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舍不得吃、穿、用,死省死抠把好日子过成了苦日子?
这个问题或许就是代沟——思想观念不同经历不同,或许这就是经历造成,思维模式固化形成惯性,少了与时俱进的念头,所以俭朴唯美,这使我想起了晋朝的那个皇帝,在大臣说老百姓没得吃时,他就自然而然说出了为什么不吃肉糜的似乎愚蠢的问题,这样的话我们这代也有问过自己孩子的有的说为什么不吃方便面(那时方便面最好吃)有的说为什么不吃德克士的?
这里我就想到了是谁错了?那个皇帝是傻吗?试问一个从小生活在皇宫的人怎么知道老百姓的生活?不要把圣贤书说的太伟大了,他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孩子的回答错了吗?他们蠢吗?试问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蠢吗?可见问题在什么地方啊?从古到今这块土地上都有一条看不见的东西在误导我们,知不足方才可以进步。
今天能分清韭菜与小麦幼苗的孩子大有人在,韭菜日常包饺子老见,可小麦呢?
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舍不得吃、穿、用,死省死抠把好日子过成了苦日子?
现在的老人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了。如果是跟上形势、潇洒走四方,会有人提问题:公婆不问儿孙的事,光想着四处潇洒,钱都花光,你怎么看?
现在又有人问这么个问题,令我哭笑不得。我们倒想大把花钱,风光过日子,可退休金低,不算计行吗?
拿我们老两口举例:月入退休金共6000元。
每月开支:吃喝用方面的开支约3000元;
人情消费:本月为例:2000元,一份是南京的四婶80大寿,还有看病号及招待外地来的工友。
这还没添一件过冬的衣服,确实是算计着过。
问题是不省着抠着管吧?
之前儿娶媳妇、生孩子,还有买房子陆续欠的债务,还有一部分没还上,需要攒钱还吧?更重要的是,现在都嚷嚷着老龄化社会已到来,愁着将来的养老问题。比如再过几年,万一我俩有一个行动不便或失能的,没点钱管吗?住进养老院,若是失能者,我们一人的退休金肯定不够,那怎么办?问谁要去?
人老了肯定脑子不灵光,但我们还没傻到有钱不知道花、不会享受的地步。可前有亏空、后有如何终老的担忧,还有人情世事价码上涨、咬着牙必须跟上行情的现实,使我们不敢花、不能乱花、更不能大手大脚的花。唯有省着抠着,才能平平安安渡余生。
不过题主说把好日子过成苦日子倒言过其实。虽然我们没有全身名牌、终日下饭馆、整天飞来飞去,但比起我们的父辈,已是今非昔比,百姓的话说,现在是天天过年。所以我们没觉的苦,很知足,当然也盼着今后能越来越好。
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舍不得吃、穿、用,死省死抠把好日子过成了苦日子?
这个问题我有深刻的体会,我也是一个早退闲赋在家的老人,想想我女儿现在每个月也都有给我两千多块钱的零花钱,我想我现在既不当家又不理财,按道理说一个月有两千多块的零花钱,已经够我挥霍和潇洒了,可是我这个人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舍不得花钱,平常上市场去买点东西,我还爱跟人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生怕自己买贵了,吃亏了,有的时候我就为了买便宜那么一两块钱的东西,我是宁愿多走几公里路,我也在所不惜。衣服一件穿了十几年了,我还在穿,都舍不得买新的。你说我抠门吗?我又感觉我自己并不是抠门。在大是大非面前,在该花钱的时候,我也是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在跟我交往过的人当中,我也从来没有发觋,有一个人说我是小气的。
当然了,养成我这样的习惯,也是有原因的,想想我年轻的时候,拼死拼活的去挣钱,一个月都挣不到几个钱,上个世纪八几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我亲戚家的饭店里去打工,一个月才领三十块钱的工资,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了,想不到的是,到了现在,我每天走一趟菜市场,就要花掉我那个时候的两三个月工资了,这怎能不叫人感慨万千呢?
