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通过市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进入县级事业单位,现在我发现我是在册不在编人员,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深蓝队长,体制内多年,回答下这个问题。
首先跟你说一句,不用太着急,你这种情况虽然很奇怪,但并不罕见,甚至越是基层越常见。
说的简单点,就是单位需要人干活,但编制数是定死的,只能通过超编或者借编的方式先把人招进来再说,之后再慢慢解决。
你对照一下自己和身边同事的工资、待遇等方面就可以知道,你和在编人员肯定没有任何区别。“在册”就已经说明了你工作的正当性,你是通过正规统一招考进来的,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用人单位也很无奈,单位的编制数目是由编办统一核定,同时一级卡一级。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一开始的核定数以后能变动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即使变动也很有可能是越变越小。
咱举一个例子,假如某单位刚成立时,编办经过核算认为有200人干活应该就足够了,就给了200人的编。但随着工作的开展,现在各项工作是越来越多,需要干活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呢,一些上了岁数的人也开始不干活或者消极怠工,导致人员缺口越来越大。如果是上级部门或者基层强势部门(比如之前的组织部,现在的监察委)可以通过借调的方式从其他单位抽人来干活,可大多数的基层部门是没有资格借调人员的。
因此他们只能通过超编或者从其他单位借编的方式招新人,所有的手续、流程都是齐全的,都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现在没有编。
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二的途径就是:①单位发生重大机构调整,重新给了编制数(可能性很小);②单位有人退休,让出了编制。
综上,给你的建议就是:没有必要担心,该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该轮到你的时候就通知你了;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到单位人事部门打听一下,估计他们说法和我一样,但可以侧面提醒一下他们,下次有名额别忘了你。
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我通过市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进入县级事业单位,现在我发现我是在册不在编人员,该怎么办?
事业单位招考,一定要经过编制部门和人事部门核定编制计划,然后才能进行招考。也就是说,这个单位没有编制空额,就不会列入招考计划,也不能招考人员。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顺利通过招考,一定要经过人事部门开具调令,并办理手续。也就是说,只有有这个调令,你进入事业单位就一定是在编的,不会出现不在编的问题。2017年招考,也不可能出现先进人再等编制空缺的问题。
第三个,如果所说在册不在编的问题,只有一种可能,即事业单位招考的非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如派遣制等。前面不少网友说的对,你可能忽略了当时招考公告是怎么说的,因为这种情况不少。我想,除非作为人才,否则你的工资待遇一定比事业编制的人低一些。
总的说,在现在招考比较规范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考上的人却不是事业身份的情况。
说到怎么办,我想只有一个办法,即把2017年招考公告再找出来看一下,如果真是事业单位统一招考,一定是组织上犯了低级错误,完全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如果不是,安心工作就是了,或者不干或者重新再考。
2017年我通过市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进入县级事业单位,现在我发现我是在册不在编人员,该怎么办?
通过人社等部门主导的事业单位统考进单位,工作两三年后发现自己在册不在编,可能是两种情况:
第一,这是典型的超编进人。部分事业单位编制已满,但有工作需要,经报机构编制、人社和财政部门同意,允许超编制数对外公开招考少数专业技术人员或急需人才,录用后报编制、人社和财政部门备案,作为在册人员管理,享受与正式在编人员同等待遇,但不占用编制,待单位其他编制人员退休或调离空出编制后,再“补位”进行实名注册,使用事业编制。期间,个人的工作履历、工龄、任职年限均视为有效,可以作为个人提拔晋升、增资涨薪的依据。因此,暂时的在册不在编并没有实质影响,无需过度担心。时间到了,编制空出来,自然会入编。这种情况确认保障性,只需要把握一点,即招考是由人社部门主导的统考,而不是单位自主招聘,前面意味着取得了编制和财政工资许可,后者往往只是招聘临时聘用人员,不管工作多久,肯定不会有编制。
第二,这是单位招聘的控制数人员。所谓控制数人员,即准编制人员。比较常见于教师岗位的招聘。类似的事业单位有用人需要,由其上级主管行政部门根据单位实际向机构编制、财政和人社部门申请岗位,名额职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即控制数,获批后统一对外招聘,招录程序和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一样。控制数人员录用后,不办理入编手续,直接和招聘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名单报机构编制、人社和财政部门备案,作为在册人员管理,享受与在编人员同等的工资待遇,按规定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聘用期为3-5年,聘用期结束后,在单位有空编的情况下,控制数人员可以通过直接考核入编,省去了事业单位的笔试、面试环节,为什么说控制数人员是准编制人员,原因即在此。
控制数人员虽然不是在编人员,但作为在册管理人员,工作、收入、成长空间等方面比较稳定,实际上与在编人员无异。如果题主是控制数人员,也无需担心太多,只要你不主动离开,业务没有问题,单位一般都会自动与你续约,入编也是迟早的事情。
有一个事情比较奇怪,既然你是参加统考进的单位,按理应该知道招考的性质,自己是不是有编制,是一种什么样形式的用工,至少在报考前应该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怎么可能等工作了两三年后才恍然大悟,自己居然不是在编人员,你的心是不是忒大了点?
