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造过多少核动力巡洋舰?

美国造过多少核动力巡洋舰?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一共建造服役过的核动力巡洋舰有13艘,在这13艘巡洋舰的建造者与所有国是美国与前苏联。“核动力巡洋舰”与核动力潜艇或者航空母舰一样,都采用了核原料作为推进燃料动力的军事作战舰艇。采用的核动力作为推进的作战舰艇,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不需要添加任何动力燃料依然可以长时间在海上航行。

美国建造过的核动力巡洋舰一共为9艘!

世界上第1艘建造服役的核动力巡洋舰为美国的“长滩号”,该建于1960年建成下水并且服役于美国海军,“长滩号”巡洋舰是当时世界上第1艘服役的“核动力巡洋舰”,也是第1艘服役的核动力水面舰艇!

除了建造的第1艘也是唯一的一艘“长滩级”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在此之后美国方面还陆续建造了一艘“班布里奇级”、两艘“加利福尼亚级”、一艘“特拉克斯顿”级与四艘“弗吉尼亚级”等一共9艘核动力巡洋舰,到目前为止美国的这9艘核动力巡洋舰已全部退役或封存。

除美国之外拥有核动力巡洋舰的国家为前苏联的4艘“基洛夫”级!

在世界上建造过的13艘核动力巡洋舰中,美国占了9艘占了大半数。不过这也不是意味着,只有美国有能力进账与使用“核动力巡洋舰”,在同一时期还有苏宁一共建造过一级4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吨位与威力是所有巡洋舰中最大的,在吨位方面也是仅次于航空母舰的水面舰艇。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作为最大继承国的俄罗斯接收了全部4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不过当时俄罗斯国内经济年年低靡,根本无能力维护使用全部是4艘维护资金高昂的“基洛夫级”巡洋舰,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俄罗斯只能被迫退役三艘“基洛夫级”,只留下仅仅一艘“彼得大帝号”苦苦支撑着曾经作为“红*色”帝国的门面!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美国造过多少核动力巡洋舰?

谢谢邀请,其实美国真正以核动力巡洋舰名义建造的只有“长滩”号,剩下的“莱希”级、“贝尔纳普”级、“弗吉尼亚”级和“加利福尼亚”级都是以核动力驱逐领舰的名义立项投建,后来取消了驱逐领舰的舰种后才划归为巡洋舰。

美国造过多少核动力巡洋舰?

众所周知,美国海军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拥有一批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而且目前还有更加先进的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在陆续生产。核动力航空母舰在理论上几乎可以无限续航,因此能够执行频繁的远洋任务。同样地,美军的核潜艇也具备类似的优点,所以成为非常活跃的远水作战舰艇。在目前,核动力航母和核潜艇已经成为美国海军的核心力量。

当然,除了核动力航母和核动力潜艇之外,美国海军其实也发展过其他类型的核动力舰艇,美军的核动力巡洋舰,无疑也是核动力战舰中的代表性舰型。这种战舰的特点在于一方面拥有足够大的舰体和足够强的火力,另一方面又拥有核动力推进设备,可以和核动力航空母舰一样,进行长期持续巡航,而无需经常增添燃料。

美国的核动力巡洋舰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核动力技术备受青睐,美国海军于同时期提出了第一代核动力航母企业号(CVN-65)的发展计划,为了让企业号航空母舰拥有同样使用核动力的护航战舰,美国便于1957年开建了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于1961年正式服役,这一年也是企业号航母服役的年份。

长滩号巡洋舰不仅是一艘核动力战舰,而且还是一艘颇具规模的巡洋舰,该舰的全长约为220米,宽度超过22米,吃水深度达到9.5米,舰体标准排水量约为1.4万吨,后面升级改装之后,标准排水量又增加到1.5万吨以上,满载排水量则大约为1.75万吨。这样的舰体规格,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是非常庞大的。

长滩号巡洋舰的核动力装置,是两具C1W压水反应堆,这其实也是美军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所使用的反应堆设备,其输出功率为80000马力,这让长滩号巡洋舰可以实现30节的航行速度,并且,它还可以长时间保持高速巡航状态。

