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麦城被吴军团团包围时,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你怎么看?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被吴军团团包围,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这应该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说法而已,并不是真实历史事件。我们既然谈历史,我们应该看历史而不是小说,一起分析一下真实历史中的廖化到底怎么样。
关羽在麦城被吴军团团包围时。关羽逃到麦城的时候,身边人数不多,还不够防守整个麦城,而此时孙权又不识时务过来诱降。关羽就在城墙上放置假人来迷惑孙权。当然这个拙劣的把戏一眼就被孙权看破,而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描述的:
孙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馀骑。
在这里用到了一个字“遁”,也就是说关羽是偷偷的溜走的,城墙上守卫的兵士还不知道他们的主将已经逃跑了,等他们知道后,大家都一哄而散,因此关羽身边只剩下十来个人跟随。由此可见,孙权对于麦城的包围也是非常严密,导致关羽不得不采取分散突围的方式出去,掩护关羽突围,以关羽后来的遭遇来看,其他分散突围的人马应该也失败了。
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这里谈到廖化武艺平平可能是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俗语判断,我们一起再分析一下。
第一,廖化并不在麦城中。
廖化和关羽一起驻守荆州的时候,廖化只是关羽的主薄。这里的主薄就是掌管关羽文书的官吏,属于文官类型,不属于带兵打仗的将官,也就是说关羽讨伐樊城的时候,廖化还在荆州,并没有随军,所以麦城中并没有廖化,也谈不上廖化突围麦城的事情。
第二,廖化逃离荆州回归刘备。
荆州尽归孙权后,无奈的廖化也一起归降孙权了。在这里我们无需过多的苛求廖化为何不和孙权死磕协助防守荆州。别忘了,此时的廖化还只是一个文官,并没有统兵的权力。
归降孙权后,廖化就装死,这个行为虽然不雅,但是骗过了孙权。那个时候的廖化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吏,在荆州投降的数千官吏中并不起眼,即使死了也不会引起东吴的注意,这就是为廖化创造了机会。
在刘备讨伐孙权的时候,廖化偷偷携带母亲逃离荆州,在秭归遇到了刘备,然后随刘备一起讨伐孙权,也算是忠义两全吧。
第三,廖化由文职转为武职。
在荆州跟随关羽的时候,廖化一直都是从事文职工作,直到逃离荆州遇到刘备后,廖化被任为宜都太守,后来兼任别督一职,开始了他武职生涯,也就是手下开始有兵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书生。
由此可见,如果只是阅读《三国演义》,可能真的认为连关羽都逃不掉的麦城居然让廖化给逃走了,那么就太过于矮化关羽了吧,尊重事实才是真理。
关羽在麦城被吴军团团包围时,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你怎么看?
关于廖化,我手头没有第一手资料,从网上能看到的资料,《华阳国志》、《三国志》对他都有记载。但这与《三国演义》的故事,相差很大。
根据我的理解,就简单说一下这个事吧。
廖化,本名淳,世代为沔南豪门世族。一开始就任关羽的主薄。
孙吴袭取了荆州,关羽被杀害,廖化就归附了孙吴。
但是廖化一直思念刘备,就诈死,骗过了所有的人。
廖化趁机带着母亲西行,重新回到了蜀汉。
这里看不到廖化追随关公征战,被困成功突围的蛛丝马迹,也看不到廖化与关羽的恩恩怨怨。
对于如何成为关羽的部属,也没有具体的记载。
在演义里,这个故事就复杂多啦。
关羽千里走单骑,与二位夫人失散。廖化与杜远落草为寇,此时见杜远欲把刘备的夫人强娶为压寨夫人。廖化就杀了杜远,想追随关羽前往。
但关羽认为廖化毕竟是黄巾余党,不愿意带他玩。
之后,关公一行来到卧牛山,遇到落草为寇的黄巾余党周仓,要追随关羽。
关羽就想接纳,于是去问二位嫂嫂。
甘夫人就说:“你不叫廖化跟随,却答应周仓,这是个啥意思啊?我们都是女流之辈,没有见识,你自己看着办吧。”
关羽就告诉了周仓,意思就是我是很愿意收留你啊,可是两个嫂嫂不干啊。
周仓就要求遣散人马,独自一人跟随。
关羽又去请示二位嫂嫂,嫂嫂们就同意啦。
以后,周仓就一直跟随关羽。
这么屁大的一点事,都要请示嫂嫂做主,我就想知道,关羽攻打襄樊是自己的主意吗?关羽攻打樊城被曹仁弓弩手用毒箭射中右臂,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
