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不是谋士吗?为何却被称为将军?

将军有两种,一种是带领士卒拎着刀枪上阵砍敌人的将军,另外一种是文化水平高,有谋略,还会带兵打仗,但是不用自己拎着刀枪杀敌的将军。前一种比较单纯,后一种比较智慧。

那么,程昱属于哪一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程昱其人其事。

程昱是兖州东郡东阿人,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将军。

黄巾起义之后,东郡也是兵乱的重灾区。当时,东阿县县丞王度起兵应和黄巾起义,县令吓得爬墙逃跑,城中其他的官吏百姓也是纷纷逃跑。程昱用计劝说了薛房等大户人家回来守城,还哄骗其他逃跑的百姓回来帮忙,这样王度等人无法攻城,只得外逃,再也不敢回来,从而保住了东阿县城。

曹操成为兖州之主后,程昱受到征辟,从此归于曹操的麾下,为曹操南征北战,为曹魏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曹魏的创立,发展和巩固的许多战役,程昱均参与其中,比如和吕布之间的兖州争夺战以及徐州争夺战,官渡之战,消灭袁氏兄弟的北方之战等等,程昱均深度参与其中。

程昱不但为曹操献计献策,还亲自带兵打仗,是曹操麾下为数不多的能够带兵打仗的谋士之一。

程昱去世之后,曹丕为他哭泣,追封他为车骑将军。

公元233年,魏明帝曹睿在位期间,程昱从祀于曹操庙庭,成为当时最早配享曹魏庙庭的三个功臣之一。

程昱的后裔时代居住在东阿县,直到唐朝时期,他的后裔中出现了一位名将是为程咬金。

不管是在历史中还是小说中,程咬金称得上戏内戏外的名人。

二、程昱是不是谋士?

程昱归于曹操之后,所做的很多事情就是献计献策,协助曹操壮大以及击败对手。

其中以下三件事最为著名。

第一件事劝说曹操自立。曹操在和吕布争夺兖州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下风,这个时候袁绍派人来请曹操,希望他能够将家眷送到北方。正当曹操犹豫不决之计,程昱劝说曹操应该独立自主的发展,否则容易受制于袁绍,程昱的建言为以后摆脱袁绍的控制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程昱的劝说,曹操真的将家眷送到袁绍处,以后哪里还有曹操和袁绍争霸北方的事情呢?终其一生,曹操就要受袁绍的控制了。

第二件事劝说曹操迎接天子。当天子东迁之际,曹操打算迎接天子,可是遭受许多将领的反对。荀彧和程昱竭力劝说曹操将天子迎接过来,以便更好地占据道义的高点。

第三件事劝说曹操对刘备加以防范。当刘备投奔曹操之际,程昱认为刘备深得民心,非常可怕,应该将他杀掉,可是曹操不停。当曹操派刘备去截击袁术之后,程昱再次劝谏曹操,认为此举无疑是纵虎归山,可是此时刘备已经派出,无法追回。此后,刘备诛杀徐州刺史车胄,果然反了曹操。

这三建议是程昱归于曹操之后提出的许多建议中三个而已。但是这三条建议,体现了程昱的智慧和谋略。比如第一个建议为曹操脱离袁绍打下了基础;第二条建议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招揽人才树立了一面旗帜;第三个建议深刻地表明了程昱对于人的识别程度非常深。可惜曹操没有听从,如果听从,恐怕就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了。

因此,说程昱是一个谋士不为过吧。

三、程昱为何被称为将军呢?

如果说程昱是一个谋士,原因是他为曹操献计献策,而曹操根据他的建议解决了许多问题,开创了新的局面,因此说他是一个谋士不为过,那么他算不算是一个将军呢?