由于长滩号巡洋舰服役时间较长,且其服役周期刚好处于新兴技术不断发展的时间段,因此长滩号巡洋舰的舰载装备经历了多次更新,例如其舰载雷达就经过了多轮拆除和加装,而所配置的导弹设备也多次变动增加。在上世纪80年代,长滩号巡洋舰还赶上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时代,美国海军决定为其加装两套四联装的战斧式导弹发射装置,这使得长滩号巡洋舰的实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为了验证核动力战舰的性能,美国曾在上世纪60年代出动企业号航空母舰执行了一次全球航行任务,当时跟随企业号航母的便有长滩号巡洋舰,以及另一艘核动力巡洋舰班布里奇号。这是一次中途不补充燃料的任务,历时超过两个月,航程超过三万海里。此次全球航行,显示了核动力战舰在续航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

有意思的是,尽管美国发展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的主要目的包括了为核动力航空母舰护航,但是服役之后的长滩号巡洋舰,却没有加入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倒是后来的班布里奇号,真正参与了为企业号护航的工作。

班布里奇号巡洋舰也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服役的,但它已经算是美国海军第二代核动力巡洋舰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班布里奇号和美国当时发展的莱希级常规动力巡洋舰算是“一伙”的,莱希级巡洋舰一共建造了9艘,这些战舰的标准排水量为6000吨左右,满载排水量约为8200吨。班布里奇号的排水量则有所增加,该舰标准排水量为7800吨,满载排水量接近8600吨。

可以看出,班布里奇号的排水量虽然大于莱希级巡洋舰,但却远远小于长滩号。相应地,班布里奇号的舰体也比长滩号要小很多,其舰体长度约为172米,宽度不足18米,吃水深度在7.7米左右。这是世界上最小的一艘核动力战舰,当然也是相对于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这样的舰型而言,和当时的一般常规动力战舰相比,班布里奇号也算是“大块头”了。

和长滩号一样,班布里奇号巡洋舰是该代核动力巡洋舰的唯一一艘,虽然它的排水量缩水了,但是装备配置方面也堪称豪华,当时班布里奇号的防空照射雷达和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已经一应俱全,舰上还配有SQS-23舰首声呐等设备,可用于追踪潜艇动向。

除了拥有先进的搜索探测技术之外,班布里奇号的火力配置也非常有水平。随着导弹时代的到来,班布里奇号放弃了早期“长枪大炮”的巡洋舰风格,仅仅配备了象征性的76毫米双联装舰炮,后来这些舰炮也被换成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系统。并且,舰上还有小猎犬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后来改为标准2导弹)和阿斯洛克(ASROC)火箭助飞鱼雷发射装置等,直升机甲板也被配备上了。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火力配置已属豪华。

拆除76毫米舰炮之后,班布里奇号巡洋舰就没有火炮可用了,这也是导弹时代到来的一个特征。但是事实上,后面的使用经验证实,即使在导弹时代,舰炮也不是完全失去意义。这也是美军后面继续保留舰炮,乃至于试图在DDG1000这样的舰型上升级舰炮性能的原因所在。

当然,仅仅依靠导弹,班布里奇号的实力也是十分强大的,所以美军选择用它来为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护航。如上文所述,班布里奇号曾和长滩号一起,参加了企业号航母的环球航行计划,这艘战舰使用两具D2G压水反应堆,它的航速最高能达到32节,完全跟得上企业号航空母舰的节奏。

在企业号航母获得成功之后,美国又开始考虑发展下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由于当时核动力方案价格昂贵,就连长滩号这样的巡洋舰型,都被形容为“贵妇人”,因此对于是否开建新型核动力航母,其实存在不同意见。不过最终,新型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还是成功启动了,所产生的舰型即现在的尼米兹级航母。

随着核动力航空母舰生产计划的增多,美国认为应当继续增加核动力巡洋舰的生产数量。美国的第一代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和第二代核动力巡洋舰班布里奇号都只生产了一艘,仅有的这两艘核动力巡洋舰显然是不能满足护航要求的,所以美国又发展了第三代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和第四代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

