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为何要取消军队入伍年龄上限?背后有什么考虑?
俄罗斯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即将满100天,普京丝毫没有决定停战、止战的意思,反而还想继续斗争到底。
一个最鲜明的信号就是:普京签署了法律,取消了军队入伍年龄上限。
在该法律修改之前,俄罗斯军队入伍年龄限制有本国公民入伍和外国公民入伍之分。其中俄罗斯本国公民入伍年龄限制在18至40岁之间,而外国公民加入俄军的入伍年龄限制在18至30岁之间。
当取消了入伍年龄上限后,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爷子,还是知命之年的大妈,只要他们能拿得动枪、愿意拿起枪,就可能进入俄军部队服役。
在一定意义上讲,俄罗斯通过取消军队入伍年龄上限的法律,就是一种变相的“全民皆兵”。一旦遇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俄罗斯18岁以上的男女老少皆可上战场。
纵观全球,还没有哪个大国采取此类取消入伍年龄上限的做法,俄罗斯是第一个;即使是瑞士这样的真正全民皆兵的国家,他也有入伍年龄限制,最高是52岁。
这样一来,俄军的兵源渠道将会拓宽,兵力规模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知道,俄罗斯海陆空三军总规模有70万人,再加上国民近卫军、边防军、通信和情报信息部队、紧急救援部队等,总兵力超过100多万人,是世界上兵力规模最大的武装力量之一。
既然,俄罗斯有百万大军在手,那普京为何还要取消入伍年龄上限,以求增加兵力呢?
对于这事,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向来考量。
第一:俄乌冲突持续,需要补充新鲜兵员。俄乌双方交战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时间,虽然俄军一直占据战场主动权,但是战场损失并不低。
一方面,俄军在作战行动中尽可能地保护乌克兰平民和城市基础设施,有点畏手畏脚,没有完全放开,成为心狠手辣的乌克兰武装分子攻击的标靶,俄军受到伤害的概率加大;另一方面,乌克兰源源不断地接收美欧北约国家援助的高科技武器装备,给俄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威胁。
最终的结果是参加作战行动的俄军伤亡人数已经成千上万,在俄乌冲突持续的情况下,俄军肯定要从国内调拨老兵参战,那么他们留下的驻防空缺怎么办呢?只能加紧征兵补上,尽可能快地实现俄军满编的目标,确保俄罗斯广袤的国土,有足够的国防武装人员守护。
第二:美欧北约对俄虎视眈眈,俄军提前扩军备战;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彻底与俄罗斯闹掰了,对俄罗斯的战略围堵从暗转明,斗争公开化、敌视清晰化,颇有一种必须要撕裂俄罗斯的强盗意味。
面对美欧国家咄咄逼人的霸凌嘴脸,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狭路相逢敢亮剑,依靠手里握着的杀手锏——核武器,对美欧西方正面硬刚;尤其是俄乌冲突已经打成了持久战的态势,俄军的兵力、装备、武器都有很大的消耗,这时候俄军唯一的出路就是扩军备战。
虽然现阶段,美欧北约国家还不敢明目张胆地与俄罗斯发生交火冲突,但谁能保证未来双方会因为哪件事而擦出“火花”?俄罗斯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壮大兵力,保持对美欧相对的军事优势,以应对不时之需。
第三:俄罗斯人口增长缓慢,适龄兵员大幅减少。我们知道,保家卫国的战士基本都以男兵为主,而俄罗斯人口结构最大的特点恰恰是女多男少;自从2006年开始,俄罗斯女性多于男性的数量首次超过1000万,此后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
女多男少的现状,就意味着俄罗斯男性参军入伍的群体数量在萎缩,必然导致俄军适龄兵员减少;而且,俄罗斯新增人口常年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他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16年的-0.01%滑落到2020年的-4.8%,老龄化进程加快。
这种中老年人口多、青少年人口增长少、男性数量少的事实,逼得俄罗斯不得不把入伍年龄上限取消,从而来缓解中青年兵员少的压力。
所以,从以上三点因素可以看出,普京要取消军队入伍年龄上限,既有自身人口发展不均的因素,也有俄罗斯所处的恶劣外部环境因素;
总之,普京很难!俄罗斯很难!
普京为何要取消军队入伍年龄上限?背后有什么考虑?
因为俄罗斯人口少,和平年代当兵的按照常规法定年龄入伍和退伍,但到战争年代就要准备打持久战,所以取消军队入伍年龄上限,是为今后的战争做准备的!
普京为何要取消军队入伍年龄上限?背后有什么考虑?
在俄联邦《兵役义务与服役法》第34条修正案通过后,粗略估算表明,多达50万至60万年龄在40至65岁的男性将可参军。
但问题是这些爷爷级别的老人能端稳枪吗?俄罗斯人平均寿命据说达到了73岁,但男性的平均寿命只有68.5岁。这这,68.5岁的平均寿命,65岁的都要上战场?
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俄罗斯确实缺乏年轻人,2020年初俄罗斯人口 1.467亿,与 1990年相比,减少了约100万。
虽然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不高,但社会的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2014年时,俄罗斯的人口老龄化比例已经超过19.35%,现在更高。严重的是,男女还不均匀,2019年俄罗斯男人占46%,女性占54%。
看来继使用爷爷级别的武器之后,俄罗斯让爷爷级别的老人上战场之后,估计要让俄罗斯大妈也上战场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