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后期颜体,用笔越来越朴拙,有没有走进丑书的队伍,给点建议好吗?
颜真卿前后一比较,就明白了。写楷书时不要忘记他写的行书啊?非常好的。
然后再往上写写秦汉简,篆书什么的。
写的过程自己就明白了。
写了后期颜体,用笔越来越朴拙,有没有走进丑书的队伍,给点建议好吗?
这就是对书法理解的误区!
为什么颜真卿早年的书法比较秀美,而晚年的书法朴拙?这个问题是书法理解的一个重要门槛,不过这道门槛,你就没有真正地迈进书法的殿堂。
我提倡学习书法从颜体《多宝塔》开始,然后再学习颜体其他法贴,或是欧柳赵的法贴。为什么我不建议开始就学《勤礼碑》呢?因为《勤礼碑》走的是朴拙的路子,开始就学习《勤礼碑》有可能会过分注重朴拙而忽略书法的最基本的功夫,也就是学习颜体最好是先工而后拙,没有达到工的基准,就去追求高端的拙,那你可能真的就是拙了,这个拙是拙劣的拙,不是朴拙的拙。
丑书也是这样的!基本笔划的功夫尚未过关,就是追求拙,丑!拙与丑不一定不合书法,而基本功不成的拙与丑一定是不合书法的,所以,它被定义为丑书!
写了后期颜体,用笔越来越朴拙,有没有走进丑书的队伍,给点建议好吗?
俊秀与朴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虽然审美倾向不一样,但与丑书还是有区别。
颜体楷书《颜家庙碑》是颜真卿晚年代表作品之一,厚重、大气、朴拙。这就是此碑卓越独特的风格特征。古朴粗糙,不加修饰。
明代书法家傳山的小楷有古朴味,他写的楷书《心经》质朴率真,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傳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
清代书法家钱南园,书法得力于颜真卿,他的楷书方正宽博,有雅拙之趣。
有朴拙美的书法结构往往打破常规,有出奇之感。天真烂漫之感。拙中藏巧。朴拙的书法作品貌视平淡,但内含较深功力、技巧、意蕴。内含金石篆籀之气。
《颜家庙碑》里的拙是大巧、大美,并非是"丑"。遵循纯朴的心境,学习颜体晚年朴拙的书法是可行的。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写了后期颜体,用笔越来越朴拙,有没有走进丑书的队伍,给点建议好吗?
颜体楷书有两种风格,就看你自己的偏好了,与丑书不丑书无关。
写了后期颜体,用笔越来越朴拙,有没有走进丑书的队伍,给点建议好吗?
“写了后期颜体,用笔越来越朴拙,有没有走进丑书的队伍,给点建议好吗?”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我看了你练习的颜真卿的书法习作和创作,我觉得你学的还真不错,这个路子走的是对的,写出了颜真卿书法的那种朴茂的气势和厚重的感觉,这就远比那种轻巧的东西要好一些。
关于书法的风格,俊秀一些的好还是朴拙一些的好,这不是问题。因为俊秀也好,朴拙也好,都是书法美的类型之一,各有各的好处,俊秀有俊秀之美,朴拙有朴拙之美。他们是一种互补关系,只能说你想追求俊美,就朝俊美这样一个方向发展,你想朝朴拙这样一个方向发展,你就朝朴拙这样一个方向发展两个方向都是对的,没有高下之分。
但是艺术是在它的类型范围之中是要论高下的。比如说,俊秀要达到俊秀之美的最好,那么,朴拙就要达到朴拙最美的一个境界。我们所说的书法之美,就是以美之最论艺术高下的问题,而不是唯俊美还是唯朴拙,所有的“唯”一之美,都是很幼稚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从大众的欣赏心理来讲,一般来说,还是喜欢俊美的。比如说像颜真卿早期的作品《多宝塔》,这样的书法风格可能欣赏的人更多一点,那么到了晚年后期的一些作品,像《颜家庙碑》、《颜勤礼碑》越来越朴茂宏俊,这种风格很大气,他彻底改变了魏晋书法的那种冲和风度,而向着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风格迈进了一步,这是颜真卿书法在唐代里边非常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这个风景线体现了什么呢?就是颜真卿返朴于魏晋书法抛弃了的篆隶笔意。
