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到底是什么职位?权力大吗?
日本天皇作为日本贵族的代表,也是日本国的象征,对外行使日本国家元首的功能,就天皇的权力,在现今的日本政坛中是没有行政实权的,也就是说天皇不能干涉日本政府施政。
不过,日本天皇有无实权也是分不同时期的,在日本历史上,天皇的权力经过了3次巨变,失而复得,得而复失。
幕府时代,天皇最高统治权丧失天皇实权第一次巨变是在幕府时代开启时期,大约在12世纪,中国正处于南宋王朝。那时候天皇的权力被武士将军所架空,天皇成了傀儡,其标志性事件就是日本镰仓幕府的建立。
镰仓幕府的建立者是一个颇有心机的人,他叫源赖朝。源氏家族在日本是一个重要家族,曾为后白河天皇立下大功,源赖朝的老爸源义朝因嫌封的官小,犯上作乱,拘禁天皇,被日本的另一家族平氏家族首领平清盛追杀而死,源赖朝作为源义朝的儿子被流放。
度过很长时间流放生活的源赖朝并未闲着,而是养精蓄锐,躲避了皇室贵族的各种争权夺利的争斗,直到1180年才正式出山,领兵反击当年杀父仇人的平氏家族,大大削弱了平氏家族势力,强化了源氏家族的实力,成为日本政坛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有兵有权的源赖朝开始布局,要挟皇室给自己任命各地区负责人的权力,逐渐地源赖朝就通过设置守护制度,迅速控制了日本全境,包括经济、军事、行政等各类大权,因为各地的守护(县令)都是源赖朝派遣。
源赖朝在全国遍地撒网,而不是直接控制日本皇室,这等于间接掏空了日本皇室的实际统治权,不得不说源赖朝是相当的高明,鉴于此形势,朝廷于1192年正式册封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
从源赖朝被升任日本最高军职征夷大将军的这一刻起,日本天皇的实际权力正式落入到源赖朝手上,源赖朝在大本营所在地镰仓(位于今天的本州岛神奈川县)建立将军府邸,这里成了全国的权力中枢,通常称之为幕府,史称镰仓幕府。
源赖朝开启了日本幕府制度,成功的把天皇权力转移到幕府手中,在镰仓幕府之后,又有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大幕府统治一直持续到1867年,日本最高权力再次发生变化。
明治维新,天皇最高统治权回归18世纪,英国等欧洲率先开启资本主义运动,商品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日本国内也逐渐出现资本主义苗头,一些资本家应运而生,而幕府统治在日本大搞闭关锁国,就成了资产阶级推行革新运动的障碍,推翻幕府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就成了这些人共同的心声。
就这样日本国内的倒幕派暗中与皇室联系,企图合力搞掉幕府统治,迫于无奈,江户幕府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10月14日,向朝廷辞职,将权力移交给天皇,此事被称为“大政奉还”,当时的天皇就是明治天皇。
一个多月后,倒幕派又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统治,标志着被架空682年之久的天皇权力正式回归,幕府永远走进日本历史。
然而,重新收获大权的明治天皇,开展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期间,制定了众多法令以维护皇权。
比如明治十一年(1878年),日本陆军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要求军人必须把天皇当作超人的神来崇拜,必须以“武士道”作为军人精神的根本。明治十五年(1882年)颁布《军人敕谕》,强调效忠天皇的建军思想。这些法令规定的成型,使得天皇的最高统治权达到顶峰。
尤其是《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直接明确了日本天皇的各种权力,此时的日本天皇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拥有实权的政府首脑,还是三军总司令,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于一身。《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章有明确记载:
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第六条: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第十条:天皇规定行政部门之官制及文武官员之俸给,任免文武官员,但本宪法及其他法律有特殊规定者,须各依其规定。第十一条:天皇统率陆海军。然而,不幸的是明治天皇在位期间,借着恢复了权力,极力推行军国主义,扩军备战,走对外侵略路线,最终酿成了二战,而这一路线成了日本天皇权力再次被收回的最主要因素。
日本战败,天皇最高统治权丧失到了20世纪上叶,明治天皇的孙子裕仁天皇时期,国内政坛充斥着一群军国主义极端分子,悍然发动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的战争,挑起了二战的东方战场,战争期间,天皇已经完全被神化,拥有至高无上的大权,指挥着在外的日军。
令裕仁想不到的是,这场战争竟成了天皇从有权走向无权的通关秘钥。经过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向中国投降。此后日本发布了《人间宣言》和《日本国宪法》正式把天皇权力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核心就是剥夺天皇的最高统治权。
比如1946年1月1日,昭和天皇发表皇室诏书《人间宣言》其中明确指出了,天皇不是神,而是和大众一样都是人。实际上是否定了把天皇作为日本普通人认为的神的地位。
最为关键的是1947年5月3日正式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对天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日本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第四条第一款: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从裕仁天皇时期的《日本国宪法》对比明治天皇时期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可以明确看出天皇的权力经历了实质性的变动。
这一次,天皇的权力回落到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政府手中,天皇成了没有实权的虚职元首,一直到今天,依然维持着这一现状。
日本天皇到底是什么职位?权力大吗?
