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朱由校真的是一个只会做木工的傻子吗?
都说明朝皇帝多奇葩,明熹宗朱由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熹宗朱由校,即我们常说的天启皇帝,他16岁即位,23岁时落水生病,后服用“仙草”而亡。同时他也是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他的继任者,便是我们熟知的明朝亡国之君,吊死在煤山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天启皇帝当得很随性,他不喜朝政,却对木匠工艺颇有研究,对于各种的木器都极其精通,而且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据史书记载,明代天启年间,熹宗发现匠人们所制作的床极其笨重,并且用料极多,他便开始自己研究,花了一年的时间制造出了一种可以折叠的床,携带方便,床架镂上各种花纹,极其秀丽。
由于对于木工的痴迷,经常废寝忘食,堪称皇帝中的“鲁班”了,他也由此得了一个“木匠皇帝”的称号。
由于痴迷木工,朱由校常年不理朝政,这也导致了魏忠贤的做大,阉党横行,把控朝堂。
因此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毫无作用,但正是他的这种不作为恰恰体现了他的智慧。
让我们回顾一下明朝天启年间这段历史,明熹宗在位时期,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重压之下,外有辽东努尔哈赤的不断进攻和侵扰,内部党派斗争更是极其严峻。试想一下,处于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皇帝如果真的昏庸无能,又是怎么保证明朝的江山呢。
接着让我们梳理一下朝中的党派斗争。一是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另一个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东林党。
当时的大明王朝就是宦官当权,魏忠贤的宦官集团积极笼络朝野上下的各方势力,集中并且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而东林党人士宦官集团相对立。他们假借抨击朝政,提出廉政奉公,振兴吏治等口号来向世人显示出一种清廉的形象,实则是在暗中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牟取暴利,是一种典型的大地主阶级。
在了解这段历史之后,可见党争形式及其复杂。
明熹宗则是制衡两股势力的特点,东林党名义上虽然是清政廉明,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不能给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带来一线生机,而魏忠贤既可以以奸制奸,又不会危及自己皇位,忠诚度是可以信任的。
所以会朱由校大力放权,让魏忠贤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但是又不能让其一家独大,所以内阁首辅始终交给东林党人来担任,从而实现了权利的制衡。
而对于明熹帝来说,他没有条件和实力打压任何一方,所以他隐于幕后制衡两股势力则是最明智的做法。当时明朝虽然内忧外患,天灾不断,但始终处于一个可控阶段!女真人被压制在辽东,天灾难民也有钱财可赈,虽风雨飘摇,但大而不沉。
后来他死后,继位的朱由检可就没能学到这其中的精妙,上来就把干实事儿的阉党给剿灭了,然后东林党一家独大。这群酸腐文人,中看不中用,只会喊口号!大明王朝,开始堕入深渊。
事实上,对于帝王来说,权术在某些时候,比能力更重要!在古代的封建统治社会中,君主集权制度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如果一个君主无法控制朝廷中的势力,那么适当的采用权力的制衡未尝不是一种治国理念。
显然,明熹宗朱由校领会到了个中精义。当然了,他荒废朝政,不学无术,不干正事儿那是没得跑。这哥们儿心也太大了,若他是由崇祯一半勤快,估计明朝也不会是那个样子。
明熹宗朱由校真的是一个只会做木工的傻子吗?
明熹宗不但不是个傻子,相反他很聪明,他会使用手下的人才,让他们各司其职,维护了明朝的统治!
神宗朱翊钧
明熹宗的父亲~泰昌帝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但是万历不喜欢他,他喜欢的是三子朱常洵,造成了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最后虽然朱常洛赢了,但是万历帝一直不喜欢太子,导致了太子没有受到很好的培养。明熹宗出生于万历三十三年,父亲还是一个不得宠的太子。所以他从小和父亲一样,受到忽视,没有被好好的培养,历史上甚至说他是文盲,有时奏章都不会读!
泰昌帝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他是泰昌帝朱常洛长子,母亲王选侍。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他的爷爷明神宗朱翊钧驾崩!父亲于八月继位,随后因“红丸案”于九月崩,年仅十五岁,没有受过系统培训的太子朱由校勉强继位!
明熹宗朱由校
泰昌帝元年九月,朱由校继位,继位之初外事重用东林党人杨涟,迅速提拔,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稳定了了大明内外。内廷依靠奶妈客氏和大太监魏忠贤!很快巩固了内部统治。并册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为司礼太监兼东厂督主!并监管锦衣卫。
次年改年号为天启,很快,东北辽阳沈阳失守。但是他重新启用辽东经略熊廷弼,取得了一些效果,最后启用帝师孙承宗,督师辽东,建立关陇防线,遏制了后金的进攻势头。天启六年,大将袁崇焕更是在宁远城打败努尔哈赤十三万大军,用大炮重伤他,导致了他伤重而亡!