从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开始,美国终于不再保持只造一艘的惯例了,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一共建造了两艘,其中首舰为加利福尼亚号,二号舰则被命名为南卡罗来纳号。上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和班布里奇号相比,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特点是排水量又增大了,两艘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排水量略有不同,其中加利福尼亚号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了1万吨,而南卡罗来纳号的满载排水量接近9500吨,它们都使用通用电气公司的D2G核动力装置,战舰航速可维持在30节水平。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美国并没有完全放弃舰炮这一武器,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上就安装上了口径更大的127毫米舰炮,而且是前后各有一座,除此之外,舰上也配有捕鲸叉反舰导弹装置,以及标准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该级舰同样也配有直升机着舰平台,但是没有专门的机库。此外该级舰的反潜性能并不突出,仅仅配有潜航距离11公里的反潜鱼雷型号。

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出现,弥补了美军核动力巡洋舰数量上的不足,但是它们确实不太显眼,这倒不是因为它们不够优秀。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的出现具备划时代的意义,而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出现只是增加数量,却没有什么突破性发展,所以它们反而未能吸引足够多的关注。

在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之后,美国又发展了最后一级核动力巡洋舰,即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陆续入役的,这种巡洋舰的产量更大,一共建造了4艘。

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排水量规模和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差不多,这些巡洋舰的设计长度约为178米,宽度约为19米,吃水深度达到9.6米,排水量在0.8至1.1万吨之间。

动力设备方面,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也采用了和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相同的两具D2G压水反应堆方案,输出功率为10万马力,可实现超过30节的高航速。因此,这也是一种能够轻易跟上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巡洋舰。

因为是后面服役的战舰,因此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武器配置水平更为可观,这种万吨级战舰也配备了两具四联装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装置,另外还有鱼叉反舰导弹和MK32鱼雷发射管、127毫米火炮、密集阵防御系统等,直升机配置方面,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甲板可以容纳两架SH-60B多用途直升机,其反潜侦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产量更多,因此更能够满足使用需要,而且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美国其实也曾经有意大幅增加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产量,在原来的计划中,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总数量应该增加到11艘,在前4艘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完工之后,美国还计划为后面筹备建造的7艘同型舰增加宙斯盾系统,因为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开始服役的时候,已经赶上“宙斯盾”技术逐渐发展的时代,加装宙斯盾系统的话,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防空反导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但是宙斯盾系统最终给了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后续型号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而且,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并非一种核动力巡洋舰,它们恢复了常规动力设计方案。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是在1980年开始建造的,当时正值4艘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全部入役之际,美国取消后续7艘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建造计划,改建造27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这意味着美国已经开始改变对核动力战舰的看法,核动力方案不再是唯一选择。

美国改发展常规动力战舰是有多方面因素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造价问题,核动力巡洋舰的造价非常高昂,甚至可以和航空母舰“一比高低”,如果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使用核动力方案的话,那么27艘的生产数量将会产生难以接受的成本开支。美国的核动力巡洋舰产量都不多,也正是因为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

而且,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美国发现核动力巡洋舰能够完成的任务,常规动力巡洋舰其实也基本上能够完成。例如对于高航速的要求,通过升级常规动力技术,同样可以实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使用4套LM2500燃气涡轮设备,其航速达到了30节的水平,这已经足以跟上核动力航母编队了。

至于续航能力的问题,虽然核动力巡洋舰确实可以实现长期巡航,但是常规动力巡洋舰也可以通过补给维持巡航状态。核动力巡洋舰仅仅是燃料不需要补给,而船员日常生活消耗和弹药干货同样是需要补给的。美军拥有庞大的补给船队,能够实现对于远洋舰队的持续补给支持。虽然常规动力巡洋舰多了一项燃料补给成本,但是核动力巡洋舰则面临造价高昂且风险更大的问题,相比之下,两者各有长短,核动力巡洋舰的优势并非压倒性的。

所以美国后面建造的舰型,都没有核动力方案,整个系列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全部使用LM-2500-30燃气涡轮驱动。至于新研发的DDG1000驱逐舰,则使用全新的整合式全电力推进方案(IEP)。可以看出,核动力推进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有其它优化方案可以选择的前提下,美国也不会一味追求建造核动力战舰。

美国造过多少核动力巡洋舰?

