000~20000辆左右。并且这款坦克在机动性能上,也是高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坦克非常多,因为t-34型坦克在装甲与火力的配置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均衡的层面。而到了1944年改进型的T-34/85型坦克已经配备了无线电系统,能够更好的实现与友邻坦克之间的协同作战,也能更好地将坦克成员的个人能力发挥出来。比如在1944年的下半旬,苏联坦克部队就有一辆t-34/85型坦克,利用优越的机动性能对德国多辆“虎王”坦克实施机动作战,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连续击毁了三辆德国最新型的“虎王”坦克。

苏联t-34型坦克的性能特点

T-34中型坦克在车体的制造上,主要是以焊接完成,而这款坦克的炮塔则是铸造完成。而在防护能力层面,T-34坦克车身平均的装甲厚度大概是45毫米,这与当时德国所制造的3号、4号坦克装甲厚度不相上下。但是,T-34坦克的侧面装甲为倾斜49度,在正面装甲上更是达到了32度的倾斜安装,倾斜式的安装方法,能够让t-34型坦克的防护能力大大增加。特别是这款坦克在炮塔的铸造上,改进型的T-34型坦克炮塔为六角形,这能够让它的炮塔在受到攻击时,第一时间就将飞来的炮弹所弹开,以此来更好的降低受打击后的损伤。

甚至在1941年之前,德国所装备的任何一款坦克,稍微到了500米之上就无法正面击穿t-34坦克的装甲,因为这款坦克正面倾斜32度的斜角中,在整体的防护性能上已经与130毫米的垂直装甲相当。

而在火炮系统性能上,当那时欧洲几大强国还在玩四五十毫米口径坦克主炮的时候,T-34型坦克上的主炮口径就已经达到了76毫米。这样口径的火炮,在使用专门破甲的穿甲弹时,甚至可以在1千米的距离上轻易击穿60毫米的钢板,这是当时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够实现。并且,在1941年之前,德国的所有坦克都无法击穿t-34型坦克的装甲,而T-34型坦克威力巨大的主炮,也是那时德国任何一款坦克都不能够抵挡的。在一般情况下,每辆t-34坦克携带炮弹的容量大约在70~80发,而到了1943年后某些改进型的携弹量更是达到了将近110发左右。

苏联“T-34”型坦克三视图

在动力系统上,T-34型坦克采用的是一台12缸的柴油发动机,整体的功率达到了500匹马力左右,在一些道路较好的情况下,这款发动机能够将t-34型坦克的速度飙到时速55公里。并且这款发动机也非常的省油,在t-34坦克内部油箱携带460升燃油,再加上外部的两个备用油箱加起来的78升后,T-34型坦克在携带538升燃油的情况下,最大的行程已经高达540公里以上。而当时德国的4号坦克最大的行程只有区区160公里,而具有“油老虎”之称的虎式坦克,最大的行程距离甚至只有100公里。

而t-34坦克依靠宽大的履带设计,更是让这款坦克在大部分地方都拥有极佳的越野性能,全车战斗全重3.2吨的T-34型坦克,甚至还可以在积雪覆盖的地面自由行驶。▲

T-34型坦克的各种衍生型号

上图为“T34/85”型坦克的内部解剖图

T-34/85

随着二战的不断进行,本来在坦克的质量与数量之上,都无法与苏联相比较的德国装甲部队,到了后期也都研发出了好几款性能非常优越的重型坦克。比如德国在后期投入战争的虎式坦克、黑豹坦克等等,面对这两款德国装甲部队最新的装备,T-34型坦克原本的76毫米主炮已经完全不能够对其产生威胁。所以在虎式坦克被德国投入战场之后,苏联就计划将t-34型坦克原有的76毫米火炮,全部换成威力更加巨大的85毫米口径主炮,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打击德国军队的虎式坦克。而当时虎式坦克的装甲非常强大不说,虎式坦克主炮的攻击威力上也不是t-34型坦克能够抵挡,所以苏联还想将这款坦克的装甲厚度全面加厚。

所以,改进之后拥有85毫米口径主炮,并且在整车的装甲的平均厚度已经达到了40毫米,主炮塔的装甲更是加厚到了90毫米以上的T-34/85型坦克也随之问世。

T-34/57

T-34/57是一款在原有t-34型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款反坦克车辆,主要就是将原有的主炮替换为“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款反坦克车辆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面对德国在后期出现的大量重型坦克威胁,以能够对德国装甲部队的重型坦克产生有效打击。T-34/57坦克所安装的反坦克炮,可以在1公里的距离上轻易击穿9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甚至在1500米面对75毫米的装甲是,这款反坦克炮依然具有轻松击穿的能力。

“T-43”型坦克相当于放大版的“T-34”

T-43

提高T-43型坦克,根本就是在原油的T-34型坦克基础上发展而,甚至70%以上的零件都照搬了T-34坦克。这款坦克的研发目的,就是为了弥补T-34型坦克防护性能不足的局面,特别是德国早已经将88炮投入到了战场上。在整体装甲的研制上,苏联要求t-43型坦克能够在1公里的距离,有效的抵挡德国88炮的直面打击。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苏联在研发T-43型坦克时产生的误区,造成了这款坦克还没有问世就已经过时,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实现正式量产装备。

“军器战位”

应该如何评价苏联的T-34坦克?