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也算是一个将军,因为他做了许多将军该做的事情。从他归于曹操之后,他至少做了以下三件事,这三件事是将军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件事程昱被曹操封为将军。在天子来到许都后,封他为尚书,可是不久之后,曹操任命他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很快,程昱因为立功而升任为振威将军。如果程昱只是一个谋士,那么就应该只是担任文官,比如担任尚书。可是程昱的官职是东中郎将,后又升任为振威将军,明显是武将的职位。

可见,在曹操看来,程昱除了干谋士这一差事外,还可以做将军。

第二件事程昱率兵守邺城。在官渡之战之时,程昱以七百兵守卫鄄城,而鄄城居住有曹操等将领的家眷,因此曹操非常担心,打算再增加两千兵马给程昱。

可是,程昱却对曹操说,袁绍有十万之众,我的兵少,袁绍就不会来攻打,如果给的兵多了,袁绍必然攻打,到时候肯定会攻陷。

因此,不如不增加兵力。曹操听说后就没有增加兵力,而袁绍果然没有攻打鄄城。

事后,曹操称赞程昱有孟贲、夏育的勇气。孟贲和夏育是古代的勇士并非谋士,可见以曹操看来,程昱就是一个勇猛的将军。

第三件事程昱领兵作战。在官渡之战结束之后,程昱收服了逃亡山泽中的亡命之徒,获得了数千精兵,然后带着他们与曹操回师于黎阳,随后击败了袁谭、袁尚,因此被封为奋武将军。

从这事可以看出,程昱不但招募士卒,训练士卒,并且统领兵马击败了袁谭、袁尚兄弟。可见程昱同样也可以带兵上阵征战,对于军事方面的事情非常熟悉。

通过这三件事可以看出,程昱确实和其他的谋士不同,不仅只是会出言献策,而还会带兵打仗,因此他同样算是一个将军,因而被曹操封为奋武将军。

四、总结。

曹操的麾下有许多谋士,比如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董昭、蒋济、刘放、司马懿等等,其中能够上马领兵打仗,下马建言献策的人不多,仅有程昱,蒋济和司马懿三人而已,可是司马懿最后居然带着两个儿子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可见文士带兵打仗对于封建王朝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在赤壁之战之后,程昱放弃了兵权,闭门谢客。此后即使重新获得曹操以及曹丕的任用,可是再也没有染指兵权,只是单纯做回了他的谋士的职责。

因此,在公元208年之前,程昱不但只是一个谋士,还是一个手握兵权的将军。到了公元208年之后,处于避嫌自保的目的,程昱放弃兵权,成为一位名至实归的谋士。

可见,在将军的类别中,程昱属于第二种,有文化水平,会谋略,还会带兵打仗,可谓文武双全。

程昱不是谋士吗?为何却被称为将军?

看到将军这个词,很多人心中的印象就是:关于、张飞、赵云这样的猛将,必定骑马舞枪,上阵冲杀,然而,三国中,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也可以领兵打仗,至少守个城池、打个伏击什么的,非常好使。比如:刘烨、荀彧、程昱、钟繇等等。

这是管理学当中的机构设置与岗位职责的问题,名字叫做将军,只是“职称”,但具体的事务,看个人的本事而定。有了将军这个职称,是定级别、工资的(也就是俸禄),做谋士,是他的岗位职责。

在行伍体系中,区分职位高低,难道文武之间的区分,需要两套制度?这样子,对于小兵来讲,怎么区分呢?武将分为将军、校尉、军曹长,文臣分为大师傅、二师兄、三师弟?这不乱套了么?

再说,行军打仗,讲究的是观察天文地理、排兵布阵、令行禁止、勇气当先,文人手上拿把刀,是不是一定干不过小兵啊?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脑子比体力更加重要。在古代,很多文人也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儒家讲究有:礼、乐、、书、数“这六种技能,其中射、御都与军事技能相关,并不是弱不禁风好吧。

比如诸葛亮,就做过军师将军的职位,可那时候,刘备还在,轮不到他带兵打仗。再比如郭嘉,做过军师祭酒,看名字,是不是成天吃吃喝喝、吟风弄月?实际上,祭酒是一种职称,也就是一把手的意思。郭嘉的正式工作,除了出谋划策,还要负责清点各地的府库钱粮,必要的时候,他也可以拿刀去砍人。

很多人在读古代文献的时候,容易将爵位、职位、品级、实务混为一谈,比如两汉时期的大将军,在西汉的时候,大将军真的是具有实权的领军大将,而到了东汉末年,大将军成了一种荣誉称号,比如杀猪的何进也可以被封为大将军,是不是很搞笑?到了袁绍与曹操对峙的时候,曹操干脆自己写了一封诏书,把大将军这个称号,让给袁绍了,是不是很奇怪?

