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斯大林在二战前期过于低估纳粹德国,你怎么看?

二战前德国和苏联的国力情况

二战中苏联和德国在苏德战场上打的你死我活,众所周知,苏德两国是二战中欧洲战场上最主要的两个交战国。 不过恰恰相反,二战前,苏联和德国的关系非常好,特别是在军事领域进行了非常广泛的合作。很多德国在国内不能进行的军事试验,都放到了苏联。德国和苏联人还签署了秘密协议,暗地里对欧洲进行了秘密瓜分,所以德国席卷欧洲苏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苏联入侵芬兰德国人置若罔闻。但在1941年原本胶着如漆的两个好基友,德国却突然翻脸了。出动550万大军闪击苏联,差点把苏联这个好基友给灭了。 那么本来好好的一对基友,德国人为什么说翻脸就翻脸呢

第一,德国和苏联本就是一对宿敌,双方积怨颇深。德国人和苏联人不管在民族还是宗教上都截然不同,双方在争夺欧洲霸权的问题上更是势如水火,长期处于敌对中,一战中德国和俄国在东线打的你死我活。一战后由于德国战败遭到不公平待遇,苏联由于革命遭到西方歧视,因此为了共同利益两国走到了一起。但有句名言说得好,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共同的利益。德国人和苏联人虽然暂时走到一起,但两国要称霸欧亚大陆势必会有一战,德国人和苏联人都有进攻对方的计划,只是德国人先下手为强而已。第二,德国是世界顶级工业强国,工业和经济非常发达。但德国是个小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非常匮乏,特别是石油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由于英法对德国搞石油封锁,德国人的石油来源单一,主要来自罗马尼亚,德国对罗马尼亚石油的依赖达到了94%。可以说,罗马尼亚的油田维系着德国的经济和工业命脉。而1940年苏联人试图染指罗马尼亚的油田,因此遭到了德国人愤怒和恐慌。德国人用强有力的手段回击了苏联人,德国支持罗马尼亚成立了反苏的独裁政府,还派驻军队防备苏联,德国人在罗马尼亚油田部署的重型防空炮简直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德国人在罗马尼亚境内的军事设施也主要指向苏联。德国人对苏联人充满了警惕和严重的敌意。德国人尽管挫败了苏联的企图保住了罗马尼亚的油田,但罗马尼亚的石油生产仍然无法满足德国日益增长的工业需要,德国专家警告当局:德国的石油将在1941年10月耗尽。由于德国无法打破英法的能源封锁,因此只能将目标转移到苏联的高加索油田,苏联的高加索油田是世界第二大油田,是亚欧大陆唯一能满足德国需求的油田,就这样苏德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第三,1940年,欧洲形势突变,德国人风卷残云般的席卷欧洲大陆,实力暴涨的同时也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完成了对苏联在东线的战略包围。在德国人入侵英国失败后,德国人很快将目标转移到了东方,苏联人成为了德国人新的目标。第四,1939年苏联人入侵芬兰遭到失败,苏联人在苏芬战争中的无能让德国人看到了苏联人的虚弱。1941年5月1日为震慑德国人,苏联人在莫斯科红场进行了盛大的阅兵,但苏联人气势宏大的阅兵不仅没有吓住德国反而让德国人看透了苏联的虚实,德国人认为苏联人不堪一击,认为德国人能很轻松的干掉被大清洗搞的虚弱不堪的苏联军队。因此,德国人很快就发动了苏德战争,差一点就把苏联人干掉了。

二战中苏联不是低估了德国的实力,而是压根就没有想到他的好基友德国,会突然对他发动闪电战。所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二战前日本的实力有多强?] 私信回复:二战 ~领取二战秘闻

(军迷站:每天为你讲解军事秘闻)

有人说斯大林在二战前期过于低估纳粹德国,你怎么看?