今天的宁远城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横行霸道,甚至侵略宝岛台湾,天启四年,明军舰队大败荷兰海军,使得荷兰气焰大减。
明熹宗也喜欢木工活,无聊时做各种家具,也因此影响了国事。 明熹宗做的工艺品总之,虽然明熹宗贪玩,爱做木工活,但是他通过魏忠贤和东林党,还是控制了大明朝的军政大权,并没有大权旁落,并利用他们互相制衡,当然后期发现东林党除了争权夺势,没有别的优点。并且了稳定了国内国外的形式,使明朝政府能保持正常运行。当然他也有缺点,客氏把他的后宫好的一团糟,并搞死了他的几个子女。魏忠贤结党营私,把东林党杀的天昏地暗。为后来崇祯上台后的瞎搞奠定了伏笔!
明熹宗朱由校真的是一个只会做木工的傻子吗?
明熹宗朱由校,明朝得第十五位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
虽然朱由校是皇族出身,但是他起初的生活并不是很好。因为明朝明光宗和明神宗之间的“国本之争”,明神宗让朱常洛成了太子,但本就不喜欢朱常洛的明神宗心里就更不舒服,于是就一直冷遇朱常洛,见此,宫中的太监就都歧视朱常洛,而朱常洛生活就也跟着受牵连。
后来朱由校16岁即位,但是此时的他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当时的东林党因在“国本之争”,以及明光宗朱常洛登基的过程中出了大力,所以后来明光宗继位后大肆提拔东林党人。等到明熹宗朱由校上台的时候,东林党人已经彻底掌控内阁、都察院及六部,朝政大权、监察之权,已经选人用人的权力都掌握在东林党手里,由此,朱由校手中的权力完全没有多少,由于朱由校生在皇家,从小就见识和经历过“国本之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政治斗争,因此让他真的相信东林党人这些外臣的忠诚几乎不太可能。后来,他大肆滥用阉党。导致大量东林党人被屠戮。我想,这也是可能由于他记恨东林党人的权利不还与他,导致他的心里破罐子破摔的原因吧!
朱由校因为小时候的生存环境,导致后来登基根本看不懂奏折上写的是什么,全靠身边人读给他听;另外朱由校也不懂得应该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家大事,只能依靠别人帮助,外臣他还不敢信,那就只能启用从小在他身边、利益与他一致的魏忠贤等宦官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他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木工活上)。太监也会有私心、谋私利,但因为太监的权势富贵只能依附在皇帝身上,是皇室的家奴,因此太监会很好的维护皇帝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太监不会谋朝篡位,这也是很多皇帝重用太监的原因。
说朱由校傻,也不傻。因为滥用阉党,导致后来魏忠贤权倾朝野,任意杀戮大臣,但是他最想害的两个人皇后张氏和信王朱由检,却一直没有害成功,就是因为明熹宗朱由校一直护着这两个人。虽然朱由校自己没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非常关心弟弟朱由检的教育问题,登基后找了很多贤才教育朱由检,这才使得朱由检在朱由校死后能顺利接过江山,可见朱由校是个聪明人。
明熹宗朱由校真的是一个只会做木工的傻子吗?
当然不是,朱由校只是懒散,很多事不想理
喻,而且明朝体制就是皇帝旨意由太监口传,
加上他喜欢木工,所以给后人的感觉,就是他
是一个只有木工的昏庸皇帝!
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他从
小就喜欢木工,而且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一出
手就是极品,雕刻出来的木工,栩栩如生!当
他登上帝位时。东林党把持这朝政,控制着内
阁,都察院及六部!朝中大批官员皆为东林
党人士!朱由校上位后,发现这点,自己的
权利已经被削弱大半。于是,他利用宦官魏忠
贤来牵制东林党!每次魏忠贤向皇帝念奏折时
他听烦了,就直接说,你们自己看着办,于是
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势力登场,他就干脆甩手
不管朝政,国家反而能存活!这也许就是帝王
术吧!
他这点和万历皇帝比起来也不足一提了,但他
喜欢木工,给后世留下木工皇帝的形象!
明熹宗朱由校真的是一个只会做木工的傻子吗?