后来,关公失利败走麦城。于是,命廖化去上庸郡请求刘封、孟达出兵救援。
刘封、孟达不肯出兵,廖化就奔成都去了。
关公等不到援兵,就留下王甫、周仓守护麦城,带领关平等人从北门突围而出。
在临沮被吴兵包围,遇害而死。
廖化到达成都,具言关公失利、败走麦城,刘封、孟达拒不出兵救援之事。
刘备大怒,欲亲自率兵救援,随后得知关公已经被杀。
从整个过程来看,无论廖化突围去求救援,还是关公父子突围西行,都没有遇到多大阻碍。
关公父子遇害,是因为西行途中遇到了埋伏。
从零散的史料判断,廖化最后被东吴俘获,当时很可能是与关公守在一起或者是留守荆州。
这个桥段与史料记载相差很大,既然说的是演义,就不必过于较真啦。
演义看的是热闹,但实在经不起推敲,读来也就没啥味道。
起码这个桥段是这样。
关羽在麦城被吴军团团包围时,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你怎么看?
廖化在荆州失守,关羽被围麦城之时,却能够突围而出,主要还是因为关羽的原因。
廖化的武功高低我们暂且不论,但廖化绝不是一个平庸之人。他能够担任关羽的主薄,说明廖化是深受关羽信任的,而且也是有一定勇武和谋略的。
我们来看一下廖化麦城突围的全过程。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了徐晃计策,军队大乱,不得已率军撤退。此时,吕蒙已经趁机取了荆州,而傅士仁和糜芳也投降了东吴。关羽得知了消息,怒气冲塞,刮骨疗毒的疮口瞬时迸裂,昏绝于地。关羽,因为箭伤的原因,战斗力下降严重。
原本,关羽准备挥师夺回荆州。而夺了荆州的吕蒙,却故意善待关羽出征将士家属,不但不准吴兵骚扰,还按月给与粮米;对于生病的蜀军将士家属,还派医生给与治疗。吕蒙善待蜀军家属的消息传入关羽大军,将士皆欣喜,再无战心,开始纷纷逃散。
关羽伤重,士兵又逃散大半,在蒋钦、周泰、韩当等吴将的围攻之下,不得已只能率剩下的三百余蜀军退守麦城。吴军也尾追而至,四面包围了麦城。
吴军人多势重,而麦城较小,不能长期坚守。关羽听从了赵累的建议,决定向驻守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麦城有了上庸军的支援,关羽就可以坚持到蜀川援军到来。关羽问谁敢突围,到上庸求救。廖化主动请缨,而关平也请令愿意护送廖化突围。
关平的武艺是很高强的,而廖化的武艺也不弱。廖化在关平的护卫下,开门出城,正好遇到了吴将丁奉。关平奋力冲杀,击败了丁奉。廖化趁丁奉败走之际,乘势杀出了重围,奔上庸而去。
廖化突围而出,就是这么容易。这是为什么呢?并不复杂,因为关羽、关平父子,吸引了吴军的主要注意力。
吴军的目标就是关羽父子,对于廖化还真不在意。关平护送廖化杀退了丁奉,城外吴军的注意力,都跑到了关平身上。吴军最主要的目标是关羽,而关羽还在城内,吴军也就松懈了。
至于廖化,在吴军眼中,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喽啰,跑了就跑了呗,谁都没在意。这也是廖化被人称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原因。在民间传说和演义中,廖化的确有点太不起眼了。
除了这一个原因之外,廖化也是穿起故事发展的重要人物。廖化到上庸求援,刘封、孟达见死不救。廖化不得已,又跑到成都,去找刘备求援。这才最终导致了刘封被杀,孟达反叛的结果,而廖化也回到刘备身边,故事非常圆满。
上面的故事,都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编写的。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历史上的廖化其实在关羽兵败身死之后,投降了东吴。只是呢,廖化还是日夜想着回归蜀川,于是诈死,带着老母亲,昼夜西行,奔蜀川而去。投降诈死,才是廖化最终能够逃脱的真实原因。
廖化在返回蜀川的路上,正好遇到了东征的刘备,被刘备封为了宜都太守。廖化因为此举,做到了对刘备的忠,对关羽的义,以及对母亲的孝。所以,真实的廖化,其品格多被后世所称赞。
廖化的武功战绩,相比诸多名将稍微逊色了点,但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他曾跟随诸葛亮、姜维,数败镇守陇右的郭淮等部,还曾射杀南安郡太守游奕。当时的人都说:“前有王句,后有张廖”。王即名将王平,历史上的王平很厉害的。句即句扶,官至左将军。而张即张翼,为左车骑将军,廖化为右车骑将军。
当时人的评价才是相对最实际的,廖化能跟王平齐名,已经说明了廖化,绝不是庸碌之辈呀。
关羽在麦城被吴军团团包围时,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你怎么看?
