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诗人写的诗让人读不懂呢?

这个问题应该问的是现代的状况。古代诗歌经典,既便是读不懂,应该也不会这样问。

中国有两三千年的诗我歌传统。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经典的现代诗歌,都是语言的精华。不但词句优美,表达情感也很丰富。很受人民群众欢迎。可是今天,真有许多所谓的诗让人看不懂了。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很复杂。我只想从一个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那些云山雾罩,让人看不懂的东西,其实不是诗,只不过是一些个人胡乱的臆语。制造这些东西的人也未必都是诗人。或者说,现在的诗人己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诗人。这正如“小姐“的称呼一样,原本是尊贵的,现在变成下贱的了。

真正的诗人,他的作品是绝不会让人看不懂。他们会用优美的语言,华丽的形式反应时代的风貌,表达人们共有的普遍的情感。我们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高适、李商隐,那一个的诗是让人读不懂?就算有些事情表达的有些模糊,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但是,情感的表达是清楚的。唐诗这样,宋词也一样。就是到了现代,诗人们的创作的诗歌也是能看懂的,比如艾青、田间、卞之琳,戴望舒、徐志摩,每一个都能让人看懂。既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朦胧诗,表达的意思虽然不明确,情感的调子还是能看出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了不少诗人,那时代,社会上还有点理想主义的色彩。在生活的同时,人们会关注诗和远方。进入本世纪之后,整个社会进入一个现实主义的追求物质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注定没有诗人。因为人们的目光无暇顾及到诗。

这个时代出现了这个时代所谓的诗体,比如梨花体《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最好的。

这是诗吗?说实在的,真的看不懂。还有一种废话体的所谓诗。这里就不引用了。太无聊。我想,如果李白、杜甫、李清照,艾青、田间、徐志摩知道与这样的人同处诗人行列,不知会不会以头撞墙。

或者,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水平了。自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者很多。真正高水平的作品却很少。现在写古体的很多,好的也很少。原因很简单,传统文化从被打倒到慢慢恢复,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须要时间,背诵和创作毕竟不同。

这些年,现代诗也没见什么好的。前几年,湖北某地举行诗歌比赛。一首名为《故乡》的诗歌获奖。奖金十多万。诗是这样写的。

故乡:故乡很小,小的只盛得下两个字。

我不知道评委是以什么标准把这首“诗“评上大奖的。这十三个字有一点诗的味道吗?如果说诗能表达意像,只能盛得下两个字的小,是个什么样的小?如果诗要表达情感,这十三个字表达了对故乡的何种情感?诗里可以有迷语,谜语必须有答案,答案别人隐约能猜到,诗便有了韵味。可是,这里的两个字里什么?不知道,便成了装__。假如表达爱情:爱人的心很小,小的只装得下一个人。这还算有点诗味。故乡装不下两个字,我只能说:诗人很小,小的只剩下了装__。

这样的诗,确实不好懂,既然不好懂,就不要看了。好在中国历史上的优秀诗歌汗牛充栋。有的是可看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诗人写的诗让人读不懂呢?

首先,我想说的是,如果不是教科书上从幼儿园背唐诗一直到大学课堂的反复学习灌输,各种著作出版物的注释解说赏析评论轰炸,部分精通了古汉语的专家和博学人士,除了耳熟能详的那些,古典诗歌又有多少人看懂过?

在诗歌理念、文法和表达手法、审美等诗学上看,现代诗几乎就是古典诗的一场革命。大多数人看不懂的困惑是,明明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一句句现代汉语,组成了所谓的诗以后,却感觉云里雾里就是不懂呢?

对于诗歌来说,明朗是一种风格,含蓄晦涩也是。而现代诗歌体现了许多现代理念理论,借重了许多现代哲学心理学美学人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各种学说中的成果,重飘忽的思绪、迷离的印象、感觉与仿佛性,注重隐喻,意象,象征,意识流,超现实,玄幻,通感等现代文学表现手法,加上个人体验与风格的不同,因此,进入诗歌象进入一个迷彩的迷宫。

之所以说是迷彩的,是因为迷彩本身是意象纷呈,扑朔迷离,却又是迷惑、迷藏的。这就象军事上的迷彩服,用一种迷幻的彩色以保护穿着它的人不被发现。现代诗就是这样,诗人是将普通生活中发现的诗意说出来看看说出来却又是看的,意味着试图说出而又缄默,呈现而又隐藏,而诗意也许就是——只能这样传达才是好的传达。

诗歌是孤独心灵的高难度杂技表演。就象在高空走钢丝,杂技演员完成一场高超的历险有一种成就感,他渴望观众的喝彩却并不想打折扣。诗歌也是这样,如果写得明白如话,你说这是诗吗?不过是口水罢了。写得有难度,你说看不懂,但当你一旦看懂了或者有所领悟,就会拍案惊奇,“佩服诗人写得出来,佩服自己能够了解”,享受到一种特别的知遇般的乐趣。

当然,现代诗歌知识的推广普及也是一个问题。但正如传统经典物理与现代量子物理,量子物理展现的世界就让许多人难以理解,但你不能否认它。这就是现代诗歌,对于真正的写作者来说,读不懂是你的事,不是现代诗歌的事。一个孤独的心灵本身就是孤独的。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诗人写的诗让人读不懂呢?

没有写作的冲动,

且把笔轻轻的放一放。

失去源泉的思绪,

如同枯萎的乳房。

挤,出来的是黄水,

毫无奶的清香。

贫瘠的文字,

哪来诗的芬芳?

硬砌的词语,

垒不起大厦的辉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诗人写的诗让人读不懂呢?

《也说诗》

古老中国五千年,

历史悠久多磨难。

孔孟之道曾施教,

李白杜甫称诗仙。

之乎则也文言文,

白话佳作积成山。

各具特色有传承,

在世今人读古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诗人写的诗让人读不懂呢?

诗歌,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真正的艺术,它即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真正的艺术,又应该接地气,充满生活的气息,要不,就是空中楼阁。

的确,现在有些人创作的所谓的诗歌,文字运用稀奇古怪,内容不知所云,让人看不懂,一头雾水,说到底,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要表达了些什么。

写出这样文字的人,不能算作诗人。任由他们神经兮兮去胡诌八扯吧,何须少见多怪。

真正的诗人,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将这种美,用另一种美的载体形象地描摹出来,让人在赏心悦目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真正的诗人,会用犀利的笔,鞭挞丑恶,让丑恶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

真正的诗人,能挖掘出灵魂深处的宝藏,他们不流于世俗,有着对生活的独立思考。

真正的诗人,他热情奔放、思维敏锐、直言不讳,用一副最嘹亮的歌喉,唱彻出人间生活的音频和大美……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诗人写的诗让人读不懂呢?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产物,古诗与中国语言进行了长达几千年的磨合,可谓是珠联璧合,巧夺天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学习过古诗,研究过古诗,可以说古诗已经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了,所以,多数中国人都是能够看懂一些古诗的。

现代诗是近代的产物,少了许多的规则,多了许多的自由。但有的时候自由得过了头,导致个别的现代诗的诗人只顾自个儿写,从来没有想过写出的作品是要给人看的,他们根本不顾忌读者的看法,结果个别的诗人就写出了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作品。照这样发展下去,恐怕个别的诗人有一天会写出连他们自己都不懂的作品。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个别诗人的个人主义太重,另外一方面也跟他们过于强调学习外国作品有关。外国的诗作与外国的语言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外国的作品要跟汉语配合得好,这是有困难的,这其中有很多的弊端,难以相容,难以协调。所以,现在就出现了一些怪头怪脑的作品,让人难以琢磨,让人不知所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