2017年我通过市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进入县级事业单位,现在我发现我是在册不在编人员,该怎么办?
按正常情况来说,只要是经过人社部门组织,并通过市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进入县级事业单位,应该是有正式编制的!
为什么这么说?这主要是事业单位招聘正式编制人员,必须要向当地人社提出人员招聘申请,而且必须还是要有空编名额之下,当地人社才会把这种事业单位纳入招聘范围。否则这种事业单位连招聘正式人员的机会都很渺茫,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而且事业单位每年都会核编,要分别去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逐一核实本单位人员,所以人社部门对本辖区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是一清二楚,它是有人员编制的准确数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回事。
况且正式被事业单位录取之后,还会填写《×××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审批表》和《×××市事业单位拟聘用人员名册》等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审批。在完成这一系列流程之后,才算确定下招聘人员的事业编制。
而现在题主只是在册却不在编,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也就是说题主被事业单位录取之后,在报拟聘用人员册中存在,却没有编制,那么当初上级主管部门是如何审核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部门又是如何审批的?那它至少应该有一个解决和处理意见!
如果没有相关审核审批的解决处理意见,那么题主应该是属于单位招聘的控制数人员!为什么这么说?
现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控非常严格,只要单位人员编制满额,几乎是不太可能再招聘正式人员,因此好多事业单位都是通过借调来解决工作上的急需,是不会轻易超额招聘正式人员。而我身边好多事业单位都是这种方式,来解决单位里的一些工作。
而单位招聘的控制数人员则不同,尽管它也是通过上级主管行政部门根据单位实际向机构编制、财政和人社部门申请岗位,并获得批准,但这些人员只能纳入在册人员管理,却不能享有正式人员编制,但他们却和正式人员享受无差别的待遇,他们唯一的差别就是无编制。一旦事业单位有空编名额,经过单位考核之后,也是有机会获得正式编制。
那题主现在究竟该怎么办呢?第一步:查看题主2017年参加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相关公告。正式人员编制的考试,它是由人社等部门所组织,而且聘用与待遇会说明,还会填写《×××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审批表》和《×××市事业单位拟聘用人员名册》等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审批,否则就不可能是正式人员编制的考试。第二步: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查看当年审批表和名册审核审批的情况资料。正常情况下是应该有入编的相关意见,这里应该就比较清楚了。如果这里查不到题主,那题主很有可能就是控数人员,因为入编就靠它去办理相关手续资料。
至于其他朋友所说的,可能被顶替入编,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小,必竟风险性较高,但也不可否认它存在。因此,题主应该去当地人社等部门查看,当初自已报考时的身份,到底是正式编还是控数人员。如果是正式编则要求有关部门应及时处理,否则就在单位好好表现自已,争取机会正式入编。毕竟编制才是事业单位人员最强有力的保障,不过题主也太不上心了,竟然两三年后才发现这样重大的问题,你也太马虎了吧!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2017年我通过市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进入县级事业单位,现在我发现我是在册不在编人员,该怎么办?
考走吧!
2017年我通过市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进入县级事业单位,现在我发现我是在册不在编人员,该怎么办?
这不是瞎扯淡吗?3年来,月到手工资和年底绩效工资等等一领多少钱入手和别人比一看就知道了,每年的考核考评你是怎么过来的?纯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