我是刘忙观点,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史书记载,明熹宗朱由校爱好木工,一生最喜欢的就是雕饰物品,小到木簪子,大到房子,没有不会做的,而且做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让人赞叹不已,有点木雕艺术家的感觉,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是傻子呢?
明熹宗朱由校之所以给人这种奇怪的印象,恐怕就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玩物丧志,爱好木工不上朝;二是把朝政交给魏忠贤去打理。因为这样,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解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却没有说到明朝灭亡的根本,也不是很了解明朝的执政体系。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特别懒,而且有社交恐惧,不愿意和大臣们见面,办事传话都是通过太监来完成。我们这位明熹宗,执政七年,竟然没召见过大臣一面,更有意思的是万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对臣子们送上来的奏章不理不睬,也不批示。但皇帝不理政并不代表国家不运转。明朝实施的是内阁首辅制,就是内阁大学士拥有行政权,但没有决策权,决策权一般是由皇帝来行使,到了后来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来共同行使,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正常运转。
明代政权的灭亡和党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其实党争始于万历一朝,东林党、宦党、浙党之间的混战,消耗掉了大量的政治资源。而且朝廷的腐败又加剧了社会矛盾。明熹宗时期最厉害的是魏忠贤代表的宦官集团和东林党的争斗,东林党是以当时的东林书院的文人们为核心的群体,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但确遭到了其他一些人的反对,于是东林党就给其他人扣帽子,宦官集团的叫阉党,浙江人叫浙党,湖北的叫楚党,山东的叫齐党、鲁党,各个党派之间勾心斗角,加剧了社会的灭亡。
党争的结果之一是:每个党派执政后,政策就会发生变化,导致了人民大众生活的动荡。三天两头换一个政策,基层执政者和老百姓无所适从。我们举一个税收的例子,魏忠贤掌权期间,主张向工商业者收税,因此国库比较丰盈,但是东林党执政后又加重了农业税,搞得农民们流离失所,不得不起来造反。
党争的结果之二是:党派和党派之间争斗,最终演变成了意气之争,凡是东林党喜欢的,阉党就反对,凡是阉党反对的,东林党就喜欢,大家做事和行政完全凭个人喜好,于朝廷国家利益于不顾,以至造成了很多冤狱,比如有名的袁崇焕案件。
至于皇帝们为啥不挽救这种情况?因为势力体系太庞大了,他们根本无能为力,如果强行的把某一派打压下去,很可能造成国家更大的动乱,还不如息事宁人,得过且过,国家已经滥到根子里了,谁也无法挽救。
明熹宗朱由校真的是一个只会做木工的傻子吗?
明朝皇帝奇葩多!其中有喜欢炼丹的明世宗、有御驾亲征被敌俘虏的明英宗、有几十年不上朝的明神宗,当然还有这位爱干木匠活的明熹宗。
爱干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那不叫傻,人家只不过是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干木匠活”的大明皇帝。朱由校虽然皇帝做的不怎么样,但是木匠活可是相当了得,绝对是木匠行当中大师级的人物。
朱由校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是泰昌帝朱常洛长子,在他还没有登上皇位之前,也算的上是“苦出生”。不仅文化水平低,而且在宫中地位也不高,而他唯一感兴趣、同时也是他做的最好的就是干木匠活,其水准之高、工艺之精湛,堪比“鲁班在世”!
所谓朱由校的“傻”,是因为他文化水平低,经常在批阅奏折时闹出笑话,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朱由校,为什么会文化水平底?几乎是个半文盲呢?
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是万历帝的长子,但是由于万历帝和皇后始终没有生下嫡子,所以在之后的接班人问题上出现了争执,按照中国皇位继承的传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因为万历帝的皇后没有子嗣,所以只能从其他儿子中选出年龄稍长的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而朱常洛作为万历帝的长子,却是极为尴尬的存在!由于朱常洛只是万历帝一时兴起临幸宫女所生,自然就不怎么喜欢这个大儿子,但是在朝中大臣和传统礼法制度的约束下,万历只能选择这个不喜欢的长子作为接班人。但是为了出口气,万历帝一直故意拖着对朱常洛的教育,不让儿子接受应有的皇家教育。
万历不仅不喜欢朱常洛这个儿子,顺带着就连朱由校这个孙子都不喜欢,自然朱由校从小也就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更让人意外是,朱常洛登基一个多月后就离奇死亡了,年少的朱由校稀里糊涂的被推上了皇位,所以直到他登上皇位,任然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成为“半文盲”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由校对权力没有什么野心,对帝位也毫不留恋,他只是一个“被皇帝耽误的好木匠”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