我是一个60后,我的前半生已经过贯了苦日子了,回想起小时候我过的那些苦日子,到现在我还是心有余悸,你说现在的小孩子,他们当中谁能想象的到,在我小的时候,整天就为了想吃那么一碗白米饭,那也是盼星星盼月亮,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享受得到那一碗白米饭的待遇。平常的时候吃的都是地瓜米,吃得我头都大了。这种苦日子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真的是永远都无法体会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我感觉那个时候的人身体都比现在好,很少见到那些慢性疾病的,可能中国人的肠胃就适合那些粗茶淡饭吧,不像西方人吃的都是高热量的东西,也没见他们有什么太多的毛病。
当然,现如今人过的日子,跟以前的对比一下,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人的身上都有一种坏毛病,那就是,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好了伤疤,马上就忘了疼了呢?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这些都是古训,必有灵验的,人呀,不怕一万, 就怕万一。万一就怕有一个天灾人祸什么的,身边要是没有一点积蓄,那你不就束手无策了吗?真正到了那个时候,叫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才叫糟糕透顶。有人说了:小礼易过,欠债难还,我觉的这句话还是蛮有道理的。
真正到了有钱的时候,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了,那有钱谁不懂得花呢,花钱总比赚钱容易多了,没有几个人不是天生的就会花钱,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人生在世,谁不想潇洒走一回,花起钱来,一掷千金的那种感觉,能不爽吗?手里有点钱也舍不得花的人,那我也只能说是人各有命吧,有的是人他可能就是天生的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命,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就像是割了他的肉一样,他是宁愿把它带到棺材里去,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他天生的就是这种命,当然,只要他自己觉得还满意,没毛病,那就一切都0k了。千金难买我愿意,不是吗?
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舍不得吃、穿、用,死省死抠把好日子过成了苦日子?
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老年人把好日子过成苦日子?
提问者乃情感丰富细腻之人。善于观察、挖掘、提炼生活,提问引人深思。
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舍不得吃,穿、用,死省死抠,将好日子过成苦日子?在年轻人眼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不可理喻。而相龄老人之间,却能引起共鸣,不足以为奇,甚至迎奉多数老人心理。
老年人的死省、死抠是有缘可溯的。现在年轻人与老年人生活方式有代沟 有些无法交流,个别年轻人甚至鄙视老年人。这要从老人的生活经历谈起。
六十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灾害,是老人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网友可从周围的人口年龄得知,59年一61年全国出生人口极少,偶尔有出生的非官即富人家。正值生儿育女的妇女,因严重营养缺乏,生命难保,平民百姓几乎绝育。我老家一个生产队有83人,经过三年时间,死亡27人,病死因严重饥饿引起的。我家58年,9人一桌吃饭,到62年上半年,死亡4人。现在一个生产队二十年也难死亡27人,那时信息不灵,后来听说全国上下都一样,连中央领导都缺营养。网友们可以看到,最近些年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演员无论名角主演,还是群众演员,你很难从荧屏上看到几个枯瘦如柴的人,这就是现在生活物资丰厚的有力证实。