贝尔纳普级巡洋舰(英文:Belknap-class cruiser),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导弹巡洋舰,是美国第三代蒸汽轮机导弹巡洋舰。本级舰由莱希级巡洋舰发展而来。

本级舰总共建造了9艘,首舰“贝尔纳普”号最初,海军将该级舰定为导弹护卫舰,从1975年6月30日起在舰队重组计划中改称为导弹巡洋舰(CG)。其舰名是为了纪念两年美国海军军官海军少将George e . Belknap和他的儿子海军少将Reginald r . Belknap。

莱希级导弹巡洋舰服役以后,美国海军在其服役经过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于是紧接在“希莱”级后,美国海军便建造了第二批“希莱”改进型(DLG)──即贝尔纳普级导弹巡洋舰,该级舰共建造了9艘,舷号从CG26至CG34,舰名分别为“贝尔克纳普”号、“丹尼尔斯”号、“温赖特”号、“朱厄特”号、“霍恩”号、“斯特雷特”号、“斯坦德利”号、“福克斯”号、“贝蒂欧”号。首舰“贝尔克纳普”号1962年2月开工,1963年7月下水,1964年11月服役;最后一艘“比德尔”号1963年12月动工,1965年7月下水,1967年1月服役。美国还从贝尔纳普级导弹巡洋舰的基础上研制了一艘核动力巡洋舰,即“特拉克斯顿”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它与当时的“长滩”号、“班布里奇”号一同被誉为美国核动力巡洋舰的“三剑客”。

美国造过多少核动力巡洋舰?

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

  1957年12月“长滩”号巡洋舰正式开工建造,1959年7月14日在伯利恒钢铁公司3号船台建成下水,1961年加入现役,舷号为CGN-9。这艘建造时长3年多的核动力巡洋舰,被美国水兵称之为“贵妇人”,因为该舰的建造费用高达3.32亿美元,比同年服役的“小鹰”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造价还高出6000万美元。

  不过造价虽高,“长滩”号有着当时冠绝世界的性能。该舰长219.9米、宽22.3米,吃水9.1米,标准14200(改装前)/15540(改装后),满载排水量17525吨,编制1081人(军官79人;后期:舰员770人军官55人)。动力装置为2座2座WestinghouseC1W压水发应堆,搭配2台大型蒸汽涡轮发动机,双轴推进,58.8兆瓦。使用核动力的“长滩”号最高航速30节,续航能力140000海里/20节。

  除了动力系统方面的改变,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也是第一艘用导弹武器代替大口径火炮的巡洋舰,“长滩”号的武备在当时也是罕逢敌手。由于“长滩”号的主要任务是在航母编队中担任对空和反潜警戒,所以其防空武器和反潜武器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装备。防空武器为布放在舰舷的2座MK10双联装“小猎犬”型舰空导弹发,以及舰尾部的1座MK12-0双联装“黄铜骑士”舰空导弹;反潜武器则是配置在舰体中部的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以及2座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管。不过“长滩”号的制海武器,在初建时可以被忽略不计,直到后期维护和改造时,才陆续在1960年代末增加了两座MK30单管127毫米舰炮;在1979年拆除舰尾的双联装“黄铜骑士”舰空导弹,改装两座4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在1985年,将原先使用MK-10发射架的“小猎犬”舰空导弹改“标准SM-2ER”舰空导弹,同时又加装战斧巡航导弹。

  “长滩”号强悍的武备,在1960年代就发挥了威力。1968年5月23日和1968年6月,“长滩”号使用“黄铜骑士”导弹,两次击落北越的米格战机,成为美国海军舰载区域防空导弹最早的实战纪录。