前苏联二战时期使用和装备的T34坦克是一款适合苏联国情,适合二战高消耗的战争需要,技术简单生产方便,性能比较全面的一种中型坦克。这种坦克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升级二战开始一直使用到了结束。可见该坦克原始设计的先进程度。但是这并不是说在二战中T34坦克就是一种性能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坦克。

不过它却是一种最适合二战的一款中型坦克。在二战初期T34是一款几乎没有对手的中型坦克的王者。德国当时装备的3号和4号坦克可以被它76毫米大口径坦克炮轻易击穿正面装甲,而它们装备的37毫米,60倍口径的50毫米还有22倍口径75毫米的坦克炮则很难在一般交战距离上对T34坦克的45毫米的倾斜正面装甲造成任何损害。要不是在开战初期苏联红军因为缺乏熟练驾驶坦克的驾驶员,车手,还缺少车载无线电通讯装置。甚至不少T34坦克在上战场前都没有领到穿甲弹,只能携带高爆弹去对付蜂拥而来的德国装甲部队。

而且在战斗中还不能集中使用,缺乏战术协同和炮兵,步兵支援和配合,还没有空中掩护,但是在勇敢的红军战士的驾驶下还是打的不可一世的纳粹军队失魂落魄,一度还患上“T34坦克恐惧症”。特别是在莫斯科战役的苏联红军反攻阶段,数量不多的T-34坦克凭借这比德国3号坦克宽大的多得履带和先进克里斯蒂悬挂系统在雪地中行动自如。插入德军防线的纵深,为苏军反攻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德国改进了3号和4号坦克的装甲和火炮后T34坦克通过装备F34型41.2倍口径的76毫米长管炮继续保持自己在火力上的优势地位。

可是在不久以后德国就开发出了重型“虎‘式坦克和中型”黑豹“坦克在技术性能上几乎完全超越,在战场上也压制住了苏联的T34-76型坦克。特别是库尔斯克坦克会战中,T34-76面对的虎式坦克,其正面装甲厚度102毫米,侧后装甲厚度82毫米,其56倍口径的88毫米主炮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击穿T34坦克的正面装甲。而T34坦克的F34型长管76毫米坦克炮使用普通穿甲弹在100米距离才能击穿88毫米厚的装甲,即使使用次口径BR-350P

脱壳穿甲弹也只能500米距离上击穿92毫米的装甲。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次坦克会战中面对虎式坦克实施冲锋和进攻的T34坦克的车组乘员需要多大的勇气!这几乎就是自杀般的进攻,T34坦克只有在非常靠近虎式坦克,并且迂回到其侧后的情况下才有打击虎式坦克的机会。

所以在这样的战斗中T34坦克遭到的巨大的损失,这完全是坦克技术和性能上的差距造成的。而在这次战役中德国新型的”黑豹“中型坦克对T34的威胁更加大。因为在这次战役中”黑豹“坦克投入的数量是虎式坦克的几倍。而且黑豹坦克装备的70倍口径的75毫米炮威力超过了虎式坦克的56倍口径的88毫米炮,可以在1800米距离上击穿T34的正面装甲。而黑豹的80毫米厚度的倾斜的正面装甲要接近到500米都很难打穿,只能通过射击黑豹坦克侧后部45毫米厚度的薄弱装甲来击毁它。

可是黑豹坦克的机动性能比虎式好的多,不是那么容易被包抄到侧后的。要不是黑豹坦克机械性能不佳,故障不断,这次会战苏联红军要付出多大代价,打成什么样子还很难说。库尔斯克坦克会战的惨重损失让前苏联加快了改进和升级T34坦克的步伐。

很快装备3人大型炮塔的装备85毫米主炮的T34-85坦克登场了!这种新改型T34坦克不但换装了更大口径的85毫米炮,还加厚了车体和炮塔的装甲,使得在面对德国的虎式坦克时可以在1000米距离内击穿它的正面装甲,而在面对黑豹坦克时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顶住其75毫米主炮正面攻击,在500米距离内击穿其正面装甲。使得T34坦克又焕发了生命和活力,有了和德国最近先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较量实力。再加上其巨大的生产数量和可靠的性能,使得T34坦克成为苏联红军大反攻中不可缺少的一把利剑。同时T34-85坦克在逐渐熟练和更加有经验的苏联红军车手的使用下,还创造了以一辆T34-85坦克伏击摧毁3辆二战最强大的德国“虎王”坦克的辉煌战绩。

T34坦克强大的战斗潜力可见一斑。所以说在二战中T34坦克完全有资格成为王者,因为它的使用贯穿了整个二战而不被淘汰。它是一款优秀的中型坦克。直到90年代的南斯拉夫的内战中仍然可以看到T34-85坦克的身影。

其良好可靠耐用的性能可见一斑。最后我觉得有必要比较一下T34坦克和美国在二战中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性能和实力。因为在不少西方和前苏联的资料中这两种坦克性能双方都各执一词,十分矛盾。我感觉T34-76型坦克和谢尔曼前期的装备75毫米的型号性能应该差不多。后期T34-85坦克于M4-76型号比较应该各有千秋,因为T34的炮弹没有水封套保护,比较容易在击中炮塔后被诱爆从而摧毁坦克。

而谢尔曼虽然炮弹有水封套保护,可是其容易着火的汽油发动机得过一个“打火机”的绰号。看来是半斤对八两。在装甲防护上应该也是差的不是太多,在实战中估计就要看各自驾驶的装甲兵的素质和经验了!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T34坦克是一款在二战中优秀的中型坦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