在很多时候,一个人可以身兼数职,比如某人是地方刺史,管理地方政务,同时也是校尉,管理地方军事,这在人才匮乏的年代,实在是太平常了。

看小说、古代文献,不要脸谱化,需要设身处地替当时的人们考虑一下下。

程昱不是谋士吗?为何却被称为将军?

说到程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曹魏的谋士之一,对于程昱的介绍很多地方也是如此,说他是一位谋士,因此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应该就是一个文官了。然而既然是文官,为何在后来进入太庙的时候,程昱却是以“车骑将军”的名号进入的呢?要知道这个名号在当时,是一种常设的将军官名,当时比如张飞、廖化、夏侯霸、郭淮等等,他们都曾经是车骑将军,这些人可都是大家很熟悉的真正的名将了,为何在人们眼中只是一个文官,谋士的程昱,却也可以被封为车骑将军?难道说程昱其实原本真的就是一个将军,根本就不是什么谋士吗?

1.车骑将军简介

车骑将军(chē jì jiāng jūn),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汉制,金印紫绶,位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是战车部队的统帅。汉时,车骑将军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战事时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后便罢官。东汉末年开始成为常设的将军官名,唐朝之后废除。

“将军”之称,始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文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但此时尚未成为正式职官名称。在春秋战国时期,将军为统兵作战时主帅,为了区别地位的高低、责任的主次和轻重,有正副上下之分,这时的将军还不是固定官职,没有固定的爵位和等级,直到西汉才正式定为官名,并有一定的爵位和等级。

“车骑将军”最早见于《史记·灌婴传》,文曰:“(灌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于历下,所将卒虏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 后灌婴又“以车骑将军从击破燕王臧荼”、“以车骑将军从击反韩王信于代”、“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此时的“车骑将军”,应是战时临时受命的军队将领,还不能说是固定官职。

“车骑将军”正式以固定官职出现,应在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史记·文帝纪》载孝文元年十月“壬子,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文献通考》曰:“车骑将军,汉文帝元年,始用薄昭为车骑将军。”后来汉武帝为霍去病专设一重号将军——骠骑将军,位次大将军。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肥如敬侯蔡寅:以魏太仆汉王三年初从,以车骑将军破龙且及彭城,侯,千户。”东汉时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下,在卫将军上,位比公,秩万石。《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冬十二月丁酉,以马防为车骑将军。”又《孝和帝纪》:“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北伐匈奴。”

《后汉书·百官一·将军》:“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后汉书·董卓传》:“(李傕)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其后,魏晋南北朝多沿置,隋车骑将军属骠骑府,唐废。

2.程昱是谋士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网上开始流传着曹操前期五大谋士的说法。这五个人是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这个说法其实禁不起严格推敲,比如荀彧地位超然,常年为曹操镇守后方举荐人才,制定曹操集团的战略规划,其地位甚至还在夏侯惇之上。说荀彧是谋士,是看低了荀彧的地位和作用。

而这“五大谋士”里,还有一个人,一直被误解,就是程昱。他也根本算不上什么谋士,他的定位应该是将军!

受到各种游戏和易中天品三国的影响,人们印象中的程昱都是一个智谋深远、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谋士形象,外貌形象也应该都和儒雅的诸葛亮差不多。

然而历史上,程昱身高八尺三寸,换算下来将近2米,美须髯。再加上常年主管兖州军政,实际上是巨塔一般的孔武大将,大概是和二爷关羽同款的类型。

看看曹操怎么夸程昱的:程昱之胆,过于贲、育!孟贲和夏育都是战国时有名的勇士,都是勇气驰名,而非计谋,可见曹操心中程昱的定位。

程昱是最早曹操在兖州起家时就追随曹操的那批人之一,曹操迎奉天子后,程昱的官职是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也就是说自己全程代替曹操掌管了兖州的军政大权,绝不是仅仅出谋划策的谋士。