排水量最小的核动力巡洋舰“班布里奇”号

  这艘1959年由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铺设龙骨,1961年10月建成服役的战舰。虽然,贵为美国第二艘核动力巡洋舰,但是“班布里奇”号却没有“长滩”号那么多光环。

  这艘长172.3米,宽17.6米,吃水7.7米的战舰,标准排水量7804吨,满载排水量8592吨。动力装置为2座GeneralElectricD2G压水反应堆,搭配2台蒸汽轮机,双轴推进,最大航速30节,400000海里/20节。在大多数介绍中,“班布里奇”的最大“特色”,就是其排水量在所有核动力巡洋舰中是最小的一艘。除此之外,就是“班布里奇”号最初时候被称为“驱逐领舰”,到了1975年1975年6月30日才升级为巡洋舰。

  不过这艘排水量仅为“长滩”号的一半左右的战舰,武备却一点不落后,毕竟“布里斯班”号的不仅仅是航母的“带刀护卫”,还要作为小型战舰核心在远离基地的情况下长期在远海活动。所以,“布里斯班”号在建造之初,就强调了反舰、防空和反潜的综合作战能力。其反舰武器,主要以两座4联装Mk141“鱼叉”导弹发射架为主;防空武器,则由2座2联Mk10标准导弹发射架(备弹80枚)为主,配合两座“密集阵”近防炮系统;反潜武器,以“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为主,配合两座3联装MK-32鱼雷发射装置。

  不过,在“布里斯班”30多年的服役历史中,没有像“长滩”号那样有过实战战绩。只是先后经历过两次改进,就将舰名将让给第46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DDG-96)后退出了现役。

第一艘加装直升机机库的核动力巡洋舰“特拉克斯顿”级

  “特拉克斯顿”号于1963年6月17日在新泽西州卡姆登市纽约海军造船厂开工,1964年12月19日下水,1967年5月27日加入美军服役的核动力巡洋舰。

  “特拉克斯顿”号长172.2米,宽17.6米,吃9.4米,标准排水量8200吨,满载排水量9150吨。吨位虽然比“班布里奇”号有所增加,但较之“长滩”号仍相去甚远。毕竟,“特拉克斯顿”在美国最初的设想中依然是一艘核动力的驱逐领舰。不过排水量虽小,但是动力装置并不差,2座GeneralElectricD2G压水反应堆,配合2台蒸汽轮机,可以保证“特拉克斯顿”号的最高航达到32节,在理论上可以以最大航速连续航行27万海里。

  “特拉克斯顿”号的主要装备是一座MK-10导弹发射架,用于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最大备弹量60枚,一般“小猎犬”52枚,“阿斯洛克”8枚),一座MK42单管127毫米舰炮,再加上两座3联装MK-32鱼雷发射装置。表面看来,这样的武器配置比“长滩”号大大不如,比“班布里奇”号也差距颇大。甚至在后来的升级改造中,也只是将MK-10发射的防空导弹从“小猎犬”改为了“标准”,加装了两座4联装Mk141“鱼叉”导弹发射架和两座“密集阵”近防炮系统,相比于“长滩”和“班布里奇”依然没有太多出彩之处。但是“特拉克斯顿”号,确是第一型布置直升机机库的核动力巡洋舰,可搭载一架SH-2“海妖”反潜直升机。到了中期改造之时,不仅成为首艘采用“拉姆斯普”系统的舰艇,还将最初的“海妖”反潜直升机从最初的SH-2D升级为SH-2F。

  不过比“布里斯班”号幸运的是,参加过越战的“特拉克斯顿”号不仅在1972年10月8-15日期间通过雷达,引导美国战机击落11架北越空军的战机。“特拉克斯顿”号自身也在1972年的“后卫”战役中先后击落了11架北越空军的战机。

最晚退役的核动力巡洋舰“加利佛尼亚”级

  “加利佛尼亚”级首舰“加利福尼亚”号于1970年1月23日在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铺设龙骨,1971年9月建成下水,1974年2月16日正式人役;第二艘“南卡罗来纳”号于1970年12月开工,1972年7月下水,1975年1月服役。