可以说,英国女王有多大权力,日本天皇就有多大权力。额,可能比女王的权力还要小一些。 明治维新以后到二战结束时,日本天皇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在《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中,就有这样的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第三条又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也是关于天皇的:“天皇为国家元首,总览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等等等等,一直到第一章结束,都在讲天皇有什么什么权力。然而,日本战败以后,在盟军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对宪法进行了修改。这个修改可不得了,天皇一下子回到解放前,权力跟在幕府时代的时候差不多。按照占领军的意思,修改后的《日本国宪法》中有关天皇的内容如下:第一章第一条:“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第三条:“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第四条:“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等等等等,也是一直到第一章结束,都在强调天皇的权力受到什么什么限制,天皇没有什么什么权力。看,够惨吧,天皇一下子成了“象征”,也就是……摆设。那么,作为日本国“象征”的天皇,还能行使哪些权力呢?可以任命内阁大臣,然而,大臣是国会提名的。可以任命最高法官,然而,法官是内阁提名的。可以公布宪法修正案,召集国会,解散议院,减刑,接见外国使臣,授予荣誉称号等,然而,这些都要在内阁的建议和承认下进行。也就是说,天皇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任何政治行动。人家英国女王好歹还有个签字的权力,相比之下,日本天皇可真是够清闲的。参考文献:1.施超伦:《现代日本人的天皇观及“象征”天皇制问题》,《日本问题》,1987年第4期。2.贾璇:《关于日本天皇制的内涵》,《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日本天皇到底是什么职位?权力大吗?
“天皇”在日本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为什么说他“特殊”?是因为他一直处于有权和没权之间。譬如说,谁被选上了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那得跑到皇宫接受天皇的正式任命(日文叫“认证”),不然的话,你这一个首相还不算数,虽然你是国会议员民主投票选定的。 在新首相选出之后于皇宫举行的任命仪式上,天皇会交给新首相一份自己亲笔署名的任命书,同时会说一句:“任命你为总理大臣”。过后,天皇对首相还会说一句客气话:“责任很重,你会辛苦”。
除首相之外,最高裁判所长官(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内阁大臣、副大臣,驻外大使的就任也需得到天皇的任命。如果首相要宣布解散国会实行大选,也必须先跑到皇宫向天皇报告,征得天皇的同意后方可行事。 另外,内阁会议的纪要必须在当天送天皇圈阅。首相出国访问回来,出了机场就必须先跑到皇宫向天皇做回国报告,日文叫“记账”。其实天皇并不出来接见,首相却必须在皇宫签上“我回来了”的字句。 福田就任首相时,在皇宫接受天皇的任命。 如此看来,日本天皇拥有极大的权力。但自从美国占领军当年剥夺了昭和天皇的国家管理权之后,天皇其实在日本只是一个象征。哪怕是他画押签字,都只是一种手续而已,天皇从来都不表示反对意见,因为他不能干预国家行政。所以,如果说天皇是国家元首,他也确实是。
但是,他却又没有国家元首的实际权力,即使对政府的执政有意见,甚至在政局处于混乱状态时,他也不能像泰国国王那样发号司令治理国家,所以,干着急的时候很多,其实心中苦得很。 天皇一家两个皇子生了四个孩子,这是2008年元旦的全家福 有趣的是,天皇想去国外、日本地方城市访问,或要邀请那一个国家的元首来访,自己却做不了主,必须经过内阁的同意。如果内阁认为目前这一个时候天皇不适合出访,或今年不适宜邀请某一个国家元首来访的话,就可以拒绝天皇的要求。也就是说,天皇的行动受到内阁的限制。 所以,到底是天皇大,还是首相大,在日本永远是一个说不清理不直的关系。“天皇是天皇,首相是首相”日本人总喜欢做这样模棱两可的暧昧解释。
日本天皇到底是什么职位?权力大吗?