廖化的武艺真的很一般吗?
廖化出道之时,还是一位使枪的少年将军,“黄巾锦衣,持枪跨马”。廖化杀了好色的杜远,将甘糜二夫人救下,护送到关羽面前,并表示要追随而去,但因出身被关羽婉拒。廖化此后就一直啸聚山林,但内心仍秉持忠义,从不祸害百姓。廖化落草之地,就在许昌正北三十里,他能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占山为王,应该说有一定的过人之处。
在刘备入川之战前夕,廖化率部下来投,并表示要追随关羽,于是刘备就让他留守荆州。在辅佐关羽的几年间,廖化的武艺得到关羽的悉心指点,得以突飞猛进,并且弃枪练刀,可以惯使三尖两刃刀和镔铁大砍刀。在攻拔襄阳一战中,廖化直接被关羽任命为先锋(关平只是副将);以关羽之高傲,能够看得起廖化,足见他的能力绝非泛泛之辈。
荆州失守后,廖化从麦城突围而去,幸免于难。我们看一下廖化的战斗表现:
1.襄阳攻拔战,廖化作为先锋官,在阵前搦战。翟元(曹仁副将)出马单挑,十余合后,廖化诈败,退走二十余里。次日,廖化再次主动搦战,夏侯存、翟元双战廖化,不数合后,廖化再次诈败,引诱二人追杀。此后,关平从斜刺里带兵杀出,廖化又反身杀回,将夏侯存、翟元杀到仓皇逃命。关羽乘势赶来,众人一鼓作气杀退曹仁,拿下襄阳。
此一战,廖化居功至伟。此后,关羽在迎击于禁、庞德时,廖化又被派去进攻樊城。
2.四冢争夺战,廖化、关平遭遇徐晃这种名将,明显不敌。在连夜劫寨时,中计遭伏,军中大乱,徐晃亲自带精兵围剿,廖化与关平奋力死战,才杀出重围。
3.困守麦城,廖化主动提出突围去往上庸求救,在关平的护送下,廖化成功突围,连夜赶到了上庸。在被刘封、孟达拒绝发救兵后,廖化恸哭,上马后大骂出城,只好再往成都去求救。关羽战死后,关平、周仓等人也全部丧命,在荆州之失的惨败中,唯一活下来的只有廖化。
在刘备伐吴时期,廖化跟随出征,多次与关兴、张苞合力杀敌。在诸葛亮时代以及姜维时代,随着蜀汉人才的先后陨落,廖化逐渐开始显山露水,多次担当先锋一职,为蜀汉北伐立下了汗马功劳。
4.诸葛亮北伐,廖化担任先锋。在与曹真对峙期间,诸葛亮用计伏击了曹真的先锋部队,乱战之中,廖化将先锋官秦良一刀砍于马下。
5.陈仓之战,王平、张嶷、廖化三人遭遇王双(后期曹魏第一猛将),在张嶷被王双重创后,王平、廖化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没能抗住王双的大刀,引败兵奔走。
6.六出祁山,在木牛流马争夺战中,司马懿中计,被蜀军大败。乱战之中,廖化杀败了对方的十余名骑兵,奋力追杀落单的司马懿,在眼看赶上时,廖化奋力一刀,可惜砍在了大树上,最终让司马懿逃命而去。不过廖化俘获了司马懿的头盔,被诸葛亮录为头功,让魏延羡慕不已。
7.姜维时代,廖化已经七十余岁了,但仍担当先锋之职。董亭之战,廖化遭遇了司马师的先锋官徐质,二人单挑,不数合后,廖化诈败而逃。在此后的混战中,廖化参与围攻,助力姜维将徐质乱刀砍死。
8.姜邓斗智,比拼阵法。廖化识破了邓艾的计谋,与姜维不谋而合,于是姜维斗阵在前,廖化引兵去山后埋伏。邓艾战败后,先锋郑伦开路,带兵冲杀突围,正遇山谷中的廖化。两马相交,“只一合,廖化手起一刀,斩郑伦于马下。”
郑伦一死,魏兵大多投降。邓艾一见之下大惊,勒兵急退,廖化奋起直追;邓艾虽然最终突围成功,却在乱战中身中四箭,险些丧命。
纵观廖化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廖化的个人能力比较突出,在关羽、诸葛亮、姜维的心目中,他都有充任先锋的能力。廖化既可以多次诈败诱敌深入,又可以在混战中斩将杀敌,竟然还能识破邓艾的计谋,实在是一位智勇兼备、能征善战的良将!廖化的武力,相比于徐晃、王双这种一流猛将,还是差距甚远,即便是相比于徐质这种弱一流,也略有差距;但是,廖化的长处在于长寿,在三国大后期,在他七十余岁担任先锋时,可以说,除了姜维、邓艾极少数名将外,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与他相抗衡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说蜀中人才凋零,已经无大将可用,只有老将廖化才具备先锋之能,这是对廖化的肯定和赞扬,然而当代读者或观众不明所以,认为廖化根本不堪大将之材,这是对廖化的极大曲解!