  “加利福尼亚”级,在建造之初也是被称为核动力驱逐舰领舰,只不过与之前的两型驱逐舰领舰相比,该级战舰的排水量一下子跃进“万吨舰”的行列。该舰长181.7米,宽18.6米,吃水9.6米,标准排水量9561吨,满载排水量10450吨(“南卡罗来纳”号为9473吨)。采用2座通用电气公司的D2G压水反应堆,配合2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达30节。

  作为停顿7年之久(从“特拉克斯顿”级开工时算起)才重新批准建造的核动力巡洋舰,“加利福尼亚”级的武备却显得有些“貌不惊人”。建成初期,其防空武器为两座MK13-7型单臂导弹发射装置,用于发射“标准”SM-2MR防空导弹,另外还有4挺12.7毫米机枪;反潜武器只有两座3联装MK-32型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原本准备安装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被拆除,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却没有设置机库;反舰武器只有一门127毫米舰炮,虽然采用的是全新的MK-45型,但是反舰能力依然羸弱。如此武备的万吨巨舰,作战能力与排水量4500多吨的“亚当斯”级相近,确实让人无法理解。但是,这两艘战舰却有另外两大特点,一是成本低廉,“加利福尼亚”号的造价仅为2.19亿,“南卡罗莱纳”号仅为1.86亿;一是性能可靠,通用性强。所以,在此后的升级改造中,该舰先后增加了两座4联Mk141鱼叉导弹发射架,,一座8联Mk16ASROC反潜导弹(备弹24枚)发射器,两座20mm密集阵近防火炮,让其武备得到大幅加强。

  在加强了武备之后,“加利福尼亚”级成为美国众多核动力巡洋舰中,服役最长的一级,直到1999年才推出现役,转为B类预备舰。

服役时间最短的核动力巡洋舰“弗吉尼亚”级

  随着"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研制成功和陆续服役,作为航母“带刀”护卫的核动力巡洋舰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于是,美国再次批准建造新的核动力战舰,“佛吉尼亚”级。

  虽然,此时“佛吉尼亚”级同样是按驱逐领舰批准立项的,但与以往各级核动力战舰仅仅建造1、2艘相比,此次美国海军一下批准了4艘“佛吉尼亚”的建造计划,分别为"弗吉尼亚"号、"得克萨斯"号、"密西西比"号和"阿肯色"号。四舰分别在1972年8月19日、1973年8月18日、1975年2月22日、1977年1月17日开工建造,于1976年9月11日、1977年9月10日、1978年8月5日、1980年10月18日服役。

  这型战舰,原本是作为一型低成本战舰建造,希望将排水量控制在满载排水量8720吨。该舰长178米,宽19.2米,吃水9.6米。采用2座GeneralElectricD2G压水反应堆,配合以2台蒸汽轮机,最高航速超过30节。由于在初始设想为低成本战舰,所以武备也极为稀松平常,采用两座双联MK-262导弹发射架,同时发射标准和阿斯洛克导弹,舰艏弹药库备弹24枚,舰艉的弹药库备弹44枚。除此之外,就是两座MK-45型127毫米舰炮,用于制海作战。不过,“佛吉尼亚”的创新所在,是采用了升降式直升机机库,可搭载1-2架SH-2“海妖”反潜直升机。但是,任凭美军绞尽脑汁节省武器和电子设备,最终“佛吉尼亚”的排水量还是达到了11300吨,四艘战舰的建造费用分别是2.79亿、2.57亿、2.7亿、3.37亿。不过最让美军不能接受的是,排水量增加,费用增加,但是战力甚至还不如“加利福尼亚”级。虽然,在此后的改造中,加装了诸如“鱼叉”导弹在内的各种武器装备,但是已经无法挽回美国早已失去的信心。于是,到了1990年代中期,“佛吉尼亚”级就纷纷退出现役。

  由于“佛吉尼亚”不再被军方所信任,原本准备加装“宙斯盾”系统的,新的4艘“佛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建造计划也就无疾而终,最终成就了“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