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为什么选择要和曹操不死不休?
马超选择和曹操不死不休,还不是因为曹操夺了马超的地盘,灭了他的宗族?这种仇恨不共戴天,不管是谁,都不会善罢甘休,何况是极具血性的马超呢?
我们来一起分析,曹操是如何夺取了马超的地盘,杀了他亲人导致俩人不死不休的。
曹操为何要夺马超的地盘?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眼见孙权和刘备在荆州形成了稳固的联盟关系,导致南下受阻,无法完成对南部地区的统一,于是将目光转向关中。
曹操将目光转向关中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关中虽然表面上服从曹魏中央,并且还派了人质,实际上还是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割据的格局;另外一方面,曹操想从西线打开缺口,进而抢在刘备的前面夺取益州,占据长江的最上游,完成对荆州大纵深包围,这就需要先进攻占据汉中的张鲁,要夺取汉中就需要先过关中。
关中地区乱了很久,自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来,曹操对于关中的这些来来往往的诸侯们一直采取羁绊的手段,让他们名义上服从即可,可是随着曹操实力的增强,统治范围的扩大,就需要实质性的完成对关中地区的直接治理。
同时,关中地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洛阳和长安的安定,这为以后曹操打算定都洛阳打下基础,因此关中必须完全彻底的掌控在手里,不能存在半割据的势力存在。
先前,关中诸侯已经将各自的亲人送到曹魏作人质,比如马超的父亲和兄弟就在曹魏任职,这就让曹操不好直接出兵夺取他们的地盘,于是就向他们借道关中攻打汉中张鲁。
曹操的行为让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侯们异常警觉,他们认为曹操的行为其实是假途灭虢之计,十余万大军通过关中去灭张鲁?这个要求不为马超等人的认可,认为曹操打算要消灭他们,因此联合十余个诸侯,共计十多万兵马,屯兵潼关发动叛乱,抗拒曹操。
曹操是如何灭了马超的宗族?关中诸侯虽说有十多个,但是实力和反叛决心最大的是马超和韩遂。马超善战,更是勇力超强,因此俩人实质是以马超为主,韩遂为辅,共同领导了这场叛乱。
马超等人发动叛乱之后,曹操对于留在曹魏的诸侯人质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伤害行动,只是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圈禁起来。曹操这样做其实有两个目的:一个就是留有余地让马超不敢过于放肆;另外一个就是期望马超等人能够回心转意,可是马超等人一条路走到黑,誓不回头,坚决抗拒到底,把路走绝,完全不顾留在曹魏的人质的安全,拼死抗争。
曹操取得关中之战胜利后,马超等人狼狈逃往汉中,至此,曹操基本占领了关中,鉴于马超毫无悔改之心,留在曹魏的人质也失去了制约的作用,于是就将马超留在曹魏的父亲以及兄弟相关族人全部诛杀,也就是历史记载的“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马超失去了留在曹魏的亲人,但是会并不意味着马超的妻子儿女也被株连。他的妻子儿女不在邺城,一直跟在身边。
关中之战结束后不久,马超积聚兵马,趁曹操和孙权鏖战合肥之际,席卷凉州,并且先后占领陇上诸郡县,而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凉州治所冀城。
冀城刺史韦康开城投降,马超占据冀城,使张鲁部将杨昂处死凉州刺史韦康。韦康死后引起了其部下的愤慨,并且发誓为韦康复仇。
韦康部将杨阜和姜叙率先在卤城起兵,同时另外一拨人,如赵衢、尹奉等人劝马超亲自去攻打。马超听到后不加分辨,亲自带兵前去,结果梁宽、赵衢等人偷偷占据冀城,关闭城门。为了泄恨,公然在城墙之上诛杀马超妻子和孩子。
先是马超的父亲兄弟族人惨被曹操诛杀,接着妻子儿女也被曹操的部下杀害,这些血海深仇让马超铭记于心,怎能忘记?
马超的人生是如何暗淡的?公元215年,正月初一,马超妾董氏的弟弟董种来向马超恭贺新年,没有想到引来马超捶胸痛哭以至口吐鲜血,他感叹说道:“我们全家几百口人,全部被曹操杀害,如今我们两个还有什么好庆祝的?”
然后,马超灰暗的日子紧随而来,在张鲁不愿意继续接纳马超之后,马超只得继续逃亡,奔向占领益州的刘备,期望借助刘备的力量为自己复仇。
张鲁在曹操强大的攻势面前选择了投降,而马超留在汉中的妾董氏和儿子马秋却遭遇不幸。妾董氏被曹操赏给张鲁的部下阎圃,而儿子马秋也被曹操强令张鲁摔死。
至此,马超留在世间最后一点血脉也没有了,这年马超刚好四十岁。归降刘备后的马超过得也是胆战心惊,无时不刻防备着被猜忌,因此心里异常郁闷。
正是在这个环境之下,马超最后抑郁而终,在留给刘备的上书中,他诚恳的说道:“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他伤感的说道:“我的家人门下有两百余口,全部被曹操诛杀殆尽,现在只剩下从弟马岱,我的宗族需要让他继承,那就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可以说了。”
因此,马超的一生是奋起抵抗的一生,也是历尽劫难的一生,同时也是悲凉的一生。作为那个乱世中的枭雄,他也想做一番事业,轰轰烈烈的鼎力天地之之间,可是那么多的儿女情长,恩情牵绊又是如何才能理得清呢?