廖化为什么能够从麦城突围成功?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大概有三个因素吧。
第一点,关平护送。
关平是蜀汉五虎二代中最突出的名将,有多处突出的战绩,主要包括如下:1.曾经与庞德单挑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还曾在关羽被庞德射中后,将关羽救回;2.樊城门下,关羽被毒箭射中,翻身落马,曹仁率轻骑来捉,关平挺身而上,奋力将曹仁杀退,再次将关羽救回,这也是关平最为突出的一战;3.偃城之战中,关平被徐晃率兵包围,奋力死战后冲出一条血路;4.护送廖化突围;5.关羽麦城突围时,关平单骑断后,奔走一夜,数次杀退了潘璋、朱然麾下的大批精锐。
关平的武力,有一流实力,如果奋力作战,似乎接近魏延、张郃的实力。
廖化、关平饱食装束,纵马出城后,遇到丁奉拦截,“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在廖化独自逃脱后,关平又杀退了丁奉的部众,再次反身回到麦城。
第二点,丁奉太弱。
这一点毋容置疑。江东诸将中,只有太史慈、甘宁拿的出手,但早就作古了,凌统、黄盖、程普、周泰等,也算较为突出,但在麦城一战中均没有参与。真正参与围剿关羽的,只有丁奉、朱然、潘璋,但这些武将,在演义中明显被边缘化了,潘璋被黄忠三合速败,朱然被赵云一枪秒杀,至于丁奉,在前中期几乎是个打酱油的武将,在赵云、关羽多次入东吴时,丁奉简直不敢露头。其实,丁奉也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武将,在三国大后期,老丁奉“雪中奋短兵”,堪称东吴的擎天栋梁,着实威武了一把。
但在麦城突围时期,丁奉遇到关平,基本就是速败而逃的结局。
第三点,廖化不是东吴的目标。
关羽突围,太难了,东吴所有人都在盯着他,赤兔马、青龙刀、赤面长髯,任何一个东吴兵都认识关羽。但廖化就不同了,东吴兵可能都没听说过他。在廖化突围时,也许丁奉认为是关平出城而战,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关平身上,东吴方面军根本没注意到廖化突围而去,即便是看到了,也不太在意,只要不让关羽、关平走脱了就好。
总之,廖化自身的武力本来就不错,再加上关平护送,而东吴主将战斗力较弱,东吴兵没把目标放在廖化身上,因此他才得以轻松突围。
廖化的结局如何?在邓艾偷渡阴平之际,廖化与姜维镇守剑阁。刘禅献城投降后,消息传到剑阁,姜维、廖化等将一齐怨恨,咬牙怒目,拔出佩刀奋力砍向面前的巨石,并说“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此后,在姜维的密谋下,廖化同姜维一起到钟会帐下诈降。
此后,姜维一计害三贤,在成都的那场战乱中,姜维、邓艾、钟会全部陨落,蜀国太子刘璇、关羽之孙关彝、大将张翼,全部战死,而廖化幸免于难。司马昭收编成都后,将后主刘禅以及文武大臣全部迁赴洛阳。廖化托病不出,不几日后就忧郁而死。
历史上的廖化,本来就是关羽的主簿;荆州陷落后,廖化在无奈之下暂时归顺了东吴。但廖化内心并未真降,后来通过诈死,瞒过了所有人,又暗中偷偷带着老母亲逃往蜀中,被刘备派人接回成都。鉴于廖化的忠义,刘备对他非常器重,到了后主刘禅时代,廖化直接被升迁为飞卫将军、丞相参军,到了大后期,又被任命为右车骑将军,可谓是老骥伏枥。历史上廖化的结局,与演义相同。
廖化在历史上活了八十岁左右,在演义中寿命更长,他几乎见证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兴衰进程。从群雄逐鹿时代,活到三国大后期,在所有的武将中,仅廖化一人耳!