3.程昱其实是将军

之所以有谋士这个印象,就是因为程昱除了为曹操分兵统领地方之外,他还给曹操出谋划策。在曹操被吕布偷袭后方,彷徨无处、粮草短缺的时候,曾经想过归顺袁绍。这时候,是程昱站了出来,力劝曹操要坚持自立,坚定了曹操的信心。

等到曹操缓过劲来,程昱也越发得到信任,可他任的官职却也完全不是军师、军事祭酒这样的谋士路线,完完全全的是一个武将的升迁轨迹。

官渡之战时,程昱升为了振威将军,单独领兵在外。平河北后,又升为了奋武将军,要知道,当初曹操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当的就是奋武将军。

直到曹操南下荆州,刘琮投降,中原安定下来了。曹操曾经抚着程昱之背说道:“当初兖州之败,若非听从你的计谋,我又怎可以来到这里呢?”程昱答道:“所谓‘知足不辱’,如今是我急流勇退的时候了。”于是这才正式表示从此缴还兵权。

也就是直到定荆州后,程昱才放弃了领兵的职能,从一个率军打仗的将军转为了出谋划策“谋士”!此后,程昱专心辅佐曹操、曹丕,不再单独带兵了。

程昱性格孤僻,与同僚之间的关系极差,经常有人会告他谋反。曹操知道程昱是很忠心的,所以不但不相信他会谋反,还更加赏赐他。

从程昱的性格行事也能看出来,他是一个受战争影响很深的军人将军,而不是单纯的谋士。传说当年曹操军队缺少军粮的时候,程昱掠夺自己的县城,抢夺粮食,为曹军供应三日的粮食。这些粮食当中据说更有不少人肉。这些行为令程昱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打击,更很可能是他毕生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

程昱不是谋士吗?为何却被称为将军?

将军能谋又能用谋,可称为有勇有谋。曹操帐子虎士如雨,但堪称勇冠贲育者只有曹仁、袁涣和程昱3人,曹仁长期被委任于荆州前线,袁涣主要为能臣之任,程昱不同,除长期带兵镇守一方外,爪牙可任,曹魏多少重大关头又倚为心腹心,每想问问他的意见,像他这样的将军实不多见。

他是山东东阿县的人,出身也不高贵,能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全凭自家才能和努力。

黄巾革命的峰火快烧到东阿时,县里一个名叫王度的县丞借机响应,县令一见情势hold不住开遛,程昱用计保境安民,终于使一县免遭祸乱,于是声名鹊起。

识得人,知道良臣择主而事的道理,当兖州刺史刘岱知道他的大名要聘用他的时候,摇摇头不为所动。当公孙瓒向刘岱索要袁绍的家室时,程昱却主动去为其分析公孙瓒必败,刘岱听之免了一场灾祸,可见其足不出庐却识得天下大势。

曹操到了衮州召他,他欣然前往,任之寿张令,从此正式亮相于历史舞台。一生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成功守住衮州,面对陈宫发动的叛乱,在范县坚定县令的信心,在东阿设守坚城,保住了三座城池,曹操从徐州前线回来大为感概道,不是有你的话,我就无家可归了。

以后还发生过许多的事,比如劝曹操不要送人质给袁绍,劝曹操不要派刘备击刘术,官渡之战也多有功劳,平定了袁绍后,累计其功,被封将拜侯,曹丕称帝他被擢拔为九卿之一的卫尉高官,死后配享曹操高陵。

功劳大,职务高,影响深远,不愧为一代威风凛凛的良将范儿。致于谋虑精深,正是将军本来该有的素质,只不过程昱超乎其类拔乎其萃过于出色了一点点。

程昱不是谋士吗?为何却被称为将军?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将领。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曹丕代汉称帝,拜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同年逝世,享年八十岁,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从程昱的履历不难看出,他一直是文职兼领武将官职,或者直接是武将官职,所以他就是个将军。至于我们经常将他当成谋士,一是因为他文物全才,也能给曹操出谋划策,二是他个人武力不行,能带兵打仗,却不能冲锋陷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