总而言之,马超悲凉的一生无不是和曹操相关联,正是在曹操的残酷打击之下,马超饱受丧失亲人之痛,最后满怀忧郁而逝。
马超为什么选择要和曹操不死不休?
在《三国演义》里的情节,马超在西凉得到马岱来报,马腾因与黄奎参与谋杀曹操,被杀于市曹,马超悲痛欲绝。此时刘备派信使来到,刘备信中说,当年他曾与马腾参与衣带诏事件,谋杀曹操不成。希望马超出西凉铁骑讨伐曹操,自己将出荆州之兵策应。
马超为报父仇,与韩隧统领西凉各部十几万人马杀向潼关。所谓父仇不共戴天,马超报仇是正常的。于是就有了潼关大战,追杀曹操,使其割须弃袍,差点丢了性命。
历史上真实的事件却不是这样的。马腾曾帮助曹操平定匈奴。后来曹操邀马腾到朝里做官,马腾犹豫了很久还是去了邺城。留马超在西凉统兵。曹操也曾封赏马超当官,马超都没有上任。
约公元211年,曹操命在长安的钟繇,夏侯渊统兵出河东,打算绕道经过马超的领地攻打汉中张鲁。以马超韩隧为首的西凉军阀,认为曹操是想“假道灭虢”,以路过之名趁机消灭他们。
于是,马超韩隧联盟了河东,西凉近十路联军约十万人马反了曹操,大军直奔关中杀来。曹操一面安排钟繇坚守,一面派曹仁去支援。待曹操亲自带军到前线,潼关已经被占领。
之后就有了曹操战败,用贾诩的离间计,使马超与韩隧不合,马超被打败。此时,曹操得到消息,河间有人谋反,只好让夏侯渊,张郃留在前线,自己退兵回了邺城。
公元212年初,马超在凉州在张鲁的帮助下,肆意攻打甘肃各地,围攻凉州首府冀城。这一年的五月,曹操命人抓捕在邺城的马腾,马铁,马修等马家族亲,全部斩杀。并派夏侯渊统兵去增援冀城。结果夏侯渊被打败退回长安。马超割据冀城,自称“征西将军”。
马超最后是在割据时间内,被当地势力联合围攻被打败,夏侯渊又占领了冀城,无奈只好投靠了张鲁。
历史上有说是马超害了自己的父亲及家人,,对于马超来说他也是必须做出的反应。但是,无论历史与演义,曹操确实是杀了马腾,马超与曹操死磕自然是合情合理合的了。
马超为什么选择要和曹操不死不休?
马超与曹操有“杀父杀弟”的血海之仇!
人物简介:马腾(马超的父亲)。据传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的父亲曾任天水兰干尉,后失官留居陇西,娶羌女为妻,生下马腾。马腾年轻时贫穷,用现在的话说,穷得只剩下自己。经常从彰山砍伐木材,背到城里去卖,来养活自己。马腾长身高大约1.85米,人高马大,面鼻雄异,而性格却贤厚,人们都很敬佩他,这样的人有做大事的潜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重要时间节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马腾被征为前将军,假节,封槐里侯,屯槐里。
随后,曹操让张既劝说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马腾犹豫不决,但迫于压力,最终答应,来到邺城。曹操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部队,屯于原地。又封其子马休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同其余家属徙往邺城。事实上马腾一家处于曹操的控制中。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起兵抗拒欲攻关右(指潼关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为右)的曹操,但是被击败。因此,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马超的父亲马腾,弟弟马休、马铁皆为曹操所杀,并被夷灭三族。
建安二十年(215年),马超投奔刘备,刘备急忙派人去迎接马超,且偷偷把自己的一支军队给马超,让马超率兵合围成都。马超率领兵马径直到成都,屯兵于城北,城中所有人都因为马超威名而惊恐,不到十天的时间,成都军民就崩溃了,刘璋随即开城投降。刘备平定西川后,迁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督临沮。
至此,马超身负大仇,不死不休!
老版三国演义剧照
老版三国演义剧照
马超为什么选择要和曹操不死不休?
马超为什么选择要和曹操不死不休?道理很简单
马超是三国时期群雄之一,也是当时出色的武将。马超一族乃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屡世公侯,少年英雄有万夫不挡之勇,其父马腾早年在西凉一带发家,而后曹操打败袁绍夺取中原后将马腾以汉帝名义招入许昌,拜为卫尉,马腾留马超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统领马腾的部队。
马超和曹操有夺地之恨,杀父之仇对于曹操的召唤,马超就是拒绝征召,而且还带领马腾军队抗曹,此后曹操下令诛杀马腾三族,两人也就此结下恩怨,公元211年,曹操西征关中和凉州,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取得关中和凉州大部分地区,马超也因此失去栖身之地,不得不投奔张鲁。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马超为什么选择要和曹操不死不休?