关羽在麦城被吴军团团包围时,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你怎么看?
不要看不起廖化,他的武艺也算不错了。
关羽兵败麦城以后,命廖化突围去上庸求援,关平自告奋勇前去护送。此时麦城已经被吴军四面包围,两人冲出去以后遇到丁奉拦截,关平击败丁奉,廖化趁机冲出重围。
丁奉也是东吴的一员勇将,特别是老年以后异常活跃,斩杀了韩综、桓嘉两员魏将。不过他的对手关平更强,曾经和庞德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丁奉输的不冤。但是关平仅仅是杀退了丁奉,廖化能杀出重围,还是靠自己的真本事。
廖化出场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刚离开许昌的时候。曹操得知关羽走了,亲自追上来送行。关羽让从人护送车仗先走,自己留下来和曹操告别。不过等他说完话,再去找车仗时,车队已经被廖化的同伴杜远劫走。
关羽一出许昌,守城的士兵就去报告了曹操,曹操又命张辽先去喊住关羽,显然曹操和关羽会面的地方距离不远。而关羽跟曹操辞行以后,追了三十多里地遇到廖化,那么廖化的寨子应该距离许昌也就是三四十里地的样子。
能带着几百号人在距离许昌这么近的地方落草为寇,廖化的本领应该不低,否则肯定早就被曹操的人马所剿灭。但是实际上廖化在许昌附近活跃了十多年,直到刘备入川前才投奔刘备,可见他有多难缠。
廖化在蜀汉后期也非常活跃,在诸葛亮和姜维历次北伐时表现出色,屡建战功。在曹真伐蜀之战时,廖化一刀砍死曹真副将秦良。而在姜维北伐时,廖化多次作为先锋出战,还一合斩杀了邓艾的先锋郑伦。
此时的廖化至少已经七十多岁,却依然能一刀杀敌,可见他年轻时有武艺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在麦城,关平帮他杀退丁奉以后,廖化杀杀东吴小兵,冲出重围没什么奇怪的。
关羽在麦城被吴军团团包围时,为何武艺平平的廖化却能成功突围?你怎么看?
这个提问肯定是在援引的小说《三国演义》,而非史书《三国志》。说寥华武艺一般非常准确,在蜀汉前期的军营里寥华也就属三流人物,战绩乏善可陈。因为他是关羽的部属,参予了关羽的北伐之战,并与关平同为先锋。关羽败走麦城时被派突围去上庸救援。当时吴将丁奉阻拦,全赖关平奋力冲杀,丁奉败走,寥华才得以突围成功。当时关羽若要放弃麦城突围去西川,也是轻而易举,因孙权大军尚未设下伏兵。遗憾的是关羽因一城之惜,延误了突围的时机,才落得个途穷被擒。寥华武艺虽是一般,但到蜀汉的后期,寥将军却混的风声水起。有一句名言,叫作"蜀中无大将,寥华做先锋",道尽了寥华的作用和地位。在孔明北伐帐下,寥华与王平、马岱、张翼等都成为了中间力量,同时也立下了汉马功劳。最后寥华做到了车骑大将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