如今和平高速发展几十年,生活物资丰厚了。但在老年人眼中,永远担忧哪一天会在将来发生,所以老年人舍不得吃穿用,把好日子当成苦子过。这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忧患意识强有力体现,是永远值得年轻人尊重推崇不可鄙视的。
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舍不得吃、穿、用,死省死抠把好日子过成了苦日子?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样的问题很不理解,往小说勤俭节约,往大说传统美德。我讲几个真实的故事,杨妈快九十岁了,却一如继往的生活习惯从不改变,早上喝点稀饭吃点咸菜,中午弄点蒜汁吃个馍就算一顿饭,晚上吃个葱花汤面了事。和杨妈拉家常,杨妈说她结婚后生了六个孩子,.一人挣钱养家,一月工资三十六块,还有两个父母老人在一起过,生活过的很节俭,炒个萝卜条都不舍得吃根偿偿咸淡。杨妈有时饿的实在不行,就弄点凉水蒜汁放点盐就着吃块馍,还不敢吃饱,只是压压饥,粮不够吃,钱不够花,不节约着算计,就会断饨的,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肠胃,偶尔喝包牛奶,就拉肚子,吃点肉也拉肚子,炒菜油大了都拉肚子。杨妈说现在生活好了,可她每天还是离不开蒜汁,就好那口,看着杨妈满脸幸福满足的笑容,我的心泛起阵阵辛酸,杨妈妈含辛茹苦一辈子,却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另外一个故事是老邻居孙妈她五十多岁,她刚结婚时就四床被子一个毛巾被,床是借后勤的,剩下什么都没有,两口子月工资加起来一百零二元,每星期四位老人都得转圈看望,不能空手那叫不孝顺,就买斤蛋糕或者麻瓶,老人那时没有医保,遇上老人有病特别是做手术就会花去几个月的收入,孙妈两口子连续十年沒给自己身上买过一根线,自已舍不得吃穿,却每逢节假日都买两斤肉,两只鸡,两条鱼孝敬双方老人。孙妈现在也成了老人,她从不外出吃饭,闲贵,也不吃零嘴闲不顶饭,穿一些过时衣服干干净净,很爽气。上星期在九院做手术,儿子买了枣苹果香蕉各三斤,邻床病友比孙妈大八岁,孙妈说姐姐呀,这枣和香蕉给你吃吧,我只爱吃苹果,孙妈儿子笑着把枣和香蕉提到了邻床病友那,几块钱的面孙妈都舍不得花钱吃,总是坚持打完针回家吃饭。孙妈这样的老人节俭一辈子,却给儿子全款买婚房,买进口车,给孙子买一小块蛋糕都花二十多块,孙妈就象一本书,让人看不懂,但你如果翻来复去的看,定能悟出点道理。她人生的闪光点折射人物:周恩来.雷锋,大爱无彊。
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舍不得吃、穿、用,死省死抠把好日子过成了苦日子?
现代的老年人钱不少,但钱那去了呢,大部分被传销的骗去了,就拿我爸妈来说吧,两个一月退休工资五六千,节省到冲厕所都到附近的一眼泉水提水冲厕所,一个月最多开销一千多元,电话费都是我给他们交一年的,平时即使生大病住院我们都给他交了,住院费他们还报销自己花,退休一二十年了,居然没存一分钱,钱去那了,全被骗了,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和电器。那些搞传销的经常把他们叫去洗脑,你不信各处经常一堆堆老年人挤公交从这到那的到这处去免费领这领那听人讲课,这些人嘴确实甜,爸妈喊得很亲热,比自己儿女还喊得亲热,这也是人我爸妈说的。有一次父亲花了上万元去买什么藏方金尊,结果吃丁血小板只有五个,差点死在医院,我赶紧回家守护,又是找人输成分血,好不容易把血小板提上来,病房里我问父亲,你上当受骗了找不找他们赔钱,父亲当场就说,肯定要找他们赔,差点要了我命,起码赔一二十万,我说,赔那么多我不敢去,容易搞成诈骗或敲诈勒索罪,几千元我倒是可以去找他们,并把你没用完的东西找他们退成钱,因为父亲住院,也把他们吓着了,我叫我弟先退未使用完的保健品,退了一万多。剩下的是找他们赔几千元药费,我父亲听说我只要几千元,脸一下就红了,你父亲差点死了,几千元,你别去了,我让你弟去。我弟胆小,叫我去,我去找他们讲理,我前脚上楼跟他们讲理,后脚就有人打电话给我父亲讲好话,大概给他们讲了二十分钟,父亲电话来了,叫我不要找他们闹了,别人工资都开不起了。我当场火冒三丈,直接电话里跟父亲顶上了,这事没商量,不管你找不找他们,钱肯定要找他赔,最后对方以捐款名义赔了几千元,走时我说了,你以后再卖传销品跟我父母,我会找你们麻烦的。出院后我跟父母说,我知道你们以后还会受骗,但你们不要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的被骗,被骗几百无,就当他们哄你开心也没什么。其实离家近一年了,他们两老的还是没改,依然这样,我弟还天天回家看他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