魏晋书法抛弃什么东西呢?那就是隶书和篆书的那些东西,魏晋书法里边需要大量抛弃篆隶笔意,尽量寻找新的书法美学范畴,这就是魏晋时代向着楷书创新的一种新气象,这种新气象主要是以锺繇和王羲之为代表。
但是,除了钟繇和王羲之之外,他还有一些其他的风格存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所谓的魏碑书法。其实,魏碑书法跟王羲之时代的书法风格体系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我们只能说在魏晋之后,中国的书法在向着楷书的方向发展,在向着去隶书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去隶书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二王体系,尤其是王羲之去隶书化倾向是比较彻底和比较完善的,而我们所说的魏碑这样一个体系,他们很多都还带有隶书的一些小小的尾巴或者不大不小的隶书的尾巴。
这就是王羲之和魏碑书法的区别,但是,我们说魏碑书法同样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楷书的风味,这些风味在唐代是被抛弃了的艺术精华。因为从唐代开始,大家都崇尚王羲之的书法体系了,当然也就抛弃了有隶书和篆书这样一些影响和影子的书法。
而唐代的书法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所以崇尚俊朗这一路的书法,成为唐代初期和中期的主流,甚至于成为唐、宋、元、明、清以后的一种主流书法风格了。
但是在中唐时期却出现了颜真卿这么一位大师,他却把魏晋书法里边丢掉的东西,抛弃的东西又多多少少的拉回来了一些,这就是在颜真卿的书法里边,他很多的体现了隶书的味道和篆书的味道原因。
因此,他的用笔,他的笔法,它的结构是非常茂密大气以及柔韧如刚的。他不像二王的体系那样清俊潇洒,而是厚实茂密,雄强博大,体现了盛唐时代的伟大风范。而这种伟大的风范只有唐代能够担当起,像那种偏于一隅之地的魏晋格局是担当不起大唐天下大一统风度的。
所以很多人对颜真卿的书法是不太理解的,因为在唐楷里边,大家最喜欢的就是欧阳询,因为欧阳询的书法写的比较峭拔又非常俊美。
但是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艺术创造是非常有成就的,所以他成为一位楷书大师。
我们学习颜真卿的书法一点都没错,但是今天很多人好像对颜真卿的书法理解不够或者认识不足,感觉到颜真卿的书法不是那么令人赏心悦目,甚至于有的人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就是丑书,这完全是缺乏书法营养的一种美学孱弱病吧。
所以,我对你学习颜真卿书法,特别是学习《颜家庙碑》的价值取向是非常赞赏的,这说明你对书法的理解有了很大的丰富,有了很强的感受能力,你千万不要受到有些人的非议,因为他们的看法并不正确。
书法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不能认为别人写什么我们也写什么,别人写赵孟頫,我们也跟着写,别人写欧阳询,我们就写欧阳询。因为赵孟頫和欧阳询他们的书法都显得非常的俊美。那么,我们写颜真卿就显得有点朴拙有点土里土气的。
如果颜真卿的书法都是土里土气的,那我们再看很多魏碑书法又当情何以堪呢?
真正深入学习颜真卿的书法,你就会发现,颜真卿书法的难度是很大的,它的难度大就大在有它有内在的力量,它不在于有外在的光鲜,而在于有内在的一种筋骨和张力,这种内在的筋骨张力是比较难学的,尤其是它的笔法结构都采用了一些隶书或者篆书的笔意。
正因为颜真卿的书法,它有这样一些特殊的特点,所以我们学颜真卿书法的时候,也容易把字写丑,这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颜真卿的书法是丑书的原因。
其实真不是颜真卿的书法丑,而是我们学颜真卿的书法是容易学不好而不是容易学好,所以你才会感觉到颜真卿这个字,我写出来怎么很丑啊。你想一想,这是颜真卿的事吗?你长得不漂亮,结果怪镜子太古老,这有道理吗?没有这个道理吧?