兔哥回答。二战时期,苏德战争开始前,苏联处于“知彼不知已”的状态。二战前夕,对于德国要进攻苏联的军事行动苏联应该是清楚的。不光是斯大林轻敌,所有的军事将领大多也是轻敌,说直白点,整个苏联都轻敌,这个轻敌来自对自己的军队的数量,防御情况的自信。开战前苏联得到了包括佐尔格在内的多方情报。(下图,苏联间谍,佐尔格)其中佐尔格更是明确提出了,德国动用150个师,时间是1941年6月底,并且德国的进攻的方式将是“闪电式的”。(德国对包括苏联等盟国的进攻共动用师,其中针对苏联的150多个师,约300万人,约4000辆坦克,约近4900架飞机,入侵苏联的时间是1941年6月22号)。但斯大林,包括苏军高层都没有重视,苏联的情报部门也被德国的欺骗战术搞懵了,因此,苏联采取的“耗时间求验证”的消级方式。(下图,佐尔格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斯大林等高层认为,即便德军入侵苏联,也无法突破苏联防线,因为苏军的防御力量并不比德军的弱。第二个轻敌的原因,是德国对英国的进攻,希特勒对英国的进攻是二战中最大的军事行动骗局,它压根就没想进攻英国本土,他也去不了,这一点从苏联拍设的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描述的很清楚了。苏联知道了德国进攻苏联的详细的日期,人员装备数量,并为此专门组织了防御性的司令部演习,结果显示了苏军将在开战前期就会被德军突破防线,并被德军包围。其演习的结果和开战时的结果惊人的相似,只不过苏联不相信罢了。(下图朱可夫)苏军的确是轻敌的。为了检验苏军对抗德军进攻的能力专门模拟组织了苏德边境对抗演习,结果,苏军被德国军队打垮并包围。模拟德军的就有朱可夫大将,而守军就是巴甫洛夫大将。当斯大林开会听取汇报时,问被包围的原因是什么?巴甫洛夫说“像这样的演习都是形式的,今天你赢,明天他赢”,其轻敌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整个苏军的轻敌。而斯大林却并未认真重视。朱可夫为什么受到重视,就因为他从开始就是清醒的,为此提出了正确的看法,但却没有受到斯大林的重视。苏军在对抗德国的边境线部署有150个以上的师,而苏军呢同样差不多的数字约150个师。斯大林认为苏德兵力差不多,但,苏军的坦克,飞机,大炮数量战优势,这也是苏军前线指挥官的认识。朱可夫指出“德军的步兵师是按战时满编配置,一个师约有1.5万人,而苏军一个师最多的7~8千人,有的还不到一半”。却被斯大林斥责为“胡扯”。朱可夫同时提出了苏军布防过于靠近前线,特别是机场,并提义将苏军坦克装甲兵力,飞机场分散布置,结果也没有得到斯大林的认可。开战后,苏联的飞机重武器前期就被摧毁,根本就没飞机可用。西方面军空军司令科别茨少将因此开枪自杀,临死前的话更能反映出当时苏军的轻敌,“我提义把飞机分散后方部署,不要集中在一块,可是国防委员会没人听,没有飞机了,一架都没有了”。斯大林的定位错误,他认为德国的目的是占领乌克,乌克兰是苏联的物资主要供应地区,第二步是占领高加索地区,占领苏联的石油产地。并未判断出希特勒的目标是——莫斯科。斯大林在开战前对苏军进行了“大清洗”,很多部队兵源不足,虽然坦克,飞机,火炮数量优于德国,质量却差得远,同时,斯大林对德国的入侵目的判断失误,定位在乌克兰,并指出,德军不会入侵白俄罗斯。作为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对苏联前斯的失误和轻敌是负有责任的。

以上仅代表兔哥。人观点。欢迎探讨论证,并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说斯大林在二战前期过于低估纳粹德国,你怎么看?

斯大林二战初期一点都没有低估法西斯德国的实力。只是没有预见好开战时间,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且战术落后,武器装备总体落后,军官素质差,造成被动挨打局面。

有人说斯大林在二战前期过于低估纳粹德国,你怎么看?

倒也不是斯大林过于低估纳粹德国,因为在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之前,纳粹已经把英法等西欧强国给打残了,法国甚至举起了八旗,斯大林不可能不知道纳粹德国有多厉害,特别是德国的闪电战,在德苏联合进攻波兰的时候斯大林就领略了。

斯大林错就错在太过于自信,他没有料想到德军会在1941年6月就进攻苏联,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刚刚签订不满两年。而条约的有效期是十年。斯大林当然也知道条约不可能持续十年,但是他没有想到仅仅两年不到希特勒就单方面撕毁了条约。

实际上,苏联在纳粹进攻之前就已经制定了先发制人的“大雷雨计划”,但是苏联高层不知道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比苏联的计划更加提前,因而导致了苏联在战争初期的大面积溃败。整师整师的苏联红军在前线被报销了。

斯大林是一个极度自负的领导者,这样的人对于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有着非常固执的坚守。

有人说斯大林在二战前期过于低估纳粹德国,你怎么看?

低估对手而犯下了轻敌大忌是希特勒和德军高层。

1939年苏芬战争后,以国防那个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命名的苏军军事改革德国几乎是蒙在鼓里,苏军废除了原来的民兵师,苏军迅速扩军了120个师,苏军业已组建完成的10个机械化军的坦克就已经超过1万辆,加上坦克师/旅,苏军的坦克数量是德军坦克的2倍。这些情况战前德军一无所知。另外,德军深入苏联领土后才发现,在自己的地图上没有标记的苏联的城市和工业设施达1200处。因为德国对苏联在1937年提前完成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工业成就也是毫不知情。

斯大林的错误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经过苏联的努力,战争至少被推迟到1942年才会爆发。斯大林不相信德国会在没有解决英国之前就挑起对苏战争,重蹈一战的东西两线作战的覆辙。

所以在被希特勒抢先下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读历史可以使人明智。 我是谈文论史,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不妨点个关注,你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有人说斯大林在二战前期过于低估纳粹德国,你怎么看?

一战后德国兴起国家的全力发展,这发展时期的德国渐渐地强大起来,军事武装达到前所沒有的高度,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这时期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在互不侵犯条约下的斯大林相信了德国是为失去领土没有触及到苏联的情况下没有做到对战争的准备,军事防御虽然有准备,但没有做到战争的充分准备,在苏德条约下羁绊了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