《三国演义》中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锦马超”,武艺高超,非常厉害。当时曹操诱杀马超的父亲马腾,并杀了马超多位弟弟。马超为父报仇,联合韩遂一起兴兵反曹,在潼关大战中击败曹营多位名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好不狼狈。又在渭水之滨射的曹操夺船避箭,亏的许诸护卫才让曹阿瞒逃的性命。马超和西凉骑兵的英勇无敌,让曹操差点两次丧命。曹操惊呼:“马超英勇不亚吕布当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矣。”
接下来许诸裸衣大战马超,再后来马超被贾诩用离间计击败,退往凉州。不久马超卷土重来,占领冀城,阵斩杨阜七位兄弟,最后被夏侯渊和杨阜联合击退,投奔汉中张鲁,得不到张鲁信任,在李恢的劝说下归降刘备,帮助刘备兵不刃血夺取成都立下大功,从此跟随刘备,位列“五虎上将”之一。
但是我们翻阅《三国志》,发现罗贯中做了一个巧妙的时间错位,公元211年3月份,曹操派遣夏侯渊等人率领军队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地盘进攻张鲁,马超认为这是假道灭虢之计,于是先声夺人,联合关中诸将十部兵马共计10万人兴兵反曹。
马超起兵之时,马超的父亲马腾及其家人都在曹操的大本营邺城,马腾被曹操封为卫尉,马超是偏将军。曹操的本意是拿住边关将领的家属当人质,让他们不敢反叛。但是马超丝毫不顾及老父和家人的安危,仍然起兵。而且马超为了拉拢韩遂,甚至对韩遂说:“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被后世认为极度冷血。
马超起兵的次年公元212年5月,曹操派人抓住留着邺城的马腾,马休,马铁等,全部斩杀,夷三族。这样可以间接的说马超的家人是被马超害死的。
罗贯中之所以颠倒时空顺序,主要是贬魏褒刘,凡是蜀汉阵营的都加以美化,凡是曹魏阵营的加以贬谪。先杀马腾,逼反马超,彰显了曹操的不仁不义。反而正史上的冷血马超被加以洗白抹平了。一般反叛的边将在起兵之前,都会设法将家人从京城接出,这样无后顾之忧后再起兵,心理压力小很多,形势上也不容易被动。像马超这样,不顾及父亲和弟弟的安危,轻易起兵,另认父亲。实在是莽夫所为。
当然,不管是先杀还是后杀,马超的父亲和弟弟都是被曹操杀害的,父仇不共戴天,马超和曹操必然是不死不休了。断无和解之理,所以马超走投无路之时只能投降刘备,无法投降曹操了。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马超为什么选择要和曹操不死不休?
马超在临终前,对刘备说了这么一句话“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足见他跟曹操的仇恨,确实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曹操杀了马家二百余口,夷灭了马家三族。但这件事归根结底还真不能怨曹操,是马超自己作怪,害了自己的父亲以及族人。
因为是马超用兵在先,曹操杀人在后。马超是公元211年纠集关中各部造反。而曹操杀掉马腾,是在公元212年。
公元211年,曹操派钟繇进攻汉中张鲁,并派夏侯渊领兵至河东汇合。没想到马超、韩遂等人却因此产生了误会。马超以为曹操此来,必定是来消灭关中各部的,于是并不顾及身在朝廷的马腾,纠结了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军马造反,共计十万大军,屯据在潼关一带;
但是!曹操怎么会选在那个时候去消灭关中各部呢?关中军本来就属于朝廷的管制,马腾入京也不是曹操逼迫的。而是因为韩遂杀了他的妻子,两人矛盾丛丛,后经过朝廷的调解,是马腾自己不想继续待在关中了,决定在朝中做官。而马超却与自己的仇人韩遂联合,闹了一出造反。
曹操之所以会杀掉马腾,恰恰是因为马超纠结了关中军造反,在公元212年,才下令夷灭了马腾的三族。
所以!如果不是马超率先煽动关中造反,曹操不可能杀掉马腾。这怨不得曹操。
但是马超不这么想啊,他的内心怎么可能承认是自己害死了父亲呢?于是,这所有的过错,都算在了曹操的头上。后来在渭南交战期间,曹操又用计谋他与韩遂不合,将队伍搞得分崩离析,自相残杀。于是被击败后的马超更加加深了对曹操的怨恨。
所以!马超誓死要跟曹操对立,几乎达到了不可调和、不死不休的地步。即便他加入了张鲁集团,加入了刘备集团,仍然没有忘掉他跟曹操之间的仇恨。所以刘备很放心的把他摆在了汉中的第一防线阳平关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