如果要说现在日本天皇有多大的权力,我们可以直接参照《日本国宪法》关于天皇权力的那部分。
二战结束后,美军入驻日本本土,开始清算二战时期的日本战犯,这算来算去,头号战犯不是东条英机,而是日本天皇。
照理说,管他天皇不天皇,既然是战犯,而且还是头号战犯,该吊死就吊死,该枪毙就枪毙吧。东方的政治学里有一门基础学科——贿赂。
天皇是日本传承了2000多年的信仰体制,天皇被日本民族视为神族,是所有日本民族的信仰基础,就这样让国际社会给吊死,日本人肯定是不甘心,不接受的。
但是作为战败国,接不接受不是你说了算,于是前面提到的那门基础学科派上了用场,天皇指使人行贿,行贿的对象就是当时美军在日本本土军队的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
麦克阿瑟接受了日本天皇的黄金和女人,就极力说服国际社会和美国国会,以天皇如果被列入战犯被吊死,那么日本的国体和社会秩序就发生很大的混乱,这不利于美军在日本的管理,更不利于把日本打造成一个远东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总之一句话,麦克阿瑟全力保住了日本天皇的性命和体制,但是却在《日本国宪法》里做出了很大的关于天皇全力的修改。
修改前的日本宪法是明治天皇时期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里面非常详细的确定了日本天皇的权力,比如:“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的权力神圣而不可侵犯,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帝国之统治权”等等,只看上面引用的几句就能知道天皇在明治时期的权力有多大。
那么修改后的宪法又如何确定天皇的权力的呢?
《日本国宪法》规定: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天皇关于国事之行为,必须由内阁建议和承认,并由内阁负责”
“天皇只能行使宪法规定的国事行为,并无关国政之权能”
上下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天皇在二战结束后,从宪法上根本杜绝了实际权力落入天皇之手,天皇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摆设。
而这种象征和摆设甚至都不如英国女王,英国女王好歹还有个某某国书的签字权,日本天皇是完全不能涉足到具体国政的,最多也就是在某某首相上台后,象征性的给天皇递交上任证书什么的,这已经很露脸了。
2019年5月1日,日本前任明仁天皇退位,传位给儿子德仁天皇,改国号为“令和”。自此天皇进入新的天皇时代,但是依然是象征时代。日本天皇到底是什么职位?权力大吗?
日本天皇可能是全世界最奇葩的国家元首——日本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自古以来万世一系传承着一个皇室的国家,不过日本天皇一直处于有权和没权之间,在历史上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说他是傀儡也一点不为过。那么日本天皇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呢?天皇的权力体系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呢?
和世界其它所有国家一样日本也是由较为原始的部落形态向成熟的国家形态过渡的:大概在相当于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列岛上一个名叫大和的部族统一了日本群岛(当时不包括今天的北海道和琉球群岛)。大和朝廷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公元6世纪末实际执掌大和朝廷政权的圣德太子大力推行学习东亚大陆上的华夏文明。与此同时日本的野心也渐渐萌芽:他们得知在中原王的地位是低于皇帝的,所以当时东亚诸国作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国都只能称王而不能称帝,但日本偏不——他们从传入日本的道教典籍中找到了“天皇”这个词,从此大和朝廷的最高统治者改称天皇并被包装成天照大神的子孙。
虽然最高统治者的名号改了,但此时的日本其实尚处于由原始部落向成熟国家过渡的形态——在大和朝廷统一日本的过程中原来各部族的首领转化为贵族阶层,这一阶层具有极其强大的势力——其中最有权势的是苏我家族,他们长期把控朝政,将天皇玩弄于鼓掌之间。645年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一举刺杀了当时实际执掌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拥立了孝德天皇。随即日本效法当时的大唐帝国构建起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体,之前不可一世的氏族贵族势力被一扫而空。
可旧的氏族贵族被打倒了,但从底层爬上来的辅佐天皇的官僚政客们渐渐演变成新贵族:在中国职业官僚和贵族具有显著的不同——职业官僚没有封地,也没有自己所能掌控的军队和财政系统,而且中国有科举制度提拔寒门人士以避免职业官僚久在其位而演变成世家贵族;日本学习唐朝的班田制和租庸调制,但只有庸和调收归中央,而租却留于地方,这就意味着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地方世家豪门的权力。日本也一度试图学习中国的科举制,但参考的只能是贵族子弟,而且即使通过考试也要衡量其出身门第才授予官职。
当初辅佐中大兄皇子推动日本效法唐朝改革的中臣镰足被赐姓藤原,后来藤原家族成为了新崛起的世家贵族中实力最强大的一家:他们世世代代和天皇家族通婚,渐渐地日本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天皇年幼时藤原家族以天皇外公或舅父的名义摄政;天皇成年后藤原家名义上还政于天皇,但实际上朝廷政事无一不得先禀告关白于藤原家方得施行。久而久之天皇年幼藤原家就出任摄政,天皇成年就出任关白,人们渐渐习惯将藤原家称之为摄关家。