所以,我们在学习他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个特点,要体会到隶书和篆书的一些笔法是什么样的,我们才能够把颜真卿的书法写的写好。
学习颜真卿书法的难度,就在于能够在他的这样一个书法框架里边找出清俊的美感,同时在清俊之中又不乏茂密和浑厚的大气,这是学颜真卿书法的难度,所以以前学颜真卿书法如果写不好,就容易把笔画写得很臃肿,这是我们要万万注意的。
事实上,颜真卿的书法非常好学,他的字可大可小,穿插也容易把握。不像欧阳询的书法,你要是写的太大了太小了,它非常难看,必须要把字写的比较匀称,在匀称当中来求一些变化,而颜真卿的书法跟欧阳询的书法不一样,他写的字几乎都是很大,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一样大,但是他可以写瘦,写高,写矮,可以变化而不失去颜真卿书法的美观和字形的力量感。
最后要说的几句是,你的这些字写的,虽然从结构上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学颜真卿的笔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精确不要含含糊糊的学。尤其是颜真卿笔法里边的起笔它很有特点,因为颜真卿的好多笔法的起笔,我们不能叫做方起笔,也不能叫做圆起笔,而是叫做尖起笔,一定要注意看它的起笔特点,这是别的书法家所没有的。
此外就是颜真卿笔画的行笔部位和收笔部位,也是非常有特点的。这些特点我们都不能忽略而过,准确表现字帖的起笔、行笔、收笔这些笔法,这也是学习所有书法的共同规律。
只不过在颜真卿的书法里边,起笔、行笔和收笔的难度,比一般的书法要大一些,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所以学习书法第一步一定要注意,起笔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颜真卿的书法。这就好比我们画人物,你先要把头画漂亮,把人物的头部画漂亮了,整个的人就有精神了。
书法笔画里边的起笔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头像,剩下的行笔和收笔,就好像他的身材和脚也都要把他画的非常好。所以我们学书法要有信心,有精心还要掌握好耐心。
现在有很多人对于必要书法修养都非常欠缺,开口闭口就是丑书是俊书的,到底什么是丑书什么是俊书,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不喜的欢都是丑书,你想想,得有多少传统书法被他们认为是丑书的?说清了,这是知识欠缺,说重了,这是历史的文化的虚无主义。
所以我们不必受这些一些初学者意见的左右,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我非常欣赏你对颜真卿书法进一步的思考,并且能够学习他晚年这些有很高成就的书法字帖,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用耐心给自己加分。
写了后期颜体,用笔越来越朴拙,有没有走进丑书的队伍,给点建议好吗?
我的建议:坚守初心。
一、继续大胆往前走。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能从俊秀练到朴拙,说明下了功夫,精练日久,快要练到颜体艺术殿堂之门了,不能放弃。书法艺术不同于写字,若图写字好看就继续走《多宝塔》的俊秀之路。我认为《麻姑仙坛记》的成就很高,是颜真卿63岁作品,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其艺术价值要比你前面临的要高,这是个人之见。
二、要对丑书充分辩别。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大家”其书不讲规矩,不讲传承,挥毫就来,污化了整个书坛,蒙闭了人们的眼睛,迷失了学书的方向。对这些现象要有“火眼金睛”去辩别。古人流传下来的书帖若真丑,早就被唐以后的人淘汰了,不会流传到今天。有人说王羲之的媚俗、颜真卿的字缩头缩脚、柳公权的字是丑怪恶札,欧阳询的字婢女丫环等等。难道我们真信这些鬼话?不可信。
三、学书千万不要走弯路。有个老书家说,学书法先占一体,待“熟透”之后,可以汲取别体之长,以作补充。千万不能“心花”,看这个人的字好,拿来练练,那个人的字好拿来画画,到最后不知写的啥,“艺”是讲传承的,书法艺术亦如此。练字就怕走弯路,一旦走弯了十年也拐不回来,再想走最初的路,就要花十年的时间。
(文中视频为本人所作)
献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