当然皇室并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藤原家挤占,于是皇室想到了利用当时势力日渐壮大的佛教:天皇往往选择在壮年时退位出家,担任法皇,然后亲自辅佐幼主,以免藤原家架空小天皇。于是这一时期形成了皇室和佛教结盟对抗外戚的格局,可就像当初藤原家辅佐皇室打倒了旧贵族之后摇身一变成为新贵族一样,佛教势力迅速壮大起来。公元794年恒武天皇为摆脱佛教势力对自己的控制将都城从遍布佛教势力的奈良迁到平安京(后来的京都),这样做的结果是藤原家的势力死灰复燃。
当皇室、外戚、佛教三路神仙打架之际地方上因为不断地土地兼并而涌现出大量私人庄园,庄园主往往会雇佣打手看家护院,这就是后世的日本武士的雏形。天皇和藤原家在相互角力的过程中不断借用武士的力量,这就给武士阶层的崛起提供了机会:当时实力最强的两家武士集团分别是平家和源氏,经过长期的撕逼大战后源氏家族的源濑朝于1185年正式创建镰仓幕府,从此开启了武士掌权的幕府时代,天皇彻底成为了摆设。
由于天皇远离政治中心,反倒使其躲过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后日本的各路野心家们不断撕逼,但无论谁上位都只是取代前一届幕府掌握国家实权,谁也没打算废掉有名无实的天皇。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19世纪日本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为止:1867年10月日本最后一届幕府政权德川幕府在倒幕势力的威逼下将大政奉还明治天皇。明治天皇掌权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其中涉及天皇制本身的就是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所以严格意义上而言:明治天皇虽然不像他的祖辈一样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傀儡,但也不是一个能完全大权独揽的专制君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明治宪法其实给天皇保留了很大的权力,称之为实君立宪——明治宪法第一条就明文确定:大日本帝国皇室万世一系,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君主大权神圣不可侵犯。
虽然日本天皇的权力并没受到宪法的多大制约,但却渐渐沦为军国主义势力手中的提线木偶。明治天皇驾崩后继位的是大正天皇,本来在大正天皇在位时期日本一度出现过政党政治的高潮,但军部的狂热分子不断制造暗杀政变事件。最后大正天皇自己也不得不选择禅位于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昭和天皇,而昭和天皇实际也处于有权和没权之间:关东军可以在不知会天皇和政府的情况下就暗杀张作霖、发动九一八事变,能说他是有权吗?可他一宣布投降日军就集体放下武器,无人反抗,能说他没权吗?
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造:虽然允许日本保留天皇制,但是通过宪法限制了天皇的权利。从那时起到现在,天皇只作为日本的国家象征而存在,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然而天皇还保留了一些名义上的权力,例如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举行仪式之类的。实际上目前日本的政治事务主要是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的责任内阁处理,而内阁首相是日本实际政治的最高管理者。
日本天皇到底是什么职位?权力大吗?
日本的天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存在,其他的国家的皇帝或者国王都经历过姓氏的更迭或者家族的转换,不可能一个姓氏或者一个家族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的,但是日本自有史以来就一直没有更换过天皇的家族,日本天皇也没有姓氏。所以日本人一直用“万世一系”来形容日本的皇位继承。而在漫长的幕府时代,日本天皇只是一个摆设,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面。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的权力有所恢复,而且成为了整个日本的精神支柱。二战结束后,在麦克阿瑟的主导下,日本天皇发表了“人格宣言”,宣布日本天皇是人而不是神,而且根据日本和平宪法,日本天皇也不是国家元首。
那么,二战后的日本天皇到底有没有实权呢?
依据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日本天皇曾经拥有的“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治大日本帝国万世一系”的地位被取消,而替之以“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而且对于天皇的具体职能,《和平宪法》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即日本天皇仅实行宪法所规定的关于国事的行为。麦克阿瑟本来有意取消日本的天皇制,而且当时世界舆论也有很多人要废除日本天皇,但是在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后,麦克阿瑟做出了妥协,同意有条件的保留日本天皇。
现在的日本天皇仅仅是一个政治和精神上的象征,是没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实际权力的。英国国王尚且有磋商权,警告权,鼓励权,但是日本天皇没有,不过天皇在日本一般民众的心目中仍然有很高的地位。一些日本右翼分子仍然试图通过神化日本天皇来实现其极端的政治主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